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女娲苏醒 灵之三魂
这让玉皇感到非常惋惜,一个完美的躯体居然没有灵魂的波动,没有自主意识,那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不对,还不如行尸走肉,好歹行尸走肉还可以动。没有行动的意识与判断沟通理解能力,那他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这让玉皇打击很大,难道女娲娘娘这么长时间的辛苦就这样白费了吗?难道就创造出了这样一个卓越却没有价值与意义的物种?这是不对的,这是一种可耻的浪费。想到此处的玉皇眼神开始变得坚定,他要想办法为这个物种赋予灵魂,他要使这个物种变得完美,于是玉皇开始进行回想,回顾自己等物种是如何诞生灵智及进化为灵魂的过程。
玉皇回想起自己诞生的过程,发现最初的自己只有能量的律动,而后在盘古一族的到来之后才诞生的灵智,之后一直是以灵智的形式存活,直到在女娲娘娘的帮助之下化形成人体之后,灵智才进化为了灵魂。可是现在的盘古一族早已消失不见,他该去哪里找寻盘古呢,找不到盘古又去如何为这个全新的物种所创建灵智呢。
正当玉皇在冥思苦想之中,有一只玉手缓缓的搭在了他的头顶,开始抚摸他黝黑的秀发,玉皇瞬间被吓得跳了起来,转头一看,原来是顿悟中的女娲苏醒了过来,只见苏醒之后的女娲,气质得到了极致的提升,额头之上出现了一颗五彩的宝石,脑袋背后出现了五彩霞光,宛若九天玄女下凡一般,虽然美丽到了极致,但是却让人无法生出一丝邪念,满眼都是崇敬之情,不敢有一丝亵渎之意。
这时的女娲娘娘已经完成了肉体的进化,肉体达到了质的变化,脱离了肉体凡胎,虽然外在还显化着人体的外形,但是体内的各种器官已经变为了一团团七彩的能量团,顺着体内的神经脉络及720处正负穴位所游走,连脑海中的大脑也已经消失,只有脑海中有一个缩小版的女娲娘娘所存在,控制着身体内的一切能量。
此时的女娲娘娘已达到了灵仙期的进化程度,体内的一切已经进化为了灵气能量团,当体内的灵气及脑海中缩小版的女娲娘娘由灵气转化为实体之后,女娲娘娘就将进化为金仙期,当灵魂实体与肉体合二为一,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地步,女娲娘娘就将进化为大罗金仙期,甚至圣王期,神灵期,当然,那个时期所需要的能量及时间的沉淀就太过久远了。
只见女娲娘娘看着一脸崇拜之情的玉皇笑了笑,随即收回了自己的手臂,询问玉皇因何而陷入沉思,居然没有发现自己靠近。玉皇连忙整理思绪,向女娲娘娘解释起了他的冥思苦想,想为女娲娘娘所创造的全新生命启灵注魂,使这个全新的物种完整诞生。
女娲娘娘听了玉皇的解释之后,笑着对玉皇说道。她已经掌握了如何为这个全新的生命启灵注魂的方法,让玉皇不要太着急,随即女娲娘娘向玉皇解释起了灵魂存在及进化的过程,这一切还要从为玉皇化形筑体所起。
女娲娘娘发现灵魂并不是从灵智进化而来,首先灵智是物质本体内能量运行所产生的一种律动,这种律动在接触到其他物体能量之后会产生一定的反应,就像木材在感知到热能之后会在热能的作用之下发生燃烧反应,这是一种能量的回应,也就是一种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最初的灵智律动及感知。
而灵魂则不然,灵魂是在物质进化为人体之后,由人体所产生的各种能量结合,在脑海之中汇聚形成了七魄,七魄与脑海中的灵智相反应,灵智分解为三魂,并与身体内能量所产生的七魄融为一个散发着乳白色光芒的灵体,这个灵体被称为灵魂,灵魂由三魂七魄所组成,它代替灵智控制着身体的一切能量运转。
而三魂七魄是如何在人体中诞生的呢,这就要从为玉皇凝聚身体中讲起,当初玉皇只是初步凝聚了五脏六腑,其他器官、神经脉络、血液骨骼等还尚未凝聚,女娲娘娘就发现了一件神奇的事情。
伴随着玉皇大脑的形成,大脑中散发着微弱的生物电能,电能刺激之下,玉皇的灵智开始了分解,转化为了气体,随之持续的生物电能冲击之下,一气化三清,气体分解成为了三魂,三魂分别叫做胎光、爽灵、幽精。
其中最重要的是胎光,他是生命之光,就是物质最原始的律动,也是物质能量变化的载体,胎光的强弱代表物体自身磁场能量的强弱,胎光最早诞生于胚胎,最初的胚胎在诞生之初就有了最原始的细胞跳动,这就是胎光。
当胎光跳动之后,胚胎才会进一步复制分裂,从而人体才能逐渐进化而成。胎光在生活中最为强烈的一个反应就是生命的运行,在白天胎光处于光芒万丈的状态之下,它带动着人一天的精气神,当夜晚来临,胎光开始慢慢变得暗淡,灵魂就开始犯困,胎光的亮度就会慢慢的降低,最终将变为暗淡的灰黑色,人类也就陷入了睡眠之中,当胎光的能量慢慢复苏,变得越来越亮的时候,人类就会苏醒过来,开始一天的生活。
而爽灵就是天赋,一个生命生来是个傻子还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人,他的聪明程度以及是否精通计算,思维是否活跃,就来源于爽灵,生而知之为上,学而知之亚之,就是形容爽灵的句子,有些孩子一出生心智就不健全,天生的痴呆,就是因为灵魂中缺少了爽灵。
而有些人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八岁熟读四书五经就是因为他的爽灵较为发达,这是先天的优势,称为生而知之为上,就是天生的天才。而有些人随着时光的不断积累,不断地刻苦学习之下,才取得掌握了巨大的死板的知识,就称之为学而知之亚之,这是后天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