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学不会理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你真的需要那么多东西吗

我大学的时候,得到学校的一个出国交换机会,去澳大利亚墨尔本交换学习一学期。虽然是短短的一个学期、4个月的交换学习,我却收拾出了满满两大箱的行李,一箱托运、一箱登机,到了当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拖到我提前租好的公寓。我的室友是一个和我同龄的法国女生,和我在同一个学校学习,她下楼来接我的时候脸上写满震惊:“你是交换一学期吧?这行李也太多了点儿?”

因为是通过学校申请的交换学习,不仅不用交学费,每个月还有一定金额的生活补助。再加上爸妈给的零花钱,我自己还找了一份餐厅服务员的兼职工作,所以我当时手上的钱远远超过一个学生的生活必须。虽然离奢侈生活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我基本可以不心疼地买下一些心怡很久的护肤品、化妆品,还有乱七八糟的快时尚衣服——尤其是国外的这些东西,比国内便宜好多。后来我看到有个作家说过,当一个不那么贫穷的女学生,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了——用来形容当时的我,再贴切不过。

4个月之后,我结束了一学期的交换学习准备回国时,发现我带来的两个行李箱根本就装不下我的东西。我自己也很惊讶——怎么知识没学多少,衣服和化妆品却飞速增加?

我匆匆跑去超市又扛了一个大箱子回家,在室友的帮忙下终于把我的家当都塞了进去,第二天到机场却被告知:行李严重超重,需要支付几千澳币的托运费。机场工作人员看看我的箱子,告诉我离起飞还有一个小时,我可以选择现在清理行李,把不必要的东西扔掉。

我当时就傻眼了。扔掉?我内心是拒绝的,里面的每件衣服、每支口红都是我的心爱之物,之后不一定能再买到一样的。但是这托运费比机票还贵,肯定也是付不起的。那怎么办?

纠结半天,我想也确实没有别的办法了,于是在人来人往的机场,打开箱子,摊开一地的行李,开始收拾。

蓝色小礼服裙,是我为了学校的派对活动特意买的,只穿过一次,但回国穿的机会又很少,早知道就不买,找朋友借一条了。没办法,只能咬牙扔掉。

在某家精品店买的小皮靴,好看也不贵,但是穿起来有点磨脚,算了,还是扔了吧。

黑白条纹毛衣,忘了哪次逛商场打折买的,想一想好像类似的衣服我有很多,也扔了吧。

……

半小时的时间,我就清空了一整个行李箱,机场工作人员也帮我把衣物送去了二手衣物回收站。

收拾行李的时候,哪件都舍不得扔,恨不得把我在墨尔本的整个公寓都搬回国。但是当行李空间有限、被迫清理时,我才发现,其实很多东西都能找到不买或是不需要的理由。

我在印度学瑜伽的时候,有一次哲学课的话题是关于欲望和需求。

这个世界上有三类人,第一类是comfortably uncomfortable,第一个词“舒服(comfortably)”是指物质上的富足,第二个词“不舒服(uncomfortable)”是指精神上的不快乐;第二类是uncomfortably comfortable,例如很多印度的圣人,虽然过着流浪的生活,物质上非常窘迫,但精神上却十分富足快乐。

我们所追求达到的,也就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类,一种平衡的理想状态——comfortably comfortable,不仅仅是物质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富足。

物质上的满足,其实很容易达到,因为我们身体真正需要的东西很少,吃饱穿暖,你就已经获得了基本的满足。大部分我们以为的需求,并不是生理上的需求,而是心理上的需求,也就是欲望。

人都是有欲望的,因为欲望和贪婪,所以要赚钱满足物欲,胃口会越来越大,想要的会越来越多,人性使然。

学会如何区分需求和欲望,是战胜欲望的第一步。

你需要一个包和你想要一个包,有本质上的区别。

因为工作需要,有一两个拿得出手、板型好的包包,是合理的,也可以慢慢买。这是你需要的东西,是需求。

看到别人有名牌包,即使完全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也依然希望拥有,这是你想要的东西,是欲望。

需求是可以被满足的,欲望却无止境。

欲望在某种程度上会给人动力,促进人成长。“想过更好的生活”“想买现在买不起的东西”“想住更大的房子”“想遇见更好的人”……正是有了这些欲望,我们才能有动力不断向前。

但是在金钱上,这种欲望是没有尽头的。

10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听到某某学姐找到了月薪1万的工作,觉得太羡慕了,忍不住想象,如果自己能每月赚1万,小日子该有多滋润;等到我开始工作之后,才知道房租、生活费成本原来那么高,如果问我一个月挣多少钱觉得满足,我会觉得1万太少,要是能赚2万就好了;而当我拿到月薪3万的收入时,再面对同样的问题,我依然不会回答“现在的收入已经很好了”,而是会继续给出一个更高的数额。

有了1万元,想要10万元,有了10万元,想要100万元,有了100万元还会想要更多……

对于我们来说,那些名牌包包、口红香水、限量版的球鞋……就是我们永无止境的欲望。它们一刻不停地诱惑着我们,把我们带向一个并不属于我们的远方。主播们在直播间里大喊着“买它!买它!”,电商广告促销告诉你“精致女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电视节目里那些闪闪发光的画面也不断给你洗脑。我们买回来喜欢的衣服包包鞋子,但很快就看上了别的款式,东西还没用几次就被束之高阁,又赶着为下一次的欲望买单……

其实有太多我们想要的东西,可能根本不是我们真实的需求,甚至都不是我们喜爱的,仅仅是跟风罢了,或者是无聊的产物。

比如疫情时宅在家里这段时间,不少朋友都说无聊时就看直播,跟着买。有时候,我们还会在聊天的时候互相问,“最近买了什么好东西?有什么推荐的吗?”这就是典型的为了买而买罢了,其实我们真实需要的东西并没有那么多。

商家对于女性的物欲营销实在太多了。不开心了,给自己买个礼物吧;开心了,奖励自己买个礼物吧;过节了,给自己送一份礼物吧;加班累了,给自己买个礼物吧……

我们当然可以买,也可以奖励自己,但那更应该是出于我们自己真实的喜欢与需要,而不是因为低价或营销的鼓吹。

要想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富足,必须给自己的欲望减负。

就好像《断舍离》这本书中所说,在避免囤积物品的时候,人对物质的欲望也就淡薄了,反过来,精神世界将会变得异常丰富起来。不断购买囤积,家里慢慢变得杂乱不堪,用不上的旧东西堆积在家中的各个角落,环境的杂乱又会引发内心的焦虑,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失去控制感。

给物质欲望减负,就是在帮助我们重新获得控制感。

《断舍离》的作者山下英子在一开始,和世界上所有的女人一样,明明有着一柜子的衣服但总觉得自己没衣服穿,所以一直买,导致家里非常混乱,心情也始终无法感到真正的愉悦。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她去一个寺庙里寄宿,有一天,僧人把她一箱子的衣服全都丢到了窗外,然后扔给她两套僧服。对她说,物质放下的过程其实就是清理自身、消除迷惑的过程。这段话给了山下英子很大的启发,让她开始思考如何认清自己的内心,看清楚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让自己真正喜欢上自己。

战胜欲望,过有限度的生活,是致富路上我们都必须学会的一课。很多真正的有钱人其实生活都非常朴素,因为他们知道花钱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终究是有限的,知道如何战胜欲望。比如股神巴菲特,作为世界顶级富豪,至今仍住在他1958年花3万美元购入的房子里,一住就是半个多世纪。他住的这个房子没有围墙,没有铁门,也没有大院子,与周边邻居的一些别墅比,显不出任何豪华,甚至让人感觉还有些寒酸。

对于我来说,欲望这个东西,在我过了25岁以后,慢慢开始变得越来越淡。随着人生阅历越来越丰富、可支配的金钱越来越多,我慢慢感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其实在不断变少,但同时也不那么容易得到了。

被欲望占领心智或许是大部分人成长必经的阶段。不一样的是,有些人会逐渐开始意识到物欲带来的快感终究是短暂的,过多的外在物品反而会成为负担,接着才会开始醒悟过来,摆脱诱惑,去寻找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事,看清眼前的路,找到自己的方向。

就好像我看过的一个幸福法则:少加班+少买闪闪发亮的东西=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