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马邑兵败 谋划举兵
说起来还是很蹊跷的,李渊正式决定起兵反隋,是因为一个偶发事件。以前,天下乱象纷纭,大家彼此说说悄悄话,但是并不等于真的要起兵反隋。发兵反隋是件大事,稍有不慎,就是株连九族。这样的事,不到迫不得已,是不敢贸然动手的。隋朝灭亡是可以肯定的,但是由李渊家族继承皇位,在当时是没有任何迹象的。
李渊是在隋大业十二年(616)的年底被任命为太原留守。就职以后,他干了一件很漂亮的事情,镇压了一个外号叫“历山飞”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当时有几万人,已经占领了西河郡,西河郡处于太原和长安的必经之路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李渊没费多少力气就打败了历山飞,打通了太原与长安的联系。但是,没有想到,接下来却是一次失败的战斗。大约在大业十三年的正月,北方突厥来犯。在太原以北的马邑郡(今山西朔县),唐军与突厥展开战斗。当时李渊派副手高君雅统兵,与马邑郡守王仁恭联合,结果被突厥打败。按照隋朝的法律,战败是要受到惩罚的,正在江都(扬州)的隋炀帝派人前来,要处决王仁恭,同时也囚禁了李渊。所谓囚禁,其实是就地免职,等候进一步处分。
李渊受到羁押。下一步朝廷会如何处置,李渊心中没有把握。推测起来,大约有三种可能:第一,平安无事,虚惊一场,一切恢复原状;第二,严肃处理,要么降级处分,要么免职;第三,李渊更担心的是,皇上会不会借机杀掉自己。在这几种可能性中,李渊总往坏的地方想,他担心皇帝六亲不认,因为先前皇帝对自己就起过疑心。李渊对李世民说,他担心“家破人亡,为英雄笑”,李世民感同身受。他们对于皇帝没有把握,对于未来更没有把握。他们又联想起一个人,叫李金才。他是隋炀帝的故旧,当时“李氏将兴”(1)的传说广为流传,隋炀帝怀疑李金才可能会是这个“李氏”,因此李金才惨遭灭族之灾。
隋炀帝杀人是不讲理由的,李渊向来不认为自己与皇帝关系密切。没有缘由时,隋炀帝还找过李渊的麻烦,现在李渊作战失利,是送给皇帝一个处罚自己的机会。李渊的担心是有根据的,他的恐慌引发了大家的恐慌。与其被皇帝白白地杀了,不如干脆起兵反隋。这就叫转祸为福。即使不被杀掉,免职或者降级使用,对于李渊而言也是很严重的事情,因为合法拥有军队的权力可能永远丧失。当初李渊去山西任职,格外兴奋,因为这里是陶唐故国(2)的发祥地,李渊认为这冥冥之中是有暗示的。
马邑兵败是一个突发事件。当时全国各地烽烟四起,胜败是家常便饭。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在遥远的山西北部的一次战斗,会掀起如此波澜,会对隋朝的命运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李渊等人开始暗中着手准备,寻找时机,众人分头安排。李渊赶紧通知远在河东郡的李建成秘密联络民间豪杰,准备起义。但是,李渊没有想到,他估计最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了。隋炀帝没有继续追究,而是派使者来,让李渊官复原职,继续统帅太原兵马,王仁恭(3)也到马邑复职。但是,李渊准备起兵,核心成员都已经知道,并且定下了起兵的日期,已经联络了天下豪杰。这么重大的事情,哪能说停就停呢?万一这个计划被泄露出去,照样是死路一条。既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干脆就横下一条心,一不做二不休。于是李渊开始部署起兵的时间。我们今天已经不可能知道确切的起兵日期了,推算起来,大约在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二月王仁恭被刘武周杀死之前。
李渊是行事谨慎之人,让他干这么大的事情,没有巨大的压力是很难的。如今,周围的人都很积极,他也不能后退。反隋这件事,只好将错就错了。
这就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之处。本来一个很平常的战败处分,却引发了背叛朝廷的巨大阴谋,历史因此而改变。一个王朝的大厦,要积累多少辛苦才能完成,一个即将崩溃的大厦,却不知道哪一阵风就会把它吹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