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猝死是怎么回事
嘉庆帝(1760—1820年),名爱新觉罗·颙琰,乾隆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五年(1795年)册立为皇太子。父归政,尊为太上皇。嘉庆四年乾隆驾崩后亲政,先将贪官和珅赐死,继而平息了白莲教义军起事。其勤政戒惰,务实遵礼,一切以体察民情民意为本。以天朝富有四海自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卒于避暑山庄,传位旻宁。尊谥睿皇帝,葬于昌陵。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盛夏,嘉庆帝率领大批随员、名优艺伎,马队辇舆,浩浩荡荡向木兰进发,不久抵达热河,安顿于避暑山庄,开始了木兰秋狝。嘉庆皇帝怎么也想不到,这是他最后一次进驻避暑山庄。七月二十五日,年届六十的他在毫无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猝然离开了人世。嘉庆皇帝死后,热河行宫立即封锁消息,避暑山庄大门紧闭,限制人员出入。二十七日留京王公大臣才得悉噩耗,延至八月初二日,道光皇帝向内阁发布上谕,才告知朝廷上下。当时朝鲜国官员在盛京中江地方见清官员皆着素服,头帽拔去花翎,惊问其故,才晓知皇帝已逝。好好的皇帝为何会突然死亡呢?宫闱之事向来保密,清廷当然不会对民间公开解释死因,于是民间就产生了各种推测和传闻。
有人说嘉庆是遭雷劈而死的。嘉庆帝到达避暑山庄后,稍事歇息,即全副武装,率领满汉大臣和八旗禁旅,大队人马直奔木兰围场。他们追踪围猎多日,虎熊全无,只猎获一些野兔,连平常遍地觅食的麋鹿也甚少见。嘉庆帝非常扫兴,决定提前结束秋狝。回来路上恰遇变天,雷电交加,大地震撼,忽然平地一声雷,那么多人中惟独皇帝被击中落马。凯旋回营变成护丧返京,满朝惊恐呆然。类似的说法还有嘉庆皇帝在山庄遇疾,卧床调养,并无甚大碍,精神尚佳,照常处理政事。一日,热河上空天气骤变,雷鸣电闪,顿时寝宫即遭雷击,只有他触电身亡等等。
关于雷劈一说,还有更荒诞不经的一个版本:相传,他长期嬖宠一小太监,经常寻欢作乐,引起近侍大臣们的非议,驻山庄以后,更变本加厉。嘉庆帝的寝宫设于“烟波致爽殿”,殿后有一座小楼,名“云山胜地”,据说此楼正是皇帝与小太监幽会场所。有一天,他们正在此寻欢,忽然道道闪电劈开云层而下,一个火球飞进小楼,在嘉庆身上炸开,顿时毙命。嘉庆被雷击烧焦,面目全非,已经无法收殓入棺。若将事实曝光,无异于宫廷之最大丑闻。大臣们商定个办法,将一相貌身材与嘉庆相似的太监秘密绞死,再进行盛装打扮,真皇帝骸骨放在棺材底部,上面平躺着假皇帝尸体,以此掩人耳目,运回北京,祭葬了事。这个说法虽然流传很广,但没有丝毫史实根据。
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推测,嘉庆皇帝的死因大概是因为长期的操劳而导致的心脏衰竭。从登基以来,皇帝这个差使把他弄得焦头烂额,不管他为之付出多少心血,还是有源源不断的麻烦事找上门来,让他心烦意乱,没有一天轻松的日子过。
在亲政之初,嘉庆揭发出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贪污案。与和珅的斗争,虽然锻炼了嘉庆帝,但付出了代价。从此,吏治腐败尾大不掉,成为嘉庆朝最大的隐患。
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二十日晨,嘉庆帝带着随从、侍卫等自圆明园上马,入神武门乘御轿。突然,一个大汉从神武门西厢房南墙冲出,直奔嘉庆帝所乘御轿,事情仓促,侍卫及近驾的人们都没注意到有人奔来,一时间那人已跑到面前,皇帝的随从及侍卫这才看清,那大汉手里拿着一把短刀,面露杀气。在嘉庆帝轿旁的定亲王绵恩首先感到事情不妙,迎面上前阻拦。那人来势凶猛,举刀便刺,绵恩衣袖被刺破,未能拦住那人。这时,固伦额驸亲王拉旺多尔济、御前侍卫丹巴多尔济等五人一齐阻挡来者去路,展开搏斗。搏斗中,丹巴多尔济被颇有武功的刺客扎伤。由于侍卫们都是大内高手,训练有素,以五对一,对方渐渐支撑不住,几个回合之后即被生擒活捉。
这是有清以来当朝皇帝近距离遇到的谋刺,也是清代史上罕见的大案要案,一时在朝野上下引起极大恐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难解的谜团。
经查,刺客名唤陈德,原名陈岳,年方47岁,镶黄旗人。原为山东青州府海防同知松年之契买家奴。早年曾在山东青州、济南府一带做过家奴、佣工。后来,投靠在北京任护军的外甥,跟官服役,并在内务府当差,才得有机会出入宫中。后来,他与妻子一同到一个官吏的家人孟明家做厨役。这期间,他妻子病故,岳母瘫痪,两个小儿都待抚养,因此常以酒浇愁,因常常酒后胡闹,被孟家解雇。此后无以为生,先闲住在外甥家,后寄居在旧友黄五福家。是个穷困潦倒的百姓。
陈德被捕后,因是“钦犯”,被连夜审讯,施用种种酷刑。嘉庆下旨,一定要追问出其幕后主使人以及同谋和党羽来。然而,陈德的供述,却让人不能相信。
陈德在供词中说:“我因为穷苦不过,往后难过日子,心里气恼”,于是“起意惊驾,要想因祸得福”,“本月十六日,知道皇上于二十日进京,我就定了主意。”若得手“砍退几人,直奔轿前,惊了圣驾,皇上自然诸事都由我了”。陈德这番供述漏洞百出,疑点很多:
第一,行刺的动机是想“因祸得福”?惊驾是死罪,福从何来?这点简单常识,谁都懂得,况且陈德还跟官服役多年,岂能用此说蒙混搪塞!至于说“因穷苦不过”而为,更是无稽之谈!
第二,皇帝行踪属朝廷机密,神武门又是皇帝出行的必经之路,戒备极其森严,而且此处建筑高达三十一米,常人进不得前,可是陈德却能持刀并带着他的儿子陈禄儿潜入神武门,岂不是见鬼?
第三,陈德行刺之时,皇上身边有上百名侍卫和众多随行之人,眼睁睁看着皇帝有杀身之祸,为何都作壁上观?
种种迹象表明,陈德一人绝对干不了这天大的事儿,背后肯定大有人在。
然而,无论如何审讯,陈德都一口咬定是他一人所为,并无主谋。他辩称,自己是在前几天见街上垫道,得知皇帝的进宫日期的。他又说,他与其子陈禄儿是在东安门附近喝完酒后,拐弯抹角绕到神武门的。再把抓来的陈德两个儿子交往密切之人一一拷问,也没供出什么有价值的线索来。其子说,“实不知伊父者谋逆情事,平日未见有同谋之人往来”;黄五福说,“实不知他闹事是何主意”;陈德服役的家主说,“陈德素常原是安静”,“平日并无闲人来往”。
经过四天四夜的酷刑讯问,也未问出主谋与同谋来,会审官于是定拟具奏,嘉庆传谕:“若一味刑求,反肆狂吠,所言之人如何存活?即不究问,终成疑团,所损者大矣!”于是,陈德被凌迟处死,他的两个儿子也被处绞。
事后,嘉庆仍在怀疑:一个家奴怎会有这样的胆识私闯宫廷禁地图谋不轨?肯定在朝廷官员中有同谋主使者。联想到当时他正在整顿吏治,对朝廷内外腐败现象严加惩治,说不定身边也有异心之人。但“主谋”不见别无他法,只得以“失察”之罪,将十七名文武官员予以处分,将守卫神武门的护军章京、护军校、护军分别革职枷示或交大臣严惩,又将肃亲王永锡交宗人府议处。
一桩震动朝野的重案,就这样了结。但这到底是怎么引起的,有何隐秘至今仍无人能破解?
民间对嘉庆遇刺有两个说法:一说是和珅党羽所为。和珅为乾隆时炙手可热的权臣,嘉庆初年,乾隆帝退为太上皇,嘉庆帝登基,但和珅把持朝政大权,遍置党羽,不把嘉庆帝放在眼里,屡次与嘉庆帝发生矛盾。乾隆帝死后,嘉庆帝立即将和珅处死,查抄其家产。但和珅党羽遍布朝野上下、宫廷内外。嘉庆帝处死和珅,等于给自己树立了大批敌人。
不管背后的主谋是谁,上述传闻都反映出嘉庆面临的政局是不太稳定的。在行刺事件中,嘉庆虽然没有受半点皮肉之伤,但心理打击相当大,这给他本来就很焦灼的内心增加了很大负担。
嘉庆十八年(1813年),农民起义军公然冲进他的统治心脏紫禁城,在城楼上插反旗,直逼皇后住所,意欲捣毁金銮殿。皇宫乃皇权象征,丢掉皇宫意味统治基石的崩溃。这是对他统治能力的极端藐视和否定。虽然起义被镇压了,但他再次感到了自己的无能。
嘉庆皇帝整治腐败可谓不遗余力,可总难以改观。贪官污吏盘根错节,损公肥私,专权败政,至相当严重程度,甚至出现了贪官杀清官的荒唐事!更为奇怪的是,堂堂兵部行印(即中央军事国防最高行政机构关防)竟然不翼而飞,是丢失,还是被盗?是无意疏忽失落,还是另有阴谋策划?嘉庆苦苦追查,可一直无法弄清。嘉庆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自己的王朝吏治败坏至何种地步,但是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能扭转日益腐败的吏风。
让嘉庆更加伤脑筋的是社会动荡,不稳定迹象更加明显。直隶、山东、河南、四川、江南、安徽、湖北、山西、黑龙江等地,均有民间宗教活动,且教门名目数十,徒众多为农民。浙江宁波府有生员,组织破靴党,包揽诉讼,挟制官长,“甚至有动众劫掠、棍械伤人情事”。由于天灾人祸,百姓无以为生,规模不大的造反经常爆发,如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山西省交城、平阳、霍州一带,流民聚集,大山连接,占山为王。和顺、榆次、平定、辽州等处,成为造反农民盘踞要点。他们或下山掠夺,或进入城镇劫富济贫。内蒙古、京畿和直隶地方,民被逼为盗,数十成群。
嘉庆不明白,为什么父亲(乾隆帝)在世的时候,天下太平,轮到自己坐江山,怎么会如此棘手?为了那些长期阻挠国家振兴的老大难问题,他呕心沥血,费尽心机,苦斗25载,可是依旧如斯,怎不叫他觉得失望、烦闷和伤感呢?面对日益衰败的国家,他感到无能为力,但是又无法从数不胜数的公务中抽身自拔,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之下,他的身体必然走向恶化。
嘉庆帝从病倒至死亡,还不到一天时间。虽然死前没有任何征兆,但是导致他猝死的最大原因却是长期的劳累、伤神、压抑、苦恼、忧郁和烦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十年来,他为治理这个封建大国殚心竭力,付出了全部心血。他曾经有扭转王朝颓败的豪情,也敞露出以振兴国家为己任的雄心抱负,但他的才能不足以带领大清帝国走向中兴,他根本无力驾驭这个动荡不安的封建后期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