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藤结瓜水库群优化调度及智能监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是贵州省首个大型水利枢纽,是贵州人民半个世纪的水利梦,是贵州西部大开发中的标志性工程,是地处贵州岩溶山区的跨区域、跨流域、长距离调水大型民生水利工程。工程以灌溉、城市供水为主,兼顾发电、县乡供水、农村生活供水等,并为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创造条件。工程建成后可解决贵阳市区、安顺市区的城市供水,以及六枝北部和东部、普定南部、镇宁北部、关岭中部、西秀南部和东部、平坝南部、长顺东北部等7县(区)49个乡镇的65.14万亩农田灌溉、5个县城和36个乡镇供水、农村41.84万人生活用水,年供水量为7.67亿m3,并利用坝后落差修建装机容量为136MW的平寨电站发电。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开发的直接目标是解决贵州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的核心区——黔中经济区用水安全问题,间接目标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它是黔中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工程,及全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水利枢纽和战略性扶贫工程之一。

工程由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组成,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包括水源工程、一期输配水工程,建成后可解决贵阳市区近期城市供水,以及7县(区)42个乡镇的51.17万亩农田灌溉、5个县城和28个乡镇供水、农村35万人生活用水,年供水量为5.50亿m3,并利用平寨电站年发电3.6亿kW·h,为遏止区域水生态环境恶化创造条件。开发目标是缓解黔中经济区用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源工程由库容10.89亿m3的平寨水库,高157.5m的面板堆石坝,装机容量136MW的平寨电站组成;一期输配水工程由平寨水库自流到桂家湖长63.4km的总干渠,桂家湖取水经革寨水库到凯掌水库长84.8km的桂松干渠,总长247.5km的25条支渠,总长35.9km的2段以河代渠,以及田间配套工程组成,干支渠总长431.6km,串联了十余座“长藤结瓜”水库,是典型的跨越岩溶峡谷山区长距离输配水工程。工程于2009年11月30日动工兴建,水源工程于2015年4月14日实现导流洞下闸蓄水,2016年6月24日平寨电站并网发电,2016年8月28日实现正常蓄水位1331.00m下闸蓄水,2016年12月28日左岸灌溉引水系统成功完成了试通水,2018年1月28日干渠试通水到贵阳,标志工程开始发挥综合效益。

工程的显著特点是地处长江与珠江分水岭地带的跨流域调水、岩溶峡谷区高坝大库建设、峡谷山区长距离输配水、“长藤结瓜”水库群联合调度等,需要研究库首褶皱带隐伏型复杂岩溶发育特征及其防渗、狭窄河谷区高面板坝变形综合控制与防裂、山区长距离大流量输配水综合节水、峡谷山区高墩大跨渡槽、长藤结瓜水库群优化调度及智能监控、黔中岩溶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水质保障等重大关键技术。

为保障工程顺利建设,依托工程带科研、科研促项目、产学研结合的方式,由贵州省水利厅、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贵州水利院)牵头,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局、贵州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贵州大学等单位参与,联合申报贵州省科技计划目“黔中水利枢纽工程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2〕6013号)并获批立项。项目包括库首褶皱带隐伏型岩溶发育特征及其渗漏研究、峡谷区高面板坝综合变形控制与防裂研究、山区长距离大流量输配水综合节水技术研究、峡谷山区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渡槽技术研究、长藤结瓜水库群优化调度及智能监控技术研究、黔中岩溶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水资源水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7个课题。贵州水利院牵头各参研单位联合开展上述重大关键技术攻关,解决了工程遇到的重大技术问题和难题,进一步完善并创新发展了适用于贵州岩溶山区的现代水利技术,为加快解决贵州工程性缺水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研究工作结合工程建设进展推进,2017年3月基本完成各课题验收,成果丰硕,研究成果充分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推广黔中水利枢纽重大关键技术创新和研究成果,丰富岩溶山区特色的现代水利工程技术,贵州水利院策划并组织各课题参研单位和参研人员上百人,在各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著了系列著作,分别是《褶皱带隐伏型岩溶发育特征及防渗技术》《狭窄河谷区高面板坝变形综合控制技术》《山区长距离输配水综合节水技术》《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渡槽技术指南》《长藤结瓜水库群优化调度及智能监控》《岩溶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贵州喀斯特地区煤矿矿山环境生态问题及治理对策》。

该系列著作既有工程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案措施,又兼具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技术上的新突破,理论联系实际,技术新颖、经验可鉴。系列著作各册自成体系,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资料数据翔实,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效果,完善了岩溶山区现代水利技术,可供类似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建设管理、运行调度、科研等领域的专业人员借鉴参考,也可供相关高校师生阅读。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贵州水利院建院之初,老一辈水利人就提出了引三岔河之水润泽黔中这一贵州水利梦想,经过60年的不懈努力奋斗,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建成并蓄水和通水,这一贵州水利梦想终得实现。该工程的成功建设,承载着贵州几代水利前辈的夙愿,凝聚着贵州几代水利专家和领导的追求与奋斗,饱含着这一代从事勘测、设计、科研、建设管理等工作的贵州水利人的智慧和汗水,促进了一大批年轻水利工程师的成长,大幅提升了岩溶山区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和科技创新能力,提振了贵州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信心和勇气。谨以此系列著作献给他们,献给贵州水利院建院60周年,并推动岩溶山区现代水利技术的提升和发展。

由于研究和应用周期长、资料及研究成果庞杂、参研单位及人员较多,系列著作从组稿到出版经历了3年多,限于作者水平,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同行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