作文基本功:如何写得生动有趣(2021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选词的基础:甄选最适合的同义词

辨别词的异同,是选词的基础。特别因为词汇里有一些所谓“同义词”,辨析词的意义和用法,在学习语言、学习写作中更成为一件极其重要的工作。

(一)什么是同义词

“父亲”“爸爸”“爹”“爹爹”这些词的意义完全相同,不过“父亲”带点文言气,“爸爸”是口语,“爹”“爹爹”是方言。“聪明”“智慧”,意义很相近,但是用法不同,前者是形容词,后者是名词。“规则”“规矩”意义和用法都相近,但是都小有区别。这些,习惯上都叫作同义词。

从构词上看,同义词有三种。一种是单音的同义词,如“蠢”“笨”“傻”“呆”;一种是不包含相同成分的多音同义词,如“基础”和“根柢”,“一般脑儿”和“统统(通通)”,“扩音器”和“麦克风”;一种是包含相同成分的多音同义词,如“特点”“特色”和“特性”,“奇怪”和“古怪”,“凉飕飕的”和“凉凉快快的”。

一个词不一定只有一种意义和一种用法,因而一个词可能跟截然不同的好几个词是同义词。比如“好”,作形容词,即“坏”的对面的意思时,跟“不错”“美”“要得”是同义词;作副词,即“很”或“真”的意思时,跟“很”“真”“非常”“十分”是同义词。“活动”作形容词,跟“灵活”是同义词,作动词时跟“行动”“运动”构成另一组同义词。

汉语里,一个语素往往能够跟好几个不同的语素构成不同的词,包含这同一个语素的好些词,不见得都是同义词,往往分属于不同的几组。比如包含“成”的词最常用的有“成功”“成为”“成绩”“成果”“成效”“成就”“构成”“组成”“形成”等等。就拿这几个来说,“成功”作动词用是单独的一个。“成就”作动词用跟“成全”是一组,作名词用跟“成绩”“成果”“成效”是一组;其余三个“成”在后的又是一组。

任何语言的词汇里都有同义词。汉语的方言相当复杂,现在全国统一,交通越来越方便,方言的交流很快,甲方言的某个词,乙方言可能有跟它相近的词,两种方言融合在一块儿的时候,这相近的词可能都保留下来;我们有很丰富的文学遗产,里面保存了古人的语言,其中有许多词流传下来,跟现代口语里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并存;由于社会的变革,语言里产生了许多新词,跟这些新词的意义相近的旧词,有的仍旧存在,并没有根本淘汰;中国是一个有高度文化的国家,人民有多种多样的生产劳动的方式,不同的行业,往往各有或多或少的同行话,甲行话与乙行话之间也可能有些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翻译书籍介绍进来不少外国语言的词,这些词一方面跟我们原有的词可能相近而不尽相同,另一方面,外国语言里的同一个词可能有不同的译法:这些因素,加上汉语构词法的特点,使我们的语言里有了很丰富的同义词。

同义词多,表示语言的丰富严密。表达某一个概念,有好几个词供我们选择,这就有可能把意思表达得很确切,很细致,很妥帖。可是要使同义词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必得好好地掌握。掌握不好,同义词反而成了累赘。当用甲词而用了乙词,意思就表达得不清楚,人家就有可能误解我们。因此前边说,辨别同义词是学习语言、学习写作中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辨别同义词要从它们的来源和用处、它们的意义、它们的用法三方面着眼。下边分别举例说明一下。

(二)来源和用处

有的同义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只是来源不同,因而使用上也有区别。比如,“玉蜀黍”“(老)玉米”“苞米”“棒子”“苞谷”,指的是同一种东西,用法也相同——都是名词,不过“玉蜀黍”是个带文言气的词,现在用作学名,“老玉米”是北京口语,其余几个是别的方言(“苞米”是东北方言,“棒子”是华北方言,“苞谷”是西南方言)。类似的同义词很多,如:“甘薯”“番薯”“白(红)薯”“山芋”“地瓜”,“馒头”“馍”“饽饽”,“背心”“马甲”“坎肩儿”,“茶杯”“茶碗”“茶盅”,“看”“瞧”“瞅”“望”“睇”(tei,粤方言),“谈谈”“聊聊”“唠唠”“拉拉”“扯扯”“摆一摆”(四川方言),“美丽”“漂亮”“俊”“标致”“靓”(liàng,粤方言),“他”“伊”“佢”,等等。

“玉蜀黍”虽然用作学名,但是有些地方的口语里也用。另外有些词只用为科学上的术语,口语里另外有相应的词。比如“三氧化二砷”“砒霜”,“氧化钙”“石灰”,“颞颥”“鬓角”,“腮下腺炎”“炸腮”,等等。

翻译的外来词有些译音和译意并行的,也成为同义词,如:“麦克风”“扩音器”,“米(达)”“公尺”。这类同义词,虽然意义和用法都一样,可是由于来源不同,使用起来也得选择。出于不同方言的同义词,要按照前章提出的原则,尽量选用普通话里的词,只有必要的时候才根据使用方言土语的条件来选用方言的词;一出于文言,一出于口语的同义词,要按照运用文言词的原则来选择;一般的作品里,不宜多用专门术语,不宜使用行话。

不注意区别这类同义词,会造成用词不当的结果。看下面这几个例子:

(1)在裴加病愈之后,第一次到花园去的时候,一切都改观了。

(2)同学们将公式、原子价表写成了标语,贴在宿舍的墙上,以便每天早晚都能和它们打交道

例(1)是一本少年文艺读物里的句子,在这样的作品里使用“病愈”“改观”这类文言词,就不如用“病好了”“变了样子”合适。例(2)是叙述同学们的学习方法的,在这样一个句子里用“打交道”这类带有方言色彩的俗语,不如用“接触”妥当。(又,“标语”不妥,该说“像标语似的条子”。)

另一方面,要是充分掌握了这类同义词,写作中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老舍《龙须沟》里那位赵老拿着刀要杀恶霸的狗腿子冯狗子,可是他不说“杀他”“打死他”,而是说“我宰了这个王八旦!”连和善的程娘子和二春也喊“宰他!宰他!”对,这里只能用“宰”,不能用别的字眼,只有这个字眼才充分地显出了人民对恶霸的仇恨和鄙视。从这里不难看出掌握同义词的重要。

(三)意义

同义词在意义上有各种区别,最重要的是下列几个方面。

(1)范围大小。比如“房屋”“房子”“屋子”:“房屋”指一切供人居住、使用的建筑物;“房子”一般指一所一所的、包括好几间或好些间屋子、能够配搭各种用处的建筑物;“屋子”指房子里的一间。再比如“性质”“品质”“品性”:“性质”指人或事物的本性本质,意义的范围最大;“品质”现在一般只用于人,适用的范围较“性质”小些;“品性”一般只指人在道德方面的修养,意义的范围又比“品质”小一点。

(2)语意轻重。比如,说某人学习的成绩“不错”,显然不如说成绩“好”既肯定又郑重,如果说“优良”,比“好”又重了一点,说“优异”,就更重了。“不好”“坏”“恶劣”,“进退两难”“尴尬”“狼狈”,“评论”“批评”“批判”,每一组在语意轻重方面的区别都是很显著的。

(3)具体和概括。比如“树”指一棵一棵的具体的树,“树木”概括的指一切木本植物。“花”和“花卉”,“鸟”和“飞禽”,“纸”和“纸张”,“船”和“船只”,都有类似的区别。“饭量”是说每顿饭吃的多少,比较具体,“食欲”是说胃口好坏,比较抽象。“长(zhǎng)”指的是生物越过越大,意思上显然比“发育”具体些。“学”和“学习”,“睡”和“睡眠”,“量”“称”和“衡量”,每组的区别也属于这一种。

(4)好意和坏意。比如“坚决”“坚定”“固执”“顽固”,都是说抱着一种信念无论如何不放,或是在一条路上走下去无论如何不改,可是前两个指的是牢牢地守着正确的信念或道路,始终不变,是好意的,后两个指的是死抓住错的信念或道理,不求改进,是坏意的。“赞美”和“奉承”都是“说别人的好处”,一个是别人真有好处,自己诚心诚意地来说,一个是别人不见得有那种好处,自己假情假意地来说,想要讨人高兴。“谨慎”和“拘谨”,“详细”和“啰嗦”,“含蓄”和“含糊”,都有好意坏意的区别。

忽略了意义上的区别,也会产生用词不当的毛病。

(3)我家里一共有六个人口

(4)在剧烈的体力活动以后马上就吃饭,往往食欲不振……

(5)也有一部分人,在体育活动以后虽然也有适当的整理活动和清洁措施,却仍旧要半晌吃不下饭……

(6)各大工程完成以后,对人民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例(3),“人口”是个所指范围较大、带有集体性的名词,在这里用不上,说“六口人”就对了;例(4),“食欲”用在这里嫌抽象,嫌太概括,说“吃不下去”就行;例(5),“措施”太重了,这里指的无非是揩揩脸、洗洗澡之类,用不着这么重的字眼;例(6),“有影响”有时指不大好的作用,这里应该用一个完全好意的词。

掌握了同义词在意义上的区别,就能选择最恰当的词来用;有时一个词用得好,就能显出语言的力量。

(7)从挨打那天起,她看见张木匠好像看见了,没有说话先哆嗦。

(赵树理:《登记》)

(8)金桂平常很大方,婆婆说两句满不在乎,可是这二次有些不同……

(赵树理:《传家宝》)

(9)他一清早就出去,什么事也不管!

(老舍:《龙须沟》)

(10)长脖子一面说,一面把篮子放在地板上,挨近炕沿站立着。

(周立波:《暴风骤雨》)

例(7),在这里用“狼”这么个具体的词,比较用“野兽”之类的概括的词要生动有力得多;例(8)的“大方”显然很恰当,要是用个“随便”“马虎”之类的词,就不合适了;例(9)的“溜”有偷偷摸摸的、连忙躲出去的意思,在这句带有责备的口气的话里,只能用这类含有坏意的词,不能用“跑”“走”之类;例(10),“挨近”足以显出畏畏葸葸的没出息劲儿,用在这儿很传神,要是用“靠近”“走近”之类就差劲了。

(四)用法

有些同义词,意义上虽然也有区别,但是不大,而用法很不相同。比如前面举过的“聪明”和“智慧”,讲意义,都是指人的某一种品质的,虽然也有轻重之别,究竟这区别不算很大,可是“聪明”是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如“聪明人”,也能作描写句的谓语,如“他很聪明”,而“智慧”是名词,不大能作描写句的谓语。又比如“规则”和“规矩”,意义上当然是有区别的,而用法上的区别也不能忽略:“规则”是名词,而“规矩”不但可以作名词,还可以作形容词,如“这人很规矩”“规规矩矩坐着”。这种用法的不同是语法问题,这里不多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