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甘遂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N.Liou ex T.P.Wang的干燥块根。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撞去外皮,晒干。
【别名】甘泽、鬼丑、白泽、苦泽。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主治】泻水逐饮,破积聚,通二便。主治水肿胀满、留饮、结胸、癫痫、噎膈、癥瘕积聚、二便不通。
【临床应用】
(1)用于水肿腹水、留饮胸痛以及癫痫等症 甘遂为峻下之品,具有攻水逐饮之功,故可用于胸腹积水、面浮水肿等症,常配伍牵牛子、大戟、芫花等药应用。由于本品功能逐饮袪痰,故又能用于痰迷癫痫,可配伍朱砂应用。用甘遂与蟾酥、砂仁、木香、鸡内金、焦山楂组成甘蟾砂仁合剂治疗肝硬化腹水68例,总有效率为94.8%[1]。
(2)用于癥瘕积聚 甘遂甘草汤(甘遂、枳壳、赤芍、昆布各10g,甘草5g)煎服,治疗7例小儿睾丸鞘膜积液7例,均愈;另外,尚可用于关节肿大型类风湿关节炎、肠梗阻及多形性红斑[2]。
(3)治疗胸膜炎 用甘遂3g,大黄、芒硝各9g,水煎服,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6例,其中胸腔积液少量者4例,服6~9剂胸腔积液消失[3]。
(4)外用于湿热肿毒证 甘遂研末水调外敷,能消肿破结,故可用于因湿热壅滞而结成的肿毒,但主要用于初起之时,并须配伍清热解毒药内服[4]。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0.5~1.5g;或入丸、散。
(2)外用 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气虚、阴伤、脾胃衰弱者及孕妇忌服。不宜与甘草同用。甘遂峻泻有毒,口服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剧烈腹泻、腹痛、头晕、肌无力、心悸、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体温下降、脱水等;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参考文献
[1] 廉生林,谷守会.中药加“甘蟾砂仁合剂”治疗晚期肝硬化腹水68例[J].天津中医,1989(02):18.
[2] 刘东奎,刘毅.甘遂甘草汤治疗小儿睾丸鞘膜积液[J].四川中医,1990(07):22-23.
[3] 刘景祺.用大陷胸汤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01):26.
[4] 潘冬旺.甘遂芫花甘草散外敷治无名肿毒效佳[J].新中医,1988(07):16.
巴豆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根及叶亦供药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摊开,干燥。根、叶全年可采,根切片,叶晒干备用。
【别名】双眼龙、大叶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
【性味归经】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种子:泻下祛积,逐水消肿,用于寒积停滞、胸腹胀满;外用蚀疮,用于恶疮疥癣、疣痣、白喉、疟疾、肠梗阻。根:温中散寒,祛风活络,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毒蛇咬伤。叶:外用治疗冻疮,并可杀孑孓、蝇蛆。
【临床应用】
(1)用于寒积便秘、水肿腹水 巴豆药性猛烈,为温通峻下药,能祛寒积而通便秘,泻积水而消水肿,适用于身体实壮的水肿、腹水,以及寒积便秘等症。治疗寒积便秘,常配伍干姜、大黄等应用;治疗腹水水肿,可与杏仁等同用。
(2)用于小儿痰壅咽喉、气急喘促等症 巴豆有豁痰开咽的功效,可用于痰壅咽喉、气急喘促、胸膈胀满、窒息欲死,内服配伍胆南星等;如病情危急,也可用巴豆霜少量灌服,促使吐出痰涎而通闭塞。
(3)用于肺痈、咳嗽胸痛、痰多腥臭等 巴豆袪痰作用甚强,用于肺痈,常配伍桔梗、贝母等应用。
(4)用于痰迷心窍之癫痫等 巴豆攻泻劫痰,治疗癫痫痴狂,常与朱砂、牛黄等药同用,以袪痰而治窍闭。
(5)用于疮疡化脓而未溃破者 巴豆外用有腐蚀作用,故可暂用于疮疡脓热而未溃破者,如验方咬头膏以巴豆配伍乳香、没药、蓖麻子等药,外贴患处,能腐蚀皮肤、促使溃破。
(6)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 与胆南星、建曲等配伍组成涤痰散,服后具有止喘、祛痰作用;个别病例可能出现轻微腹泻[1]。
(7)治疗急、慢性肠炎及慢性痢疾 取巴豆适量去内外壳,取仁,不去油,放入铜(或铁)勺中置炭火上炒焦,至巴豆内外黑透为度,待冷,取10g,研成泥状备用;另将蜂蜡10g熔化,与巴豆泥搅拌均匀,候稍冷,搓条制丸,约制成80丸,每丸重0.15g,内含巴豆0.075g。成人每次0.6g(4丸),每天服3次,空腹时服用;8~15岁,每次服2丸;5~7岁,每次服1丸;1~4岁,每次服半丸;6个月~1岁,每次服1/3丸;1~6个月,每次服1/4丸;未满1月婴儿忌服。服后未见腹痛、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凡兼有发热及其他合并症者忌服。经治疗急性腹泻13例、慢性腹泻4例、慢性下痢4例,均治愈。本药对体虚老年人的慢性泄泻亦有效[2]。
(8)治疗急性阑尾炎 将巴豆、朱砂各0.5~1.5g研细混匀,置6cm×6cm大小的膏药或胶布上,贴于阑尾穴,外用绷带固定。24~36小时后检查所贴部位,皮肤应发红或起小水疱,若无此现象,可重新更换新药[3]。
【用法用量】
(1)内服 入丸、散,每次0.1~0.3g。大多数制成巴豆霜用,以降低毒性。
(2)外用 适量,研末贴敷。
【使用注意】无寒实积滞、体弱者忌服。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皮肤或黏膜接触巴豆或蒸煮巴豆的蒸气后,常出现皮肤灼热、瘙痒、红斑或丘疹,甚则皮肤水肿、水疱、脓疱,常伴有流泪、怕光、视物不清、眼结膜炎、鼻黏膜炎、口腔炎、咽炎以及全身乏力、疼痛、恶心、耳鸣;口服巴豆中毒,常出现发热、呕吐、腹痛腹泻、水泻或黏液血便,严重者可死于脱水。
参考文献
[1] 陈祖皋,童舜华,崔龙萍.涤痰散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J].中成药,1998(09):24-25.
[2] 李鸣真.巴豆在实热型急腹症中之应用[J].湖北中医杂志,1987(04):43.
[3] 刘德峰.大黄与巴豆同用治疗急性阑尾炎1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0(11):7-8.
京大戟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净,晒干。
【别名】大戟、龙虎草、膨胀草、将军草。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效主治】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
【临床应用】
(1)用于水肿、臌胀、胸胁停饮 本品泻水逐饮作用类似甘遂而稍逊,偏行脏腑之水湿,多用于水肿、臌胀,正气未衰者。《活法机要》治疗水肿腹水,用大戟与大枣同煮,去大戟不用,食枣;又如十枣汤、舟车丸等方,均与甘遂、芫花等逐水药同用,以治上述病证。
(2)用于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本品能消肿散结,内服外用均可。治疗热毒痈肿疮毒,可鲜用捣烂外敷;治疗颈项间痈疽,配伍当归、白术、生半夏为丸服;治疗痰火凝聚的瘰疬痰核,可用大戟与鸡蛋同煮,食鸡蛋。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0.5~3g;或入丸、散。
(2)外用 适量,研末或熬膏敷;或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虚寒阴水者及孕妇忌服。体弱者慎用。不宜与甘草同用。京大戟主要含大戟苷,有强烈的毒性,为峻泻剂,同时有强烈的刺激性,接触皮肤会引起皮炎。口服可引起口腔黏膜、咽喉部以及肠胃黏膜肿胀及充血,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虚脱。毒素吸收,可侵犯中枢神经,可见眩晕、昏迷、抽搐痉挛、瞳孔放大,最后呼吸麻痹而死。
牵牛子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nil(L.)Choisy或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L.)Voigt的干燥成熟种子。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别名】牵牛、黑丑。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主治】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
【临床应用】
(1)用于水肿腹水、二便不利、脚气等症 牵牛子泻下之力颇强,又能通利小便,可使水湿从二便排出而消水肿。如用于水肿喘满、二便不利等症,可配伍桑白皮、木通、白术、陈皮等应用;如用于腹水肿胀,可配伍攻下逐水药如甘遂、芫花、大戟等应用。
(2)用于痰壅气滞之咳逆喘满 牵牛子苦寒泻下而能袪痰逐饮,痰饮去则气机得畅、喘满得平,常与葶苈子、杏仁等配伍应用。
(3)用于虫积腹痛 牵牛子既能驱杀肠寄生虫,并有泻下作用,使虫体得以排除,常配伍槟榔、大黄等应用,对蛔虫、绦虫都有驱杀作用。
(4)治疗普通型偏头痛 将炒牵牛子装胶囊,制成胶囊药含量为0.3g/粒。发作期口服牵牛子胶囊1.2g,3次/天;缓解期预防发作0.6g,3次/天[1]。
(5)治疗肝硬化腹水 将生姜、葱白捣碎取汁,加牵牛子末和红糖,拌匀后清蒸片刻,搓成丸如核桃大,晾干备用。有患者患肝硬化腹水月余,服用此丸,1个月基本恢复正常[2]。
(6)治疗泌尿系结石 以牵牛子10~15g为主药,配伍小茴香10g、川楝子10g、穿山甲10~15g,随证加减用药。治疗泌尿系结石58例中,痊愈46例,好转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8%[3]。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每次0.3~1g,每天2~3次。炒用药性较缓。
【使用注意】孕妇及胃弱气虚者忌服。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参考文献
[1] 张怡然,郭镔荣.牵牛子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J].实用医药杂志,2006,23(07):859.
[2] 胡继文.牵牛子加味治肝腹水[J].医药世界,2006(10):167-168.
[3] 胡静娟.二珍饮治疗泌尿系结石58例[J].湖南中医杂志,1999(03):52.
芫花
本品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的干燥花蕾,其根白皮(二层皮)也供药用。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别名】赤芫、桂芫、去水、芫花条。
【性味归经】苦、辛,温;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效主治】花:泻水逐饮,解毒杀虫,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外治疥癣秃疮、冻疮。根皮:消肿解毒,活血止痛,用于急性乳腺炎、痈疖肿毒、淋巴结结核、腹水、风湿痛、牙痛、跌打损伤。
【临床应用】
(1)用于水肿腹水、留饮胁痛 芫花泻水逐饮,与大戟、甘遂相似,故在临床上用治水肿腹水、留饮胁痛等症,三药往往配合应用。
(2)用于虫积腹痛、头癣 用醋炒芫花配伍雄黄,研末内服,治疗虫积腹痛;以芫花研末,用猪油拌和,外涂治疗头癣。
【用法用量】
(1)内服 醋芫花1.5~3g,研末吞服,每次0.6~0.9g,每天1次。芫花以醋制用,以降低毒性。
(2)外用 适量。以降低毒性。
【使用注意】体质虚弱及孕妇禁服。不宜与甘草同用。
千金子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别名】续随子、打鼓子、一把伞、小巴豆、看园老。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肝、肾、大肠经。
【功效主治】逐水消肿,破血消癥。用于水肿、痰饮、积滞胀满、二便不通、血瘀经闭;外治顽癣、疣赘。
【临床应用】
(1)用于水肿、臌胀 本品能泻下逐水消肿,功似甘遂,其性峻猛。宜用于二便不利之水肿实证。单用有效,或配伍大黄,酒水为丸服;或与防己、槟榔、葶苈子、桑白皮等行气利水药同用,以增强逐水消肿之功,如续随子丸。
(2)用于癥瘕、经闭 本品有破瘀血、消癥瘕、通经脉的作用。治疗癥瘕痞块,可配轻粉、青黛为末,糯米饭黏合为丸服,如续随子丸(《圣济总录》);治疗瘀滞经闭,可与当归、川芎、红花同用。
(3)用于顽癣等 本品还有攻毒杀虫的作用,可用于顽癣、恶疮肿毒及毒蛇咬伤等,可内服、外用。
【用法用量】
(1)内服 制霜入丸、散,1~2g。
(2)外用 适量,捣敷或研末以醋调涂。
【使用注意】中气不足之大便溏泄者及孕妇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