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发现肺部小结节怎么办?
2015年
二等奖
作者:李钊 住院医师
指导老师:王敏 主治医师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关键词 肺部小结节,磨玻璃结节,早诊早治
精彩导读
肺部小结节随着CT筛查的普及被越来越多地发现,但是肺部小结节并不都是可怕的,它有可能是炎症、良性肿瘤或者早期肺癌。对于早期肺癌,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根治,5年生存率达到90%以上。一旦发现有肺部小结节,且疑似恶性肿瘤可能,我们要防微杜渐,及时诊治,防止早期肺癌发展到中晚期。因此,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生活小剧场
在医院门诊,李医生日常接诊来胸外科看病的患者。接诊的一位中年男子是在2012年体检的时候发现了右肺结节,当时的胸部CT检查结果提示:“右肺上叶磨玻璃结节,大小1.1厘米,性质待定,建议行进一步检查。”患者当时也未留心,未及时检查,过了2年零8个月,才抽空去医院复查。李医生给他安排了CT检查:右肺上叶可见长度约3.3厘米的混杂磨玻璃影,边界尚清,邻近胸膜凹陷,增强后实质性成分可见强化。在李医生的诊断下,右肺病灶较2012年已出现明显的形态变化,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比较大。于是安排了这位患者入院,完善术前检查,在评估没有手术禁忌证之后,该患者接受了胸腔镜下右肺上叶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结果是浸润性腺癌。遗憾的是,该患者已出现了纵隔淋巴结转移,这意味他的预后较差,需要术后接受辅助治疗继续抗肿瘤。
1 肺癌可怕吗?
以这位患者举例,该患者在2012年最初体检时已经发现了肺部结节,但是从一个早期的疑似恶性的病灶,延迟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就出现了纵隔淋巴结的转移,变成了中晚期肺癌。而中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仅只有10%,有的甚至更低。
早期肺癌发展为中晚期肺癌
根据2014年的数据,肺癌在全球每年有1824224个新发病例,中国每年有652778新发病例。肺癌的发病率居于实体肿瘤的第一位,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需要引起警惕的是,肺癌的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
任何恶性肿瘤并非一日就可养成,恶性肿瘤也是从早期逐渐发展至中晚期的。早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大于90%,手术治疗后根治率很高。在早期阶段及时发现肿瘤、诊断肿瘤,并针对性地个体化治疗肿瘤,肺癌患者就能得到最大的生存获益。故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关键在于“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 什么是肺部小结节?
肺部小结节最早由Obrien等(1948年)报道,定义为见于肺内的、单发的、圆形或类圆形的、实质性的病灶。可以是“良性的”“好的”肺肿瘤或者是炎症性病变,也可以是早期肺癌。所以,肺部小结节并不一定是早期肺癌,而早期肺癌只是肺部小结节的小部分。
3 怎么发现肺部小结节?
因为胸片难以发现肺部小结节,故已经被逐步淘汰。目前在早期肺癌的诊断方法中主要有动态增强CT、PET-CT和三维CT重建,其中以动态增强CT普及最多,其费用经济合理,通过静脉造影剂注射显像,比传统胸片能发现更多的肺部小结节。这项检查主要通过CT值观察肿瘤的血供进而判别肺部小结节良恶性。对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5%。另外,三维CT重建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放大重建,突出内部结构显示;可以显示肺微小结节肿块周边的特征改变,这是常规CT在技术上无法显示的。PET-CT则需要静脉核素注射和全身放射,诊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敏感性87%,特异性83%,能提供有价值的肿瘤分期,但是PET-CT价格昂贵。
通过这些先进的检查手段的“火眼金睛”,我们能够敏锐地发现肺部结节,并且正确诊断早期肺癌。一旦发现疑似病灶,还需要积极地诊治,将恶性肿瘤扼杀在早期阶段,这样才能真正地守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以张女士为例,她也是在2个月前的单位体检时,胸部CT发现右肺上叶肺部磨玻璃样的小结节影,直径约9mm,进一步行高分辨薄层CT检查发现病灶边缘细小分叶状,疑似有血管长入供给肿瘤生长,所以这个肿瘤恶性的可能性大。于是张女士很快就办理住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是微浸润性腺癌,而且没有淋巴结转移。目前,她本人手术后已经第三年了,依然坚持术后的门诊随访。
对于广大普通群众,如果发现了肺部小结节,我们建议第一年做三维CT重建随访4次(即每3个月一次)。而没有发现肺部小结节的高危人群(45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我们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胸部平扫CT。
肺部小结节并不全是可怕的,但大家平日一定要重视!不重视的后果可能很严重,到时后悔莫及。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理念铭记在心,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根治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达到90%以上。
影像诊断可能就写一个结节,那到底是恶性还是良性的建议由胸外科、呼吸内科、影像科的专家进行判读分析,专家会指导您随访还是进一步治疗。
建议在做影像检查的医院就诊,专家可以通过医院内网直接看放大的图像,并测量结节的密度值,最终做出合适的诊疗方案。千万别病急乱投医,拿着“豆腐干”大小的胶片请其他医院的专家看,这样往往很难做到早期正确判断,除非申请到影像的数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