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说20讲:让你成为顶级内容高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李白与苏轼笔下的庐山

最后,让我们回到刚刚提及的这首《题西林壁》。这首诗,是苏轼被贬黄州(现在的黄冈)后写的。在离开黄州之前,他到庐山游历,庐山中有位老和尚请他写一首诗,而这让苏东坡左右为难。

因为这涉及他跟唐朝大诗人李白之间的关系。李白游庐山时也曾写了一首家喻户晓的诗,即《望庐山瀑布》。其诗云: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虽然两人相差了336岁,但这没能阻止苏轼成为李白的“铁杆粉丝”。李白在庐山写了这首诗之后,诗人徐凝也创作出一首《庐山瀑布》,因为“太差”而被苏轼痛批。这回轮到苏轼自己了,他又不得不去写,同时他也想给世人留一点名句墨宝。这给苏轼出了一个大难题,于是他就想了另一个角度。

众所周知,李白是盛唐诗人。唐朝时期的中国疆域广大、文化兴盛,造就唐诗浪漫奔放的特点,唐诗以写景、咏物、抒情见长,就像长江一样滚滚而来。而到了宋朝,疆域不及盛唐,文化上又盛行程朱理学,所以宋诗一方面是“瘦”,格局不及唐诗;另一方面,即使宋诗写物抒情,也要在其中表述一些道理。很明显,苏轼这首《题西林壁》就是一首说理诗。

所以,李白和苏轼这两首诗难分伯仲,就像无法比较记叙文和议论文孰优孰劣一样。但苏轼选择说理,而不是写景、抒情,其中也涉及角度问题——看庐山,甚至看人生,都是如此。

本讲敲黑板、划重点

1.好选题之要义在于两点:一是可读性,即如何吸引人;二是必读性,即能对更多人、更重要的人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同题竞争,高下则在角度,所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要为读者提供信息增量。

2.找角度有哪些方法?(1)雅俗转换;(2)高屋建瓴;(3)具体而微;(4)守正出奇;(5)形式创新。

3.角度的最高境界不是为了找角度而找、为了“另一面而另一面”,而是为了将应知、欲知而未知的信息表达出来,也就是回顾内容的基本定义。

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需要思考,因为在传统媒体这个阶段,只有读者、只有观众、只有听众,你是不是了解他们,是不是真正能够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内容的生产,这是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其实并不是我们那些报业的前辈不够聪明,而是介质存在问题。纸终究是隔的,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边讲的话,至于什么是隔什么是不隔,大家可以找来看一看。

什么东西不隔?互联网。

所以我们说从传统媒体到互联网,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台阶的问题,而是要上一层楼的问题。所以在下一讲我们就要介绍互联网是怎样把这层窗户纸给捅破的。

思考与作业

运用提及的5种找角度的方法,选一个当下的热点事件,思考还可以从什么独特的视角出发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