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戏曲序跋纂笺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雁門秋(瞿頡)

《雁門秋》傳奇,《今樂考證》著錄,現存烏絲欄鈔本,上海圖書館藏。

題雁門秋傳奇

邵葆祺等

當年橫劍蠮螉塞,曾倚斜陽吊古祠。今日挑燈看法曲,淒涼恍憶踏歌時。(予乙巳年在代州[1],曾訪公祠。)

重起祠堂對暮雲,招魂何處故將軍。爭如江外梅花嶺,秋草茫茫閣部墳。

讀罷殘碑感未休,幾人心爲古人留?遙知剔藓捫萝際,側帽橫驚一雁秋。

潰圍事本異哥舒,百口同傷歷劫餘。燐血模糊環珮冷,邊人淒煞老尚書。

誰遣潼關四扇開,陣雲渺渺雨聲哀。書生成敗休輕論,從古衰朝哭將才。

詔獄曾拘百戰身,銀鐺影裏賚勞臣。九重欲喜中樞怒,閫外誰容著此人。

柿園一戰恨漫漫,修到沙場死最難。馬革不歸心史在,全家鬼影自團圞。

驚天更說周忠武,不許妖龍近墓飛。卻笑無人築堤堰,平明陡見一山圍。

瞿曇老去善悲歌,《敕勒》聲中感慨多。譜出泉臺無限淚,歸魂依舊晉山河。

靈旗遙捲雁來天,冠佩應知望儼然。他日青山重載酒,墓門先貫打碑錢。邵葆祺[2]

短衣匹馬到雲中,拂蘚題詩特表忠。欲與梅村爲後勁,毫端颯颯起悲風。

荒祠頓覺煥然新,劍佩筓珈像逼眞。難得使君能好事,瓣香人盡識忠臣。

《鶴歸來》已譜忠宣,盛事還將白谷傳。慣寫國殤眞面目,不曾豔曲學臨川。

周將軍昔守孤城,力屈全家盡殞生。寧武關前遺壘在,願君更與譜新聲。張燮[3]

朔風勁捲代雲愁,匹馬衝寒絕塞遊。負此才華淩百氏,揭將忠義煥千秋。時逢祲歲心先痛,詩咏荒祠淚並流。今日雁門崇廟在,表揚應共記依劉。

纔脫銀鐺赴戰場,黃巾氣焰正猖狂。甲申數盡中原沸,庚癸呼窮大將亡。憶昔沉淪悲雁塞,於今忼慨賦鴻章。忠臣才子心心印,報國全憑有熱腸。

豪情憑吊柿園邊,且託梨園曲譜塡。自入燕京先快覩,大司馬廟遂爭傳。將軍歿矣拋戈甲,詞客存之播管絃。豈獨梅村佳製在,烏絲今更寫新箋。

往來恭跋《鶴歸來》,雒誦循環已數回。不道雁門秋色冷,更看螭匣夜光開。忠宣艱苦同忠靖,逸事稱揚仗逸才。若使徵聲齊入唱,半空風雨暗歌臺。胡銑[4]

《代雲》一卷渺難儔,十二年前塞上遊。今日蒼涼壞舊迹,新詞譜出《雁門秋》。(《代雲集》,先生游代時所著詩也。)

舉廢全憑一紙詩,如椽大筆信淋漓。也虧好義當官在,不枉先生吊古祠。

我亦當時幕裏人,端應自味誦斯文。傷心秋嶽風流盡,唱徹悲歌不忍聞。(先外舅嘗以先生爲竹垞,而自比於秋岳。) 景燮[5]

(上海圖書館藏烏絲欄鈔本《雁門秋》卷首)


[1] 乙巳:乾隆五十年(一七八五)。

[2] 邵葆祺(一七七一—一八二七):字壽民,號嶼春,別署情禪,直隸大興(今北京)人。嘉慶元年丙辰(一七九六)進士,歷官吏部稽勳司員外郎。工詩詞。著有《橋東詩草》、《司勳存稿》、《情禪詞》等。傳見同治《畿輔通志》。

[3] 張燮(一七五三—一八〇八):字子和,號蕘友,又號理齋,常熟(今屬江蘇)人。孫原湘(一七六〇—一八二九)姐夫。乾隆四十三年戊戌(一七七八)、四十五年庚子(一七八〇),兩次獻賦行在,召試二等。五十三年戊申(一七八八)舉人,五十八年癸丑(一七九三)進士,選庶吉士。改刑部主事,歷員外郎。外擢浙江寧紹台道,卒於官。工駢文。著有《味經書屋詩稿》、《養方寸齋課本》等。傳見孫原湘《天眞閣集》卷四七《墓志銘》、《詞林輯略》卷四、《清代畫史增編》卷一五、民國《重修常昭合志》卷二〇、邵松年《虞山畫志續編》等。

[4] 胡銑(一七二九—一七八二後):字律鐘,號笠峯,別署爾櫟翁,上虞(今浙江紹興市上虞區)人。諸生。官教諭。善畫山水。著有《有獲堂詩集》。傳見《越畫見聞》卷下。

[5] 景燮(一七六五—一八二五後):字畫山,號閬仙,常熟(今屬江蘇)人。清嘉慶三年戊午(一七九八)舉人,以謄錄授知縣,歷任安徽繁昌,福建海澄、建安等縣。因失察,左遷崇安縣丞,卒於官。著有《漱霞閣詩文集》、《漱霞閣試帖》。傳見錢祿泰輯《虞山七家試律鈔》、光緒《常昭合志稿》卷二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