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香积寺游记
正是初春时节,虽说是天寒地冻几近冰封的样子,但是通往香积寺的山路却是散发着零星的春意。早些年间就已听说过香积山的,更早的话就是从王维的诗句中了解的了,那应该是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当时就对“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感慨许久,更想亲身体验一回,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净化。多年过去,未能如愿。或许是机缘巧合,如今得此行程喜不自胜。
或许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来游览,或许是为了更快的去感受山寺的恢宏,前夜就已将吃的、喝的悉数装进了背包里,一早便动身了。
与家人同行,更为旅途增添了另一番乐趣。
还未走入山谷时,满目望去尽是松林,一片片苍绿像散落的苔藓覆盖了山,掩没了路,直抵香积山上。远望是识不得香积山的,只能窥到香山的一斑,其状像一块掩在了绿色翡翠群中的白脂,丝丝斑纹仿若袅袅青烟浮荡在绿色的美玉间,可谓是“万绿丛中一点白”。风过时,如吹过了绿色的海面似的掀起了波涛涌远方,那气势磅礴的样子,简直像是要重重的拍在香积山上,荡涤千百年的风尘,激起香沫,让山的不老传说在流香中延续。
我们沿着河谷向着香积山出发了。踏上了凄凄的古道,满目却是一副萧索的肃杀之景。相反,天气却甚是晴朗,一路直上倒略微显得冬衣太热了。去年夏天的时候发过山洪,河道崩坍的迹象就像是不久前刚发生过似的,想来此行前路定不会很好,走着走着才发现有些路段甚至已没了路的影迹,比想的还要遭些。有些地方全被冰给覆盖了,有种走入冰原的感觉。高低不平的冰面给了我们很大的考验,由于一不小心就会有摔跤的危险,所以我们一人找了一根枯树枝来当做拐杖,那情景让人有种探险家的感觉。
总算是慢慢地一溜一滑地走出了冰地,踏上了蒿草凌乱的土地。继续缓缓地向前走着,偶尔的几声山鸟的啼鸣和乱林掩映下的野物蹬落的滚石流土之声,给这杳无人烟的山谷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走出很远了,却找不到一丝人迹,心下正在猜疑是否走错了方向时,谁料想大家都有些懈怠了,先前的热情好似那哗哗的流水,流走了。于是,让家人在一片高大的林木间稍作了休息,我则到前面去探路,万一走不通的话,只好打道回府了。
当走出那片松林时,我眼前一亮,一座古旧的石桥正在翘首以盼,就像给了我惊喜一样,我也给了石桥同样的惊喜,因为,有人依旧会走在这条荒废的古道上,想去探寻百年前的繁盛。虽然,已时过境迁,松针落了又落,路基散了又散,石桥上走过的人越来越少,也许王夫子也未曾想过,到了今天一切都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站在石桥前呼了呼家人几声。悠然的环顾四周,看到左右是经冬的树木,傲然挺拔的站立在这幽静的山谷。树下是散落一地的松针,好似织就得地毯,又如铁锈般泛着红光,在地面上铺得厚厚实实的。回头看去,往上一直湮没了上山的石头台阶。不远处的溪水淙淙的流过,在前边山脚下窝成了漩,漩进了蓝蓝的天,漩进了苍苍的树,漩进了百年的变故。轻快地流水声伴着山谷的松涛声绕过了那奇异的山石,绕进了石桥后的密林。拾级而上,高高低低的松枝掩在上方。路的另一侧是溪谷,是山溪冲蚀后留下的,在这春寒料峭的时节里面没有水。走出一段就会发现在比较平缓的腹地有成块的冰,随着地势而起伏,表面光洁莹润,像是沉睡千年的美玉一样,未受到尘世的沾染。想来必是山水聚在了那儿形成的。有时走着走着,又能听到枯枝下传出潺潺的溪水声,却丝毫找不见溪水的影迹。枯枝上覆盖着的松针像建起了一座严密的堡垒,守护着这未经世俗沾染的灵物,在时间冷落的城堡里,唱着孤寂的岁月之歌。
快到晌午时,终于是爬到半山腰了,大家也走累了。于是,一人一个台阶坐下,打算稍稍休息一下。经过这一番艰难的爬涉,背包里的补给算是起了大作用了。坐在台阶上,抬头向远处望去,高高升起的太阳投下暖暖的光,透过密密的松枝洒下,让人有种晨光乍现的恍惚之感。而远处苍苍的松涛显得愈发冷冽了,在香积山下沉沉的涌荡。忽听得身后有奔石滚落之声,慌忙起身回看,一块如鸭蛋大的石头正在急速的向我们冲下来。看着石头滚进了乱草丛中,方才安定。想来如若是一块巨石飞落,我们定是无处可躲的。脚下近乎是笔直的石阶,一边是山崖,乱林丛生,一边是山涧,狂石布列,真若遇上如此不堪之事定是无路可去。天气暖和了,冻土开始变得松软了起来,好在身后的山土中的碎石是夹在腐叶微土间的,不会对行人造成很大的威胁。可是,山雨已改变了这里。石阶变得虚晃零落,山路被毁得面目全非,就连山涧里也随处可见倾倒歪斜的松木、石阶。这样说来,危险还是有的。谁曾想,百年前鼎盛一时的山寺如今尘封在了古老的记忆里,而现在只留下了一座伤痕累累的山和一条破败不堪的路。
继续往上爬,反倒觉得更累了,还是要一鼓作气啊!有些时候的歇息并不会带来积极地效果,尤其是马上将到达目的地时。拖上过度疲乏的双腿,在心里默默的鼓劲,终于是峰回路转啊,看到了香积山的全貌。可以说是,蔚为壮观。看着眼前奇伟的山色,朝圣者的喜悦油然而生,先前的疲乏一挥而散,双腿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一样,现在想来剩下的台阶像是一步登上去似的。
来到香积山脚下,一股冷冷的山风迎面而来,吹得人一阵瑟缩,也许是我们身上沾了太多的俗尘吧,在这方人世的净土上让空灵的风中将其荡涤。香积山是一座土山上的“石山”,高大奇伟,为诸多古人称颂。据史料记载,香积山因其冬雪时景色奇绝,得此香名。我们此行路上的积雪大多已没了影迹,剩下的都让我们举步艰难,况且有今不如昔,白雪皑皑的大观更是奢望了。抬眼望去,凌空的栈道近乎笔直而上,上至山腰,直通玉香洞。玉香洞为香积山上的一个天然溶洞,古时又叫做香子洞。而那凌空的栈道紧靠山体的一侧悬挂着一条冰瀑。登上栈道爬至冰瀑顶上时,才知晓那儿有一个小溶洞,仅容一人蜷入。沁出的细细密密的水珠挤满了洞顶,一侧长满了毛茸茸的苔藓,细若游丝的水线顺着鲜嫩淡绿的苔藓流下,聚在了一个小洼中。如果屏住呼吸的话,还能听到灵动的水滴击壁的妙音。从小洼中流出的水经受不住冬天的寒气,在山壁上形成了这条叹为观止的冰瀑。继续攀援而上,来到山的北面,就能看到香子洞了。
沿着悬道而上,倾斜的身体和栈道就像两条平行的线,丝毫不敢大意。仔细去看的话,会发现在北面的山壁上有几幢钟乳石。与山一个颜色,又极高,隐藏的极好,只注意脚下的人是不会看到的。更为奇特的是,来到洞口外,会看到有巨石挡道,三块大小不一的石头相依而就,堵在那儿。石下却有一小口,仅容一人墩身而入。要想一览香子洞的香容雅貌,先得躬身,即便你很恭敬,你还得再墩身才能潜入。大自然就是这么的奇特,这么的有意思。进去后就会发现,别有洞天。洞口的高度看起来有十米的样子,而入口处的洞壁上也生有苔藓,还有如水晶般的冰块,都透着一股灵秀之气。越往里走,越黑,而且越窄小,最小的地方仅容一人通过。穿越溶洞时会看到洞内有白色的钟乳石,姿态万千。在光照下,即便是手电筒或是相机的闪光灯的照射下都会散发出莹亮的光彩。
我们入洞约半百而返,后来才知道洞深大概有百米,遗憾不已。
上去容易,下来难啊!顾不得看远处的山色了,只盯着脚下的台阶,以“S”型的路线缓慢而下。来到山脚下,长舒了口气,感觉轻松了不少。
此前在路上休息时,大家只吃了吃水果,在香积山下大家来了一次别样的野餐,对我而言,是终身难忘了。
相传唐时香积寺的香火极其旺盛,与北面的麦积山上的瑞应寺交相呼应,晨钟暮鼓之声此起彼伏,佛事甚是鼎盛。虽然香积寺已毁,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想去寻找那久负盛名的香积寺的旧址。来到了香积山北面的山的山顶,看到了一条长满蒺藜的小路,不知多久没人走了?看路的迹象,也许时间过了很久,也许时间不会太久。走出荒草掩盖的小路,赫然发现一座正在修建的佛堂,想必这就是香积寺的旧址了。而这条小路许是工人们年前踏过的吧?!那些个古人是否也是在这条小路上走过......想起明朝的胡瓒宗曾写过《与麦积山上人》一诗,在诗中咏道:“南有香积寺,北有麦积山。山人拾瑶草,白云相与还。”从这座正在建造的佛堂处远望,麦积山在午后的斜晖中显得那么的孤寂、惆怅,如若飘起了烟雨,又想起了当年的盛况,望着麦积山的香积寺岂不更伤心?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毁了这一切,是时间,是自然,抑或是我们自己?想起了正在修建的佛堂,想起了山壁上的那些个“xx到此一游”,想起了被山洪洗劫过的山谷、河道,想起了那棵刚被人在树根处掀掉皮的松树,我却找不出答案。
想来是薄暮已凉,潭曲已默,禅寺已毁,毒龙斩又生......
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