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粉彩官窑出现了
对于如何拿放瓷器,沈愈已然登堂入室。
一系列的标准动作,看得柳东阳暗暗颔首。
不得不说博古堂的鉴赏桌设计得极为合理,中心位置为实木材质,而周边皆包裹着海绵的红绒布,且在桌子四面的边缘处微微隆起。
如此一来,即便瓷器未放稳当突然歪倒,也无需担忧其滚下桌子摔碎。
沈愈心中暗忖,回去可以试着仿制一张这样的鉴赏桌。
稳稳地将观音瓶放好,就在这时,一团蚕豆般大小的深蓝色宝光猛地自瓶身底足冒出,恰似电光火石一般,从沈愈左手食指钻进他的身体之内。
沈愈只觉眼中一片清凉,眼睛原本的灼热刺痛感瞬间消散。
“小友?”见沈愈放下瓶子后仍傻傻地站在原地,柳东阳在沈愈身后轻轻提醒了一句。
沈愈忙转过身来,脸上同时浮现出一丝歉意,“不好意思柳老。许久未见过品相如此之好的康熙朝青花瓷了,一时间竟有些失神。”
“没关系,你想看随时都可以来看。”柳东阳再次捋了捋颌下胡须,由衷地夸赞了一句。
沈愈的这份眼力,柳东阳觉得自己店里的伙计没有一个能与之相比。
甚至他自己年轻时都有所不及。
若能将其招揽至自己店里,博古堂未来几十年的掌柜人选岂不是就有了?
其实柳东阳还有另一重身份,是博古堂六大原始股东之一。
说起来,这六大原始股东并非什么富甲一方或声名显赫之人,只是六个交情颇深的藏友。
最初的博古堂也不过是一间面积不足十平米的瓷器小店,因诚信经营,三十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终成旧货市场名店中的名店。
只是人总有老去的时候,如今事业有成,几位老友也都渐渐年迈,有的已然离世。还有的搬去了外省定居,
如今柳东阳在博古堂的持股比例已达百分之七十。剩下两位持股的老友也只管分红,不参与管理。
整个博古堂可说由他柳东阳一人做主。
让柳东阳忧心的是,他的儿孙对古董行当毫无兴趣。
百分百不会继承这份家业!
但柳东阳却不愿看到博古堂的招牌随着他的老去而消失在这楚州旧货市场中。
没办法,只能退而求其次,寻找职业经理人!
问题来了,古玩行的职业经理人极难寻觅。
并非钱的问题。
问题在于,懂打理生意的人不懂古玩鉴定,仅这一项便淘汰了百分之九十九的职业经理人。
而懂瓷器字画鉴定的人,要么如他这般年逾古稀,年轻些的多是纸上谈兵之辈,说起理论头头是道,真鉴定实物时,连个光绪民窑官窑都分不清,让他如何放心得下?
找一个合适的人选,真是难如登天。
而沈愈的出现,让柳东阳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
“小友你慢慢看,想喝茶自己倒,想喝饮品,冰箱里各种品牌应有尽有,我就不打扰了。”柳东阳目光灼灼地凝视沈愈,眼神流露出一种好似观看古玩珍宝般的神采。
沈愈自是不知柳东阳心中所想,他依旧全神贯注地一件一件认真寻觅着合适的瓷器。
很快,又是半个小时悄然流逝。
终于,在第十六个博古架的最顶层,一团如珍珠般大小的蓝色宝光悄然浮现。
那是一个小碗,确切地说,是一个粉彩小碗。许是在架子上放置太久,如今已被一层薄薄的尘土所笼罩。
“宝光自行出现,而我的眼睛却没有任何不适之感,难道与刚才那尊观音瓶上的宝光进入我体内有所关联?”
沈愈细细思忖一阵,觉得很有可能。
但也不敢百分百确定有关系,毕竟对于宝光的一切,他尚处于摸索阶段。
不过沈愈有一个极大的优点,那便是能想明白的就去想,想不明白的从不钻死胡同。
宝光之事仅在他脑中停留了几十秒钟,他便将视线再度转回到粉彩小碗之上。
沈愈先是轻轻吹去上面的尘土,而后小心翼翼地将这巴掌大小的小碗托了起来。
此碗敞口、深腹、圈足,胎体细薄。
外壁施粉彩,绘有清代官窑经典制式“过枝癞瓜”图。
瓜藤缠绕攀爬,出碗外壁又入内壁。
笔法未见丝毫拖泥带水之态,堪称惊艳。
内壁施白釉,绘翠竹一株与闻香彩蝶一对。
所谓过枝,便是所画的枝杈由碗的外面接连到内面,中间并不间断。
大白话就是,碗外壁与碗内壁的图案是一整幅。
此技艺听起来很牛,实则确实是很牛。
甚至可说非常的牛。
普通人想作伪都做不了。
明成化皇帝时所创,于清代雍正朝开始盛行。
此后乾隆、嘉庆、道光、光绪等朝也多有烧制。
此碗整体观之,瓜藤翠绿,果实饱满,彩蝶飞舞,栩栩如生。整体纹饰浑然一体,虽言雅致绝伦有些夸大,但构思精妙,精美典雅绝对当之无愧。
碗身岁月痕迹明显。
整体颜色有些脱彩,有的地方甚至已经露出玻璃白。
看起来十个老物件。
另外,在边缘处还有一处半个米粒大小的崩口。
沈愈越看越爱,不禁暗自点头:“嗯,官窑的没错。虽有小块崩口,但胜在器形优雅,釉质莹润,整体而言神韵未失,属于残而不缺。”
把小碗放到鉴赏桌,沈愈自裤兜掏出一块手帕来。
瞅了一眼是顾青青的,他马上又放了回去。
转而从右边裤兜又掏出一块,开始小心翼翼地擦拭小碗上边的灰尘。
静静看了一会,沈愈小心翻看小碗底部。
碗底有青花六字三行篆书款:“大清嘉庆年制。”
看到这里,沈愈的眉头微微蹙了起来。
这个小碗款识的字迹实在是有些过于潦草了。
沈愈都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就像是困了一天的人打着哈欠闭眼写的。
官窑的款识不求书法过人,但字体工整是最基本的要求,毕竟官窑瓷是给皇帝用的,用这歪歪扭扭的字送去不是自找倒霉吗?
就算督陶官那一关也过不去。
呈送给皇帝的东西,督陶官往往是慎之又慎。
所以官窑瓷不该出现如此明显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