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个月,如何与宝宝进行情绪交流
新生儿出生后,1岁前后才会说话。为此,有些父母觉得不需要和婴儿进行交流。其实,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孩子不足百天,就有了情绪交流的需要。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在和孩子咿咿呀呀进行互动和沟通的过程中,孩子会有很明显的情绪表现,所以不要把小小婴儿当成世界的绝缘体对待。恰恰相反,哪怕是很小的孩子,也有喜怒哀乐忧惊惧等几种情绪。例如,婴儿在听到突然发出的巨响之后会嚎啕大哭,这就是他们因为受到惊吓而产生的行为变化。如果妈妈对着婴儿微笑,婴儿便也会对着妈妈微笑。稍微大点儿的孩子,还会一边微笑一边发出咿咿呀呀学语的声音。对于婴儿来说,这正是一种交流的方式。
3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够模模糊糊地辨认出爸爸妈妈的脸。例如,爸爸早晨出门上班,一天都不在家,等到晚上下班回来,抱起婴儿,婴儿会对着爸爸笑起来,表现出明显的欣喜。他们不仅会对认识的人微笑,还会“察言观色”和模仿他人的语调。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对婴儿做出丰富的表情,也说一些简单的语调供给婴儿模仿。这可以促进婴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培养婴儿的社交能力。
对于3~6个月的婴儿,父母要与他们展开正面情绪交流。父母是孩子最亲密和最信任的人,婴儿父母的情绪状态将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父母突然拿走孩子手中的食物,孩子会很生气;如果父母突然终止与孩子的游戏,孩子会很失望和悲伤。这是因为,3~6个月的婴儿拥有了目标感,他们会目标明确地想要完成一件事情。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观察力更敏锐,他们可以看出他人是高兴还是悲伤,是兴奋还是沮丧,从而调整情绪,做出相应的反应。
随着月龄的增长,孩子在6~8个月之间进入到探索时期,对世界充满更为强烈的好奇。9~12个月,婴儿自我表达的欲望越来越强,父母要积极地和孩子分享想法和情绪,孩子在此过程中可以分辨出父母的哪些言行举止是针对他们的。并且,他们会做出积极的反应,以点头摇头的方式,或者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他们内心的喜乐。在这个阶段,孩子很希望父母能够陪伴在他们的身边,关注他们的情绪,这样他们才会觉得自己与父母非常亲近,也会觉得内心踏实。
12个月的婴儿越来越敏感,可以对父母的情绪和态度做出敏感的反应。例如,对于爸爸表现出明显厌恶的玩具,他们会避免玩耍;对于爸爸表现出明显喜欢的玩具,他们会很喜欢。这说明孩子已经可以根据父母的态度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让自己得到父母的喜爱。这也意味着,亲子之间的交流从此前以父母的情绪表达为主,到现在的亲子之间双向互动。由此,亲子关系会更亲密,亲子感情会更深厚。
0~12个月,是新生儿出生之后最为关键的成长时期。偏偏有很多父母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都不够关注。他们觉得孩子还小,不会说话,又不懂事,因而父母怎么对待他们,以及在不在他们身边都没有关系。因此,他们把孩子交给老人抚养,自己则很长时间才会露面。也有些妈妈因为各种原因心情不好,虽然亲自照顾孩子,却总是愁眉苦脸,不愿意和孩子沟通,更不愿意对孩子展现笑容。殊不知,这对孩子的影响是特别严重的,甚至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科学研究表明,妈妈的抑郁症会让孩子感到痛苦,产生困惑,也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情绪发育等。妈妈忧郁的时间越长,对孩子的影响也就越糟糕,越深远。因此再也不要觉得婴儿什么都不懂,虽然婴儿不会说话,但是他们却能够感知。父母一定要多多了解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尤其是妈妈每天和孩子朝夕相处,更要调整好状态,与婴儿进行良好的互动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