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山东之弊在不作为

讲了这么多,好像没看出来哪有问题,其实问题正隐藏其中。

2009年,盘踞中国各省区市GDP排行榜第二名五年之久的山东,被江苏一举反超。排名上的变化,当时并未让稳如泰山的山东有所警觉;直到近十年后的今天,山东人才猛然发现,后面的追兵越来越近,前面的标兵越来越远。虽然唯GDP论受到越来越多的诟病,但排名变化背后,经济实力此消彼长的现实不容忽视。现实引发思考:2009年后十余年来,山东到底错过了什么?

网上有很多分析山东症结的文章。言辞之间,不乏一些非红即黑、极端化的表述。其中有人指出,山东就是被强烈的小农经济意识给耽误了。

我倒觉得山东的问题没那么简单。中国本身就是农耕文明的集大成者,从更加宏观的视野上来看,小农意识是北方经济整体较南方逊色的共性问题,而不是山东的个性问题。北方的晋、冀、鲁、豫诸省,哪个没有深厚的农业基础?

山东的滞后,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

从客观上来看,粗放式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在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浪潮下,许多产业结构偏重工业的地区都面临动力不足的问题,从德国鲁尔区,到美国五大湖区,再到中国的东北地区,概莫能外。资源化、重型化的产业结构,奠定了过去山东经济腾飞的基础。但在新的时代下,面临陡增的转型升级压力,山东发展速度变慢很正常。

从主观上而言,山东最大的问题在于不作为。山东历来有重贵不重富、重官不重商的传统,大政府小市场的局面根深蒂固。放眼全国,怠政并非山东的特色。但在山东,主要领导作为不够,后果尤其严重。山东讲究认大哥,在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下,大哥不作为,下面自然无所作为,像没头苍蝇一样。因此,人浮于事成了常态,山东随之走向了“失落的十年”。

到了现在,刘书记重锤响鼓,好戏连台,不换思想就换人,逼着大家干活,明显要做一番大事。这对山东而言毫无疑问是件好事,但也要注意不能操之过急,防止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

日前,几张山东临沂给灶台贴封条的照片火了。其中一张照片里,一口大锅上贴着印有“蒙阴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封”的封条,封条上日期空白;另一张照片中,几名工作人员正在给一个住户自制的露天土灶贴封条。生态环境部调查组在调查后表示,当地存在平时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滞后,被约谈后病急乱投医,搞环保“一刀切”的情况。这真是典型的山东现象。

山东人一旦认了大哥,执行力很强,有力拔千钧之势。例如,当年陈毅说,“淮海战役”就是山东人用小车推出来的。但前提是别把路指错。一旦路错了,山东人只能越走越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