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魏晋文学
从东汉最后一位皇帝献帝建安元年(196)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是魏晋文学的起止年代。汉末建安时,政权已经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所把持,汉朝名存实亡。曹魏形成了一个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中心、王粲、刘桢等文学家为主的文坛。与两汉时的儒生相比,在动乱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不再皓首穷经、受拘于礼法,而是注重张扬个性,实现一己事功。因此,他们在创作中表达高扬的政治理想,悲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富有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文学特征,被认为是“建安风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8),“正始文学”常被用来泛指曹魏后期的文学。此时司马氏掌握大权,残杀异己。在政治的白色恐怖大幕降临之时,阮籍、嵇康等文学家表达了对时局、对未来的忧虑,崇尚自然反对名教,作品揭露了礼教的虚伪,来对抗司马氏的残暴统治。“竹林七贤”是此时文学发展的代表人物。此时,蜀国和吴国的文学则相对沉寂。客观地说,吴国文学的发展,对曹魏文学有所借鉴。
西晋武帝太康(280—289)前后,文坛呈现繁荣的局面,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被称为“文章之中兴”。太康诗风以繁缛为特点,丧失了建安诗歌的那种风力,但在语言的运用上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左思的《咏史》诗,抗议门阀制度,抒发寒士的不平,与建安诗歌一脉相承。西晋末年,在士族清谈玄理的风气下,产生了玄言诗,东晋玄佛合流,更助长了它的发展,以至玄言诗占据东晋诗坛达百年之久。宋初由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人。山水诗的出现扩大了诗歌题材,丰富了诗的表现技巧,是中国诗史上的一大进步。在晋宋易代之际,出现了一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他在日常生活中发掘出诗意,并开创了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