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表达:如何汇报工作、演讲与写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为什么人人都需要学点结构化表达

案例要么直击要点要么出局

作者的一个EMBA学生刘总曾经讲过他的一段经历。

刘总是某食品生产企业的销售总监,他们公司聘请了一家广告代理机构设计一套针对年轻消费者的营销方案,该机构做了3个月以后,刘总安排了1个小时的会议与他们讨论方案。

尽管公司只提供了几页PPT的演示,但是其中夹带了太多研究和推荐的内容,每页PPT都被塞得满满当当。

“当然,可能是他们想尽量将方案讲清楚,但是他们想要传递的内容似乎也太多了”,刘总说。

“而且这还不是主要问题”,刘总继续向我抱怨:“会议进行了5分钟时,我感觉口袋中的手机在震动,而当我试图查看时却发现手机根本就不知道在哪里。最后,我在包里找到了手机,其间我一直在找手机,并没有听他们的演示。”

“然后我发现这是我妻子发过来的信息,她在询问关于儿子办理入学手续的事,她需要立即找到户口本,问我户口本在哪里,我立马回复了这条信息。”

“当我处理完这件事,试图重新回到会议内容时,感觉有点被动,甚至有点紧张,因为我一直没有认真听他们讲话。此时代理机构开始询问我问题,我只能解释刚才有点事情忙着处理,还没清楚他们的方案。而当我试图集中精力去听他们的计划和分析时,我的助理来敲门了,说有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耽误我几分钟做出决策,于是我不得不走出会议室听他的汇报,他说了三四分钟,直到我不得不打断他。”刘总回忆到。

“我回到会议室,表示抱歉,每个人都说没有关系,但是我们的会议气氛变得更糟,可供讨论的时间也更少了,我开始变得烦躁。代理机构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仍旧按照计划花了50分钟才讲到重点,前面所做的铺垫太多,而且信息模糊。最后会议不欢而散,我感觉我浪费了1个小时。”刘总总结最后的结果。

刘总的经历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手机、电子邮件、社交媒体,这些工具的存在使我们随时随地都能被找到,我们不断被来自于各种渠道的信息轰炸,不时地被干扰,很容易走神,并且逐渐变得没有耐心,注意力很难集中。

事实上,在当今高速运转的世界中充斥着各种信息,职场人士注意力严重超负荷,心力交瘁,具体表现在:

1. 信息泛滥

研究数据显示,我们已经处于注意力严重超负荷的状态。以美国的职场人士为例,他们工作之余花费在处理信息上的时间共计1.3万亿小时,平均每人每天花费12个小时,职场人士每周收到304封电子邮件,每天查看150次手机,每周花在电子邮件上的时间高达28个小时,如图1-3所示。

图1-3 现代职场人士的生活

2. 干扰频繁

当我们试图专注于某个重要的工作时,却经常受到来自外界的干扰,比如当我们正在为一个项目写工作计划时,手机突然响了,是领导询问另外一个项目的相关细节,刚放下手机,在电脑上敲了几个字,同事进来了,手上拿着一个刚收到的会议通知,问是否参加,处理完同事的事情,正准备埋头苦干时,微信提示音又响了,是一个客户在询问某个产品的相关信息……

数据显示,职场人士平均每8分钟就会受到一次干扰,这相当于在每天8小时的工作中会受到约60次干扰,一旦被干扰,他们需要平均25分钟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原先所做的事情上。另外一项研究也表明,职场人士一般每天会在“不重要的干扰和分心”上浪费2.1小时,干扰给商业活动造成巨大损失,一年可能高达5880亿美元,如图1-4所示。

图1-4 职场人士被干扰的频率惊人

3. 耐心有限

技术的发展、信息的泛滥、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期待加快事情的发展速度,比如,要阅读报纸和杂志时,在手机或者平板等移动终端上轻弹手指就能翻页,动一下手指就能在移动终端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如果下载页面的速度不够快,查询信息的时间不够短,人们就会变得很不耐烦。

数据显示,人们浏览某个网页的时间平均仅为56秒,在YouTube上观看某个视频所花的时间仅为3.95秒,如今抖音的火爆正是迎合了这样的需求。

人们的耐心越来越有限,那么我们在沟通时如果不能在对方期待的短时间内说清自己想表达的重点,对方就有可能会听不进去。

在信息泛滥、干扰频繁、耐心有限的当今世界,要想单靠好的想法、好的观点或者预留时间而获得对方长时间的关注,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我们必须根据受众的情况对自己想表达的内容量身定做地进行精加工,尽可能地利用好自己所拥有的时间,在吸引受众注意力的同时,让其听得明白、记得清楚,这样才能获得他们的关注,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这个注意力资源如此稀缺的社会中,保持结构化表达的习惯将会是你的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