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本书的现实和理论研究背景主要是:
现实中,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速不断放缓,而发达国家大规模的救市措施更使得全球进入负利率时代,经济下行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衰退预期逐渐显现。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全球贸易大幅萎缩,特别是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后,中国经常项目顺差规模不断收窄,不少国际金融机构纷纷指出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将在2022年进入负增长区间(IMF,2019),甚至有机构预测2019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就转为负值(Morgan Stanley,2019)。经常项目特别是贸易收支是一国极为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如果该变量在一段时间内发生较大调整,必然对该国宏观经济形势带来较大冲击,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很有可能引发国内经济大幅波动,严重时还将带来金融危机。
这就需要进一步寻找中国贸易收支状态的决定因素,即哪些因素将决定中国贸易收支的状态?汇率在这个过程中能否发挥作用?发挥的作用有多大?如果汇率的作用并不大,究竟是哪些因素的作用在现有研究中被忽视了?进一步,外生冲击是否会改变贸易收支的状态?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并有走向长期摩擦的趋势,这对中国和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都产生了较大影响;这种外生冲击在短期和长期将对中国贸易收支产生多大影响?是否必然导致中国贸易收支走向逆差?这些都是需要尽快研究的问题。
贸易收支作为国际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状态的考察和分析必然依托国际收支理论框架,但是现有的理论框架体系却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尽快完善,以便更好地回答上述问题。
一是收入因素在贸易收支实证研究中常常被忽略;尽管国际收支弹性理论常常将收入作为控制变量引入,国际收支吸收理论主要围绕国民收入展开分析,但是最终纷纷落在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上,并未对比收入和汇率的作用程度,更没有考察收入对贸易收支作用的演变规律,即随着一国贸易收支状态的不同,收入弹性可能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实际上,有研究已经指出收入不但是影响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在长期还可以直接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的状态,但是后续的研究并未跟上。
二是马歇尔-勒纳条件考察汇率改善贸易收支条件时,并未直接衡量汇率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也没有阐述清楚汇率影响贸易收支的机制;国际收支吸收理论尽管通过凯恩斯乘数计算了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但是由于很多参数难以估算,并不能成为指导政策意见的有效工具;汇率传递程度考察的是汇率变动对进出口价格的影响,也没有直接测算汇率对贸易收支的影响程度。
三是贸易收支弹性和汇率传递程度相关测算也存在较大问题,比如价格弹性在测算时,由于数据可获得性,现有研究多直接使用进出口额的变动比上价格的变动,但是实际上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对进出口量的影响。再比如,汇率传递因数据限制,更多在宏观数据展开,很容易忽略国别、行业和产品异质性问题,因此很难捕捉到汇率变动传递至进出口价格的机制和途径。
因此本书的研究意义有:
首先,本书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本书完善了贸易收支弹性分析框架,为后续贸易收支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具体体现为:一是将收入纳入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框架,而不是简单地作为控制变量;二是将贸易收支分解为量和价两个维度,进一步理清了收入和汇率影响贸易收支的机制,更为准确地测量了收入弹性、价格弹性和汇率传递程度;三是对马歇尔-勒纳条件进行拓展,更加全面地分析了不同情形下汇率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
其次,本书尝试用国际收支弹性理论去理解和分析国际收支阶段理论,即使用进出口收入弹性的阶段变化,解释国际收支的不同阶段和阶段转变的规律。将国际收支两大理论结合在一起,这也是本书的主要创新之一。现有的国际收支阶段理论更多是经验的考察和分析,没有明确的估算方法和指标,本书从进出口收入弹性比转换的角度为该理论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再次,本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书使用HS-6分位的国别和细分产品数据,采用双向固定面板模型,更加准确地衡量了中国贸易收支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和汇率传递程度。对上述参数更为准确地测量,有助于测算影响中国贸易收支的主要因素及程度,为分析和调整贸易收支提供更为准确的标准和依据。
最后,本书具有较强的政策指导意义。本书重点考察了中国双边贸易和行业异质性。从双边贸易角度的考察发现,收入、价格和汇率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从汇率传递行业异质性角度分析汇率政策对不同行业贸易收支的影响,测算结果发现对高技术行业,汇率仍是调整其贸易收支的重要工具,这就意味着未来可以通过汇率政策倒逼国内产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