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内忧外患中的楚庄王
楚庄王,大约于公元前634年出生,崩于公元前591年,芈姓熊氏,名旅,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3年至公元前591年任楚王。
这是楚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楚王之一,也可谓是春秋历史上最耀眼的其中一颗星星!真正的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614年,一代雄主楚穆王崩了,由楚国太子旅即位,这便是楚庄王。
这个时候的楚庄王还很年轻,不足20岁。
20岁不到的年龄,担负起一个千里疆域的大国责任,而且是在父王楚穆王暴病而亡的情况下担任楚王。
小伙子,你作好准备了吗?
年轻的楚庄王显然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
在他的少年时代,他冷静地看着父王的强悍,与王室内部斗,与强大的晋国斗,与中原诸侯斗,与江淮诸国斗,与若敖氏家族斗,整个一部斗争史!
他看懂了世道艰险环境恶劣,看懂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也看清了父王所谓的得暴病的真正原因。
现在,家国责任将他推到了楚王这个位置,一个风口浪尖的位置。
稍有不慎,自己将万劫不复!随着自己的万劫不复,他的整个家庭也许将万劫不复!
自己到底有多少能量?
楚庄王真的不清楚,那些个表面对自己恭恭敬敬的文武百官,谁又能真正清楚他们内心是否邪恶?
年轻的楚庄王看着放在案头的国际形势图,他知道,晋国在对楚国沉默了十几年后,又活跃了起来。
晋国的国君是晋灵公,执政卿大夫是中军将赵盾。
就在楚穆王崩了那一年,即公元前614年,晋国对秦河曲之战失利!
晋国上下痛定思痛后,认为秦国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个人,一个流亡到秦国的晋国人,士会。
于是,晋国使了一出苦肉计,终于将一代牛人士会给赚回了晋国!
然后,晋国封锁了桃林要塞。
这样一来,秦国失去了最得力的帮手,进攻晋国的跳板也被锁死,晋国与秦国之间便消停了下来。
在接下去的数十年里,秦国确实没有再找晋国的麻烦。
这当然符合晋国的国家利益,因为晋国需要经营中原。
于是,晋国把三军主力从西线撤至东南一线,目标只有一个:与楚国掰掰手腕,看谁是这个时代的霸主!
楚穆王的暴毙让晋国上下很兴奋,年轻的楚庄王根本没有治国理政经验,而且楚国国内政局不稳,显然,此时的楚国根本无暇顾及中原争霸这档子事。
此时晋国不好好抓住机会,那以后便真的要让出中原列国诸侯联盟盟主这把交椅了,一旦楚国缓过劲来,晋国从此将完全被楚国给踩在脚下!
晋国把形势看得很准,中原其他列国诸侯也看得很准。大家的思想超级统一:楚国不行了,赶紧去抱晋国老大的大腿吧。
于是,公元前613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国际会议召开了。
当然,这个国际会议的史料记录,是新城会盟,其背景是当了六年天子的周顷王崩了,而且周顷王崩得很不正常,至少这老兄崩后未葬在姬姓王室墓地,据说不知葬哪里去了!
还有,山东大地有一个叫邾国的,不按规定自立国君!
这等重特大事件,楚国没精力出头,晋国自然要出面统一列国诸侯的思想。
公元前613年6月,晋国召集鲁国、宋国、陈国、卫国、郑国、许国、曹国等传统中原列国诸侯在郑国的新城开会,此次盟会达成了一致拥护新的天子即周匡王的意见。
当然,这个思想的统一是形式主义,关键是晋国想要秀秀自己的肌肉。所以,新城会盟达成的实质性决议,是由晋国出面组织中原列国组成国际联军讨伐邾国!
楚国,默默地在南方看着,没心情理会。
晋国见楚国这个鸟样,来劲了:公元前613年11月,以讨伐齐国为理由,再次组织鲁国、宋国、陈国、卫国、郑国、许国、曹国等传统中原列国诸侯在今河南省原阳县原武镇西北的扈地会盟。
这次会盟,据说是重温了新城会盟的精神,同时通过了讨伐齐国的决议。
齐国又出啥事了?
原来,齐国发生了弑君事件!
公元前613年,齐昭公卒,世子舍继位。结果,齐昭公的兄弟公子商人弑杀了新继位的齐侯舍,自立为国君,即齐懿公。
齐懿公你居然搞弑君自立?那当然是严重违法乱纪的行为,晋国作为诸侯之长、中原列国诸侯联盟联盟,不抓住这种立威的机会,那就白混了。
于是,晋国组织了联军强势讨伐齐国。齐国倒也有本事,使了一招古今中外皆通用的大绝招,重重贿赂,顿时化解了危机。
齐国花重金贿赂晋国,自愿成为晋国小兄弟,这意味着中原列国诸侯,悉数归于晋国旗下!
摆在年轻的楚庄王眼前的国际形势,对楚国极为不利。
更为不利的是,楚庄王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13年,楚国的附庸群舒又不安分了。
是的,群舒七国也看到了楚国的问题,更看到了中原诸侯的动向,此时不反你楚国更待何时?
其实,本来群舒各国基本被楚国给征服了的,那还是前年的事。公元前615年时,令尹成嘉亲率楚军大败群舒联军,还俘虏了舒国国君。
打群舒,成嘉可谓是熟门熟路。于是,令尹成嘉再次率军出征,同时出征的还有已经升任为左尹的潘崇。
潘崇是协助楚穆王夺得王位的第一号功臣,原来是太傅,即太子的老师。楚穆王即位后,立即升任潘崇为太师,太师与太傅差不多,地位要比太傅高一点,但没有多大实权。
为了体现对潘崇的信任,楚穆王将原来自己的太子行宫赐给了潘崇,并且将都城郢都的卫戍部队指挥权交给了他,相当于都城警备司令。这样,潘崇也有了实权。
有了实权的潘崇便有了领兵打仗的机会,公元前615年,潘崇便率兵讨伐群舒国的附庸国巢国,并取得了胜利。
有了战功,楚穆王便可以再行封赏。楚穆王就是这样一步步提拔自己的人,但再提拔已经很难了,除非是给他一个令尹。
但令尹之职一直被若敖氏家族控制着,楚成王时代曾经想着去撼动若敖氏家族,于是让蒍吕臣担任过令尹。
但就是这个职位把蒍吕臣给压死了,仅仅一年,蒍吕臣就在若敖氏家族的压迫下,得焦虑症、三高、糖尿病、抑郁症等等各种毛病综合症而跷了辫子。
官职是楚王给的,楚王也可以想着法儿再弄出新花样来。
楚穆王是有办法的,他干脆在令尹之下再设俩官职,左尹和右尹,相当于两个副令尹,地位比令尹低一点。
于是,潘崇便升任了其中一个副令尹,即左尹。
从此,潘氏家族开始在楚国的春秋舞台演绎着自己的精彩风云。
曾经讨伐群舒附庸巢国并取得胜利的潘崇,在这次讨伐群舒会议上,被任命为副帅,随令尹成嘉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