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牡丹江是松花江汇入中俄界河黑龙江之前的最大支流,流域内既存在多座梯级电站引发的水文型水生态退化问题,又有典型的工业源、城镇生活源以及农业源排放造成的水质下降问题,是松花江流域水环境问题的典型代表。“十二五”期间,随着牡丹江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负荷加大,增加了流域水质保障的压力和难度,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如何保障水质安全的严峻挑战。
本书以保障松花江支流水质安全为目标,以最终保障松花江下游和国际界河黑龙江水质安全为出发点,依照“以支促干”的治污理念、“一河一策”的治污模式、统筹治理方式、流域发展模式以及监管方式的研究思路,研发并构建寒冷地区水质综合保障体系。研究成果已应用于《牡丹江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松花江流域”部分)、《牡丹江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部分)等,使牡丹江全流域“十二五”时期水质持续改善,同时也支撑了牡丹江市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保障了敏感型跨界河流松花江支流牡丹江的水生态安全。
本书是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牡丹江水质综合保障技术及工程示范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2ZX07201—002)研究成果基础上,加以凝练、补充和完善而成的,是课题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其他编著者还包括王凤鹭、刘昭伟、吴越、邱珊、潘保原、马鸿志、董彭旭、高明、侯文华、赵文茹、赫俊国、汪群慧、李晶、孙伟光、左彦东、范元国、冯广明、郭春生、王飞、苑庆伟、黄炳辉、李广来、曲茉莉、刘侨博、耿峰、孙准天、赵文靓、叶珍、于振波、周军、邢佳、李冬茹、张茹松。
本课题的研究和专著撰写过程得到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周岳溪研究员、孟凡生博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单保庆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孙德智教授等的精心指导及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牡丹江市生态环境局、牡丹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牡丹江市环境宣教信息中心、牡丹江市水务局、海林农场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研发的寒冷地区水质综合保障体系可为北方寒冷地区河流水质保障提供治理经验和案例,将来可推广复制到黑龙江省其他流域,供相关领域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参考。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2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