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话说进孩子心里(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教育常用语,你知道吗

记得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孩子可爱的时候像天使,讨厌的时候像魔鬼。的确,就是这些小小的精灵,让我们的生命得到了延续,也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意义,但是与此同时,情绪发作的他们、人性执拗的他们,也让我们有的时候很抓狂,恨不得狠狠地揍他们一顿。每当这个时候,我们竭尽所能才能控制自己的手掌不落到他们的屁股上,嘴巴里却不由分说地蹦出很多恶毒的词语,哪怕想尽一切办法也要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感到害怕或恐惧,不得不对我们言听计从。其实,真正的教育不是恐吓,也不是每天无数次感情用事,不知所言,而是有技巧的。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如果能够掌握技巧,运用聪明和智慧,那么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至于歇斯底里,口不择言。

其实,所谓的教育常用语,并没有一定之规矩。但是,有几个原则需要掌握,首先,就是要尊重孩子,体谅孩子,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去支配和呵斥。例如,“宝贝,不管你怎么做,爸爸都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理由。不过,你能不能把你的理由告诉爸爸,看看爸爸能不能给你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孩子虽小,也有自尊心,也需要被父母平等地尊重和对待。这样的话对于孩子而言,能让他们瞬间消除对父母的抵触与对立心理,从内心深处接纳父母,把父母当成自己的朋友。其次,不要命令或者呵斥孩子,而应该向孩子寻求帮助。孩子虽小,也想得到被人需要的感觉。诸如,“宝贝,你可以帮助妈妈把碗筷刷洗干净吗?妈妈很累,你应该能帮助我。”这样的话,会让孩子兴致冲冲地放下手中正在玩的玩具,高高兴兴地帮助妈妈分担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相反,如果用颐指气使的态度命令孩子,只会激起他的逆反心理,让他心不甘情不愿。再次,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赞赏。任何时候,表扬都比批评更有效。例如,“宝贝,你真棒,这次居然没有害怕迎面而来的大狗,爸爸最喜欢看到你勇敢坚强的模样。”这样的话,远远比“你都这么大的人了,看到狗居然还害怕,简直胆小如鼠”效果好得多。最后,教育孩子还应该肯定他的进步,尤其是在学习上,不断地激励比持续的施加压力效果更好。例如,“宝贝,你真棒,这次考试虽然只考了第16名,但是比起上次的19名进步了三名,这可是很大的进步啊,爸爸相信你一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总而言之,爱、理解、尊重和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友好交往的基础,亲子关系也是如此,必须遵循这几项原则,才能让孩子对父母敞开心扉,成为忘年之交。

豆豆今年六岁了,是个一年级的小豆包。进入一年级之后,豆豆的人际关系显然比幼儿园时期更加复杂了。每天,豆豆一放学就会和妈妈说学校里开心的事情。然而,今天豆豆放学之后显然情绪不对,愁眉苦脸,丝毫也不高兴。妈妈看出端倪,问豆豆:“宝贝,你怎么了?为什么不高兴呢?”豆豆哭丧着脸说:“妈妈,今天我和健健吵架了。”妈妈很惊讶,问:“豆豆,你和健健是好朋友啊,怎么会吵架呢?”豆豆噘着小嘴,不高兴地说:“他把我的奥特曼书弄坏了。”妈妈问:“那他肯定不是故意的,他一定和你道歉了吧?”豆豆的情绪突然爆发,大声喊道:“道歉有什么用,道歉书也不能好了呀!”看到豆豆的态度,妈妈的火也噌地一下子上来了。她气呼呼地说:“你怎么这么小气啊!健健是你最好的朋友,书弄坏就坏了呗,你这个小气鬼!”听到妈妈这么说,豆豆委屈地大哭起来。

看到豆豆伤心的样子,妈妈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有些失控。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也许他只能知道什么是自己喜欢的,而无法区分友谊才是最重要的吧!冷静一会儿之后,妈妈又改变方式,柔声细语地和豆豆说:“豆豆,妈妈知道你最喜欢那本奥特曼书了。书坏了,你一定很伤心。”豆豆含着眼泪,点了点头。妈妈继续说道:“不过,妈妈想告诉你的是,在书和朋友之间,朋友是最重要的。我想,健健弄坏你的奥特曼书肯定不是故意的。你可以想一想,假如你不小心把健健的书弄坏了,虽然你道歉了,但是健健却不肯原谅你。你会不会很伤心呢?”豆豆陷入沉思之中,似乎在想如果自己是健健,会作何感想。想了一会儿之后,他抬起头看着妈妈,说:“妈妈,我错了。奥特曼书只要用透明胶带粘一粘,就还能看。但是健健如果伤心了,我就没有朋友了。”看到豆豆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妈妈高兴地亲了亲他,说:“豆豆最棒。妈妈相信,豆豆肯定知道书和朋友哪个更重要。”

亲子教育,必须爸爸和妈妈都很用心。很多时候,孩子倔脾气上来了,就像一头小倔驴。在这种情况下,爸爸妈妈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平静舒缓地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地思考。就像上面事例中的豆豆妈妈,如果不是及时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失控,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式,以柔言细语引导豆豆,那么非但豆豆无法意识到错误,亲子关系也会剑拔弩张,最终得不偿失。

孩子的心思非常简单,他们就像是纯洁的白纸,染黄则黄,染苍则苍。面对他们,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控制好情绪,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理解、耐心和爱,这样才能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想明白其中的道理,也能够融洽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