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的创作动机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张恨水能够在几十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出高达三千万字的作品,我们除了叹服他那超人的天赋外,对他惊人的创作毅力也不得不由衷地表示钦佩。他的创作毅力来源于创作动机。正是强烈的创作动机的驱使,他终于成为一位著作等身的作家,并在中国文坛上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因此,探讨张恨水的创作动机,对于深化张恨水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友鸾在《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一文中把张恨水一生的创作分为四个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习作期,1924年创作《春明外史》至20世纪30年代前期的高产期,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至1945年以创作国难小说为主的时期,抗战结束至停止创作的末期。在末期,主要由于健康原因,张恨水已不能得心应手地从事创作;而前三个时期的创作动机则有必要加以讨论。
张恨水十九岁在苏州读书时完成的处女作《旧新娘》和《桃花劫》曾得到名家恽铁樵的好评,这使他欣喜若狂,促使他更加努力地从事文学创作,以发表为最终目的。在1920年以前,他所发表的作品虽然较少,影响也不大,然而,他的创作正趋于成熟。这一时期,张恨水跃跃欲试,力图早日登上文坛。可以说,他此时的创作动机就是满足发表欲。
张恨水在《小说迷魂游地府记》中曾借主人公之口表述了自己的文学观和对文坛现状的不满。然而,这种思想毕竟是比较幼稚、简单的,要写什么样的作品、表现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目的,他并没有系统的想法。那么,作品的题材和内容自然就与他所受的教育,尤其是所读作品产生的影响息息相关了。
张恨水从小生活在江西,受的是旧式家庭教育,读的小说也大多是旧式言情小说,尤其是《花月痕》一书对他的影响最大,他陶醉在才子佳人的旧式恋爱关系中。他的长篇《青衫泪》完全模仿《花月痕》的套路,后来的中篇《未婚妻》《紫玉成烟》以及长篇《南国相思谱》亦是如此。
从张恨水的回忆录《我的小说过程》,特别是《写作生涯回忆》中可以看出,在其高产期的创作中,几乎每部小说的诞生都有稿费在起作用。有些作家在回忆自己的创作时,对稿费问题是避而不谈的,只有创作时的激情和正义感。但他们是否真的对这一牵涉文人生存的问题不感兴趣?
张恨水是一位诚实的作家,他毫不讳言自己在独力支撑家庭经济时的创作动机。在回忆创作《新斩鬼传》和《京尘幻影录》时,他说:“我的生活负担很重,老实说,写稿子完全为的是图利,已不是我早两年为发表欲而动笔了。所以没有什么利可图的话,就鼓不起我的写作兴趣。”在回忆20世纪30年代初创作的另一部小说时,他说,他完全看在收入上,又给《世界晚报》写了一篇《斯人记》。
总括起来说,张恨水这一时期的创作动机主要是为了谋生,即以卖文赚取稿费来维持生活。虽然他在国难小说创作时期仍不时提到稿费问题,但显然已不是创作的主要动机了。
既然这一时期张恨水的创作主要是为了谋生,那么必然有读者对象在起作用。为谁创作?创作什么样的作品才能拥有尽可能多的读者?作家必会考虑到这一与稿费密切相关的问题。创作的导向直接影响其文学思想。这一时期,张恨水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思想便是趣味主义:作品要写得有趣,能够使人在阅读中得到消遣、快乐,在思想内容上要有益。他在《金粉世家》《剑胆琴心》和《新斩鬼传》等作品序言中多次表述了这一观点。应该说,趣味主义不无可取之处。作品如果“板起面孔”教训读者,失去文学应有的生机与活力,那就会令读者望而生畏;但如果以娱乐消遣为创作的最高或唯一宗旨,显然就不大可取了。
纵观张恨水高产期的小说创作,其思想内容无疑比习作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实感增强了,批判性增加了。这一进步与张恨水从事新闻事业的广泛阅历及其自小形成的正义感息息相关,从而为以后的国难小说创作打下了思想根基。这期间,张恨水的文学思想与创作实践无疑有着内在的矛盾,那就是趣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扭结与分离。
九一八事变后,举国惶惶,张恨水的创作动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由谋生转为唤醒国人。具体来讲,就是通过文学作品鼓动民众起来抗日,揭露那些不利于抗战的人和事,反映国难当头时劳苦大众和文教人员的生活与情绪。
抗战时期,物价飞涨,稿费收入极不稳定。张恨水虽是一位高产作家,但也和其他穷文教人员一样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促成他如此勤奋刻苦笔耕的,无疑是以唤醒国人共同抗日为己任、以揭露黑暗政治与反映民生疾苦为目的的创作动机。因此,他才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及时写出深受人们喜欢的作品,如《八十一梦》。
或许有人会说,张恨水在20世纪20年代也写过不少讽刺与揭露阴暗面的作品,这是事实。但这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前者多停留在对伦理道德表层的评判上,而后者则在讽刺揭露的同时,更深入反思民族劣根性。他写国难小说,直接描写前线抗日的作品不多(这自然与其阅历有关),更多的则是写大后方的人和事,通过对一幅幅艺术画面的描绘,让读者深入对问题本质的探索中去。这表明,由于作家创作动机的转变,其文学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研究张恨水的创作与文学思想,不能不追溯其当初的创作动机。而其创作动机的产生,又是作家的素质(世界观、兴趣爱好、所受教育与阅历等)与他所处的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对其创作动机的研究又只是对这位作家整体研究中的一个环节。研究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从而构成对一个作家较为全面的把握。
注释:
【1】张恨水:《写作生涯回忆》,北岳文艺出版社,1993,第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