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研究方法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记录了普萨姆提克一世(Psamtik)曾经做过的实验。普萨姆提克一世是公元前7世纪时的埃及国王,受好奇心驱使,他想要证明埃及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种族这一信念。为了验证这一信念,他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儿童没有机会从身边年长的人们那里学习一种语言,他们就会自发地说出人类最初的、天生的语言,也就是人类最古老的自然语言。他确信这一语言是埃及语。
为了验证他的假设,普萨姆提克一世征用了来自低等级家庭的两个婴儿,将他们交给一个牧人,在一个偏远的地方养大。这两个婴儿受到良好的照顾,但不被允许离开这个村庄,也不会听到任何人说一个单词。
在希罗多德调查这个故事的时候,孟菲斯市赫菲斯托斯(Hephaestus)的牧师告诉他,普萨姆提克一世的目的是“去了解,在婴儿模糊的咿呀学语期结束之后,他们会清晰地说出的第一个词是什么”。希罗多德表示这个实验成功了,但结果并不像普萨姆提克一世希望的那样。当两个孩子2岁大的时候,有一天,在牧人打开大门时,他们跑过去齐声说:“Becos!”由于这个单词对牧人而言毫无意义,他没有加以注意。然而这个词语却反复出现,于是牧人告诉了普萨姆提克一世。普萨姆提克一世立即命令将孩子带到他面前。在听到孩子说出同样的单词后,他进行了调查,并得知“Becos”在弗里吉亚语里代表了面包的意思。他失望地做出结论:弗里吉亚人是比埃及人更古老的种族。
对于这个几千年前的观点,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普萨姆提克一世理论中的缺点,无论是科学上的,还是伦理上的。然而,相对于简单的推测,他的方法体现了很大的进步,有时候也被看作是历史记载中第一个有关发展的实验(Hunt, 1993)。
理论、假设和相关研究
接下来我们要检验理论和假设是如何影响发展研究的。我们还会考察研究的类型和应用于研究的方法。
理论与假设:提出发展问题
学习目标1.14 解释理论和假设在发展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
诸如普萨姆提克一世提出的此类问题推动了有关发展的研究。事实上,发展心理学家现在仍在研究儿童如何学习语言。还有一些研究者则试图找到诸如下列问题的答案:营养失调对个体日后的智力表现有什么影响?婴幼儿如何形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进入日托中心是否会破坏这种关系?为什么青少年特别容易受到同伴压力的影响?挑战智力的活动是否能够减少与衰老有关的智力衰退?有没有任何心理能力是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发展心理学家像所有心理学家和其他科学家一样,依赖于使用科学方法。科学方法(scientific method)是采用谨慎、可控制的技术,如系统化、有条理地观察和收集数据,来提出并回答问题的过程。科学方法包括三个主要步骤:1)识别感兴趣的问题;2)形成解释;3)进行研究来支持或者拒绝解释。
科学方法包括理论的构想,即科学家对感兴趣的现象做出的概括性解释和预测。例如,很多人认为孩子出生后存在一个形成亲子联结的关键期,这是形成持久的亲子关系的必要条件。人们假设,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联结期,亲子关系就会受到永久的危害(Furnham & Weir, 1996)。
发展心理学家利用理论来形成假设。假设(hypothesis)是以一种可以被检验的方式所陈述出来的预测。例如,某人赞成联结是形成亲子关系的关键因素这一普遍理论,他也许就会提出这样的假设:只有在父母与儿童持续相处一定时间后,有效联结才会出现。
选择研究类型:回答问题
学习目标1.15 比较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
一旦研究者形成了一个假设,他们就必须设计出一套合理的研究来检验假设的有效性。研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相关研究(correlational research)是为了确认两个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或关系。我们将会看到,相关研究并不能确定一个因素是否会导致另一个因素的改变。例如,相关研究可以告诉我们,母亲和新生儿在其刚出生后一起相处的时间长短与儿童2岁时母婴关系的质量好坏有关。这种相关能表明这两个因素是否有关联或关系,但不能表明是否是最初的接触导致了母婴关系将以某种特定方式发展(Schutt, 2001)。
相反,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research)被用来发现多个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会有意在仔细构造的情境中引入一个变化,用以考察这个改变所带来的结果。例如,一个实验研究者可能会改变母亲和新生儿之间的互动时间,试图考察建立亲子联结的时间是否会影响母婴关系。
因为实验研究可以回答因果问题,所以它是探索各种发展研究答案的基础。然而,由于一些技术或伦理原因,一些研究问题无法通过实验得到答案。例如,设计一个实验,让儿童没有机会与看护者产生联结,这就是不合伦理的。事实上,很多开创性的发展研究,如皮亚杰和维果茨基进行的研究,采用的都是相关研究的技术。因此,相关研究仍然是发展心理学家经常使用的重要研究策略。
相关研究
学习目标1.16 描述研究的类型,以及在相关研究中使用的方法。
我们已经说过,相关研究旨在检验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以确定二者是否存在关联或相关。例如,对观看暴力电影及其后续行为之间相关关系感兴趣的研究者们发现,观看大量暴力电影(如谋杀、犯罪、枪杀和类似画面)的儿童,与那些很少观看此类电影的儿童相比,前者倾向于更具攻击性。也就是说,观看攻击性行为和实际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或相关(Singer & Singer, 2000; Feshbach & Tangney, 2008; Coyne et al., 2009)。
那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观看暴力电影会导致观看者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绝不可以。让我们来考虑一下存在的其他可能性:也许本身就具有攻击性的儿童,更愿意选择观看暴力电影。如果是这样,那么就是攻击倾向导致了观看行为,而不是相反。
再考虑一下,或者还可能存在第三个变量在同时作用于观看和攻击。例如,假设生长于贫困家庭的儿童更可能具有攻击性行为,而且更愿意观看暴力电影,那么就出现了第三个变量——低社会经济地位,是这一变量同时导致了攻击性行为增加和观看暴力电影的偏好。图1-2展示了以上提到的几种可能性。
图1-2 观看暴力电影与攻击性之间的关系
发现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意味着是一个因素导致了另一个因素的变化。例如,假设一个研究发现,儿童观看暴力电影和他们实际的攻击性行为间存在相关。这种相关至少反映了三种可能性:(a)观看暴力电影导致观看者具有更高攻击性;(b)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更可能会选择观看暴力电影;(c)第三个因素,例如儿童的低社会经济地位,同时导致了更多攻击性行为和对暴力电影的观看。除了社会经济地位以外,这个不确定的第三个因素还可能有哪些呢?
简而言之,发现两个变量彼此相关并不能证明任何因果关系。虽然变量之间有可能是以因果关系联结的,但并非一定如此。
不过,相关研究确实也提供了重要信息。例如,我们将在后续内容中看到,两个人之间的遗传联系越近,他们智力间的相关性就越高。我们还了解到,家长越多地与儿童谈话,儿童的词汇量就会越大,同时,婴幼儿吸收的营养越好,他们在日后出现认知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少(Hart, 2004; Colom, Lluis-Font, & Andrés-Pueyo, 2005; Robb, Richert, & Wartella, 2009)。
相关系数 两个因素之间关系的强度和方向可以由一个数值表示,即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其取值范围为+1.0到-1.0。一个正相关表明,从其中一个因素值的提高,可以预期另一个因素的值也同样会升高。例如,如果我们使用职业满意度调查问卷,发现人们在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中挣得的工资越高,在随后工作中的职业满意度就会越高;挣得的钱越少,工作满意度就会越低,这个发现就是一个正相关,相关系数由一个正值表示,而工资和职业满意度的相关程度越高,这个数字就越接近+1。
相反,一个负相关系数表明,随着一个因素的值增加,另一个因素的值就会降低。例如,假设人们发现青少年在电脑上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的时间越长,他们的学业表现就会越差,那么这就是一个负相关,相关系数为-1到0,即较多的即时通信工具使用与较差的学业表现有关,而较少的即时通信工具使用则与较好的学业表现有关。二者之间的关系越强,相关系数就越接近-1。
最后,也可能出现两个因素互不相关的情况。例如,我们不太可能在在校表现和鞋子码数之间发现相关。在这种情况下,两者之间的弱关系就会通过一个接近于0的相关系数表现出来。
需要强调的是,即便相关系数显示出两个因素具有很强的相关,也不能由此推断是一个因素导致了另一个因素的变化。存在相关仅仅表示两个因素是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相互关联着。
相关研究的类型 相关研究存在几种不同的类型。自然观察(naturalistic observation)是在不进行干预的条件下,对自然发生的行为进行观察。例如,一个研究者想要考察学前儿童与他人分享玩具的频率,他会在一个班级中进行3个星期的观察,记录学前儿童自发与他人互相分享玩具的频率。自然观察的关键是,研究者不加干涉地观察(Mortensen & Cialdini, 2010; Fanger, Frankel, & Hazen, 2012; Graham et al., 2014)。
自然观察虽然具有确认儿童在其“自然生境”中行为的优势,这种方法却存在一个重要的缺陷:研究者无法控制他们所感兴趣的因素。例如,某些情况下研究者感兴趣的行为很少会自然发生,以至于研究者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民族志学和质性研究 自然观察逐渐采用了民族志学(ethnography),一种从人类学领域借鉴过来并应用于调查文化问题的方法。在民族志学中,研究者的目标是通过仔细、长期的考察,来理解一种文化的价值观和态度。一般而言,运用民族志学的研究者扮演了参与观察者的角色,他们会在另一种文化中生活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通过仔细观察某种文化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进行深入的访谈,研究者们可以对另一种文化下的生活获得深层次的理解(Dyson, 2003)。
民族志研究是质性研究这个更大范畴中的一个例子。在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中,研究者选择所感兴趣的特定情境,以叙事的方式,详细地描述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质性研究可以用于建立假设,以待之后使用更为客观、量化的方法进行验证。
尽管民族志研究和质性研究提供了一种关于特定情境中行为的详细描述,但它们仍存在一些缺点。正如之前所说,观察者的存在可能会影响被研究个体的行为。此外,由于研究的只是小部分个体,研究结果很难被推广到其他情境中。最后,进行跨文化研究的民族志学者可能会曲解和误解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尤其是当面对与他们自身很不相同的文化背景时(Polkinghorne, 2005; Hallett & Barber, 2014)。
个案研究(case studies)是指对一个特定个体或少数个体进行详尽、深入的访谈。这种研究通常不仅用于了解访谈对象,还用于推导出更加普遍的原理,或得出可能应用于他人的试验性结论。例如,研究者曾经对表现出超常天赋的儿童,以及生命早期生活于野外、没有与人类接触过的儿童进行个案研究。这些个案研究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并为未来的调查提出了假设(Wilson, 2003; Ng & Nicholas, 2010; Halkier, 2013)。
个案研究常要求被试使用日记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常规记录。例如,要求一组青少年把每次与朋友超过5分钟的互动情况记录下来,从而通过日记来追踪他们的社会行为。
调查代表了另一种类型的相关研究。在调查研究(survey research)中,被选择的一组人将代表更广泛的人群总体,他们需要回答自己对于某个特定主题的态度、行为或想法的有关问题。例如,调查研究可以用来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惩罚情况,以及家长对于母乳喂养的态度。可以通过他们的回答,对被调查群体所代表的更广泛的人群进行推论。
心理生理学方法 一些发展心理学家,尤其是采用认知神经科学观点的研究者,会使用心理生理学方法(psychophysiological method),这种方法关注生理过程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例如,研究者可能会考察大脑血流量和问题解决能力之间的关系。与之类似,一些研究将婴幼儿的心率作为衡量其对所接触刺激感兴趣程度的指标(Field, Diego, & Hernandez-Reif, 2009; Mazoyer et al., 2009; Jones & Mize, 2016)。
最常用的心理生理学测量方法如下:
·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EEG采用放置于头皮上的电极来记录大脑电活动。大脑活动被转换成大脑波形特征的图形表征,可以用来诊断癫痫和学习障碍等疾病。
·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 CT)。CT扫描中,电脑通过整合来自不同角度的成千上万条X射线来建构大脑图像。虽然它不能展示大脑活动,但可以阐明大脑的结构。
·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fMRI通过向大脑投射强磁场,在电脑中形成三维的大脑细节图像。fMRI提供了一种在个体神经水平上了解大脑机能的最好方法。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展示了大脑不同区域的活动性。
实验研究:确定原因和结果
相关研究让科学家们可以确定两个因素是如何关联的,却无法揭示因果关系。为了确定一个因素的变化是否导致了另一个因素的变化,我们需要进行实验研究。
实验的基本概念
学习目标1.17 分析实验如何用来确定因果关系。
在一个实验(experiment)中,研究者或实验者通常会设计两种不同的条件或处理方法,研究和比较暴露于每种条件下被试的行为结果,从而考察行为是如何被影响的。实验组暴露在实验要研究的重要条件下;对控制组则不设置这些条件。
例如,假设你想要了解观看暴力电影是否会使得观众更具攻击性。你可能会选择一组青少年,给他们放映一系列暴力电影,之后测量他们的攻击性,这组青少年即实验组。你可能会选择另一组青少年作为控制组,给他们放映非暴力电影,之后测量他们的攻击性。通过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成员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能够确定观看暴力电影是否会使观众产生攻击性行为。事实上,比利时鲁汶大学(University of Louvai)的心理学家雅克-菲利普·莱恩斯(Jacques-Philippe Leyens)及其同事正是通过这样的实验发现:青少年观看了暴力电影后,攻击性水平显著提高(Leyens et al., 1975)。
这个实验以及所有实验的核心特征是,对不同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使用,可以让研究者排除一种可能性,即实验结果是由实验操控以外的因素所造成的。例如,如果没有控制组,实验者就无法确定是否是一些其他因素,如电影放映的时间段,甚至只是时间流逝,造成了研究者所观测到的变化。通过使用控制组,实验者就可以得出有关原因和结果的正确结论。
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是研究者在实验中操纵的变量。在上述例子中,自变量是被试看到的电影类型,即暴力或非暴力。而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是研究者在实验中进行测量,并期望由实验操纵带来变化的变量。在上述例子中,被试观看暴力或非暴力电影后的攻击性行为程度就是因变量。每个实验都有自变量和因变量。
实验者需要确保实验没有受到控制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他们将会尽力确保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不知道实验目的,因为知道实验目的会影响被试的反应和行为。而实验者也不会对哪些被试进入控制组、哪些被试进入实验组的分组过程施加任何影响,这种分配被试的程序被称为随机分配(random assignment)。在随机分配过程中,被试必须是仅仅依照概率被分配到不同实验组或不同“条件”中的。通过使用随机分配程序,在统计学意义上,可以确保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个人特征按比例分配在不同组中,从而使得每一组相互等价。采用随机分配得到的等价组能够让实验者自信地得出结论。
图1-3描绘了比利时关于青少年观看暴力或非暴力电影的研究,以及这两类电影对个体随后攻击性行为的影响。你会发现,这个实验包含了一个实验所必备的各种要素:
图1-3 实验的要素
研究者随机将一组青少年分配到观看暴力电影或观看非暴力电影(操作自变量)两种“条件”中,随后观察被试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的多少(测量因变量)。对结果的分析发现,观看暴力电影的青少年,之后会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
资料来源:Leyens et al., 1975.
· 一个自变量(暴力或非暴力电影这一条件)
· 一个因变量(对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测量)
· 实验条件随机分配(观看暴力或非暴力电影)
· 一个预测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的假设(观看暴力电影会导致青少年随后的攻击性行为)
既然实验研究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可以判定因果关系的方式,那我们为什么并不总是使用实验研究呢?因为无论实验者的设计如何巧妙,总有一些情境是无法被控制的。此外,即使有可能被控制,对某些情境的控制也可能是不合伦理的。例如,研究者不能通过将不同的婴幼儿分派给具有高社会经济地位或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家长,来研究这种差异对儿童日后发展的影响。因此,对那些逻辑上或伦理上不能进行实验研究的情境,发展心理学家将采用相关研究。
此外,要记住,单个研究是不足以明确地回答一个研究问题的。在完全确定得出结论之前,研究者必须使用其他程序和技术对其他更多被试进行重复研究。有时,发展心理学家使用元分析的方法,从而将很多研究结果综合起来,给出全面的结论(Peterson & Brown, 2005; Le et al., 2010)。
选择一种研究场景 决定研究场景与决定研究内容一样重要。在比利时进行的关于观看暴力电影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的实验中,研究者采用了一个现实生活场景,即被判为少年犯罪的男孩组成的青少年之家。研究者之所以选择这个样本,一方面是因为攻击性水平普遍比较高的青少年是该实验的合适人选,另一方面是因为研究者可以在干扰最少的情况下,将电影融入被试的日常生活中。
对现实生活场景的利用(正如上述实验那样),是现场研究的特点。现场研究(field study)是指在自然发生的场合下进行的调查研究。现场研究捕捉现实生活场景中的行为。与实验研究相比,参与现场研究的被试会表现得更加自然。
现场研究既可用于相关研究,也可用于实验研究。现场研究一般采用自然观察的方法,即研究者在不加干涉、不对场景加以改变的条件下,对自然发生的行为进行观察的方法。研究者可能在儿童看护机构观察发生的行为,也可能在中学走廊上观察青少年的表现,还可能在老年活动中心观察老年人的行为。
在现实生活场景中,我们很难严格控制场景和环境来进行实验,所以现场研究更多地被应用于相关设计,而不是实验设计。而大多数发展研究的实验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室研究(laboratory study)是为保持事件恒定而在专门设计的控制场景中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室可以是为研究而设计的房间或建筑,就像大学心理学系中的房间或建筑一样。实验室研究中控制场景的能力,使得研究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他们的处理将会如何影响被试。
理论和应用研究:互补的方法
学习目标1.18 解释理论和应用研究是如何互补的。
发展心理学家一般会关注研究的两种方法之一——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理论研究(theoretical research)是专门为了检验某些有关发展的解释,以及扩展科学知识而设计的。而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旨在为当前问题提供实际的解决方法。举一个理论研究的例子:如果人们对儿童时期的认知变化过程感兴趣,可能就会研究不同年龄的儿童在短暂观看多位数后能记住的数字个数。而应用研究则是:通过考察小学教师为儿童传授更容易记忆信息的方式,来理解儿童是如何学习的,这一研究的发现可以被应用到特定的环境或问题中。
但理论和应用研究之间并非总是存在明显界线。例如,一个关于耳部感染对婴儿听觉损伤的研究,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呢?这样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描绘听觉加工的基本过程,所以它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理论研究。而该研究也能够帮助人们预防听觉损伤,这就又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应用研究(Lerner, Fisher, & Weinberg, 2000)。
实际上,正如我们将在“从研究到实践”专栏中所讨论的那样,无论本质上是理论还是应用研究,在提出和解决众多国家政策问题的过程中,它们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研究到实践
相关研究成果如何影响政策的制定
· 将婴儿日托是否存在缺点?
· 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可以用来增加女学生对自己数学和科学天赋的信心?
· 如何帮助遭遇网络霸凌的青少年?
以上每个问题都代表了一个重要的政策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通过考察相关的研究结果得到。通过控制性研究,发展心理学家在全美范围的教育、家庭生活和健康方面,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不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各种研究结果是如何对美国政策提出建议的(Maton et al., 2004; Mervis, 2004; Aber et al., 2007):
· 研究结果可以向政策制定者提供一种方法,来帮助他们决定首先应该提出什么问题。例如,有关儿童抚养者的研究(在第10章中也有探讨),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婴儿日托的好处是否可以弥补亲子联结的削弱带来的不良后果。研究通过反驳一个广为流传的观点,即儿童接种疫苗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一种会产生语言和情绪障碍的异常病症)有关,为强制儿童接种疫苗的风险和收益之间的争论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证据(Price et al., 2010; Lester, Paley, Saltzman, & Klosinski, 2013)。
· 研究结果和研究者的陈述通常是法律起草过程中的一部分。许多立法都是基于发展心理学家的发现而得以通过的。例如,研究表明,存在发展障碍的儿童会从与正常儿童相处中受益。这个结果最终导致了美国在立法中规定,应尽可能将残疾儿童安置于普通学校中。
· 政策制定者和其他专家可以利用研究结果来决定如何更好地执行计划。已有研究促成了有关计划的制订,从而减少了青少年的不安全性行为、提高了对怀孕母亲的产前照看水平、鼓励和支持了女性在数学和科学研究方面进行探索、促进了老年人注射流感疫苗等。这些计划的共同点是:它们中的很多细节的制订都建立在基础理论研究的发现之上。
· 应用研究技术被用来评价现存计划和政策的有效性。当国家政策制定后,有必要确认它能否有效且成功地实现目标。因此,研究者将采用在基础理论研究中建立的正式评估技术来进行验证。例如,研究者详细考察了DARE项目,最初发现它是无效的,随后,基于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DARE项目引进了新技术,修改后的计划变得更有效了。另一些有关防止网络伤害青少年的干预策略的研究表明,相比于限制他们使用互联网,监控青少年的互联网接入要更有效数倍(University of Akron, 2006; Khurana, Bleakley, Jordan, & Romer, 2014)。
发展心理学家经常基于理论或应用研究,与政策制定者携手工作,共同对公共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并最终使每个人受益。
测量发展变化
学习目标1.19 比较纵向研究、横断研究和序列研究。
研究人们在一生中如何成长和变化,是所有发展心理学家工作的核心。因此,研究者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之一,是对随年龄和时间产生的变化和差别进行测量。为了测量变化,研究者提出了三种主要的研究策略:纵向研究、横断研究和序列研究。
纵向研究:测量个体的变化 如果你有兴趣了解儿童3~5岁时有关道德方面的发展,最直接的方法是选取一组3岁儿童,定期对他们进行追踪测量,直至他们长到5岁。
这种策略就是纵向研究的一个例子。在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research)中,随着一个或多个研究对象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行为会被多次测量。纵向研究考察的是随时间而产生的变化,通过追踪很多个体随时间发展的变化情况,研究者们可以理解某个生命阶段的一般变化轨迹。
纵向研究发端于大约80年前,由路易斯·特曼(Lewis Terman)开展的一项关于天才儿童的经典研究。该研究每隔5年对1 500名高智商的儿童进行一次考察。现在他们已年过八旬,这群自称为“白蚁”的被试,提供了从智力成就到人格和寿命等各方面的丰富信息(Feldhusen, 2003; McCullough, Tsang, & Brion, 2003; Subotnik, 2006)。
纵向研究还为研究者提供了关于语言发展的深入见解。例如,通过追踪儿童每日的词汇量增长,研究者能够了解人们获得运用语言能力背后的过程(Gershkoff-Stowe & Hahn, 2007; Oliver & Plomin, 2007; Childer, 2009; Fagan, 2009)。
纵向研究可以提供随时间产生变化的大量信息,但也存在缺陷。首先,它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因为研究者必须等待被试长大。其次,被试经常会在研究过程中流失,因为他们可能会对研究丧失兴趣、搬走、生病或者死亡。
最后,被反复观察或测量的被试可能会成为“测验能手”,随着对实验程序逐渐熟悉,他们的测验成绩也越来越好。即使在一个研究中,对被试的观察并没有打扰他们的生活,比如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简单地记录婴幼儿和学前儿童的词汇增长,被试也可能由于实验者或观察者的重复出现而受到影响。
因此,尽管纵向研究有很多好处,尤其是它具有考察单个个体变化的功能,发展心理学家还是会经常采用其他方式的研究。他们最常选择的另一种方法是横断研究。
横断研究 再次假设你想要考察儿童在3~5岁的道德发展,以及他们对正确和错误的判断力的变化。这次我们不采用纵向研究的方式对同一组儿童进行为期几年的追踪,而是同时给3岁、4岁和5岁的三组儿童呈现相同的问题,观察他们对问题的反应,以及对自己选择的解释。
这种研究方法是横断研究的典型例子。横断研究(cross-sectional research)是在同一时间点,对不同年龄的个体进行相互比较的研究方式。横断研究提供的是不同年龄组之间发展差异的信息。
横断研究在时间方面比纵向研究更加经济:横断研究只在一个时间点上对被试进行测试。如果特曼直接考察15岁、20岁、25岁,以此类推,直到80岁的天才人群,那么他的研究在75年前就可以完成了。由于不需对被试进行周期性测试,他们也就不会成为“测验能手”,也不存在被试的损耗问题。但为什么会有人不使用横断研究方法呢?
答案在于横断研究有其自身的困难。此前提到过,每一个人都属于一个特定的同辈群体(出生于差不多同时同地的一群人)。如果我们发现不同年龄的人在某个维度上表现不同,也许是因为其所属的同辈群体间有差异,而不是由年龄问题造成的。
考虑一个具体例子:如果我们在一个相关研究中发现,25岁的个体在智力测验中的表现好于75岁的个体,就存在多种可能的解释。除了认为老年人智力会下降外,还可以归因为群组间的差异。也许75岁群体接受的正规教育少于25岁群体,因为年老同辈和年轻同辈相比,完成高中学业并进入大学的可能性较低。或者也可能是因为年老群体在婴幼儿期没有获得充足的营养。简而言之,我们不能完全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即横断研究中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同辈群体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横断研究还可能存在选择性流失(selective dropout)问题,即某些年龄段的被试比其他年龄段的被试更可能退出研究。例如,假设某个研究探讨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其中包括了一系列认知能力的测试。与年龄较大的学前儿童相比,年龄较小的学前儿童更难完成全部测试。如果年龄较小的学前儿童,尤其是那些能力较弱的被试中途流失,就可能导致剩下的样本中年龄较小的学龄儿童是其中能力较高的。样本(sample)是指被选择参加实验的一组被试。相比之下,年龄较大的儿童的样本则更广泛且更具代表性。这就使得研究结果可能存在问题(Miller, 1998)。
最后,横断研究还可能有另外一个更基础的缺点:它无法呈现个体身上或群体内部的变化。如果纵向研究像是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拍的录像,横断研究就像是完全不同年龄组的快照。尽管我们可以明确和年龄有关的差异,但无法确定这种差异是否和时间的变化有关。
序列研究 由于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都具有缺陷,因此研究者采用了一些折中技术。其中最常见的是序列研究,它实际上是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的结合。
在序列研究(sequential studies)中,研究者在不同的时间点考察不同年龄组的被试。例如,一个感兴趣于儿童道德行为的研究者,可能会通过考察三组实验开始时年龄分别为3岁、4岁、5岁儿童的行为来开展一项序列研究。
研究会在接下来的几年持续进行,每个被试每年都要接受一次测试。也就是说,3岁组的儿童将分别在3岁、4岁、5岁时接受测试,4岁组的儿童在4岁、5岁、6岁时接受测试,5岁组的儿童在5岁、6岁、7岁时接受测试。这个方法结合了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的各自优势,并且使得发展心理学家可以弄清年龄变化和年龄差异所带来的不同影响(见图1-4)。
图1-4 研究发展所采用的技术
在横断研究中,3岁、4岁、5岁儿童会在同一时间点被进行比较(2017年)。在纵向研究中,2017年时3岁的儿童,在他们4岁(2018年)、5岁(2019年)的时候再次接受测试。最后,序列研究将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3岁儿童先在2017年与4岁、5岁儿童相比较,同时也会在1年和2年后,当他们4岁、5岁时再次被测试。虽然图中没有显示,研究者还将在随后的两年中对2017年时4岁、5岁的儿童进行重测。那么,这三种类型的研究各有什么优势呢?
伦理与研究
学习目标1.20 描述一些影响心理学研究的伦理议题。
在埃及国王普萨姆提克一世(Psamtik I)进行的“研究”中,为了考察语言的起源,两名儿童被从他们的母亲身边带走,并生活在封闭的村庄中。如果你发现自己正在思考这项研究有多么残忍,那么和你有共鸣的人并不少。很明显,这样一个实验引发了我们对于伦理的关注,因而在当今,这样的实验是不可能实施的。
但是,有时候伦理问题并不会如此明显。例如,美国政府研究人员提出议案来考察攻击性行为的可能遗传基础。一些研究者开始探讨可能的遗传标记,来帮助发现那些具有攻击倾向的儿童。他们认为如果这样,就能够追踪这些儿童并提供干预,从而降低他们做出暴力行为的可能性。
但批判者却提出了严厉的质疑,认为这种识别可能导致儿童的自证预言。被贴上攻击倾向标签的儿童,会被特别地对待,而这种对待方式可能正是使他们变得更具攻击性的原因。最终,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该议案被取消了(Wright, 1995)。
为了帮助研究者处理伦理问题,包括儿童发展研究协会(Society of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SRCD)和美国心理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在内的发展心理学家的主要组织,制定了一些与发展研究相关的伦理规范。这些必须遵守的原则包括:保护被试免受伤害、被试知情同意的权利、对欺骗使用的限制,以及对被试隐私的维护等(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2; Toporek, Kwan, & Williams, 2012; Joireman & Van Lange, 2015)。以上原则的具体内容如下:
· 研究者必须保护被试不受身体和心理的伤害。被试的福利、兴趣和权利高于研究者。研究中,被试的权利是最重要的(Sieber, 2000; Fisher, 2004)。
· 研究者必须在被试参与实验前获得他们的知情同意。如果被试的年龄大于7岁,他们必须自愿同意参加实验。同时,对于18岁以下的被试,其家长或监护人也必须同意。
知情同意的要求也引发了一些敏感问题。例如,假设研究者想要考察流产对青少年产生的心理影响,要得到流产的未成年青少年的知情同意,就需要先得到其父母的同意。但是,如果青少年没有将流产的事情告诉父母,那么需要父母同意这一要求就会侵犯她们的隐私,违背研究伦理。
· 在研究中对欺骗的使用必须是合理,且不会造成伤害的。虽然为了掩饰实验的真实目的,欺骗是被允许的,但任何运用欺骗的实验都必须在实施之前经过一个独立小组的详细审查。例如,假设我们想要知道被试对成功和失败的反应,我们只需要告诉被试,他将会玩一个游戏,然而其真实目的却是观察他们对游戏玩得好或不好的反应。但只在不会对被试造成伤害,且通过审查小组批准,并在研究结束后向被试进行完整解释的情况下,欺骗才是符合伦理的(Underwood, 2005)。
· 被试的隐私必须受到保护。例如,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对被试进行录像,必须得到被试的许可,才可以观看该录像带。此外,对录像带的获取必须加以谨慎的限制。
从医疗保健工作者的视角看问题
由于青少年在法律意义上不是成年人,你认为对于青少年是否存在某些特殊情况,可以让他们在不获得父母允许的情况下参与研究?这种特殊情况又应该包含什么呢?
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运用者
批判性地思考专家建议
如果立即安慰哭泣的婴儿,你会惯坏他们。
如果任婴儿哭闹而不去安慰他们,他们会像某些成人一样没有信任感,并且黏人。
***
打屁股是训练孩子最好的方法之一。
永远都不要打你的孩子。
***
如果婚姻不美满,与父母勉强相处比,离婚对儿童的影响会更好一些。
无论一段婚姻多么艰难,父母为了孩子也不要离婚。
对于怎样抚养孩子最好或如何生活得更好的方法,从来不缺乏建议。从“心灵鸡汤”类的畅销书,到杂志和报纸专栏,对每个可能的话题都有人提出了建议和忠告,而每个人也都置身于大量信息的包围之中。
然而,并不是所有建议都同样有效。事实上,出现在印刷品、电视或网络上的内容并不一定是合理和正确的。幸运的是,如下一些指南可以帮助人们区分劝告和建议在什么时候是合理的,什么时候是不合理的:
· 考虑建议的来源。来自常设的权威组织,例如美国医学会(America Medical Association,AMA)、美国心理协会以及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的信息,很可能是经过数年研究所得的结论,正确性很高。如果你不了解这些组织,可以去了解一下它们的目标和理念。
· 评估建议提供者的资质。相对于资质含糊不清的个人,在相关领域受到承认的研究者或专家的信息准确性更高。可以考察作者的供职单位,以及他是否属于特定的政治或个人团体。
· 了解轶事证据和科学证据的不同。轶事证据是基于某种现象的一两个事例,是偶然被发现或出现的;科学证据是基于谨慎、系统化的程序得来的。如果一个阿姨告诉你,她照顾的所有孩子在2个月的时候就都可以整夜安睡,所以你的孩子也可以,其可信度完全不同于你在一份报告中发现75%的儿童在9个月大的时候可以整夜安睡。当然,即便是研究报告的结果,也需要考虑研究中样本的大小,以及它是如何得出这些数据的。
· 如果建议是基于研究发现提出的,那么该建议就应该对自身所基于的研究进行清楚、透明的描述。例如,被试是谁?使用的是什么方法?结果表明什么?在接受建议之前,应该对这些获得研究发现的方法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 不要忽视信息的文化背景。尽管某项主张在某些环境中是有效的,但它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环境。例如,人们普遍认为,给儿童活动和伸展四肢的自由促进了他们肌肉的发展和灵活性。然而在一些文化下,婴幼儿大部分时间都被紧紧束缚在母亲身边,却并没有发现该行为对婴幼儿存在明显的长期损害(Kaplan & Dove, 1987; Tronik, 1995)。
· 不要认为大部分人相信的事情就是真的。科学评估表明,我们对于各种技术有效性的一些基本假设是错误的。
总之,评价与人类发展相关信息的关键,是要保持适度的怀疑。没有一种信息来源是绝对且始终正确的。通过保持质疑的态度,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确认发展心理学家为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毕生发展所做出的真正贡献。
回顾、检测和应用
回顾
学习目标1.14 解释理论和假设在发展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
理论是从事实和现象中系统推演出的解释。理论能证明假设,假设的预测是可以被测验证明的。
学习目标1.15 比较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
相关研究是为了确认两个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或关系。实验研究是为了发现多个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通常会有意在仔细构造的情境中引入一个变化,用以考察这个改变所带来的结果。
学习目标1.16 描述研究的类型,以及在相关研究中使用的方法。
相关研究检验两个因素之间的关联或联系,不揭示因果关系。相关研究的方法包括自然观察、民族志学、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和心理生理学方法。
学习目标1.17 分析实验如何用来确定因果联系。
在一个实验中,研究者或实验者通常会设计两种不同的条件或处理方法,然后比较暴露于每种条件下被试的行为结果,从而考察行为是如何被影响的。实验组暴露在实验要研究的变量条件下,控制组则不安排变量。
学习目标1.18 解释理论和应用研究是如何互补的。
理论研究是专门为检验某些有关发展的解释,并扩展科学知识而设计的。而应用研究旨在为当前问题提供实际的解决方法。
学习目标1.19 比较纵向研究、横断研究和序列研究。
为测量人类年龄引起的变化,研究者们会使用针对同一批被试在不同时间进行测验的纵向研究,对不同年龄被试在同一时间点进行测验的横断研究,以及对不同年龄被试在不同时间点进行测验的序列研究。
学习目标1.20 描述一些影响心理学研究的伦理议题。
伦理议题对心理学研究的影响包括要保护被试免受伤害、被试知情同意的权利、对欺骗使用的限制以及对被试隐私的维护。
自我检测
1.为了用特定方式以便预测可以被检验,必须提出____。
a.理论
b.假设
c.分析
d.判断
2.研究者站在十字路口,写下红绿灯变绿后司机需要多长时间启动车辆。研究者同时记录了司机的性别和大致的年龄。这个研究者最可能在进行的是____。
a.个案研究
b.自然观察研究
c.民族志
d.调查研究
3.调查者区分两种条件(实验组和控制组),比较处于两种不同条件下被试的实验结果,从而可以观察行为是怎样被影响的,这描述的是____。
a.实验
b.相关研究
c.访谈
d.自然观察
4.研究者想要考察一组个体随时间流逝所发生的变化,这描述的是____研究。
a.相关
b.横断
c.纵向
d.序列
应用于毕生发展
建立一个关于人类发展的某一个方面的理论,并提出与之相关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