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产生生气情绪的原因有哪些
杰克4岁了,前几天,他的表姐来他家玩的时候带来一个新玩具,等表姐走后,杰克便开始纠缠妈妈,非要妈妈也给自己买一个一模一样的玩具,但那时候已经到夜里8点多了,他所住的小区离市区很远,该玩具只有在市中心某大型超市才有卖,并且也没有去市区的车了,妈妈就告诉杰克今天暂时不买,但杰克不依不饶,哭闹了一整夜。
这件事表面看起来是杰克任性,无理取闹。可他的妈妈从没有从心理角度去了解,她认为杰克非要那个玩具,是因为别人也有,纯粹是胡闹。而她忘记杰克只是对那个玩具上一直闪着的灯感兴趣,如果自己也拥有一个的话,就能好好研究了。这就是一种好奇的心理需求。当他的这一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与妈妈作对,无奈中只得以哭来抗议。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
这个故事中,如果杰克的妈妈体会了孩子的这一心理,采取表扬杰克为弄清那玩具为何闪亮是爱动脑筋和聪明的表现,再摆出今晚不可复得这玩具的道理,并承诺明天将与他共同研究玩具闪亮的原因,可能孩子的情绪会好很多。至少,他心理上感到妈妈对他在“闪亮”问题上的认可。
经常看到有些孩子在家长没有满足他的欲望时大声哭闹、在地上打滚,或撕扯自己的头发、衣服,或抱着成人的腿赖着不走。这些行为称为暴怒发作。暴怒发作中的孩子往往不听劝阻,除非成人满足他们的要求,否则会一直僵持下去。
那么,儿童产生生气情绪的原因有哪些呢?
1.无理取闹
无理取闹一般都是比较小的孩子容易犯的错。起因可能有很多。例如,孩子不喜欢刷牙,所以每次刷牙的时候,他就故意捣乱或吵闹;孩子不让父母离开,妈妈爸爸急着去上班,他就是不让;到了商店里,他一定要买和家里一模一样的玩具,不买就大吵大闹;等等。
2.遭遇失败
孩子的心非常单纯,但是也非常脆弱,经不起一点打击。例如,孩子很用心地在拼拼图,但是拼了半天,都不成功;或是很努力地搭积木房子,搭得很高的时候,房子突然塌了。孩子觉得自己没有想象当中那么能干,就会情绪低落。
3.要求得不到满足
最令父母尴尬的情形,是孩子在公众场所闹别扭。父母这时必须让自己先冷静下来,不要大声呵斥他,因为你的干预越多,他的脾气可能越强烈。孩子闹情绪,有时是带有试探性质的,大人表现得越在乎,他可能越过分。
这时,你可以深呼吸,由一数到十,平静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再跟孩子说话,这也是给孩子一个调整情绪的时间。孩子见你如此冷静,就可能觉得无趣而收敛了。如果孩子仍然无法冷静,就告诉孩子“我们现在要走”,然后抱走他,等到了无人的场所,就试试让他哭够了自己安静下来吧!当然,你也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离开他一会儿,孩子“打仗”找不到对手,过一会儿他自己就会感到没有意思,发脾气也就停止了。
暴怒发作与孩子的性格有关,但频频发作的原因往往在家长身上。
首先,家人的溺爱。父亲、母亲或爷爷、奶奶过分疼爱孩子,总怕孩子受委屈,为了博取孩子的欢心,有求必应,而不考虑这种要求是不是适当。这样就逐渐使孩子滋生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有时,父母觉得孩子的要求过于无理,本不想答应,但孩子一发脾气,就立刻给予满足,这是一种最糟糕的做法。因为孩子从这样的事情中知道,发脾气是满足愿望和要求的最有效的手段,于是就变得更容易发脾气了,造成了恶性循环。
其次,家庭教育缺乏一惯性和一致性。今天禁止的事,明天便鼓励去做,父亲认为是好事,母亲说是坏事;爷爷同意的事情,奶奶偏要阻拦。这样就会增加孩子的受挫感,从而导致其烦躁和暴躁。
最后,父母对孩子要求过分严格。孩子稍有过错或没有按要求去做或做得不好,父母就严加训斥甚至把孩子狠狠地揍一顿。这种做法会造成两种不良结果:其一,孩子感到不满和压抑,这种不满和压抑会在以后的某种场合中表现出来;其二,父母的举动,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效仿的榜样,一旦环境适当,孩子也会表现出同样的暴躁和攻击性行为。除此以外,疾病与生理条件也是引发坏脾气的原因之一。神经衰弱的儿童特别容易兴奋、发脾气,处于疾病和疲劳状态中的孩子也常常有烦躁不安、易于发火的表现。
对于容易暴怒的孩子,平时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当发生不愉快时,要采用活动转移法,让他们在体育游戏或其他活动中宣泄内心的紧张,并为他们树立讲道理、讲礼貌的榜样供他们学习。每次发作平息后,要严肃地教育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发现孩子在哪一次能克制自己没有发作,应及时予以表扬和奖励。最后提及一点,父母平时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