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只有保存在记忆里,输入才能成立——如果信息只是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则毫无意义
我在医院里为患者开药时,会向其说明服药方法、起效时间以及常见的副作用等。大概说明了10分钟之后,我会问些问题,以确认对方有没有听懂。
桦泽:“您明白了吗?”
患者:“明白了。”
桦泽:“那么,请您复述一下我刚才说的话可以吗?”
患者:“……”
在这一瞬间,绝大多数患者都会陷入沉默。听了10分钟的内容,竟然什么都回想不起来。有的患者边听边做笔记,还能说上一些;而大多数患者虽然貌似在听,却几乎没记住医师所说的话。
尽管可能有各种理由——比如说在医生面前很紧张,或是因为一直在担心病情……可是,如果没记住医生所说的话,那么就很可能耽误病情。
虽然在听别人说话,但却完全没记住——这种情况其实非常普遍。
在学校上课也是这样。听了50分钟的课,下课时,老师要求:“请说一下刚才所学的内容。”恐怕没几个学生能立刻说出来吧。
这就是所谓“左耳进,右耳出”的现象。根本没记住内容的状态,能称为“输入”吗?
输入,是指“信息的输入”。信息进入大脑而没有保存下来的话,就不能算是“输入(Input)”。只能算是一闪而过。
光靠“听”,是很难记住的。信息就像竹篮打水似的从脑中流走,我把这种状态称为“竹篮打水”。你以为已经把文件保存在自己电脑里了,但其实并没保存,这样就不能称为“输入”。
所谓输入(INPUT),是指信息进入大脑(IN),并被存放(PUT)。信息经过IN和PUT,才能算是“INPUT”。
也就是说,即便你听人讲了几个小时,但只要没有保存在记忆中,就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