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生肖命理
生肖相生相克说
生肖相生相克之说由来已久,在漫长的旧社会人们深受其害,我们应该远离这种迷信,用科学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净化生肖文化。
生肖相生相克说由五行的基本规律相生和相克发展演变而来。所谓相生,即指互相滋生、互相促进的意思;而相克则是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意思。生肖相生相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冲害”。
五行之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一书,据该书记载,有一次,周武王向箕子咨询治国之道,箕子讲了“洪范九畴”即九条治国大法,而这第一条,便是讲五行水火木金土的:“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甜。”五行学说在产生之初就已广泛渗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生肖文化也不例外。
古人将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一分为二”,分出阴阳来,还对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做了五行的划分。按照古人的说法,十天干中列于单数位的甲、丙、戊、庚、壬为阳干,列于双数位的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十二地支也分为阴辰阳辰,属阳者为子、寅、辰、午、申、戌,属阴者为丑、卯、巳、未、酉、亥。以五行说划分十天干也容易,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而十二支面对五行的“瓜分”,就不是简单的等分除法所能分配均匀的了,古人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却也巧妙,据《淮南子·天文训》载:寅卯为木,巳午为火,申酉为金,亥子为水,四季为土。所谓四季,指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对应十二辰中的辰、未、戌、丑。这样,天干地支的五行归属,再配以五行方位观,就成为甲乙寅卯东方木,丙丁巳午南方火,戊己中央土,辰戌丑未四库土,庚辛史酉西方金,壬癸享予北方水了。
因为阴阳五行之间有“相生相克”之说,将其与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结合在一起,与此一起的生肖也就有了相生相克的含义。在人们看来,人是可以进行自主的五行调节的,这样就可以称心如意、转逆为顺。
古人认为,子鼠午马相冲,丑牛未羊相冲,寅虎申猴相冲,卯兔酉鸡相冲,辰龙戌狗相冲,巳蛇亥猪相冲,此即为“六冲”之说,又称“对冲”。迷信的人还坚信,子鼠未羊相害,丑牛午马相害,寅虎巳蛇相害,卯兔辰龙相害,申猴亥猪相害,酉鸡戌狗相害。对此,民间还有段顺口溜:“白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错,龙兔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在中国岳西等地还有《反婚歌》:“从来白马怕金牛,羊鼠相逢一旦休,蛇见猛虎如刀割,金鸡见犬泪相流,灵猴与猪不同圈,蛟龙玉兔不到头。”虽然形式语言各有不同,但内容上却是出奇地一致。
冲害之说应用得最多的还是婚娶嫁俗和葬礼丧俗。古人婚嫁,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生肖冲害之说是封建时代包办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关键的组成部分——男女双方若有冲克,则必定不会有此后的婚嫁了。许多有情人只因所谓的“属相不合”而未成眷属,酿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婚姻悲剧。
此外,办丧事大殓时也要忌属相。“大殓”的时候禁忌很多,有一项禁忌就是某种属相的人必须回避,这些都由阴阳先生算出写在“殃书”上。从前,如果死者不是善终,阴阳先生可以拒绝不开“殃书”,死者没有“殃书”,就不能入殓安葬。
从科学的角度看,以上生肖相生相克之说哪有什么真实与科学之言?只不过是一些毫无科学根据的虚言妄语罢了!
延伸阅读
“羊入虎口”的忌讳
一次,名旦孙怡云奉旨在皇宫中为慈禧太后演出《玉堂春》,戏中有一句台词是“羊入虎口有去无还”,谁知慈禧听后勃然大怒,喝令停演,命人立即将孙怡云驱逐出宫,惊得四座心惊胆颤。孙怡云受了罚,却还不知犯了什么罪,后来得知是因为他那句“羊入虎口”的唱词犯了忌——慈禧生于乙未年,属羊。慈禧太后是一个顽固派,对这种关系到自己命运的“大事”尤为敏感,对于这种“恶咒”自然不会容忍。这个段子就牵扯到生肖属相之间的相生相克。
生肖傩舞
生肖傩舞作为一种原始图腾崇拜的遗风,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并且至今仍然活跃在中华大地上。生肖傩舞作为生肖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着先民们对于生肖崇信的悠久历史。
傩舞是一种源于原始图腾的舞蹈。傩舞中充当领舞角色的方相氏,所戴面具上有四只金光闪闪的眼睛,威武可怖。这种面具曾在安阳殷墟古墓中出土,是商代傩舞的实物材料。青海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舞蹈彩陶盆,描绘了图腾舞蹈的情景。
居住在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四川大凉山地区的彝族人保留了丰富而又极具历史渊源的天文学知识,这些知识与彝族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乃至星占相交缠在一起,并且日益渗入到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当地彝族的十二肖兽与汉族的基本相同,但从彝族流传至今的民俗来看,这些与生肖有关的习俗与图腾崇拜的关系远比汉族要密切得多。当地以十二兽纪日,今日是鼠日,明天即牛日;虎日赶虎街(集市),猪日赶猪街。有些地方还建十二兽神庙,每年举行祭祀活动,在肃穆庄严的气氛中跳十二兽神舞蹈。这种十二兽神的舞蹈,即为颇具影响力的生肖傩舞。
关于驱傩风俗中的十二生肖,敦煌出土的唐代文物《进夜胡词》写得非常明白:“更有十二属,亦为解凶吉。”十二属即是十二生肖。加上北宋杨彦龄在《杨公笔录》中的记载:“唐敬宗善击毽,夜艾,自捕狐狸为乐,谓之‘打夜狐’。”由此可知,唐代敦煌民间的“进夜胡”,是一种驱傩的风俗,充满了宗教般的狂热气氛。四方之鬼,“擒之不遗一”,十二属代表着方位上的、时间上的意义,也在驱傩中派上了逢凶化吉的用场。
“更有十二属,亦为解凶吉”,同《汉书》所记驱傩活动中的“十二兽有衣毛角”、“十二神追凶恶”,应该是一脉相承的,两者的共同来源,则是原始图腾崇拜。
驱傩舞蹈为什么偏偏会选中十二兽?这很可能与十二生肖之间有着某种渊源关系。换个角度来分析,大傩仪式上选中的十二兽(或十二神)很可能是为照应一年十二个月份以及十二个方位,以求月月平安、驱除四方疫鬼的。而对十二个方位的照应当然牵涉到十二支,这就自然会和十二生肖挂钩。由此可以看出,十二神兽与十二生肖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共同的来源都是原始的动物崇拜。
分布在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平武县、南坪县、文县一带的白马人(也叫白马藏人),依然保留着跳十二相舞的风俗,十二相舞面具上的图案也大都取于十二生肖。十二相舞因部族不同,面具略有差别,但具有更多的共性,各种动物基本上与十二生肖相同,有时加上大雁、孔雀、狮、象,代替鼠、兔等,这与受到佛教影响有关。跳十二相舞的目的无非是为了禳灾纳吉。白马人的驱鬼傩舞——十二相舞为图腾舞蹈的遗风。十二相舞,其实就是戴着十二种生肖动物面具的舞蹈,这也正说明了生肖与图腾的关系。
延伸阅读
生肖傩舞——中黄高台
中黄高台是流行于山西省襄汾县一带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之一,由于襄汾县境内中黄村的“高台”别具特色,所以这种表演形式就被称为“中黄高台”。其实,这种表演形式早在明代就已经形成。每逢祭神之日,艺人们分别扮演的各种神灵在吹吹打打气氛热烈的音乐伴奏下,从神庙里走出来,然后到处游走、招引,吸引街头巷尾的男女老少跟随围观。由于人多,挤来挤去看不痛快,于是有人想出办法,把各种“神”的扮演者的位置抬高,请到木板上,然后将木板抬起来。这样,观众便可以清清楚楚地观看那些“神”的表演,后来,逐渐把这种表演的内容通俗化、生活化,这就是高台的来由。高台多为十二个,不仅表现十二种属相,而且还结合属相分别分出十二场戏,如五鼠闹东京、牛郎织女、武松打虎等等。“中黄高台”实质上是富于北方民间特色以及经过历史发展演变的生肖傩舞的一种形式。
生肖谶纬之说
现在大多数人对“谶纬”一词比较陌生,然而它却活跃于中国封建社会里的大部分时期,而又由于生肖文化的包容性和影响力,人们往往又把生肖和“谶纬”结合在一起,长久使用。
有史料记载,谶纬术兴于秦,盛于西汉、东汉,距今有2200多年。所谓“谶纬”,其实是“谶”与“纬”的合称。“谶”是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上天的启示,向人们昭示未来的吉凶祸福、治乱兴衰,有谶言、图谶等形式。“纬”即纬书,它以儒家经义附会人事吉凶、预言治乱兴废,是汉代儒生假托古代圣人制造的依附于“经”的各种著作。东汉时流传的“七纬”有《易纬》、《书纬》、《诗纬》、《礼纬》、《乐纬》、《孝经纬》和《春秋纬》,皆以迷信方术、预言附会儒家经典。先秦时期的《左传》中就有一些谶语的记载;纬通常认为出现在西汉。后来谶、纬逐渐合流,纬以配经,故称“经纬”;谶以附经,称为“经谶”;谶纬往往有图,故又叫“图谶”、“图录”、“图纬”;因其有符验,又叫“符谶”;因其是神灵的书,又叫“灵篇”。
谶纬学说主要以古代河图、洛书的神话、阴阳五行学说及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为理论依据,往往以“预言”的形态流布传播,制造者总要耍一些隐喻暗示的小把戏,既可渲染神秘玄虚的气氛,又模棱两可,以便于附会。而十二生肖中的每一种生肖既可释为时间、方位,又可释为寓意、指人,解说起来任随“灵活”,可谓“进可攻,退可守”,进退自如,因此,生肖就会常被谶纬利用。封建统治者也都认识到了其中的危险,因此,几乎历朝历代都会对它下令禁止。虽然因此谶纬之书大量散失,剩下的只是零篇断简,但在后世却仍断续流行,其中,对此比较有系统的记载、集谶纬术之大成者,首推唐朝预言自唐朝之后朝代更迭的《推背图》以及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预言历代王朝国运兴衰的《烧饼歌》。
《推背图》
据清人徐珂《清稗类钞》第十册记载:“唐司天监袁天罡、李淳风撰《推背图》,凡六十象,以卦分系之。其论本朝者为第三十三象,为丙申三三巽下兑上,大过。谶曰:‘黄河水清,气顺则治。主客不分,地支无子。’颂曰:‘天长白瀑来,胡人气不衰。藩篱多撤去,稚子半可哀。’此言世祖入关之征,中有‘顺治’二字也。”
《推背图》图谶书谶齐备,其末画有两人推背而行图,并附“不如推背去归休”之句,因此而得名。从谶语“气顺则治”中择出“顺治”二字,是附会者得意之笔。《推背图》中一些谶语被附会为了生肖,如“喔喔晨鸡孰是雄”句,解为唐时武则天称帝改元垂拱,时值乙酉鸡年。但是,此前武则天的第一个年号光宪,附会者却绕道而行、避而不谈。
《烧饼歌》
与《推背图》齐名的是《烧饼歌》,托名明朝开国军师刘伯温所撰。据传,“明太祖在便殿,一日食烧饼,方啖一口,内监忽报刘基进见,太祖以碗覆之,始召基入。问之曰:‘碗中何物?’基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食物也。’开视,果然。太祖乃问以天下后世之事,基历历言之。”《烧饼歌》篇名就来源于这个杜撰的故事,其大部分内容都被人以清史来附会相合。谶语之中涉及了一些生肖动物,诸如“金羊水猴饥荒岁,犬吠猪鸣泪两行”、“火烧鼠牛犹自可,虎人泥窝无处藏”、“黄龙早丧赤城中,猪羊鸡犬九家空”等。其中,“黄牛山下有一洞”句,《清稗类钞》曰:“此言黄为金色,金属辛,牛在于支则为丑,一为刘坤一,洞为张之洞也。”后人多以清王朝史事附会《烧饼歌》,甚至分毫不差,不漏过一字一词一义,这反倒使其像是“过来人”的往事回首,而非“当事人”的谶语推断预言。
总之,谶纬预言将阴阳五行、生肖相属等多种内容杂糅在一起,为的是营造一种诡秘的气氛,给人以天注定及料事如神之感。其实,谶纬之言只不过是附会之言,有意为之,不足为信。
延伸阅读
“王莽改制”对生肖谶纬的运用
东汉末年,王莽为了篡夺皇位,多次利用所谓丹书著石、金匮策书等图谶,发布诸如“告安汉公莽为皇帝”、“摄皇帝当为真”之类的传言,为自己当皇帝制造根据。刘秀在反莽复汉时,为证明自己是西汉统治者的合法继承人,也编造了“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道取刀的谐音,卯、金、刀合起来即为繁体的“刘”字)等谶语。由此就可以看出,谶纬之语只是统治者或是江湖术士为了统治集团的利益或是骗取钱财而有意臆想出来的手段而已,并没有真实的科学依据。
生肖命理
从古至今,总有一些人将生肖与人生命运联系起来,以此故弄玄虚。生肖只是一种民俗文化的形式,人的命运并不能由生肖来决定。
五行中,十二生肖会被冠以五种不同的名目:讲牛,可分为金牛、木牛、水牛、火牛、土牛;花甲六十年,每种生肖都被描述为五种不同的名堂,如言虎,戊寅年“上山之虎”、丙寅年“山林之虎”、庚寅年“出山之虎”、壬寅年“过林之虎”、甲寅年“立定之虎”;一年十二月,每种生肖被附以十二种不同的说法;一天十二个时辰,每种生肖又被缀以十二种不同的讲究……
那么多的名堂,其各自所代表的命运也就千差万别了。于是,很多人会疑惑:虎王威风,骄龙至欠,泼猴精灵……到底是属虎好呢,还是属龙好;金鼠前途无量,木鼠独立自尊,火鼠精明能干,土鼠知足常乐,那到底是金鼠好呢,还是木鼠好……如此,以生肖来算命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唐朝时李虚中留下《命书》一部,以年、月、日干支推算人的命理。五代宋初的徐子平把推算年、月、日干支增为推算年、月、日、时干支,是谓“四柱”。既然都与干支有关,生肖属相就难免要被扯人其中。敦煌藏经洞中有一篇《推十二时人命相属法》,保留了研究古代生肖算命术的珍贵材料:“子生鼠,相人命属北方黑帝。子日:料桑三石五十一代。宜著黑衣,有病宜服黑药。大厄子午之年,小厄五月、十一月,不得吊死、问病,不宜共午生人同财出入。丑生牛,相人命属北方黄帝。子日:料粟三石七十一代。宜著黄衣,有病宜服黄药。大厄丑未之年,小厄六月、十二月,不得吊死、问病。一生不宜共丑未年生人同财交通……”条文中不仅地支生肖相对,还引用了五行学说中的五帝、五方、五色等概念,连穿衣、用药也要遵循“命属”。这篇《推十二时人命相属法》中十二生肖各有条文,算命先生只要熟记于心,便可应付前来算命的人了。
事实上,以生肖来算命的迷惑性就在于依靠多如牛毛的各种名堂来故弄玄虚。不管怎么算、怎么解,都在于那模棱两可的解语。对于似是而非的解语,深谙算命术的人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徐珂的《清稗类钞》中就有这样的案例:“淳安郑明暹占六壬,然时时失之,去其乡人方石卿远甚,而所为水仙术,则颇奇。水仙者,人来稽疑,条举件系,自书黄纸为笺,复自缄讫,明暹乃为押缄上,并书符,火之。洁明水一盂,幕以布,端坐,口中喃喃然。顷之,水上有字隐起,叩无不答者,多作韵语。明暹诵之,授其人,或旁人代录之。然水上字独明暹见之,余人不省也。过后多验。雍正癸卯,方药房锐意试三场,卜之水仙,水仙书十三字予之,云:‘兔且走,龙亦飞,七九之间数不违。’药房得之大喜,谓岁且卯兔也。时世宗初改元,故曰飞龙。辰亦龙祥也,而药房以丙辰生,脱兔不距,飞龙在天,千里当不留行矣。然亡何而猝病,竟不起,以八月十六日奄逝。有解之者日:‘走且飞,言不久居此也。介七九之间,为八,以卒之月告也。益七九而计之,其数十六,则并以日告也,故日数不违。’”同一卜辞,却有了截然不同的解释:“飞且走,言不久居此也。”这正是算命先生们的高明处,几句模棱两可的话,说东可通,说西也行,随人去想。
属相论命,生肖算命,都只不过是人为的妄言、诳语,用来蒙蔽虔信生肖命运的愚人、愚弄蒙昧无知的世人罢了。这些都是生肖文化中名副其实的糟粕,是我们应当舍弃的。
延伸阅读
《金瓶梅》中的生肖命理
明代小说《金瓶梅》第六十二回“潘道士法遣黄巾士,西门庆大哭李瓶儿”,写西门庆之妾李瓶儿病亡,算命先生的一套把戏:“徐先生一面打开阴阳秘书观看,说道:‘今乃丙子日,己丑时死者,上应宝瓶宫,下临齐地。前生曾在滨州王家作男子,打死怀胎母羊,今世为女人属羊。虽招贵夫,常有疾病’……”按照这位算命先生的说法,属相不仅决定人今生今世的命运,还连着前生和来世,可谓荒谬至极。张竹坡在“打死怀胎母羊,今世为女人属羊”句后批道:“可笑之极,然则十二肖中皆必前世打死一个也,写尽愚人。”
生肖与旱涝丰歉说
先民们认为生肖和天气的旱涝以及农业的丰歉之间是有关系的,甚至生肖在其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在生肖文化当中有必要对于这一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现象进行探讨。
古人发现,十二生肖能反映所属生肖年景的好坏。如谚云:“牛马年好耕田”、“肥猪年吃饱饭”,也就是说牛、马、猪年多为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而“鸡狗年去讨饭”、“恶虎年灾连连”,指鸡、狗、虎年多为气候反常的歉收年。古代以生肖来解释年景的现象却非常普遍。
牛马年好种田
农谚:“牛马年好种田”。为什么说“好种田”?大约不只是因为有耕犁的牛、拉车的马做生肖,从而生发出农事顺利的联想。这是一条气象谚语,是古人对于气象的经验总结,大体上可以说,旱、涝年份是交替出现的,旱涝之间当然也会有风调雨顾的好年景。牛年与马年间隔四个年份,如果牛年无旱无涝的话,经过几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到马年时可能又会是个无灾害的丰收年。现代气象学研究发现,每5—8年就有可能发生1—2次大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这与十二生肖论的认识不谋而合。当然,这种说法太过于绝对,查考中国几千年的史实,牛年马年歉收的例子也并不鲜见。天行有常,自然界阴晴雨雪不是一两句农谚所能概括的。
古代柯尔克孜族在《柯尔克孜族风俗习惯》一书中对于不同生肖年份的雨水、丰歉情况也有比较全面的介绍:“鱼是水生物,故鱼年多雨水,谷物牧草都会长得好,是丰收年;虎年往往寒冷,大河的水也有一半要结冰的;鼠年则常常是干旱之年……”至今,柯尔克孜人也往往会根据不同年份的特征来安排生活和生产,以确保有备无患。
几龙治水
旧时的黄历上大都印有十二生肖图,还印有“几牛耕田”、“几龙治水”、“几人分丙”、“几日得辛”之类。每年的第一个丑日在正月初几,就是几牛耕田;第一个辰日在正月初几,就是几龙治水;“分丙”、“得辛”也一样,日干无属相,直称丙、辛。
那么,几条龙治水才是好年景呢?旧时传说,治水之龙越多,雨量越小,龙数越少,雨量越大。宋代《鸡肋编》说:“历日中治水龙数,乃自元日之后,逢辰为支,即是。得寅、卯在六日,为丰年之兆。”按其所言,寅、卯在六日为丰年之兆,那么,逢辰之日则在八日或七日,这就等于说“八龙治水”或“七龙治水”是降雨量适中的年份。
另有一种说法,治水之龙超过十一条的年头就会有洪涝。清代学者俞樾在《乐府体四章记江浙大水·水灾叹》中言:“天公愤愦那有此,竟遗十一龙治水。雨师又不避甲子,遂令乘船可入市。君不见东南七千里,田庐尽化为污渠。又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怒欲灌淮与徐。呜呼噫嘻,民其鱼!”俞樾描绘出洪水泛滥、大地汪洋的水灾景象,又将其归咎于“正月十一日遇辰,为十一龙治水,主水灾”。
其实,新年伊始,第一个辰日排在第几天怎么能决定一年的旱涝呢?
延伸阅读
统计学里的生肖与年景的关系
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气象专家潘铁夫所著的《吉林省农业气候长期预测研究》一书中有“地支(属相)与气候”一节。作者通过对长春地区74年间温度、降水量的统计分析后认为:“总的说来,不同地支(属相)年份,以未(羊)年、寅(虎)年和卯(兔)年为好;辰(龙)年和申(猴)年雨水少,对中东部有利,对西部不利;丑(牛)年和午(马)年雨水多,对西部有利,中东部容易出现涝灾;戌(狗)年和巳(蛇)年气候条件中等;酉(鸡)年、亥(猪)年和子(鼠)年气候条件差。”
这是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农业气象灾害出现的概率进行分析,提出了生肖年份与气候的关系问题。当然,其中的说法同“牛马年好种田”的农谚有同有异,这也不足为怪。中国地域这么大,往往一年间有丰有歉,有些地区旱,有些地方涝,并不是一两句气象谚语所能概括的,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其合理性与非合理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的发展。
生肖日的吉与凶
在先民们看来,十二生肖中的每一种动物都是与所谓的“吉”与“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不仅以十二为轮回,用生肖属相来纪年,甚至对于每天都有属相日的划分,这也就顺其自然地为日常生活附上了“吉”与“凶”的不同色彩。
早在殷商时代,以龟甲兽骨占卜择日的迷信就已盛行。当时,上自国家大事,下至个人生活小事,如祭祀、天时、年成、征伐、田猎、疾病、生子等,无不求神问卜,以决定行止或推想祸福。因此,商代甲骨卜辞得以保留大量的珍贵史料,同时也表明古人对于以干支和生肖的结合来纪日已运用得相当娴熟。
云梦秦简《日书》中说:“毋以午出入臣妾马。”又说,“毋以申出入臣妾马牛货材。”这两条史料反映出当时人们认为在午日或申日成交马和奴隶是不吉利的,这或许是由于“午”属“马”的缘故。到后来,随着祭祀与巫术的盛行,那些专门从事祭祀与巫术的人甚至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分成“吉”、“凶”等类型,甚至“精确”到了时辰,有了“吉日良辰”、“凶日煞时”的种种“宜忌”。这些都逐渐渗入到了人民的生活当中,经过长时期的发展,逐渐成为了民间习俗的一部分。
以集市交易为例。云南一些汉彝杂居地区,采用十二生肖纪日,集市名称就以相属称谓,哪天是集日,就用那天的属相作为集名。照理说,十二种生肖名用于集市地名的机会应该是均等的,可实际上并非如此。十二属相之中有的使用率较高,如马、羊、鸡等,人们认为这些动物是吉祥的预兆;有的则很少被采用,如鼠、兔、蛇等,这些动物则是不吉祥的象征。
云南傈僳族以十二种肖兽纪日,婚姻习俗也可见其影响。据《碧江县五区卡石、色得洼底村傈僳族社会经济调查》一文中说:“订婚先由男方请媒到女方去议定财礼。女方也同样请人到男方去传达自己所要的财礼数目……财礼议定后,由男方选择日期通知女方(订婚日期一定要选在属鼠、虎、蛇、猴、鸡和猪日),随后将议定的财礼送到女方去。”举办婚礼的日期也要注意选择属相,如《碧江县五区色德乡德一登村傈僳族社会经济调查》中所记:“结婚日期只能选在鼠、猴、蛇三日,这三天能多生子女。”大概是这三种生肖动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故而借这三种属相的日期来表达人们的一种祈望吧。
傈僳族的丧葬礼俗,选择安葬日期也要考虑属相,“一般是属鼠、兔、蛇、猴、鸡和猪日才能埋葬”。
一些地方民间流传着避寅习俗。清代文人舒位作《黔苗竹枝词·红苗》诗道:“织就班丝不赠人,调来铜鼓赛山神,两情脉脉浑无语,今夜空房是避寅。”后有自注:“红苗惟铜仁府有之,衣服悉用班丝,女红以此为务。击铜鼓以鼓舞,名曰调鼓。每岁五月寅日,夫妇别寝,不敢相语,以为犯有虎伤。”寅为虎,“避寅”似乎认为老虎是监视者:谁若敢违背避寅习俗,五月寅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会伤害他们。亲族往来也要躲开这一天,清代文人贝青乔《苗妓诗》中有相关记载:“五月寅日,瑾户伏处,夫妇异寝,亲族不相往来,有犯者,谓必遭虎厄。”
实质上,古代人民之所以为每一种生肖赋予或凶或吉、或褒或贬的不同含义,源于人们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的不同,是人们心灵的一种寄托。长久以来,这种生肖吉凶的文化一直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我们应该在主动批判其迷信成分的同时,看到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这样才会有利于生肖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延伸阅读
哈尼族鸡日猴日捉蝗虫的习俗
鸡日或猴日举行的捉蚂蚱节是哈尼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后第一个鸡日或猴日正值稻田需要灭虫之际,哈尼族的男女老少就会一齐到田间捉蝗虫。捉到的蝗虫,用竹片夹住,插在田边,表示惩一儆百的意思。随后,还要把那些蚂蚱收回食用。离开稻田时,要高呼:“蚂蚱,三天内不捉你了,三个月内你不要来吃稻谷。”这种捉蚂蚱节习俗的日期之所以选择鸡日或猴日,大概是缘于十二生肖中鸡食虫、猴灵活善抓虫的特点,是节日与农事的结合。
道教中的生肖文化
古人为了某种需要,将生肖文化附着于道教文化当中,两者之间相互吸收与影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道教的内容,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生肖文化中的神秘色彩与文化内涵。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恰恰如此,生肖文化也才能与道教融合得天衣无缝。在道教中到处都可窥见生肖文化的踪迹。
十二生肖铜羊
在成都青羊宫三清殿内有两只铜羊,其中独角的一只即为著名的十二生肖铜羊。传说这只铜羊本为南宋宰相贾似道家中所有,后几经周转移于青羊宫内。铜羊底座有铭文:“京师市上得铜羊,移往成都古道场。出关尹喜似相识,寻到华阳乐未央。”因为这只铜羊从十二中生肖动物身上各采一部分,分别为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嘴、羊胡、猴颈、鸡眼、狗腹和猪臀,所以被称为“十二生肖铜羊”。据说,假如身上某一部分疼痛,只须在铜羊身上的某一部分摸一摸便会好,当然,这只是后人的穿凿附会而已。不过,自古只有骆驼占全十二生肖、大象全身十二生肖肉的说法,而青羊宫里的铜羊也集十二生肖于一身,体现了生肖文化对道教文化的影响以及道教文化包容性的特点。
二十八宿神
保存于山西晋城玉皇庙里的元代彩塑二十八宿神,堪称古代道教造像的珍品。这二十八宿神的造像有手臂间伏鼠的虚日鼠,有饲豕的室火猪,有放兔的房日兔,有驯猴的觜火猴,有斗鸡的昴日鸡,有伏虎的尾火虎,有牵牛的牛金牛……其中,各个宿神又都神态各异:危月燕单手托月轮飞燕,神态儒雅,若有所思;而翼火蛇剽悍勇猛,手攥长蛇,袒胸露怀,怒目圆睁……
道教显然是套用十二生肖的形式,由此再加以发展完善,便成了二十八宿神。明初叶子奇的《草木子》一书中也有这种说法:“又以十二肖同类之属分阴阳,配为二十八星,禽如虎,则配豹是也。每辰二禽,四正之辰三禽。”
六十甲子太岁
“六十”为十二地支与十地支和十二生肖相结合而衍生出来的数字,因此道教中又有六十甲子太岁之说。六十甲子配以星宿,则为六十星宿神。六十甲子的神像里,表现出生肖动物图形者有十五种,恰好四分之一。其中,动用最多的形式为头饰,例如:丁卯头顶白兔头饰;辛未头顶白羊头饰;癸未头顶黑羊头饰;丁亥头顶猪头饰;己丑头顶黑牛头饰;乙未头顶白羊头饰;丁酉头顶红冠鸡头饰;己亥头顶黑色大耳猪头饰;月午头顶白马头饰;壬寅头顶老虎头饰,且膝下一小虎。此外,戊辰双手握龙,壬辰双手托碧水金龙,以及癸巳手中捏蛇,为一种形式;戊午胸前马头,为一种形式。
此外,道教的香炉、八卦、神殿等当中都有取材于十二生肖的痕迹,只是在此生肖文化已被打上了很浓的道教色彩。为此,我们应该分清楚哪些是道教中的生肖文化,而哪些又是民俗中的生肖文化,不应把两者混为一谈。
延伸阅读
道教“六丁之丁、六甲之甲”说
我们知道,十二地支配属相,有了十二生肖;十二地支配十天干,形成以六十为单元的干支序数系统,派生出六十甲子神。除此之外,古人还构思出另一种组合即道教的六丁六甲神。六丁为丁卯、丁丑、丁亥、丁酉、丁未、丁巳六神将;六甲为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六神将。六丁六甲神将是道教的护法神灵,甲乙丙丁,十干之中,甲居奇数位,属阳;丁居偶数位,属阴。六十甲子中,与甲配合的地支,均为居奇数位而属阳的地支;丁所配合的地支,均为居偶数位而属阴的地支。因此,六丁神被说成是女性神,南宋陆游《老学·笔记》中也说:“抚州紫府观真武殿像,设有六丁六甲神,而六丁皆为女子像。”这些显然是对于生肖文化的超越与延伸。
佛教中的生肖文化
佛教与十二生肖本为相互独立的两个文化系统,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两种文化却相互影响、融合,佛教文化中有生肖文化的影子,生肖中也有佛教文化的痕迹。
众所周知,佛教最早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然而译介者在佛经翻译过程当中为了迎合佛经的汉化,特地在佛经当中加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生肖文化亦在其中。
十二天宫守卫
佛教中传说,如来佛祖委托“大势至”菩萨选十二种动物为天宫守卫。“大势至”菩萨传达了佛旨后,各种动物纷纷赶来。首先到达的动物是猫,后面依次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和狗。大势至菩萨把先到者选为守卫,并请他们静候如来佛祖驾临。猫等得不耐烦了,就溜出去玩耍去了。直到如来佛祖到来之时猫还没有回来,这时正好猪赶来,就排在了最后一位,猫则落选了。
这则故事从侧面反映出佛教“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势以及生肖文化在佛教当中的重要性。
十二护法神将
佛教经典《大集经》中有这样的记载:“阎浮提外,四方海中,有十二兽,并是菩萨化导。人道初生,当菩萨住窟,即属此兽护持、得益……”结合印度早期的神话《阿婆缚纱》分析,十二生肖即为十二个神将的驾兽,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佛教的护法神将。
据佛经《药师本愿经》中记载,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本尊称作药师佛,他在成佛时曾发下十二个誓愿,救众生之病源,治无名之痼疾。因此,佛弟子当中,流传着弥陀有四十八大愿、药师有十二大愿的美谈。所谓的十二大愿,则是依佛教的基本思想,即“苦、集、灭、道”为中心而展开的。与十二大愿相对应的则是药师佛手下的十二位护法神将,他们又按昼夜十二辰划分护守,与十二生肖一一对应。
据佛教文献说,十二神将又称十二神明王,即药师之十二神,他们的顺序恰好与汉地的十二生肖排列是一致的:
毗羯罗大将:本尊为释迦如来,是子时之守护神。通身青色,现忿怒形,头戴鼠冠,右手下垂持三钴,左手作拉右袖之形态。
招杜罗大将:本尊为金刚手菩萨,是丑时之守护神。通身赤色,现忿怒形,头戴牛冠,右手把横剑,左手开掌执剑尖。
真达罗大将:本尊此大将的本地为普贤菩萨,是寅时之守护神。现笑怒容貌,头戴虎冠,右手捧宝珠,左手把宝棒。
摩虎罗大将:本尊为药师如来,是卯时之守护神。通身青色,稍作忿怒相,头发赤色上耸,头戴兔冠,右手做拳当腰,左手持斧。
波夷罗大将:本尊为文殊菩萨,是辰时之守护神。身呈白肉色,容貌忿怒,头戴龙冠,右手屈臂,作拳携矢,左手持弓。
因达罗大将:本尊为地藏菩萨,是巳时之守护神。通身赤色,头戴蛇冠,右手屈肘开掌,置于胸边,左手执三股戟。
珊底罗大将:本尊为虚空藏菩萨,是午时之守护神。通身赤色,现忿怒形,头戴马冠,右手把三股戟,左手持螺具。
頞俩罗大将:本尊为摩利支天,是未时之守护神。通身白色,现忿怒形,头发上耸,头戴羊冠,右手执箭羽,左手持矢根,将此箭弯成弓形。
安底罗大将:本尊为观世音菩萨,是申时之守护神。通身赤色,现大忿怒形,头戴猴冠,右手屈肘于右胸前开掌向前,屈左手,开掌,掌上放宝珠。
迷企罗大将:本尊为阿弥陀如来,是酉时之守护神。通身赤色,现忿怒形,头戴鸡冠,右手持独钴,左手作拳押下腹部。
伐折罗大将:本尊为势至菩萨,是戌时之守护神。通身青色,现忿怒形,头发茂盛耸上,头戴狗冠,右手持剑,左手作拳当腰。
宫毗罗大将:本尊为弥勒菩萨,是亥时之守护神。通身赤色,现忿怒形,头戴猪冠,右手执大刀横于头上,左手开掌当腰。
以上这十二位生肖护法神将组成了严密的护法方位体系,在佛经中有为众生消灾去难、镇邪扶正的寓意。
延伸阅读
沙门度狗
“沙门度狗”就是佛经中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故事:“昔有一国,谷米涌贵,人民饥饿。沙门分卫欲出城门,逢猎屠儿抱一狗子持归,欲杀。沙门求救,不听:沙门举饭饲狗,以乎摩杖,咒愿狗子得食。善心生焉,人将还家。屠杀食之,即生大长者家,复值沙门出家成道。”由此可见,佛教大多是将十二生肖的动物属性的一面和佛经中的慈悲、仁爱和大度联系起来,宣扬人和动物之间的平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