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报改变生活
电报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人类对这种影响则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反应,最大的影响之一就是创造了全新的工作岗位。随着电报的诞生,电报员这个职业出现了。因为电报技术是一项专业技能,所以有些拥有优秀技术的电报员为了追求更高的待遇会选择跳槽。关于电报员的具体内容,可以参阅松田裕之的著作《莫尔斯电报员的美国史》和《穿裙子的电报员玛凯丽》。
信童也是电报催生出的职业之一。电报局接到电报之后,会将电文转为文章记录在信纸上,而信童的职责就是将这封电报送到收件人的手上。信童大多是贫困家庭的孩子,这份职业赚取的收入是他们家庭重要的经济来源。
很多名人小时候都当过信童维持生计,比如“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广播之父”戴维·萨尔诺夫等。虽然电报摧毁了视觉通信相关的工作岗位,但也给了一些贫穷的孩子们以梦想和希望。
新技术创造出新岗位应该算是意料之中,但电报使人们有了天气预报的概念,这件事对于电报的发明者来说就有些出乎意料了。1854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的英法联合舰队在海上遭遇了暴风雨的袭击,伤亡惨重。这次事件之后,人们意识到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同年,英国设立了气象局,开始通过电报从各地收集气象信息并分析绘制天气图。《泰晤士报》也开始每天刊载气象信息,对农作物投资者、农夫、水手来说,这是非常宝贵的信息。
随着对天气状况关注度的提高,人们的时间意识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在19世纪,各个地区的时间各不相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时间的概念。一般都是在市中心的广场上有一个时钟塔,生活在周边的人们以时钟塔上的时间为准;而没有时钟的地区就以当地太阳最高的时间作为正午。如果生活范围很小的话,没有标准时间的影响并不大;但据说在1870年的时候,从华盛顿搭乘蒸汽机车前往旧金山的一路上要调整200多次时间。这就显得非常麻烦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铁路公司自己设定了标准时间。但随着电报的普及,标准时间覆盖的范围就需要进一步扩大。比如电报的内容是“请于明日上午10点之前回复”,如果送信人和收信人的时间不同就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在电报出现之前,难以同步共享时间是阻碍标准时间范围扩大的主要因素,而电报的出现则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英国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于格林尼治天文台和电报局之间开通了电报线路用来传达时间信息。
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国际经度会议,会议决定以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所在地作为本初子午线,将地球划为24个时区。顺带一提,首次向全球发送世界标准时间的是法国,时间是1913年7月1日上午10点,使用的通信方法是埃菲尔铁塔上的无线电,全世界的8个中转站接收了这一信号。因为无线电之间的电报需要电报员来传达,所以要向全世界同时发送时间信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