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胜者的哲学
成功的社群关系是自己拓展并扛起一面高高的大旗。你必须对自己很有信心,牢牢掌握每一个与别人相识或见面的机会,并把它作为“人梯”的新起点。
在我们的一生之中,以什么方式生活及所追求的人生最终目的,都和建立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重要而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重视和每个人的交往,并保持着多深厚的诚意,这就是所谓的“人际社群关系”,也正是我们对人际关系应有的观点和看法。
你自己怎样对待每天和你交往的人,是出自内心诚心诚意的还是只以利害关系来衡量和对待别人,这些都是建立人际关系时,首先需要考虑的。
人际关系必须非常积极地努力去拓展,只要非常努力地去进行,就一定能有些收获。
但是只是如此,还不能扩展良好的人际社群关系。
世界上,在具有各种才能的人及具有有势力的人的单位,常常会有相当水准的公司或顾客源源而至。
对这样的公司或人,是绝对不能失之交臂的。
如果你对自己的事业很有信心的话,就必须掌握每一个与别人相识或见面的机会。
一味地等待,是绝对没有办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必须一步步积极地进行才是。
也许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政治家为了争取每一张选票,是怎样努力的呢?
有一些国家会议员或地方议员,在小酌一番后,鞭策自己到选举区域中到处走走,和每一个人谈谈聊聊或讲讲工作上的困难及结婚后的优点等,在那一个区域中的支持者就很自然地增加了,而获得更多选票。
很多事情,都必须像参加竞选议员一样的努力。在事业的范畴里,一定要在每天与别人相识、拓展人缘层面中,使得人际关系日益繁盛,并且找到和自己层次相同的人。
对于人际关系,我们不能不注意层次的问题。
甚至,我们非得强迫自己十分努力地去做才行。这也就是所以说“人际关系是不能被动的”、“从自己努力地做起”的原因。了解了这个道理,请立即行动,积极地去拓展你自己的人际关系。
一、规则篇:蛇有蛇行,人有人道
每一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每一种游戏都有其独特的“玩法”,这就是规则。人与人之间接触、一个人处世待物以及社群关系网的建立都自有其自身的规则。这正如《二十二条商规》里的说的:“违反这些规则,你将自冒风险。”
规则1: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
我们都知道有这么一句俗话,“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讲的是女人如果嫁错了丈夫,这一辈子都将在抱怨与悔恨中度过;而男人呢,如果选错了行业,那么这一生也都将是无可挽回,“英雄”永远找不到“用武之地”,最后只能变成“狗熊”。
其实这句话对于人际关系来说,也是同样适用的。
我们都知道,建立成功的人际关系,首先一点便是要选对“对象”,如果连这都错了,那么一切后果都将是不堪设想。
的确如此。
我们在工作或待人处世上,都得考虑到,应该尽可能得到更多的支持或创造更多的拥护者。
当然有些人会善于利用可以为自己带来益处或支持自己的人,有些人却茫然不知所措而只保持沉默。
然而不论你从事的工作多么神圣,或在社会上如何的出色,仍然要仔细选择交往的对象。
什么样的人都接受,也就是抱着所谓的“博爱主义”,是很好的想法。
但是用人的方法及处世的方式,必定也会有遭到别人议论的时候。
我们来看看郑某的例子。
郑某运用不太光明的方法从别人手上接受了巨额的股份转让,并且因此而获得为数不小的收益。
但是他本身在漫长人生旅途中的努力,辛苦经营的信誉及优异业绩,都在一瞬间被全部否定。
这也就是,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之便,而得到某种不应得的利益,为了贪图这个便宜,而终于使自己成为众人指责的对象。
当然如果站在扩展工作范围的立场上来看,利用别人并借助别人的力量,确实可以使人群向自己集中。
但其中也有许多只会甜言蜜语的人。人,都是一个弱点,就是很难拒绝甜言蜜语的人。
但是甜言蜜语背后一定隐藏着危险的东西。所以我们必须适当地自律,并且很清楚地明白,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所以如果不保持着坚定的态度,慎选所交往的对象,很可能会使自己的事业或人生陷入困境之中。
我们必须坚持诚信的态度,慎选交往的对象,非得擦亮分辨各种人群好坏的眼睛不可。
规则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在发展人际关系时,重视每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即便是平平凡凡的一个人,他也可能是你此后一生财富和荣誉的“来源”。因为,他可能拥有100人,甚至200人的周边人际关系。而这些人里边,正好有决定你一生命运的“贵人”。
毕竟,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地和别人相识及交往。在这个过程中,志同道合者,相互介绍朋友或工作的情形屡见不鲜。这也正是可以藉此拓展人生层面的方法之一。
像这样,虽然对方只有一个人,但却间接获得100人的周边关系,甚至可扩展至200人或300人的力量。
一个人并不是单纯的就是一个人,两个人也不仅就是两个人。因为在他们的背后,更有形形色色各种大量的人际资源,可以使自己的工作或事业得以扩展延绅。
而在这个经验中,你必须知道怎样应用自己本身努力,给予对方良好而深刻的印象。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必须学会,在对方对自己有正确地评价之后再开始进行。
规则3:步步为营,层层深入
在第三者的介绍词结束后,没有任何行动反应的人,必定不能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
介绍后所交换来的名片,必须好好保留,并在适当的时机,寄一封信给对方,以加深印象。信中大略为:“前次非常冒昧,因目前从事××工作,所以今后请您多多指教。”等简明扼要的内容,甚至一张简短的明信片也可以。
“前次十分冒昧。我在××地方,从事××工作,请您不吝赐教。”像这样更进一步的接触,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为这样的更进一步接触,很可能立刻从电话中得到“啊!事实上我也正好有事要麻烦您”的反应,使得工作或事业迅速扩展开来。
如果没有打这一通电话,因为时间上的拖延,而让对方把事情转交给别人,岂不是一大损失。
像这样情形,不论是工作上或一般的交往与相识,都很有可能在意外之外发展。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这个发展,必须主动地去争取,并进而做更深一层的接触,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规则4: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也有人常常感叹地说:“那个人虽然经常接受别人的帮助,却从来不见他帮助别人或同事。”
想想看,这样的一个人,能仗着自己的腰包或实力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吗?
一些人际关系不好的人,无法拓展事业范围的人、或是无法使收益上扬的公司,是他们对在自己工作上有所帮助的人缺乏诚意呢?还是,只知依靠别人,无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诚意呢?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
像这样的人,不抱着感激的态度,或是无法对有生意往来的人具有相当的号召力,只知一味地向别人索取帮助,真可说是背道而驰了。
因为如果想得到优秀的人才,或是想发展自己事业的话,首先,必须从“给予”开始做起,虽然它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相当的重要。
利用自己的体力、金钱、或在百忙之中为了对方却装成很空闲的样子等等,都不是很容易做的事。
但是我们的确不得不弄明白这一点,那就是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将无法扩展人际关系,无法发展自己的事业,无法得到别人的支持。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嘛,只要“给予”了,才不愁人际拓展不开。
因此说,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帮自己的工作或事业做介绍的人愈来愈多”、“自己的事业渐次成长”,首先,我们当然必须先给对方相当的帮助。
然后以最近的工作和商务状况交换意见,再询问出对方的看法和情况。
也许数日后,可以为对方做出对他有所帮助的事。
这不一定是怎样的大事。因为,任何人都把最好的留给自己,至于别人的事,则等到有多余力量后才会去考虑。
但是这也是人们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确切地将“对方想做什么”、“对方有什么困境”等放在心中,然后再量力看看自己能给他什么样的帮助。
人毕竟就是人。
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必定会相对的有所回报。
如此一来,自己先采取主动,在可能范围之内帮助别人,运用这个方法,不久之后,对方对自己也一定有相当的帮助。
我们反过来看一看。
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反复地告诉别人,绝对会是一件过分罗嗦的事。
但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让一直困扰别人的事情得以解决,却是十分容易的。
因为那是自己力量可以做得到的事。
而对方也会因此而心怀感激,这样一来,一定会有意料之外的人际关系,被介绍与别人相识的机会也明显地增多。
总而言之,我们非得从“给予”这件事情开始来拓展人际关系不可。
规则5:小不忍则乱大谋
经常保持“给予对方”的精神,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了。
有些时候,我们也可能在重要时刻有闹情绪的状况发生。
但是“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不能因为是自己的时间,就可以让建立人际关系这件事情停滞不前。
无论如何也要挪出时间来,必须具有“是为了自己才这样做”的想法,并且尽力协助对方。
在现今的社会中,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倚重?——我们大家一定都会先想到有干劲并努力向上的人。
在任用人事时,也必定挑选具有向上努力性格的人,来赋予重任。
同样的,在工作上或对于所接触的人,有向上推进意念的,或能给别人帮助的,也必定会被看重。
像这样,保持着努力向上,并为别人着想的生活态度,其结果必定能广结人缘,从而促进工作或事业的成长与发展。
所谓“人际关系”,并非特别限定在工作场所。
动用自己人际关系的人,很自然的也成为我们人际关系中的一环。
其中,或者有想借助别人力量的人,而怎么去借助他?能给予他什么样的看法?这都与人际关系有重要的关系。
从这件事情开始,可以使得事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并增加被别人介绍与各种人相识的机会。
重要的是,对支使自己的人,我们尽最诚挚的态度去保有它,并给予对方帮助,这一点对于站在一个管理者或经营者立场的人来说,是必须时时谨记在心的。
二、语言篇:牛皮是人吹的,路是人走的
“链条的强度,取决于其中最弱的一环”。同样道理,人际关系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语言的运用细节。
细节1:小处不可随便
世上充满了善谈者,但却没有那么多会说话的人。言谈得体并说在点子上是很必要的,其他的时候只要与他人交往自如就够了。每一个成为会说话的人的一个关键是使他人高兴的能力,另一个关键是要注意不要垄断谈话。不管你说得多么好,别人也还是有话要说。第三个关键是帮助他人有目的地谈话,即话题集中,确定正在讨论的真正问题,并且不要过早下结论。
另一个至为关键的因素自然是兴趣。如果我们引起了谈话对方的兴趣,他们就会乐于倾听。大多数人要求会说话的人说些与他们有关的事情,和与他们的兴趣以及发展他们的兴趣有关的事。
通过敏锐识别人们发送给我们的社交信号,我们就能得知是否使他们厌倦了。我们越是注意他人以及他们的注意点,就越是不会使他们厌烦。被厌烦的主要原因是对于他人以及他或她生活中重要事情的错误认识。第二个原因是不灵活,这并不意味着走向另一个极端,拒绝在谈话中遵循新的明显反映对方理所当然直接关心的问题的方向。也不意味着忽视对方想要提出的任何问题。问题常常是他人之真正想法、真正兴趣及真正思虑的最好导向。拒绝问题作出反应通常是失去了提供帮助的真正机会。
做一个会谈话的人还意味着在对于听者适合的水平上谈话。生活中,我们经常被要求对人们谈论一些他们知道得比我们少的事情,或对理解水平和言语流畅比我们差的人谈话。不要摆出屈尊俯就的样子或居高临下地对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谈话,而且我们必须注意到不管所讨论的事情对他们多么重要,也不管我们解释得多么好,他们可能只有很有限的注意广度。一两句话以后他们的注意力就涣散了,而从此以后人们的所有辩才都是白费口舌。在这种情况下,关键的是要不断地停顿以查我们的听者是否跟得上。
像“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我说清楚了吗?”这样简单的问题是有帮助的。但听者常常有一种令人苦恼的要回答“是的”倾向,即使他们完全没听懂。所以更好的一种问题形式,是像一个好的教师所使用的那种,不只是要求是或不是这样的反应。这意味着请听者返回一些你刚刚给予他们的信息(“所以对……极为重要的是什么?”)或问他们你刚刚所说的事情的意义(“所以如果……那对你将意味着什么?”)。
会谈话的人另一个特征是言谈的姿态上没有令人讨厌的学生气。不断地重复像“你知道”、“等等”、“我是说”以及“对吗?”这样的冗词赘句,最有耐心的听者也会心烦意味。几乎同样令人不能容忍的是不断地用手摆弄眼镜或手帕,千万别忘了,“小处不可随便”,如果条件具备,不妨与朋友或同事演习一次录像或录音会面,并在事后评判一个人的表现。
细节2:循循善“诱”
害羞者、陌生人、易紧张者、总感到自己水平不济者、异性居多的集体中的成员,所有这些人可能都会发现难以参加集体讨论或交谈。这会出现于数学集体、治疗集体、规划集体或任何实际上非纯社交缘由而聚集起来的集体中。把这些人引入集体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技巧,这不仅因为它有助于这些人的人际拓展,也因为他们能作出有价值的贡献。
这种引导的错误方式是突然把集体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个不走运的这类人身上,而正确的方式是提供适应的机会,以期他或她能运用它们。这可以通过引入一个他们可能熟悉的论题,并以一种询问的目光去看着他们。如果没有这种合适的机会,可以提议轮流给每个人以机会,看他们是否愿意就讨论题说出一两个词。如果这种方式不适宜,也可引入据你所知有关人等对之有成熟看法的讨题,并作低调的评论,如“我知道某人对此已有所考虑”,而不是“某人对此已有见解”。
如果你身为这一集体的领导,则显然你负有特殊的责任。可能的话会前的简短交谈将是有益的,从而确定他们愿意谈些什么,及如何能最好地把他们引入交谈,极为有益的是在会前要求每个人通过名字来介绍自己,你自己也应对新来者说上一二句欢迎辞。
当这些人说出他们的意见时,你应该“循循善诱”,以某些感谢或你的附合评注的方式来表示赞同,由此鼓励他们在适宜的时机再次发言。
细节3:祸从口出
语言可以修饰一个人的外表,一开口说话就必须很注意才行。一个现代人,每天都在不停地说话,一定要非常小心才能避免闯祸。
从说话所使用的词汇及内容,就可以了解这个人的性格。人多主张少开口说话,所以有“沉默是金”的谚语。
但好朋友之间的秉烛夜话就不能说是长舌,这时就可以天南地北地随兴聊聊,不必担心引起他人的不快。
“沉默是金”之类的谚语,并不是要告诫大家不要说话,而是希望大家不要不知节制地任意发表意见。所谓“祸从口出”,乃是指朋友之间一旦关系变得亲密就容易口不择言。而每个人的情绪都是随时在变的,当心情不好、身体不舒服时、有烦恼时、心中有所顾虑时,这时的行为表现都与平时不同。因此,即使是对于亲密的朋友,也要正确地使用词汇。
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很博学多闻的样子,即使对于自己一知半解的事,他也滔滔不绝地表示自己的意见。但实际上他是个半吊子,那些舌灿莲花的功夫只能唬唬刚见面的人,深入交往后就会感到厌烦。这是因为这样的人所提出的都只是自己主观的个人见识,并没有客观的事例及数据,谈来谈去都只有同样一些事。
还有些人喜欢辩白,辩白往往是因为不想为过去说过的话负责。朋友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是它不会成为过去,而是现在式或未来式。絮絮叨叨地辩白只是因为逃避责任或拖泥带水、鲁莽、不加思考的性格所致。如果对方是个不肯坦诚面对过错,总是不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的人,那就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另外还有一项要注意的是词汇的使用。对于年长者、身份地位高的人或是同辈、同身份、没有利害关系的人,最初使用的词汇,即使日后愈来愈亲密也不可有所改变;而粗暴、低俗的词汇绝对不可使用。如果让对方觉得自己说话不诚恳,交往就很难细水长流。人是感情的动物,很容易会因为立场的改变而动摇,最好不要说让自己后悔的话。
细节4:佛靠金装,人靠衣裳
有些人不管讲到什么事都喋喋不休地讲个没完,这种自以为是评论家的人和具有辩才的雄辩家大不相同,其聒噪的言辞,令人生厌。
说话的要领并不在于以幽默风趣的口吻,及华丽的辞藻把对方迷得团团转,或是运用高深的哲学理论,让对方崇拜自己。说话的真意在于将告知的信息正确地传达至对方的内心,以有条理的理论使对方更正确地认清事实。
然而讲起话来理论一大套,可是件令人受不了的事。为了增加自己的交际范围而进行的谈话,与谈论道理有所不同;这必须要有休闲与幽默的特质。
让别人感到有趣、说话的内容值得一听、很高明的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和他人唱反调、在分手的时候总是留下一点让人回味的情趣,具备了这些技巧,就能让人引起想要继续交往的念头。
让人一看就觉得无聊,总是说些没有营养的笑话,或讲些鸡毛蒜皮的琐事,这样的人很容易让人敬而远之。
如今并不是“沉默是金”的时代,在这个凡事都讲求效率的社会,想以沉默来让大家了解,恐怕等不到那个时候一切就已经结束,留给大家的误解也没有澄清的机会。
因此,现代人必须借着言词来表达自己,不擅言词的人虽然可以用沉默来避免暴露自己的缺点,但他只要一开口马上就会露出破绽。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裳”,要培养说话技巧就是这个道理。
说话的技巧有归纳法和演绎法两种。前者是由各个具体的事态,导论出重点与法则;后者则是由理论来说明特殊的事态。
要采用前者就必须具备很充足的事例,资料与数据必须具有充分的说服力;后者则需要广泛地了解各种理论,并且能够融会贯通地应用在恰当的例子上。
若想从速掌握语言技巧,以下四条指引十分有用:
(1)鼓起勇气
现在我们却把当众演说看成一种扩大的交谈。往昔唱做俱佳的方式,如雷贯耳的声音已经永远过去。我们与人共进晚餐,在教堂中做礼拜、看电视、听收音机时,喜欢听到的是率直的言语,依常理而构思,真挚地和我们谈论问题,而不是对着我们大放厥辞。
当众演说不是一门闭锁的艺术,并不像许多的学校教科书要我们相信的那样,只有经过多年的美化声音,及奋力钻研修辞学的奥秘之后才能成功。
要想获得自信心、勇气以及能力、以便在向一群人发表谈话的同时能够冷静而清晰地思考,这并不如大多数人所想象的那般困难——可能尚达不到其十分之一的困难。这并不是上帝赐给多数人的礼物。这就像是你打高尔夫球的能力,任何人都可以发挥出他潜在的能力,只要他有想要如何做的充分欲望就行。
(2)不忘目标
我的一位朋友赵某提到,他新近学会的当众说话的技巧,给了他莫大的快乐,这正说中了我认为他所以成功的原因。他确实是遵循我们的指引,毫不偷懒地做我们分派的功课。不过,我相信他做这些,是因为他自己要做,而他之所以要做,则是因为他预见自己会成为成功的演说者。他将自己投入未来的形象中,然后努力使其成真。这就是你必须确实做到的。
想想因此而结交的朋友、在社交上对你的重要性,想想自己服务人群、社会、教堂的能力将会大增,想想它在你事业上所会造成的影响。
据我所知,赵某曾写下六句话,很可能对你一生发生深远的影响。这六句话,是阿里巴巴探宝穴的开门口诀:“几乎不论任何课程,只要你对它满怀热忱,就可确保无事。倘使你对某项结果足够关心,你自然一定会达成。如果你希望做好,你就会做好。假若你期望致富,你便会致富。若是你想博学,你就会博学。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地期盼这些事情,心无旁鹜地一心盼想,而不会费许多心神再去胡思乱想许多不相干的杂事。”
因此,第二个指标便是想像自己成功地做着目前自己所害怕做的事,全心全意地想着自己能够当众说话,并获接纳时会有怎样的利益。牢记赵某的话:“倘使你对某项结果足够关心,你自然一定会得到成功。”
(3)立下决心
有一次,在一个广播节目上,人家要我以三句话来说明我曾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我这么说:“我所学过的最大教训是,我们所思所想重要非常。我若能知道你的思想,就能了解你这个人,因为你的思想造就了你的人。借着改变自己的思想,我们也能改变自己的一生。”
现在你已把眼光定在增加信心和做有效交谈的目标之上了,你一定要积极而非消极地想着,自己的这番努力终会成功。你一定要对自己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努力成效保持轻松乐观的看法。你一定要把决心印记在每个词句、每项行动上,倾全力培养这种能力。任何人若想迎接语言挑战,达于言简意赅的地步,就必须具备断然的决心。
因此要想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以欲望提升热忱,以毅力磨平高山,以及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4)练习
说话的机会随机皆有,不妨参加任何组织,志愿从事需要你讲话的职务。在公众聚会里站起身,使自己出个风头,即使只是附议也好。加入任何团体,使自己可以有机会活跃于此种聚会。你只要往自己周围望望便会发现,没有哪种商业、社交、政治、事业,或甚至邻区里的活动是你不必向前举步和开口说话的。除非你说话,不停地说,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会有怎样的进步。
关于学习当众说话,有两个法则:
1.说自己的经验或研究的事
(1)谈生命对自己的启示
诉说生命启示的演说者,绝不会吸引不到听众。我由经验得知,让演讲者接受这个观点很不容易,他们避免使用个人经验,以为太琐碎,太局限。他们宁愿天上地下扯些一般性的概念及哲理。可悲的是,那里空气稀薄,凡夫俗子无法呼吸。我们渴望新闻,他们却给我们理论。我们不反对听社论,但是要听有这项权利的人来说——报纸的编辑或发行者。因而,谈说生命对你的启示,许多人自然会成为你的忠实听众。
(2)在自己的背景中找题目
什么才是适切的题目?假使你曾与它共生活,经由经验和思考使它成为你的,你便可以确实这个题目适合你。怎样去找寻题目呢?深入自己的记忆里,从自己的背景中搜寻生命里那些有意义并给你鲜明印象的事情。据能够吸引听众注意的题目做了一番调查,发现最为听众欣赏的题目,都与某些相当特定的个人背景有关:
早年成长的历程,家庭、童年回忆,与学校生活有关的题目,一定会获得注意。因为,别人在成长的环境里如何面对并克服困难的经过,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
早年欲出人头地的奋斗。
嗜好及娱乐。
特殊的知识领域
不寻常的经历。
信仰与信念。
惟有谈说自己熟悉的事情,才能热衷于自己的题材,而快速、轻易地学会当众说话。
2.激起听众对自己的讲演产生共鸣
惟有讲演者使自己的讲演与活生生的听众发生关联之后,讲演的情况才真正形成。他必须使听者觉得,他所要说的对他们很重要;他不只是要对自己的话题热烈,还是把这种热烈传给听者。随你爱怎么听怎么叫,绝对错不了。高明的讲演者热切地希望听众感觉到他所感觉的,同意他的观点,去做他认为他们该做的事,分享他的快乐,分担他的忧苦。他以听众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他明白自己讲演的成败不是由他来决定——它是由听众的脑袋和心灵去决定。
三、心理篇:人间白道非沧桑
成功的人际关系,决不是取决于别的,惟一的关键就是自己内心。“哀莫大于心死”,如果不直面内心,发现并解决“问题”,那么,学再多的“技巧”也是“白搭”。
问题1:自己是“丑小鸭”
人们往往非常在意自己的缺点,很多人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是个无用之人,就像童话中的“丑小鸭”。
假定一个人有良好的家庭,优秀的学历与高尚的职业,一切生活都非常顺利;另有一个人,不过是高中毕业,服务于一家小企业。和前者比较起来,似乎相差悬殊,然而只要你的想法稍微转变一下,会发现后者可以改善目前的颓势,并且从中获得许多好处。
大凡在工作上饱尝艰辛的人,都比一般人更具备接受生活挑战的能力,同时也比较能够察觉出人心的微妙所在。
诚然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往往会对他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这并不代表全部。只要你稍微改变自己的想法,随时就会有一条大道展开在你面前。
大企业与小企业的从业人员,在待遇上也许有所不同:大企业的福利制度和员工宿舍都较周全,生活环境也良好,置身此企业范围,便可受到充分保护。由于身受此种优惠的待遇,少有人萌生离职的念头。但是为了维持这样安定的生活,常常要极力压抑自己,“忍人之所不能忍,耐人之所不能耐”。在这方面,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就不需受到此种约束,而能够自由自在去过自己的生活,如此,也就有了开发自我的能力和积极参与挑战的机会。
所以,只要能够改变观念和想法,你的立场和情况自然就有天壤之别。
冷静分析一下自己现今所处的情况,并且细心列举出自己的长处(优点)与短处(缺点)这样你就可以发现自己过去不曾注意到的优点了。
假如你过去天天生活在愁苦中,现在还有改变方式的机会,只要你立刻纠正自己的观念,肯定你的生活会有180度的转变。
问题2:一无所长——光棍对光棍
你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饶富魅力而又极具前途的优秀人物?假如你并不这样想,而认为自己是一个既无前途又缺乏才干的人,我劝你最好马上丢弃这种观念。
拿我的朋友王某来说,就很明显的属于前者。当他考虑自己的前途时,总觉得依现在的年龄,还是可以对人类历史有所裨益的。
他始终保持这样的一种想法:自己现在都已经是40开外的人了,可是对于人类历史(好像)倒也并无多大裨益;回顾自己的一切,不论是精神或肉体,都是从太古时代,追随人类发展的历史延伸下来的。既然如此,他应该也有这种能力,一种影响或甚至改变历史的能力。
现今有关自我进修使人类成长的研究工作,正蓬勃发展,尤其是对于“激励”这门人类科学,已经成为社会上不可缺少的要素了。这大概显示出人们都很热衷于研究自己吧!
由于自我研究,便能够确实了解自己,自然地就会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了。为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其茫然地幻想未来,不如把现实的问题勾划出一个鲜明的影像来。面对自己未来的前途,有了这样鲜明的影像,就能看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遇到问题也能够马上予以解决。
希望你能够运用自己最低限度的能力,充分观察自己的长处,一步一步将真实的自我导引出来。当自己发觉自己的长处时,无论是在人生的舞台或生意往来的商场上,都会愈来愈生动有趣,而自己也变得非常乐于计划生活。
在解决问题上,并不是应如何搜集必要的条件才能着手解决,而是要组合现在的问题,立刻付诸行动。
如果能够养成此一习惯,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有帮助;只要不断地努力下去,潜能终会逐日显现于外,而达到充分发挥能力的境地。这时候,长处也就获得充分的伸展了。
问题3:我有我的招
有些人会不断地说“我还没有得到好机会”、“我将会失败”、“我无法获得另一种较好的工作”、“我无法赚到更多的钱”、“整个世界都在跟我作对一般”、“我的老师并没有很看重我”等等。
属于这种类型的,都有不利的自我意识。他们都认为本身很渺小,无法真正透彻地看清自己。
金某是一位社会学者。他在几年前就决定要试图去寻找“两位从同一农村长大的孩童,为什么以后常会显出很大的不同”。其中一位可能变成一位伟大的外科医生,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而另一位则是一个通缉犯。
从两所小学的6年级学生中,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学生来做为研究的对象。
其中一组学生是被他的老师一家长以及朋友们认为“有问题倾向且无可救药”的一群人。而另一组则选定那些“没有问题倾向且上进的一群人。”
在经过5年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正如原来所预期”的情形。“好”的孩子都能继续保持不犯错的记录;而潜在“不良”的孩子则经常会出差错。这组学生中,有39%曾经进过少年法庭,平均有3次进少年法庭的记录。
那些“品行不良”的孩童,在他们遭遇到任何一种困难以前,都预期他们一定会有麻烦。相信他可能会遭遇法律上的麻烦;感觉他的朋友们将会陷入麻烦之中;怀疑自己是否能毕业;他相信他的家庭一点也不好等等。
“表现良好”的孩童们则刚好拥有与此正相反的见解,都相信他的家庭的确是在为他好等等。
金某说:“我们所得到的结论就是:那些年纪仅有12岁的农村毛头小子,如果已经有不利的自我意识的话,就最容易会被人批评为‘有犯罪意图’。”
这种经过小心规划的研究结果再次证实:思考本身的确能左右事情的发展。当然你也可以把这项发现转用到其他的种种方面。例如:
自认为丑陋的人将会变得愈来愈丑;认为美丽的人也将会变得愈来愈漂亮。
一个足球队如果自认为“将被打败”,最后反而获得胜利,那才是真正的奇迹。
想要戒烟的人如果告诉自己“我无法戒烟”,那么他就永远也不会戒得了烟的。“我注定终会失败”式的奴隶,确实需要在思想上有所转变才行。有一项定律,很清楚地点出要领:当一个人想到要怎样时,他就真的会变成这样。
问题4:痴人说梦
有一位伟人说:“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个字。”人是很能适应环境的一种动物,只要肯尝试,没有一件事是绝对“不可能”的。
你是否曾在无意识中,经常使用许多否定的语句?像“不可能”、“不行”、“不好”、“没办法”、“不要”……
上述虽只是用语而已,但是就你内心深处对于事物的看法,已经无形中受到了影响。
我们必须要下定决心,在日常生活的会话之中,绝对不要说否定语;而且还要进一步以肯定语来代替。若能做到这点,你自然就会具备积极行动的姿态,而说服力也大大的增进。
“晴天时有太阳,阴天时无太阳。”
这句话是不对的,要知道:阴天时太阳是在云上边的啊!
“往后只剩3天,实在令人困扰。”
应该要改成“还有3天时间,得好好努力。”
“钱包里就只剩1000块钱了。”
应该改作“还留有1000块呢!”
如果能懂得以上道理,你就应该把身边的否定词统统丢掉,而代以肯定的语句;如此,你的观念就会因为这种简单的道理而为之一变。这也可以说是要成为一个积极行动的人,所应跨出的第一步。
问题5:为时太晚,人走茶凉
这种症状类似于:“我曾经拥有一个很好的机会的,但是造物弄人,我竟错过了。所以我现在进退维谷,只得尽力谋求补救之道,企图从我自己的困境中重新打开一条生路。”
我的朋友年已40的岳某,曾告诉我他自己的问题。“我很想立刻结婚,”他说,“但是我发觉我已经太老了。”他追求的新娘可能是27岁。
这正是——恐惧“没有能力‘适应’新生活”,恐惧“未老先衰”,恐惧“能力不足”,恐惧“被他的朋友们耻笑”,恐惧“将来被别人当成是子女的爷爷而不是爸爸”。
对于这种情况,心理医生只得纠正他说:“是的,如果你自认为已经太老了,那么你就真的太老了。”经过进一步的追踪调查,心理医生发现:岳某自从25岁以后,就一直说“我已经太老了”。最后花费了许多的心血和努力,才使他终于破除这项心理。
“已经为时太晚无可换回”式的人,包括各式各样令人惊奇的人,例如一个26岁的就认为已经太老,无法再进大学的人,一位42岁的寡妇,自认为太老无法再婚;一位大学教授自认为太老,无法牺牲“他在某一所憎恨的学校”中的年资,而转到另一所他真心喜欢的学校任教;以及一位后悔“在10年前没有购买股票”,而日前“要想再重新开始投资,已经时不我待,为时太晚”的人。
“现在已经为时太晚”之类的人,通常认为“在某一种年龄阶层时,应当要做这种事情;到另一种年龄阶层时,就应当要改做另一种事情了。”
一、多观察那群活跃的人物,把他们当做你的榜样;只要不理会这种“年龄的限制”,很快就能真正根除这种想法。
二、不能苟且偷生,要下定决心,不断地果敢奋斗下去,直到死亡为止,亦即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意思。
问题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许多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害怕“再次尝试”,因为他们曾经失败过。可是每一位有识之士,都必须“对过去所犯的错误保持正确的看法”,从而使他得以再求突破、再造佳绩而能有所收获甚至获益非浅。
我的一位朋友对我说:“你是知道的,只要我有空闲的话,我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走进赛马场赌马。每次我总会投下美金10元来赌一匹马,获胜的机会是40:1。当然了,如果获胜的话我就会赢回美金400元。但是如果不幸失利,我还是赢。因为,此时我会想到,这可是相当于美金400元的教育投资呢。”
不久以前我有机会跟一位“自行经商然后失败”的人谈话。他告诉我他倒是一点也没有失败——他只是学到“不使宝贵时间浪费在生意上而已”。现在他改做其他事情,而且感觉很快乐、很踏实,日子也过得蛮好。可是,大部分在商场上失败过的人,所持的看法却与此大相迳庭——他们都会对过去的作为感到惭愧,爬进一个心理上的洞穴,躲起来永不复出,也不想再尝试。
千万不要把“错误”看得太沉重。如果你能够及时觉察出某一项错误,则它根本就不能算是一项错误——它只能算是一次教育。所以,你还应当对“曾经犯的过错”感到高兴不已才是呢。
胜利成功——或失败损失——只是心灵的一种状态而已。有一位一流的拳击选手曾经告诉我:他所认为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拳赛到底是什么?“那到底是什么呢?”我不假思索地脱口问道。
“依我看,”他说,“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场拳赛,就是那场我在第一回合就被对方打倒在地,爬不起来的拳赛。那真是一场空前绝后、最伟大的拳赛;因为在一个晚上之内我就了解到‘我还不够格成为一位专业的拳击选手。’也就是说‘我还需要多加磨练才行。’”
难道你不马上相信“所有的一切事情都会聚拢在一起,并且朝着更好的方面持续发展下去”吗?下次当你失败时,要适时想到这一点才好。
四、形象篇:“路牌”挂在灯笼上
是金子总要闪光,是好马必须配好鞍。即使是“银枪洋蜡,绣花枕头”吧,也要给人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
要点1:千难万难,第一最难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觉,“千难万难,第一最难”。正因为有着这样切肤的亲自体会,因此,我们在与人初次见面时,会特别注意第一印象。这也是因为一般人有着第一印象最可靠的错觉,而不再修正自己最初所得的印象。根据社会学家所做有关第一印象的研究指出,在会面之后所得到的关于其人的印象,也会与最初所受的印象不一致而完全变样。因此就会完全否定后者所得到的印象,而产生最初的印象最可靠的误解,并据此判断其人。由此可知,第一印象当然是不可靠的。然而,是不是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初见面的对方对自己有好的,强烈的印象呢?
在上述的研究中就隐藏着某些线索。也就是说,不管对方的第一印象如何,总之在会谈之中,就必须给予对方更强烈的印象。如果你很幸运地能够给予对方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那么在使第一印象进一步强化方面,可以采取继续不断给予新的信息的方法。这种场合只是要令对方产生好印象,所以不需要深层的心理技巧。
假如最初只给予对方模糊不良的印象,也不必太早就死心断念。此时如能给予对方更强烈的信息以破坏第一印象就行。对方要根据信息与最初的印象相结合,并适当地改变、否定时,必定会感到手忙脚乱。因此就可以渐渐地改变对方心中所存有的印象,到了彼此要分手时,最初的印象就被打消,最后只剩下良好的印象。
在我的朋友李某外出的时候,他的妻子与秘书就代替他处理电话与访问间的应对。有趣的是,妻子本身似乎没有意识到李某回家之后听到的报告,即使是完全同样的初次见面的对象,李某听起来的感觉却因人之不同而有微妙的差异。那个好像非常急于请人帮忙,那个人讲话的口气不太好,好像是冲着你来的等等,都在妻子的语调中流露出来。即使她想客观地叙述,但已经过妻子主观作用而产生的第一印象,也会大大地影响李某的判断。
另外还有这种情形。某一公司,对于以电话报名面谈的人之中,“……什么样的人”是不接受其会面的。秘书或职员在传话时说“一位叫做某某的先生来申请面谈”的话,就是因为对方给予了在电话中出现的间接的应付者不良且薄弱的印象之故。对这一方面颇有心得的推销员们,首先都要努力使客户家中出外游玩的小孩或最初出来应门的佣人对他们多生好印象。若是社会上的正面接触,令最初出来应付的人有好印象,也就会令最后目的的对象有好印象。
我的另一位朋友蒋某是新闻播音员,初次在荧光屏上露脸时,就引起很多人的震惊。以往,播报新闻的人员总是面无表情,不论是好是坏,总给予人没有个性的感觉。说得过分些,几乎使人感受不到,他们也和一般人一样有血有泪,但是蒋某却大胆地打破了这项传统。
蒋某首先采取斜对着摄影机的姿势。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是种不认真的姿势。但是比起正面的姿势,较能给予观众亲切的感觉。他的服装也选择流行的服饰。
除此之外,蒋某并不单单只照着新闻稿宣读,偶而也会加上自己的感想。当然有时候,这宣扬自我的表现,也会引起观众们打电话来抗议。这时候,他总是率直地承认自己的不对,诚意地向观众道歉。或许有人会认为蒋某是个矫揉造作的人,但是一般人却对他有好印象。因为多数人能从他身上感受到以往新闻播报员所缺乏的亲切感。
他的做法告诉我们许多事情。在这个社会里,有人缘佳且擅于交际的人,另一方面,也有所谓“难以交往”的人。而此种难以交往的印象,只要稍稍改变以往的服装和说话方式,就可完全消除,反而能使对方觉得彼此的感情更加地亲密。
使对方觉得亲切的演出,不仅只限于个人的应酬,在生意方面,更是重要的一环。在我们的社会里,往往将亲戚、朋友划为圈内人,将其他人归类为圈外人,此种小团体的区分相当强烈。对于自己小团体内的人,非常地姑息、纵容,即使犯了再大的错,也故做视若不见;而对于其他人就非常冷淡。因而在生意场合里,即使和对方建立起友好的关系,若未被认可是“圈内人”,生意往往不会成功。
要点2:顺藤摸瓜,举一反三
最近的场合中常可见到一些人为了推销自己,不得不断地打响自己的知名度,更兴起了所谓“握手战术”。这种战术不仅可透过彼此皮质的接触,更可说是一种借由对方的“手”来记住自己名字的心理技巧。通常,当我们记住某些事物时,往往会动员所拥有的所有感觉器官。但大部分的人想自我推销时却只诉诸对方的视觉及听觉。也就是说人们忽略掉还可以利用嗅觉、触觉来强迫自我推销。另外,如果能再加上香水、花露水等诉诸嗅觉的方法,顺藤摸瓜、举一反三,将更具效果。女性的香水不仅仅是一种打扮的用品,也可说是为让男性留下深刻印象的小道具。总之,为了留给他人深刻印象,请充分活用人人具有的“四觉。”
要点3:笑门福常至,一笑百媚生
有些人在任何场合都能立即赢得他人的好感,即使是初次见面的人,也能打成一片,引起对方滔滔不绝的说话,或只见他们饶有兴趣地聆听着,这或许就是他们深受大家欢迎的秘诀吧!
做一忠实的听众比较容易,效果也较佳。即使觉得对方说的笑话并不很好笑,也应该以笑声支援。产生的效果或许会令你大吃一惊。因为,双方同时笑起来,不仅可解除双方的紧张感,也会因此产生亲密感,无形之中,也就产生了亲密友人与同伴的气氛。
做个忠实的听众,适时地反应情绪,将可使对方摒弃陌生与紧张感,从而发现自己的长处。有句谚语说得好。“笑门福常至”,“一笑百媚生”,在人际关系中也是如此。
要点4: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一般的生意人并不是大人物,不必事无巨细地记下每一件事,以防危急之时备查。随身记录并不是日记,不必把生活中的琐事记录下来,只要把重要的事项简单扼要地记录下来就可以了。
随身笔记被称为备忘录。所谓备忘录的必要性,就是随时记下不可忘记的事项,不但可随时提醒自己该做的事,还可以做为自己的总账本。
记录就像行程表一样,只记下每天的例行公事是不够的。瞬间闪过的念头,可能是足以影响行动的重要灵感,这就非得立刻记下不可。
有一位著名的演说家,就是随身记录的信徒。他的记录是非常有要领而有知识性的,他把很广泛的内容压缩成简短的文字。
像这样,把往来对象的学历、年龄、职业、地位等逐一记录下来。现代化的服务业,就已经开始利用这个原则来制作详细的顾客资料,例如:姓名、籍贯、学历、嗜好、人品等,有些简直做得比身份调查还详细,然后再根据这些基本资料,提供各种周全的服务。
五、处世篇:先迈左腿还是先迈右腿
“聪明反被聪明误”。谁比谁傻?天下只有笨死的骆驼,没有笨死的人。“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禁忌多多,切勿“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不可误人,更不可自误。
禁忌1: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以外表判断他人是人之常情。然而,这却很容易造成偏差。“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例如:整洁的人的确比肮脏的人看起来舒服得多了。外表如果让人不舒服,多多少少一定会影响到内心的喜恶。我们平常也会用这样的话来形容别人的长相:“那个人一脸胡子,长得像个土匪!”“那个人一脸奸诈,看起来很坏!”这些完都是由外观所下的判断。
人的长相或体型是与生俱来的,并非是自己的希望或责任。你如果只是从远处看对方就表示:“我总觉得那个人看起来很讨厌!”那只是表示了你是个气量狭隘的人。
东方人的长相大多是身体矮小、腿短而上身较长、肩膀狭窄,上额突出,走起路来弯腰驼背,可以说是其貌不扬的种族。而西方人大多是体格高壮、比例均匀、相貌堂堂的俊男。就外表比起来,东方人自然是比不上。
然而,东方人却是创造世界奇迹的成功者。在其貌不扬的外表之下,有着最深谋远虑的思考力及扩展的手腕。
在拓展人际关系的行动中,千万不可以从门缝里看人,尤其是有些外貌丑陋的人,他们更会因为内心的自卑反射,更加地努力充实内在,反而成为一个有内在美的人。
在拓展人际关系上,这些内心善良、知识丰富的人,才是真正值得交往的人。如果你不能开阔胸襟来接受这些有智慧的朋友,只知结交俊男美妇,那就称不上是交际手腕高明的人。
禁忌2:信口开河,瞒天过海
有些人不管什么情况都用说谎来解决,“信口开河,瞒天过海”,这种人可说是心态上已经有了病症。但是,不论如何一旦开始了骗人的想法,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地继续下来,因为“谎言就像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
一般人会以谎话连篇企图取得别人的信任,而且大多数的人也都以为说谎没什么大不了的。虽然几乎没有人是真正的绝对诚实,但与人相处切记不可欺骗对方。
说谎其实是没效率而且最费事的行为。然而,要做到完全不说谎却又是非常困难,这就是不容易的地方。
当你对某一个人说谎的时候,第三者正在冷眼旁观地看这件事,或许就因此产生了绝望的心情。因此,你虽然只是欺骗了一个人,但感到你不诚实的人却可能包括其他人。你只要有欺骗的行为,人格就会遭到质疑,而且会迅速地散布到你周围的其他人。人际关系是你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得到的资产,却因为说谎而轻易地毁弃掉自己难得可贵的资产,就岂不是太愚不可及了。
禁忌3:争风吃醋,横刀夺爱
任何人都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情。有些人甚至非常热衷于自己的兴趣,所投注的心力及成果,更可媲美职业水准。你如果好好地利用这方面于交往,你们之间的关系一定能够更加亲密。
无论如何都不能诋毁别人的兴趣或嗜好,因为兴趣或嗜好就像是信仰一般崇高。有些人在宗教仪式中尽情地舞蹈,膜拜,全心投入的神情仿佛完全忘了外界,这种尽情忘我的境界是外人不能体会的。
相反,了解对方有什么嗜好,然后投其所好,这是交际的捷径。比方说,有很多人爱唱卡拉OK,在交际应酬时卡拉OK是很受欢迎的。但是,正因为大家都爱唱,所以容易形成抢麦克风的局面。尤其是有些人一看到自己喜欢的歌就抢先上去唱,根本忘了那是别人点的歌。“争风吃醋,横刀夺爱”,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就得罪了对方。
如果是有输赢的活动就非得小心留意不可了。不论是高尔夫或是麻将、钓鱼等活动,你总是大胜对方的话,那么下次他再也没有兴趣和你较量了。本来你的目的是在增进彼此的关系,并不计较输赢,如果你不能掌握其中技巧,只是一味地要表现自己高超技术,那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
禁忌4:放“长线”钓“大鱼”
当我们想起自己曾经给予别人这种帮助的时候,当我们想起这种恩惠被人家很感激地接受的时候,我们岂不是感觉到很愉快吗?反过来说,我们不是常常看见,有些受别人恩惠太多的人,有时候不是反而想避不见面吗?这就是因为我们自己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的“自尊心”发扬起来了,而在我们受别人的帮助的时候,我们的“自尊心”反而感觉到痛苦了。
许多人都看到了这一点:“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应当以不求报答来安慰别人,这样才可以安慰那人的自尊心;同时,却正是给那人以一种强烈的刺激,希望他自己也能帮你的忙,以此作为受你帮助的报答。”
有干才的人,“他们都是故意让别人给他们种种小惠,以为解决许多困难的方策的。”
人的个性,固然各不相同,然而这种策略,是一种普通人类的需要,它差不多对于一切常态的人,都会适用而且得到成功。我们应当留心那些人的性情惟一的不同点在哪里?他们所特有的个人嗜好和习惯是什么?但不论他们的性情是怎样,嗜好与习惯是怎样,可以这样说:他们所最高兴给我们的,就是他们个人特殊兴趣之下发生情感的小惠。
但是应当十分注意,这种乞取小惠的策略,在不应当用的时候去乱用,在不需要用的时候也去用,一心想着“放长线钓大鱼”,那么非但不能引起别人的好感,反而使人感到是一种诈术,对你发生恶感而看不起你。所以,运用这个策略,应当特别注意“时间”和“事情”的合宜与不合宜,同时,还应当留意运用些策略后能不能引起别人的好感。
在那些有干才的人运用此策略的背后,都隐伏着了解别人的需要,以及他们所想见好于人的至诚和欲望。
诱惑力、敬服力、好感力、……都是从别人有纯正的兴趣的情绪中产生出来的。只有这种情绪才能使运用的策略发生效力。这种内心的热情,是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培养出来的。
禁忌5:死猪不怕开水烫,一条路走到黑
如果无法找出适当时机,或者找到时机却不知利用,那么,交际仍旧要失败的。也就是说,你非但要把握时机,还要积极将其化作行动,如此才有成功的希望。
我的朋友黑某回忆过去在电影公司工作时期,曾经有过一桩交际濒临破裂的惨痛经验:
那是在黑某某次拍外景时发生的,当时的拍摄地点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海边渔村。黑某和外景队一起,提早两天到达拍摄电影的现场。公司宣传组组长和十几个新闻传播单位的影剧、摄影记者一起前来此处,拍摄一些电影的精彩镜头。
首先必须明白的是,摄影记者是极具左右广告业绩之影响力的。每一家电影公司,都希望透过记者所拍摄的最好镜头,能够刊载于报纸,或出现在其他传播媒体上,以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倘使得罪了这些记者、那对电影的商业利益,将形成致命的打击。偏偏,不该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就在当天晚上,大伙儿尚未进餐之前,外景队队长,对大家做了一项声明:
“今晚,由于当地有力人士——亦即协助此次外景拍摄的人,想招待我们的女主角吃饭;为了让她能早点回来,以免耽误了拍摄的进度,我决定拜托一位摄影宣传记者和我一起陪同前往。至于其他的人,就在此地用餐吧!”
于是,外景队长就和记者,女明星三人结伴赴宴了。时间已过四个钟点,一直不见他们回来。留在宿舍里的其他记者团的记者们,就开始发牢骚了:
“让我们跋山涉水,走了这么远的路,才来到这儿。这倒好!就知道和女明星出去逍遥,把我们冷落在一旁!”
就在大伙怨声载道,恨得牙痒痒的时候,他们才喝得醉熏熏的回来了。抱怨之声仍然此起彼落,甚至有怒气高涨的情势,因此激怒了外景队队长,他非常生气地喝叫一声:“有完没完!讨厌死了,想回去的人就回去好了!”
原来记者团中有过激型的人,也有稳重派的人,被他这么一骂,大伙全都感情用事起来,最后一致决定:“回去!”
其实,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误会,却因处理不当,造成了一个更大的错误,最后,竟形成了不可挽救的局面。这种情形,在生意场上也经常会发生。
以上述事件来说,总结起来:一开始就应该好好安排、分配,找个公司里资深望重的人,留下来陪陪这些远来的客人,外景队队长没有这样做;既然说好了,吃过饭后,就要早点回来,结果超出了预定时间,理应真心实意地向人道歉了事;外景队队长非但不知理亏,还大吼大叫,把真情给整个弄拧了。
就因为这样,事情才发展至不可收拾的局面。所以,凡人在发现自己错误时,一定要勇于认错,不可一味地执拗,摆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意气用事,“一条路走到黑。”若能及早把握时机,向对方坦诚道歉,相信必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