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笔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读王阳明先生传日记》

在悠悠历史长河的诸多传奇开篇里,王阳明先生的诞生,宛如一颗神秘而璀璨的星辰划破尘世天幕,自带一抹奇异光晕。传闻之中,仿若天方夜谭般,他随着“云中送子”的缥缈传说降生于世,而母亲那怀胎的漫长时光,足足有14个月之久,远远超出常人认知。这般超乎寻常的孕期,在邻里间掀起了轩然大波,街头巷尾满是窃窃私语,质疑与揣测之声此起彼伏。亲生父亲身处这场舆论风暴中心,满心惶恐,竟一度错认这未出世的孩子是不祥妖孽,眉头紧锁,内心被不安的阴云所笼罩,日夜难安。

终于,在命运安排的那个特定时刻,王阳明呱呱坠地,可人间的悲欢闹剧、荒诞戏码,才只是拉开序幕。就在庆贺他新生的喜宴当日,一段娃娃亲便被仓促定下,仿佛命运之绳早早地随意缠绕,编织出他人生初始的复杂纹理。时光悠悠流转,眼看到了六岁年纪,别的孩童早已在学堂里跟着先生咿呀诵读、挥毫习字,开启求知之旅,他却仿若被命运的巨手按下了“静音键”,始终无法开口言语,沉默得如同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周围的目光渐渐从最初的期待转为异样,窃窃私语里,“怪物”的标签悄然贴上,私塾先生更是无情地将他拒于那扇求知的门外,门槛在他眼中,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天堑。

好在,爷爷宛如一盏温暖而坚定的明灯,挺身而出,成为他童年黯淡时光里唯一的光。在庭院的树荫下,棋盘纵横间,爷爷手把手教他落子布局,于潺潺溪流旁,教他辨认鱼踪、轻挽裤脚摸鱼嬉戏,给予他一段肆意洒脱、无拘无束的自在童年。更令人动容的是,爷爷怀着无尽耐心与殷切期许,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带着他诵读庄子的《逍遥游》,那朗朗书声,仿若穿越岁月迷雾的神奇咒语。终于,奇迹降临,他仿若被解开了噤声枷锁,不仅开口说话,更是将《逍遥游》全篇流畅背出,字句铿锵,声韵悠扬。那一刻,爷爷眼中泪光闪烁,满是惊喜与欣慰,毫不吝啬溢美之词,赞叹他为天才。而那扇曾经紧闭、冰冷的学堂之门,也悄然松动,缓缓为他敞开,自此,他踏入其中,恰似鱼归沧海,凭借自幼便展露的机智聪慧,在知识海洋里尽情遨游。

随着年岁渐长,王阳明的才情愈发彰显,恰似春日枝头含苞待放的繁花,一日日展露芳华。然而,命运的波澜从未止息,反而愈发汹涌。在他成长的关键时期,朝堂之上,风云变幻,父亲身为朝廷命官,深陷政治漩涡之中,那是一个各方势力明争暗斗、权谋之术纵横交错的名利场,每一步都仿若行走在刀刃之上,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王阳明于这般环境中耳濡目染,看尽了官员们人前谈笑风生、背后暗藏算计的嘴脸,也洞悉了权力更迭背后的血雨腥风、尔虞我诈。这一切,如同烙印,深深铭刻在他年少的心灵深处,既磨砺了他的心智,也让他对这世间所谓的“仕途荣耀”有了更为复杂而深沉的思索。

家中,母亲的身影却在岁月侵蚀下日渐孱弱。生育他时便元气大伤的母亲,此后常年与汤药为伴,在病榻上苦苦支撑,用最后一丝力气陪伴他走过懵懂少年时光,最终,还是无奈地被命运拖入黑暗深渊,生命之烛悄然熄灭。父亲续弦之后,继母的到来并未给他带来温暖慰藉,苛责挑剔如影随形,总是鸡蛋里挑骨头,无端找他麻烦。可王阳明岂是会轻易屈服之人?凭借着满脑子的智谋,他巧妙布局,不动声色地给继母一点“教训”。他深知继母迷信神灵,便趁夜在继母的房间门外,佯装鬼神之声,低语着继母的种种不是,吓得继母瑟瑟发抖,以为是神明怪罪。自那以后,继母对待他的态度陡然转变,再不敢随意刁难。

不仅如此,少年心性的他,怀着一腔热血与好奇,瞒着家人,毅然决然踏上远赴塞外之路。在那广袤无垠、风沙漫天的边疆之地,他亲历了一场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边关大战。战场上,喊杀声震得天地失色,刀光剑影闪烁间,是将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身影,鲜血染红沙土,悲壮与豪情交织弥漫。他看到先锋大将纵马驰骋,挥舞长枪,如入无人之境,所到之处敌兵纷纷溃败;也看到普通士卒,咬紧牙关,即便身负重伤,仍坚守阵地,用生命捍卫每一寸国土。这场亲历,仿若一把烈火,淬炼了他的灵魂,重塑了他对生命价值的认知,在心底种下了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壮志种子,渴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横刀立马,守护山河。

而后,王阳明踏上科举之路,本以为凭自身才学可一路顺遂,却未曾料到,仕途的开端便是坎坷重重。初次会试,他名落孙山,看着旁人榜上有名、春风得意,他虽有失落,却并未气馁,只将此当作磨砺心智的历练。再度备考期间,他日夜苦读,钻研经史子集,剖析时政利弊,每一页书纸都浸满他的汗水与思索。可命运似仍在捉弄,第二次会试,依旧榜上无名。外界的质疑声渐起,有人暗嘲他不过是徒有虚名,可他置若罔闻,坚信自己所学所思终能寻得用武之地。终于,在第三次会试时,他成功登榜,开启了为官生涯。

但他的官场之路,绝非坦途。彼时,宦官刘瑾专权,朝堂被其弄得乌烟瘴气,忠良之士备受打压。王阳明因仗义执言,触怒刘瑾,被杖责四十,皮开肉绽,随后贬谪至贵州龙场。那是一处偏远荒蛮之地,瘴气弥漫,毒虫肆虐,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初至龙场,他与随从们只能暂居于山洞之中,缺衣少食,疾病缠身。然而,就是在这般绝境之下,王阳明并未怨天尤人,而是静心沉思,于困苦中求道问心,日夜端坐,冥思苦想,终在某一个静谧的深夜,仿若一道灵光闪过,顿悟“心即理”之道,创立心学,自此开启了哲学思想的崭新篇章,其学说如春风拂过,影响深远,后世无数仁人志士受其启迪,探寻内心,修身立志。

于我而言,与王阳明先生的“相遇”,恰是在我人生的迷茫雾霭之中。一直以来,我钟情于写作,在我心底,写作宛如一座神秘的魔法城堡,蕴藏着无穷无尽、足以颠覆世界的能量,能凭借纸笔,开辟出独属于自己的思想王国。在那里,我幻想着成为无所不能的主宰,操控文字生灵,编织奇幻故事,尽享创世神般的无上愉悦。然而,现实却似一记记冰冷重锤,无情敲碎我的绮梦。作品问世后,仿若石沉大海,无人问津,那座精心构筑的思想城堡,冷冷清清,无人愿意踏入,所谓的创世神快感,更是遥不可及,成了镜花水月。

这般希望破灭之后,我仿若置身于一片荒芜混沌之地,迷茫如同厚重迷雾,将我紧紧裹缠。日子过得浑浑噩噩,似醉似醒,以无所谓的态度应对一切,试图麻醉自己,逃避内心深处对失败的恐惧与不甘。可夜深人静时,灵魂苏醒,自我审视之下,心底涌起的尽是对这般虚度光阴的鄙夷。我反复叩问自己:人怀揣志向,究竟是对是错?坚持前行,难道只是为了追逐那缥缈虚幻、或许永不可及的结果?细究之下,才惊觉,人最可怕的敌人,原来是自我欺骗,用虚假的忙碌、无谓的借口,掩盖内心的怯懦与迷茫。

直至虔诚翻开阳明心学著作,仿若在黑暗中寻得熠熠火炬,就此踏上心路修炼的崭新旅程。我深知,此后余生,当不再被他人目光左右,不再为迎合外界期许而活,只为自己内心真正所求,为不负这仅有一次的生命馈赠。“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阳明先生此言,恰似洪钟大吕,振聋发聩,警醒我志向乃前行基石,缺之便如无舵之舟,漂泊无依;“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起始,行是知的结局。”更让我明白,认知与行动,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有真知方能指引实干方向,凭实干才可抵达真知彼岸,知行合一,方是正道。在阳明心学的智慧润泽下,我愿驱散迷茫,重塑自我,砥砺前行,探寻人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