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石膏
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要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主产于湖北、甘肃、四川、安徽等地,以湖北应城产者最佳。全年可采。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研细生用或煅用。
【别名】大石膏、玉大石、白虎、冰石、细理石。
【性味归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主治】生用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可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之头痛、牙痛。
【临床应用】
(1)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本品味辛、甘,性寒。性寒清热泻火,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胃热、除烦渴,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症见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者,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本品善清泻气分实热,若配清热凉血之玄参等,可用于温病气血两燔,症见神昏谵语、发斑者,如化斑汤。本品既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又能祛暑,配益气养阴之人参、麦冬等,可用于暑热初起、伤气耗阴或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亏,症见身热、心烦、口渴者,如竹叶石膏汤。
(2)用于肺热喘咳 本品辛寒入肺经,善清肺经实热,配伍止咳平喘之麻黄、杏仁等,可用于肺热喘咳、发热口渴者,如麻杏石甘汤。
(3)用于胃火牙痛、头痛,消渴 本品功能清泻胃火,可用于治胃火上攻之牙龈肿痛,常配伍黄连、升麻等药应用,如清胃散;若用于治疗胃火头痛,可配伍川芎应用,如石膏川芎汤。取本品清泻胃热之功,配伍知母、生地黄、麦冬等,可用于治疗胃热上蒸、耗伤津液之消渴,如玉女煎。
(4)用于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本品火煅外用,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等作用。用于溃疡不敛,可配红粉研末置患处,如九一散;用于湿疹瘙痒,可配枯矾用,如二味隔纸膏;用于湿疮肿痒,可配黄柏研末外掺,如石黄散;若用于水火烫伤,可配青黛用,如牡蛎散。
(5)治疗内科高热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膏能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因此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凡属外感而致的气分实热证以里热证为主者,方可大剂量投用[1]。
(6)治疗腮腺炎 采用生石膏粉和大柴胡汤配伍,清热解毒,祛邪安脑[2]。
(7)通鼻窍 临床经验显示,石膏常用剂量对鼻渊有一定效果,除能减少患者的脓涕外,对畅通鼻窍的作用尤为显著,并且不必局限于阴阳热盛,对变应性鼻炎热象不重者,效果均较好[3]。
(8)治疗胃火牙痛 以大剂量生石膏80g,配生地、丹皮等治疗胃火牙痛[4]。
(9)用于输液外渗 用煅石膏、大黄等量研粉,将适量去刺的仙人掌捣成糊状与上药调和(大黄石膏散)敷于静脉输液外渗的患处,每日1次[5]。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15~60g;或入丸、散。
(2)外用 煅制研末撒敷或调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参考文献
[1] 吴跃.石膏麻黄乌梅汤治疗外感高热110例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2000(06):7.
[2] 姜庆荣.胡希恕.应用石膏经验介绍[J].中医临床研究,2012,4(07):68-69.
[3] 钱俊华.石膏通鼻窍[J].光明中医,2000(03):32-33.
[4] 陈俊社,李佰纲.自拟石膏生地汤治疗胃火牙痛[J].甘肃中医,2001(06):45.
[5] 田相平,潘梅,张学亮.大黄石膏散治疗输液外渗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0(03):266.
知母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河北、山西及山东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炙用。
【别名】蒜辫子草、羊胡子根、地参。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临床应用】
(1)用于温热病高热烦躁、口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之症及肺热喘咳、痰黄而稠 知母苦寒,上能清肺热,中能清胃火,故适用于肺胃有实热的病症。本品常和石膏同用,可以增强石膏的清热泻火的作用。
(2)用于阴虚发热、虚劳咳嗽及消渴等 知母能泻肺火而滋肾,故不仅能清实热,且可清虚热。在临床上多与黄柏同用,配入滋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用于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等症。本品配伍养阴润肺药如沙参、麦冬、川贝等,可用于肺虚燥咳;配伍清热生津药如天花粉、麦冬、粉葛根等,可用于消渴。
(3)用于清热泻火 知母味苦性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凉胃,下能泻肾火。配伍黄芩,则泻肺火;配伍石膏,则清胃热;配伍黄柏,则泻肾火。知母既能清实热,又可退虚热,但它滋阴生津的功效较弱,用于阴虚内热、肺虚燥咳及消渴等,须与滋阴药配伍,始能发挥它的作用。本品能润燥滑肠,故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天花粉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根。全国南北各地均产,以河南安阳一带产者质量较好。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段或纵剖成瓣,干燥。
【别名】栝楼根。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主治】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临床应用】
(1)用于肺热燥咳、热病伤津口渴等症 本品能清肺润燥、生津止渴,故临床上用于肺热燥咳,可与沙参、麦冬等配伍;用于热病伤津口渴及消渴等,可与麦冬、知母等配伍。
(2)用于痈肿疮疡 本品对疮疡未溃者有消肿作用、已溃脓出不畅者有排脓作用,但均以热毒炽盛者为宜,常与连翘、蒲公英、浙贝母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9~14g;或入丸、散。
(2)外用 研末撒敷或调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大便滑泄者忌服。反乌头,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栀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也可入药。产于长江以南各省。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生用、炒焦或炒炭用。
【别名】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枝子。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焦栀子功专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临床应用】
(1)用于热病心烦 本品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为治疗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可与淡豆豉同用,如栀子豉汤;若配黄芩、黄连、黄柏等,可用于治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如黄连解毒汤。
(2)用于湿热黄疸 本品有清利下焦肝胆湿热之功效,可用于肝胆湿热郁蒸之黄疸、小便短赤者,常配伍茵陈、大黄等药应用,如茵陈蒿汤;或配伍黄柏应用,如栀子柏皮汤。
(3)用于血淋涩痛 本品善清利下焦湿热而通淋,清热凉血以止血,故可用于血淋涩痛或热淋,常配伍木通、车前子、滑石等药应用,如八正散。
(4)用于血热吐衄 本品功能清热凉血,可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常配伍白茅根、大黄、侧柏叶等药应用,如十灰散;本品若配伍黄芩、黄连、黄柏应用,可用于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黄连解毒汤。
(5)用于目赤肿痛 本品清泻三焦热邪,可用于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伍大黄应用,如栀子汤。
(6)用于火毒疮疡 本品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可用于火毒疮疡、红肿热痛者,常配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应用;或配伍白芷以助消肿,如缩毒散。
(7)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与茵陈、黄柏等配伍制成煎剂,每天3次,饭后服用,可改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症状[1]。
(8)治疗扭挫伤 将栀子捣碎,研成粗粉,以温水调成糊状,加入少许酒精,包敷伤处,可明显缓解疼痛,促进肿胀消退[2]。
(9)用于止血 栀子炒焦可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5~10g;或入丸、散。
(2)外用 适量,研末掺或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忌服。
参考文献
[1] 高清泽.茵陈栀柏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500例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1996(S1):39.
[2] 吴桂勤,杨鸿德.外敷山栀子治疗扭伤300例[J].新中医,1995(02):48-49.
夏枯草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干燥果穗。全国各地均产,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
【别名】棒槌草、铁色草、大头花、夏枯头。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主治】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高血压。
【临床应用】
(1)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目珠疼痛、头痛、眩晕等症:夏枯草能清泄肝火,为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头痛、头晕的要药,常配伍菊花、石决明等应用;如肝虚所致目珠疼痛,至夜尤剧,可与当归、白芍等配伍应用。
(2)用于瘰疬痰核 瘰疬痰核多由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痰火郁结而成。夏枯草能清肝火、散郁结,为治疗瘰疬结核属于痰火者一味常用药物,长期服用有一定效果,临床常配伍玄参、贝母、连翘、牡蛎、昆布等应用。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9~15g;熬膏或入丸、散。
(2)外用 煎水洗或捣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服。
芦根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新鲜或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鲜用或晒干。
【别名】芦茅根、苇根、芦菰根、顺江龙、水蓈蔃、芦柴根、芦通、苇子根、芦芽根、甜梗子、芦头。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主治】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临床应用】
(1)用于热病烦渴 本品性味甘寒,既能清透肺胃气分实热,又能生津止渴、除烦,故可用于热病伤津之烦热口渴者,常配伍麦冬、天花粉等药应用;或以其鲜汁配麦冬汁、梨汁、荸荠汁、藕汁服,如五汁饮。
(2)用于胃热呕哕 本品能清胃热而止呕逆,可用鲜品配伍青竹如、生姜等煎服,如芦根饮子;也可单用煎浓汁频饮。
(3)用于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本品入肺经善清透肺热,用于肺热咳嗽,常配伍黄芩、浙贝母、瓜蒌等药应用;若用于风热咳嗽,可配伍桑叶、菊花、苦杏仁等药应用,如桑菊饮;若用于肺痈吐脓,则多配伍薏苡仁、冬瓜仁等应用,如苇茎汤。
(4)用于热淋涩痛 本品功能清热利尿,可用于热淋涩痛、小便短赤,常配伍白茅根、车前子等应用。
(5)治疗急、慢性肝炎及胆囊炎 芦根有清热利湿、退黄、护肝、降低转氨酶的作用,还能清热利胆、消炎、促进胆汁分泌,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及胆囊炎效果良好。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15~30g,鲜品60~120g;或鲜品捣汁。
(2)外用 适量,煎汤洗。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淡竹叶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的干燥茎叶。夏季未抽花穗前采割,晒干。生用。
【别名】竹叶门冬青、迷身草、山鸡米、金竹叶、长竹叶、山冬、地竹、淡竹米、林下竹。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主治】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淋涩痛、口舌生疮。
【临床应用】
(1)用于热病伤津之心烦口渴 常配伍石膏、芦根等药应用;或配伍黄芩、知母、麦冬等药应用,如淡竹叶汤。
(2)用于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本品性寒能清泻心胃实火,甘淡能渗湿利尿。用于心、胃火盛所致口舌生疮及热移小肠之热淋涩痛,可配伍滑石、白茅根、灯心草等药应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使用注意】无实火湿热者慎服;体虚有寒者禁服。
决明子
本品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或小决明Cassia tor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全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安徽、广西、四川、浙江、广东等地。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生用或炒用。
【别名】马蹄决明、钝叶决明、假绿豆。
【性味归经】苦、咸、甘,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主治】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临床应用】
(1)用于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 本品主入肝经,功善清肝明目而用于肝热目赤肿痛、羞明多泪,常配伍黄芩、赤芍、木贼应用,如决明子散;若配伍菊花、青葙子、茺蔚子等,可用于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如决明子丸;本品有益肝阴之功,配伍山茱萸、生地黄等药,可用于肝肾阴亏之视物昏花、目暗不明,如决明散。
(2)用于头痛、眩晕 本品苦寒入肝,既能清泻肝火,又能平抑肝阳,故可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常配伍菊花、钩藤、夏枯草等药应用。
(3)用于肠燥便秘 本品味甘、咸,性寒,入大肠经而能清热润肠通便,用于内热肠燥之大便秘结,可与火麻仁、瓜蒌仁等同用。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9~15g;或研末。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2)外用 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泄泻和血压低者慎用。
密蒙花
本品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的干燥花蕾及其花序。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别名】蒙花。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肝经。
【功效主治】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用于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生翳膜、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临床应用】
(1)用于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眼生翳膜 本品甘寒入肝经而清泻肝火,并能明目退翳。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常配伍菊花、甘草应用,如密蒙花散(《圣济总录》);若用于风火上攻之羞明多泪,多配伍木贼、石决明、羌活应用,如密蒙花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于肝火郁滞之眼生翳膜,配伍蝉蜕、蒺藜等,如拨云退翳丸(《原机启微》)。
(2)用于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本品既能清肝,又能养肝,故可用于肝虚有热所致目暗干涩、视物昏花者,多配伍菟丝子、山药、肉苁蓉等药应用,如绿风还睛丸(《医宗金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谷精草
本品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Eriocaulon buergerianum Koern.的带花茎的花序。8~9月采收,将花茎拔出,除去泥杂,晒干。
【别名】挖耳朵草、珍珠草。
【性味归经】辛、甘,平。归肝、肺经。
【功效主治】祛风散热,明目退翳。用于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眼生翳膜,风热头痛。
【临床应用】
(1)用于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眼生翳膜 本品轻浮升散,善疏散头面风热、明目退翳,用于风热上攻所致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眼生翳膜者,可与荆芥、决明子、龙胆草等配伍,如谷精草汤。
(2)用于风热头痛 取其疏散风热而治风热头痛,常配伍薄荷、菊花、牛蒡子等药应用。
(3)治疗头痛 选取谷精草6g、乳香3g、地龙9g。将药材一同研磨成粉末状,将其放在烧烟筒内,剂量为每天2g。用其燃烧出的气体熏蒸鼻腔能够达到通气效果,同时缓解头痛症状[1]。
(4)治疗胆热 选取谷精草1.8g、桔梗0.9g、白芍1.5g、龙胆草1.5g、荆芥穗1.5g菊花1.5g、玄参1.5g、决明子1.5g、连翘1.5g、牛蒡子1.5g。将上述药材以锉刀锉成细末状,加上10段灯心草,使用400ml的水煎;当400ml水煎至约240ml时,将药物中的渣滓去除。当因热邪瘀积造成肝胆不适时服用[2]。
(5)治疗眼部疾病 谷精草对于眼部疾病中双目红肿、存在遮蔽感的症状较为有效。选用谷精草30g以及羊肝1个,用水炖煮后只喝汤,长此以往能够达到明目效果。另外,也可以将谷精草、甘草、龙胆草、木通、生地黄、荆芥、赤芍、茯苓、牛蒡子以及红花一同用水煎服,能够治疗因头风造成的牙痛以及双目红肿,达到明目效果[2]。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4.5~9g;或入丸、散。
(2)外用 烧灰存性研末撒。
【使用注意】忌铁。血虚者禁用。
参考文献
[1] 孙玉信,张登锋.张磊应用谷青汤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1,(03):138-139.
[2] 周文丽,颜晓波,严洲萍.谷精草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04):2490-2491.
青葙子
本品为苋科植物青葙Celosia argentea 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或摘取果穗,晒干,收集种子,除去杂质。
【别名】野鸡冠花、狗尾花、狗尾苋。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退翳。用于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
【临床应用】
(1)用于目赤肿痛 本品为厥阴肝经之药,多用于目疾,对肝热所致的目赤肿痛等症,常与决明子、密蒙花、菊花等配伍应用。
(2)用于高血压 在临床上用于高血压而见肝火亢盛头胀、头晕等症,常与夏枯草、菊花等同用。取青葙子15g,水煎2次,将滤液混合,每天分3次服。临床试治5例高血压患者,血压均在160~230/100~135mmHg之间,经用药1周后,血压降至125~145/78~90mmHg[1]。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3~15g。
(2)外用 适量研末调敷;捣汁灌鼻。
【使用注意】本品有扩散瞳孔作用,青光眼患者禁用。
参考文献
[1] 林介鸿.青葙子治疗高血压有效[J].中医杂志,196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