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主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为党立言、为党育人、为党守土的重要事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课程,想要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旗帜鲜明、坚持不懈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才能让党的千秋伟业后继有人、薪火相承、生生不息。

回望近百年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每逢人民精诚团结、进取精神勃发的历史时刻,我们就能创造一个个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人间奇迹;每当人们精神萎靡、思想涣散,我们就会遭遇危机与磨难。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不衰,我们的民族之所以能历经千锤百炼而愈发勇毅,根本原因就在于贯穿中华民族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的一条主线——民心牢聚、信心坚强。在新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关乎着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关乎着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关乎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出那种“长着中国脸,没有中国心,缺乏中国情,丧失中国味”的人,更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的破坏者和掘墓者。

(一)政治性确保社会主义高校办学方向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因此高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我们的高校是党的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高校、怎样办高校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的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力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付。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教育的历史责任,提高政治站位,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要深刻把握学校思政工作所处的大局大势,保持清醒认识、增强忧患意识,切实增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始终把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摆在重要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二)政治性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

政治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达到传播政治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目的。政治性是关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和人民立场的根本问题,是占据道义制高点的核心问题。讲政治,讲好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及其质量评价的首要标准,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不能淡化和弱化,更不能去政治化。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特别强调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正面教育和引导作用。

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要求我们只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内涵和精神实质,才能毫不含糊、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潮,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价值导向和引领功能,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到位。

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和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和分析问题,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要紧紧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研究阐释,讲清楚其鲜明特征和实践要求,引导学生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始终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政治性。

三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政治性体现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坚持和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的明确要求,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良好氛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学分规定、教材编写等方面的统一,成为与其他课程相区别的显著特征之一,也正是这样的统一性规定凸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刚性、原则性和权威性。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的内在要求决定了高校党委必须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坚决维护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管理的统一决策部署的权威。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列为学校第一课程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认识到位、执行到位,毫不含糊、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各项要求和标准,旗帜鲜明、理直气壮、腰杆硬、底气足地重视和加强,彻底消除思想政治理论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的现象。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配齐建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领导权的内容,牢牢掌握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的内容,才能确保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才能确保学校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政治性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责任重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提升的前提和基础。要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期望和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政治要强的首要要求和立身之本,是政治要强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解决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旗帜鲜明地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抨击各种形式的虚无主义错误言论,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定力,坚守政治立场不动摇、政治方向不偏移,真正肩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讲授,纠正学生存在的片面、狭隘、模糊甚至错误的思想认识,使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必然性、必要性和产生的一系列理论成果的重要性,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浸润和引导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引导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才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守好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真正做到乐为、敢为、有为,让自己真正成为党和人民可信、可敬、可靠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