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国学原味
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倾①。大家都有命,半点不由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②,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词语解释
①倾:倾斜。
②计:打算。寅(yín):寅时。古人以十二地支计时,寅时相当于现在黎明的3点到5点。
句意理解
趣味故事
功亏一篑(kuì)的堆山人
古时候,有个人想要筑一座很高的山,并为此制订了周密的计划。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这个人便开始了漫长的“堆山”之路。
堆山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堆山,饿了就吃点自己带的干粮,吃饱了就继续堆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天气怎样恶劣,堆山人从来都没有休息过。
终于,到了完工的那一天。
这天清晨,堆山人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中午饿的时候吃了些自己带的干粮后继续堆山,一筐一筐,不知疲倦地运着土。
傍晚的时候,眼看这座山只差一筐土就堆好了,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天上竟然飘起了雪花,雪不仅没有停的意思,反而还越下越大,天地间很快白茫茫一片。堆山人看了看天气,又摸了摸自己早已咕咕叫的肚子,就想:“反正就差一筐土了,不如回家吃饱肚子,等雪停了再回来堆。”
就这样,这个堆山人回家去了,可一连几天,这个人都想,不过就差一筐土,明天再去吧,所以直到最后,他也没将这最后的一筐土堆到山上,而这座堆了很久的高山,也只是因为差这一筐土而没有完成。
闻鸡起舞
晋代有一员大将叫祖逖(tì),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而且很淘气的孩子。等到长大一些,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觉得如果自己不努力读书,就不能很好地报效国家,一个人不能为祖国做些什么,还算什么男子汉呢?想到这里,他开始发愤读书。
祖逖涉猎广泛,不管什么书籍他都如饥似渴地阅读,在众多书籍中,他尤其喜欢历史,并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往来于京都洛阳,只要和他接触过的人都说,祖逖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你胸有抱负,学富五车,应该做官才是啊!”在他二十四岁那年,有一位朋友想举荐他做官,对他说道。
“但是一旦进入官场,学习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我还是先学习吧!”
就这样,他委婉地拒绝了朋友的好意,每天仍然手不释卷,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和儿时的好友刘琨(kūn)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的感情十分要好,常常睡在一起,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有一致的追求: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有一次半夜时分,祖逖在睡梦中忽然听到一声公鸡的鸣叫声,他把刘琨叫醒,对他说:“你听见公鸡的叫声了吗?”
“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刘琨揉揉眼睛,迷迷糊糊地回答道。
“我偏不这样想,要不我们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你看怎么样?”祖逖兴致勃勃地说道。
“我刚才说错话了,我觉得你的提议很好。”刘琨欣然同意。
自此之后,他们每天只要一听到鸡叫就动作麻利地起床练剑,当别人还在温暖的被窝里蒙头大睡的时候,他们所在的院子已是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从没有一天间断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运筹帷幄、带兵打胜仗。后来,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将自己的文才武略发挥得淋漓尽致。
国学启示
自己没有作为,只能是自己的原因,就像故事中的堆山人一样,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最终摘得胜利的甜美果实。祖逖和刘琨的成功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他们数年如一日的不间断努力。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要想成功就要从现在做起,从这一刻做起。
思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