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积极心理学(完全图解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引导孩子学会表达情绪

孩子虽然小,但情绪可不少。由于孩子对于情绪的识别和表达能力有限,这就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受到情绪的困扰。作为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学会表达情绪,这样孩子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主宰和驾驭情绪,也能减少因为情绪问题带给自己的困扰。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孩子每当被负面情绪困扰的时候,总是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尤其是当负面的情绪很激烈的时候,孩子因为表达能力有限,不会用语言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情绪,因而常常会陷入各种崩溃的状态。有的孩子一旦有不如意的地方就会崩溃大哭,哭闹不止,也有的孩子在极端愤怒的情况下会咬人、打人、骂人,还有一些性格刚烈的孩子甚至会伤害自己。不得不说,这些情况都是因为孩子不懂得表达情绪导致的。那么,解铃还须系铃人,作为父母,要先引导孩子学会表达情绪,首先要做到一点,那就是先教会孩子识别情绪。

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情绪是人的自然的心理体验,情绪虽然是自然而生的,但是每个人未必能够自然而然地懂得如何识别和分辨情绪。尤其是孩子,对于人生的经验不足,而且对于情绪的感知能力也很差。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一旦被负面情绪困扰,就只会简单地表达自己是高兴还是生气,或者直截了当做出各种负面举动,而不会对各种微妙的情绪加以区分。实际上,情绪的种类有很多,孩子只有区分清楚自己的情绪属于哪种类型,才能有的放矢地去解决情绪问题。

其次,在区分情绪问题之后,父母还要告诉孩子一个原则,即治理情绪问题如同治理水患一样,宜疏不宜堵。很多人误以为要在情绪没有发生的时候防患于未然,或者在情绪已经发生之后压抑情绪,这样才能避免情绪爆发。实际上,情绪是需要疏导的,只有有效合理的疏导方式,才能缓解和消除不良情绪,否则人们很容易被不良情绪困扰。而压抑的情绪在孩子的心中就像一个不定时炸弹,也会在时间的酝酿和发酵下变得更加严重。因此,父母在帮助孩子面对情绪问题的时候,要告诉孩子情绪宜疏不宜堵的原则,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敏感觉察情绪之后,对于情绪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很多人的情绪问题之所以积累到爆发且无法控制的程度,就是因为他们此前没有觉察情绪,或者在体察情绪之后又采取了回避或者压制的方式。情绪问题可大可小,重要的是采取有效的方式面对和处理。

再次,父母要教会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让孩子掌握丰富的词汇来表达情绪。由于语言能力的限制,襁褓中的婴儿在情绪焦虑的时候,只能以哭泣或者微笑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随着不断地成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不断发展。渐渐地,他们可以用简单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作为父母,还应该以更加丰富的方式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让孩子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例如父母可以多给孩子讲故事,或者引导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孩子的语言发展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再到表达的过程,如果孩子头脑中没有任何有用的词汇,还如何能够准确地表达自身的情绪呢?对于孩子而言,用语言说出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情绪问题,是发泄情绪的最好方式之一。很多成人都有这样的体验,那就是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把心里的话一股脑儿地说出来,虽然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但是却觉得舒服多了。孩子也是如此。等到孩子渐渐长大,父母还可以引导孩子以写日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抒发自己的感情。

父母要告诉孩子,情绪问题虽然是心理问题,关系到情感和体验,但实际上也与身体反应密切相关。每当情绪到达一定的激烈程度时,人的身体就会发生一系列反应。例如在激动的情况下,人会脸色绯红,说话语无伦次;在愤怒的情况下,人会满脸涨红,似乎满心的怒气都已经化作血液涌到脸上;在恐惧紧张的情况下,人会心跳加速、呼吸急迫。总而言之,情绪问题尽管是心理问题,但是却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和作用,作为父母,要让孩子了解因为情绪问题而引发的这些身体反应,从而孩子在感受到身体变化的时候不会感到迷惘,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变化体察自身的情绪,或者根据他人的身体变化判断他人的情绪。这样一来,孩子对于情绪就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才可以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敏锐地觉察情绪、理性控制好情绪。

最后,父母还要教会孩子如何表达情绪。日常生活中,情绪总是随时随地发生。作为父母,要告诉孩子如何表达情绪,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把此前对于情绪的了解和应对方式应用得恰到好处。作为父母,要言传身教,教会孩子对情绪进行正确应对的方法,也可以在发生相应情境的时候,引导孩子做出及时的表达。此外,对于那些不经常发生的情绪,父母还可以创设相关的情境,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告诉孩子要如何做才能处理好情绪,尽量圆满地解决各种问题。孩子是很容易情绪冲动的,如果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他们很容易陷入激动紧张的状态,做出失去理性的事情。只有加强练习,等到真正置身于相应情境之中的时候,孩子才能有的放矢、临危不乱。

总而言之,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对于情绪的把控能力也不够强,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生理需求之外,还要想方设法了解和洞察孩子的感情需求,这样,父母与孩子之间才能更好地交流与互动,孩子也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