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吟十首(选八)
议婚
天下无正声[1],悦耳即为娱。
颜色非相远,贫富则有殊。
贫为时所弃,富为时所趋。
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4]。
见人不敛手,娇痴二八初。
母兄未开口,已嫁不须臾[5]。
绿窗贫家女[6],寂寞二十馀。
荆钗不直钱[7],衣上无真珠。
几回人欲聘,临日又踟蹰[8]。
主人会良媒[9],置酒满玉壶。
四座且勿饮,听我歌两途。
富家女易嫁,嫁早轻其夫。
贫家女难嫁,嫁晚孝于姑[10]。
闻君欲娶妇,娶妇意何如。
【解读】
《秦中吟》共十首,诗人自序说:“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议婚》反映在当时社会中存在一种陋习:富家女易嫁,贫家女难嫁。一开始,诗人说“天下无正声,悦耳即为娱;人间无正色,悦目即为姝”。这里说正声、正色都不是天生的,是人们所共同认定的。处于不同阶层的女孩,颜色(美貌)并不悬殊,悬殊的是贫穷与富贵。“贫为时所弃,富为时所趋”是一种共同的社会心理。“红楼”以下六句写富家女的易嫁,“绿窗”以下六句写贫家女的难嫁。“主人”以下十句写诗人对这一现象的态度。乐天为贫家女鸣不平,认为富家女娇生惯养,“嫁早轻其夫”,贫家女知道生活的艰辛,“嫁晚孝于姑”。诗人的本意在于反对重财而轻人的风俗。诗中将富家女与贫家女进行了对比,画面鲜明生动。
重赋[11]
生民理布帛[14],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国家定两税[15],本意在爱人。
厥初防其淫[16],明敕内外臣。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17]。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18]。
浚我以求宠[19],敛索无冬春。
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
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
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22]。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昨日输残税[23],因窥官库门。
缯帛如山积[24],丝絮如云屯。
号为羡馀物[25],随月献至尊。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进入琼林库[26],岁久化为尘。
【解读】
唐代社会的弊政之一就是重税,本诗意在揭露重税所造成的社会矛盾。全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生民与征赋的关系,诗人说“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在封建时代这是一种进步的政治主张。两税法本意在仁民爱物,不让官吏在两税之外加收一物。“奈何”以下写重税给人民造成的灾难。贪吏为了求得皇帝的宠爱,不分冬春加以敛索。“岁暮”八句描绘了冬季贫民图,阴风怒号,大雪纷飞,“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广大民众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昨日”以下十句,以一个纳税农夫的口吻,写他进入官库中看到的珍宝和丝织品堆积如山,岁久会化为尘土。“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其中的“我”,当然是农夫,不是一个农夫,而是所有农夫的声音,诗人站在农夫的立场上向官吏们呵斥,为农夫们鸣不平。白居易《论王锷欲除官事宜状》里说:“臣又闻王锷在镇日,不恤凋残,唯务差税。淮南百姓,日夜无憀。五年诛求,百计侵削。钱物既定,部领入朝,号为‘羡馀’,亲自进奉。凡有耳者,无不知之。今若授同平章事,臣恐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宰相也。”据此可知,乐天这诗乃是“实录”。《唐宋诗醇》评曰:“通达治体,故于时政源流行弊言之了然。其沉着处令读者酸鼻,杜甫《石壕吏》之嗣音也。”
伤宅
谁家起甲第[27],朱门大道边。
丰屋中栉比[28],高墙外回环。
累累六七堂[29],栋宇相连延。
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30]。
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干[31]。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
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
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34]。
谁能将我语[35],问尔骨肉间。
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
【解读】
中唐时期,达官贵人们大兴土木,营造私宅。《旧唐书·马璘传》云:“天宝中,贵戚勋家,已务奢靡;而垣屋犹存制度。……乃安史大乱之后,法度隳驰,内臣戎帅,竞务奢豪:亭馆第舍,力穷乃止,时谓‘木妖’。(马)璘之第,经始中堂,费钱二十万贯,他室降第无几。”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社会现象而发的。
前十六句写一个显贵者的甲第。之后,诗人转向写人,此府的主人过着“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的富贵日子,诗人忍不住要向他发问:“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从此句可以看出乐天的仁者之心。最后一句“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是对大宅主人的棒喝,宅子固然坚固,但主人却是会改变的。有时候大宅易主就在须臾之间。诗人对为富不仁、不体恤穷贱的高级官吏充满了愤慨。“言浅而深,意微而显,此风人之能事也”(叶燮《原诗》)。
伤友
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恓[38]。
虽云志气高,岂免颜色低。
平生同门友,通籍在金闺[39]。
曩者胶漆契,迩来云雨睽[40]。
正逢下朝归,轩骑五门西。
是时天久阴,三日雨凄凄。
蹇驴避路立,肥马当风嘶。
回头忘相识,占道上沙堤。
昔年洛阳社,贫贱相提携。
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
近日多如此,非君独惨凄。
死生不变者,唯闻任与黎[41]。
【解读】
同门友往日在一起学习,意气风发,壮志凌云,可是人生的道路有逆有顺,或青云直上,或蹉跎岁月,往日同学的情感或许就会淡化。早在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中就有《明月皎夜光》一诗表现对昔日同门友的怨恨。其中云:“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对富贵后不相援引自己的友人表现出极度的失望。乐天此诗同《明月皎夜光》题旨相同,而采用了典型的细节描写,从而更加可视可感。先写陋巷孤寒士的境遇,再写同门友的发迹显贵。然后让二人相逢在同门友下朝归家的路上。“是时天久阴”六句,后人多有评论,《唐诗别裁集》曰:“一经点染,便觉不堪。”《唐宋诗醇》曰:“摹写炎凉之况,真是不堪。”孤寒士回想当年情谊,愈发感慨今日云泥之隔。“近日多如此,非君独惨凄”是乐天插入的议论,此论“又拓开一层,寄慨益深”(《唐宋诗醇》)。最后说死生不变者,只有任公叔与黎逢而已。其实,白居易对友情就非常珍视,他与元稹、刘禹锡的交情也是文坛佳话。
不致仕
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
可怜八九十,齿堕双眸昏。
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谁不爱富贵,谁不恋君恩。
年高须告老,名遂合退身[48]。
少时共嗤诮[49],晚岁多因循。
贤哉汉二疏[50],彼独是何人。
寂寞东门路[51],无人继去尘。
【解读】
年老而退休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但一些人为了个人的利禄不肯退休,从而使封建政权中官僚阶层的年龄严重老化。《不致仕》就是针对这一现象而发的。诗中描绘了年老眼花的官员勉强自己上朝的丑态。以汉代疏广、疏受叔侄同时告退作为楷模,感叹没人能够像他们那样放弃荣华富贵。诗中写老态龙钟的官员之行动十分生动传神,对老年官员的劝告并非咄咄逼人,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立碑
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
复以多为贵,千言直万赀[56]。
为文彼何人,想见下笔时。
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57]。
岂独贤者嗤,仍传后代疑。
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
在官有仁政,名不闻京师。
身殁欲归葬,百姓遮路歧。
攀辕不得归,留葬此江湄[60]。
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垂。
无人立碑碣[61],唯有邑人知。
【解读】
立碑中产生的谀墓之风已很久了。东汉时的蔡邕、中唐时的韩愈都是有名的谀墓者。《新唐书·刘叉传》云:“(刘叉)因持(韩)愈金数斤去,曰:‘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谀墓者或者受人钱财,或者碍于情面,对死者作了夸大的歌颂。白居易对这一社会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诗的前半部分批评谀墓之风。在谀墓之风盛行的时候,“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这样千篇一律的歌颂也就失掉了立碑的意义,没有人相信它的真实性。诗的后半部分集中笔墨写了一个人——望江县曲令,曲令实施仁政,抚恤弱者,京城里没人知道他的声名,但他活在望江县人民的心中。每当说起他来,那里的人民都会流下热泪。作者意在说明真正的功德不需要树碑立传;那些树碑立传的人并不一定有什么功德。
轻肥[62]
意气骄满路[63],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64]。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果擘洞庭橘[69],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70]。
【解读】
《才调集》中本诗题为《江南旱》。中唐以后,宦官把持朝政,对社会构成极大危害。他们穷奢极欲、生活糜烂。在封建时代,正直的儒家士人与代表浊流恶势力的宦官之间时常会发生冲突。白居易此诗代表了儒家士大夫的共同心声。在诗的结尾,作者喊出了“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样的句子。一般而言,诗歌是讲究和缓优柔的,但在特定的时刻,诗歌也需要率直迫切。诗人在这里所传达的情感,是与杜甫忧黎民具有同样的情感,是符合原始儒学真精神的情感。《唐宋诗醇》云:“结句斗绝,有一落千丈之势。”
歌舞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71]。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72]。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门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75],中有冻死囚。
【解读】
白居易《奏阌乡县禁囚状》云:“县狱中有囚十数人,并积年禁系,其妻儿皆乞于道路,以供狱粮。其中有身禁多年,妻已改嫁者;身死狱中,取其男收禁者。云是度支转运下囚禁在县狱,欠负官物,无可填赔,一禁其身,虽死不放。……自古罪人,未闻此苦。行路见者,皆为痛伤。”这就是诗尾“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的背景。秋官和廷尉指主管法律的官僚。作为法律方面的官员,他们理应关注社会的稳定和法律的实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们“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他们过着花天酒地、红烛歌舞的日子,“冻死囚”不在他们的视线之内。同样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员,白居易不仅关注到了,而且递上了《奏阌乡县禁囚状》,写出了《歌舞》一诗,诗人感时伤乱、忧国忧民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1] 正声:标准的声音。
[2] 正色:标准的美色。
[3] 姝(shū书):美丽。
[4] 金缕:金色丝线。罗襦(rú如):用丝织品做的短上衣。
[5] 不须臾:须臾,很快。不须臾,即连须臾也不用。
[6] 绿窗:与“红楼”相对,指贫穷人家。
[7] 荆钗:用荆木制作的钗子,指首饰很低劣。直:值。
[8] 踟蹰:犹豫不定。
[9] 会:遇见。
[10] 姑:婆婆。
[11] 重赋:重税。
[12] 厚地:大地。
[13] 济:救助,养活。
[14] 理:治,制作。
[15] 两税:唐开元以前实行租庸调税法,德宗建中元年(780),合而为一,命令以钱纳税,分夏、秋两次征收,为“两税法”。
[16] 厥初:开始。淫:过度。
[17] 枉法:违法。
[18] 因循:沿袭,即沿袭租庸调税法,额外加收实物。
[19] 浚(jùn俊):煎,引申为榨取。
[20] 里胥:里正等。纳:交纳(税物)。
[21] 逡巡:迟缓。
[22] 霰(xiàn线)雪:小雪珠。
[23] 输:交纳。残税:尚未交纳的税。
[24] 缯帛:丝织品的总称。
[25] 羡馀物:盈馀。
[26] 琼林库:储藏贡物的仓库。琼林,汇集成林的珍宝。
[27] 甲第:古代帝王赐给臣子的住宅有甲乙等级之分,甲等是给封侯者住的。第,住宅。
[28] 栉比:像梳子一样排列。
[29] 累累:连贯成珠的样子。
[30] 郁郁:繁盛的样子。青烟:青云。
[31] “洞房”二句:化用《管子·宙合》:“辟之也犹夏之就凊,冬之就温焉。”清,当作“凊”(qìnɡ庆)。洞房,幽深的住房。干,干扰,影响。
[32] 虚:宽敞。迥(jiǒnɡ窘):起。
[33] 南山:终南山。
[34] 贯:串钱的绳子。
[35] 将:转告、传达。
[36] 马家宅:马燧家的宅院。
[37] 奉诚园:马燧子马畅将宅院献给唐德宗,被废为“奉诚园”。
[38] 苦恓(xī西)恓:苦恼的样子。
[39] 通籍:著名于公门之籍中,出入不禁。金闺:金马门,汉武帝时学士待诏的地方。
[40] 睽(kuí葵):同“暌”,隔离。
[41] 任与黎:诗人自注:“任公叔、黎逢。”黎逢为大历十二年进士,与任公叔友谊深厚。
[42] “七十”二句:《礼记·曲礼》云:“大夫七十而致事。”
[43] 致仕:退休。
[44] 挂冠:表示辞官。顾:顾惜。(ruí瑞阳平):冠带的下垂部分。
[45] 悬车:吊起的车辆。表示辞官。
[46] 金章:贵重的官服标志。不胜:承受不了。
[47] 伛偻(yǔ lǚ雨吕):无法伸直腰部。
[48] 名遂合退身:《老子》第九章云:“功成、名遂、名退,天之道。”
[49] 嗤诮(chī qiào吃翘):讥笑。
[50] 二疏:汉代疏广、疏受叔侄。二人一起告退。
[51] 东门路:长安东门外的道路。疏广叔侄从这里离开京城。
[52] 勋德:功勋与道德。下衰:下降。
[53] 陵夷:山陵夷为平地,此指今不如昔。
[54] 太公:吕尚,姜太公。
[55] 仲尼:孔子,名丘。
[56] 赀:资,钱财。此指报酬。
[57] 嗤:讥笑。
[58] 望江县:在今安徽。
[59] 曲令:曲信陵,望江县令。茕:单独者。嫠(lí离):寡妇。
[60] 江湄:江边。
[61] 碑碣(jié杰):方形的刻石为碑,圆形的刻石为碣。古代五品官以上立碑,七品官以上立碣。
[62] 轻肥:轻裘肥马,指奢侈豪华的生活。《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
[63] 意气:神态。
[64] 内臣:内宫近臣,即宦官。
[65] 朱绂(fú福):此指画有花纹的朱红色官服。绂,古代官员垂于膝前的大带。
[66] 紫绶:此指紫衣。绶,系印章的丝带。
[67] 尊罍(léi雷):盛酒的器具。九酝:一种美酒。
[68] 罗:摆,排列。八珍:各种各样的珍美菜肴。
[69] 擘(bāi掰):剖,分开。洞庭橘:产于太湖中洞庭山的橘子。
[70] “是岁”二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七载: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衢(qú渠)州,在今浙江衢县一带。
[71] 皇州:长安城。
[72] 朱紫:朝廷达官贵人们的衣服颜色。
[73] 秋官:掌刑狱的官员。
[74] 廷尉:掌刑辟的官员。
[75] 阌(wén闻)乡:在今河南灵宝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