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海洋文化:我想去看海
遥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曾隔海远眺,想象着海洋对岸的世界。
小虎二年级时,假期我带他去看海。平坦的海岸线和蔚蓝的海水,让他很兴奋。山居久了的他第一次见到海的感觉是:世界如此之大,原来我是底井之蛙。大开眼界的感觉真好。孩子对未知的世界十分好奇。因为好奇,所以向往。小虎说:“此刻,我和卡梅拉一样。”
小虎三年级时,我又给他买了一套卡梅拉,英文版的,原版是法文,我没有学过法文。三年级开始有英语课,每晚读完英语课本,他都要看一会卡梅拉。他最喜欢的是《I want to see the sea》。“Lay eggs!”“Lay eggs!”“Always asking us to lay eggs!”“There must be more interesting things to do in our lives!”“Someday,I will see the sea!”小虎十分敬佩母鸡卡梅拉,他认为她是一名英雄,不会游泳,有勇有谋,飘洋过海。人类对水的依赖是如此的强烈。只要有水流经过,人类就会逐水漂航。只要有海岛出现,人类就会乘舟逐岛。人类的特性,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探求与渴望。人类实际上是一只脚踏着大地,一只脚踩着海洋。
生命的起源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课题,从现在的研究成果看,普遍认为生命起源于海洋。水是生命活动的重要成分,海水的庇护能有效防止紫外线对生命的杀伤。大约在45亿年前,地球就形成了。大约在38亿年前,陆地一片荒芜,海洋开始孕育生命——最原始的细胞,其结构和现代细菌很相似。大约经过了1亿年的进化,海洋中原始细胞逐渐演变成单细胞藻类,这大概是最原始的生命。由于原始藻类的繁殖,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和二氧化碳,为生命的进化准备了条件。这种单细胞藻类又经历亿万年的进化,产生了原始水母、海棉、三叶虫、鹦鹉螺、蛤类、珊瑚。大约在4亿年前,海洋中出现鱼类。
《安徒生童话》中最让孩子喜欢的是美人鱼。迪士尼电影《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中用迷人的歌声诱惑海员的美人鱼让人印象深刻。该片将美人鱼描绘成危险生物的情节很可能是对希腊神话中塞壬故事的改编。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半人半鱼的海妖塞壬Sirens总是出现在狂风暴雨的海上,在岸边唱着凄美动人的歌声,媚惑海上往返的水手,使他们所驾驶的船,不由自主地驶向岸边的礁石,撞个粉碎。奥德修斯航经海妖岛时,接受女巫瑟西的建议,让船员紧紧地塞住耳朵,以避免听到那惑人的歌声,又将没有塞住耳朵的自己紧紧绑在船桅上,以免受到蛊惑而发狂。海妖神话反映了古希腊人对海洋中潜在危险的恐惧。人鱼多半用来象征不幸和灾难。在大部分的西方文学中,人鱼的下场都很凄惨,最后都得不到幸福。
《山海经—海内南经》:“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氐人国在建木的西面,那里的人有着人的面孔,鱼的身子,没有脚。中国古代典籍中记载的鲛人与西方神话中的人鱼不同,鲛人生产的鲛绡,入水不湿,他们哭泣的时候,眼泪会化为珍珠。鲛人的油,一旦燃烧将万年不熄。民间盛传秦始皇陵中就有用鲛人油做燃料的长明灯。李商隐的名作《锦瑟》中,“沧海月明珠有泪”便引用了鲛人的传说。
达尔文进化论一度让人置疑,我们更愿意相信人类是从鱼进化到人的。
人类的生命来自海洋,人类的文化起源于海洋。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是地球上最大的“宝库”。海洋的浩翰壮观、变幻多端、自由傲放、奥秘无穷,使得人类视海洋为力量与智慧的象征,比如海神波塞冬。
Trident, the weapon used by the sea god Poseidon, is a threepronged spear with which earthquakes or tsunamis might be created.海神波塞冬的武器三叉戟是一把三分叉的鱼叉,可以用来引发海啸或地震。看了电影《海王》后,小虎认为:只要拥有海神三叉戟,就能拥有神力。“双减”之后的快乐是没有寒假作业。打开投影,准备零食,列出片单,经典电影,逐一欣赏。即使在手脚冻得发麻的寒冬,依然会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这个假期,我把有关希腊神话的电影都投给小虎看。每看完一部电影,我就问:“小虎,感觉怎样?”“太好看了!”
在《诸神之战》里,克洛诺斯推翻了父亲的王位之后,成为至高权利的象征。克洛诺斯与其妹妹瑞亚结婚并生下三子三女:哈得斯(普路托)、波塞冬(尼普顿)、宙斯(朱庇特)、赫斯提亚(维斯太)、得墨忒耳(刻瑞斯)、赫拉(朱诺)。父亲乌拉诺斯留下的诅咒和预言令克洛诺斯寝食难安,他害怕自己的孩子有朝一日会奋起反抗他。为了防止预言成真,克洛诺斯采取了极端的防范手段。他在孩子们呱呱坠地之际,就将他们一个个吞进肚子里。轮到第六个,也是最后一个孩子宙斯的时候,瑞亚决心要救下这个孩子。她用毯子包裹好一块石头谎称是新生的婴儿,将它递给了正在焦急等待的丈夫,克洛诺斯毫不犹豫地将石头吞下。就这样,宙斯得救了。
瑞亚将儿子宙斯藏在克里特岛上,在那里一头圣羊为他提供乳汁,仙女梅丽西给他喂蜂蜜。在仙女和瑞亚的祭司们精心的呵护下,宙斯迅速长大,拥有强壮的身体和超凡的智慧。当瑞亚觉得宙斯已经足以与他的父亲抗衡之时,便将他带回了王宫。宙斯机智地骗克洛诺斯喝下一种药水,使得他不停地呕吐。宙斯的哥哥姐姐们一个接一个地从他们父亲的口中吐了出来。克洛诺斯和他的提坦巨人们占据了俄特里斯山,宙斯和他的哥哥姐姐们则驻扎在奥林波斯山上。诸神对峙作战进行了十年,战争几乎遍布全世界,但双方始终无法分出胜负。
小虎告诉我:“在电影《诸神之战》里,宙斯释放了被囚禁的百臂巨人和独眼巨人。百臂巨人能够同时将上百块巨石投向敌人。独眼巨人帮宙斯打造了雷电,为波塞冬打造了三叉戟,给哈得斯打造了隐身头盔。在巨人们的帮助下,宙斯和他的哥哥姐姐们打败了他们的父亲克洛诺斯。”小虎看电影很投入,剧情描述得分毫不差,且他对武器十分关注。
The ancient Greeks believed that the home of their gods and goddesses was on the top of Mount Olympus, the high and lofty mountain between Thessaly and Macedon,whose summit , wrapt in clouds and mist, was hidden from the mortal view. Because of their residency atop Mount Olympus, the major deities, twelve in number , were named the Olympians. Five of them , Zeus, Poseidon , Hera , Demeter , and Hestia ,were the offspring of the Titans Cronus and Rhea. The rest , Athena , Apollo , Artemis , Ares , Hephaestus and Hermes , were the principal children of Zeus.古希腊人相信众神的家在奥林波斯山上,即塞萨利和马其顿之间那座高大巍峨的山脉,山巅云雾缭绕,凡人的肉眼无法视见。也是因为奥林波斯山这个住所,十二位神统称奥林波斯神。其中五位:宙斯(主神)、波塞冬(海神)、赫拉(神后)、得墨忒耳(农业女神)、赫斯提亚(炉灶女神)是提坦巨人克洛诺斯和瑞亚的后代。其余六位:雅典娜(智慧女神)、阿波罗(太阳神)、阿尔忒弥斯(狩猎女神)、阿瑞斯(战神)、赫菲斯托斯(火神)和赫耳墨斯(神使)则是宙斯的孩子。爱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是乌拉诺斯的女儿,克洛诺斯的妹妹,赫菲斯托斯的妻子,奥林波斯十二神之一。
奥林波斯山,位于爱琴海塞尔迈湾北岸,由52座山峰组成,是塞萨利与马其顿的分水岭。奥林波斯山是希腊最高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云雾笼罩,高耸入云。云海之上,长着奇花异草。松林郁郁葱葱,景色十分优美。“奥林波斯”的原意是“光之处”,现代希腊语作Oros Olympos。奥林波斯是神的山,它的地位相当于天堂,众神、半神和他们的仆人都居住在这座山脉上。
在这座光辉的奥林波斯山上,每位神都拥有自己的宫殿。最富丽堂皇的要数神王宙斯的宫殿。每日清晨,当奥罗拉用玫瑰色的手指打开天门放出阳光时,众神就会集到宙斯的宫殿里来。宙斯坐在金色宝座上,在宫殿最大的厅堂里接待他们。众神坐在宙斯周围,犹如一家人围着父亲一样,他们享受着人们难以想象的幸福。满面红光、长着棕色环形鬈发的阿波罗为他们弹奏竖琴,悠扬悦耳的乐声使他们如痴如醉。美丽的卡里忒斯穿红戴绿,在草地上,在树丛间翩翩起舞。缪斯那柔和动听的歌声使众神陶醉。席间,婀娜苗条的赫柏给宙斯的客人们送上美食和仙酒。她用金杯盛着仙酒,送到众神面前。喝了这仙酒就能永葆青春、长生不老。他们像一家人一样,每天聚集在一起,饮宴狂欢,主宰地球。当诺克斯点亮天上的繁星时,众神都回到各自的宫殿。奥林波斯山又恢复了寂静。只有炉灶女神赫斯提亚仍然呆在公共殿堂里,因为她担负着奥林波斯山上众神各寓所照明的任务。每位神并不是单独住在各自华丽的宫殿里,十二神都有各自的众多的随从。有些负责传达命令,有些负责筹办盛宴、斟茶倒水,有些负责表演歌舞。
宙斯居住在陡峭险峻的弥形山峰——斯泰法尼峰峰顶。他呼风唤雨,投雷掷电,降祸赐福,随意施行,主宰人类,主宰诸神。最初宇宙是混沌的,后来从混沌中产生大地女神盖亚,盖亚生了天神乌拉诺斯;乌拉诺斯和盖亚结合,生了12个提坦巨神。在提坦巨人中,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类。提坦神族的统治被宙斯推翻后,宙斯成了宇宙最高的主宰。他拥有长长的胡须以及浓密的毛发。他无所不能、无所不知、任意变形。在他抬起的手中,通常握着一束闪电,身旁始终环绕着一只老鹰。他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最大的弱点就是喜欢到处拈花惹草。
奥林波斯的许多神祇和许多希腊英雄都是宙斯和不同女子生下的子女。古希腊人及古罗马人在神话里将宙斯说成是自己的祖先。居住在奥林波斯山上的天神宙斯主宰着天地万物。为了表达对宙斯的崇敬祈求,古希腊人在奥林匹亚地区举行盛大的祭祀。他们献上牛羊作为祭品,载歌载舞,欢庆宴饮,同时还要进行短跑竞赛活动。最早的竞赛项目只是200码短跑,大约是182米。后来逐渐增加了摔跤、掷铁饼、投标枪、赛马和赛车等项目。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赛车,比赛时,骏马奔腾,车轮滚滚,观众欢呼不已,方圆几十里都可以感受到热烈的气氛。但由于比赛规定参赛选手必须自备马匹和车辆,所以只有贵族和富人才能参加。
比赛结束后,人们把月桂枝叶编成的桂冠戴在优胜者头上,以示祝贺。戴着桂冠的胜利者被当作神来崇拜,他们比戴王冠的国王还要受人尊敬。在竞技会闭幕式上,将举行盛大的宴会来款待他们。获胜者回到自己的城邦后,人民将他看做凯旋的英雄,有的城邦还专门举行凯旋式,让他们像征服者那样入城。如果是一个雅典人获胜,他还可以获得500银币的奖励。古希腊人认为,居住在奥林波斯山上的众神创造了奥运会。古希腊人用强壮的身体和永争第一的信念左右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他们注重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优胜者得到最高的荣誉,受到普遍的尊敬。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也都是体育健将。体育可以使人成为强者。
远古时期,西亚移民、土著居民与希腊人的祖先阿该亚人经过千年融合形成了希腊三大民族。希腊统一之前,各民族拥有各自的神灵体系,经过漫长的融合过程,特别是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希腊诗人荷马用神话把这一堆庞大的东、西方民族的神灵,按照氏族的形式编织成神话故事,并确定了希腊人崇拜的对象是奥林波斯12神灵。除了12位神灵,各地还有自己崇拜的保护神、小神灵以及英雄人物。古希腊的神实际上就是现实中的人的提高,有些神本身就是由人转化而来的。由于神人同形同性,故神界的王国也同人间的城邦一样矛盾重重,充满危机。
最早的希腊宗教是一种自然崇拜。如所有原始人一般,古希腊人认为树木、泉水、岩石、山峰及鸟兽都具有神秘的力量,称之为精灵。阿该亚人进入爱琴海后,发现爱琴海人最崇拜的是大地的精灵—即地母,她使土地生长谷物与果实,使人类生存。这些精灵变成男神与女神,随之兴起了新的宗教崇拜。
《荷马史诗》是一部关于战争与英雄的历史,也是希腊宗教经典。赫西奥德写出《神谱》解释了神灵系统是怎样产生的。荷马和赫西奥德为古希腊宗教的正式形成提供了思想依据。古希腊宗教不是由传教士、预言家或圣人创造的,而是靠诗人、艺术家用神话为主要内容发展起来的结果。
古希腊奉行多神教,致使人们拥有相当程度的思想自由和政治权利,哲学和自然科学因此同宗教较早分离。艺术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而决不会受到祭司或寺院的干涉和迫害。古代艺术家在观察生活或创作构思的时候,不必根据神的启示或权威的独断,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创造出辉煌的文化成果。古希腊人的宗教思想和生活习俗对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他们认为神灵是最完美的人的体现,神不但具有人的形象,而且具有人的感情和经历。神性与人性的结合,形成了希腊特有的多神精神体系及其基础上所形成的理想艺术。神话、宗教本身带有一些永恒性的问题,通过艺术形式将其传给后代。
神话成为希腊美术最重要的特征。希腊的许多神像都是典型的、完美的人的形象。在神话、宗教观念的影响下,艺术家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塑造了以表现神灵世界为题材的大量生动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建筑与雕塑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令世人惊叹,难以忘怀。许多文学作品,都取材于神话,表现历史和现实。希腊文学艺术家走上了以人为中心的现实主义道路。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文学、艺术作品取之不尽的题材。
在古希腊,除了奥运会,就属雅典戏剧节最重要了。在戏剧节期间,雅典城不仅政府机关放假,店铺歇业,老人、妇女、儿童、奴隶甚至连囚犯都被押出来看戏。每年的3月底4月初,葡萄丰收的时候,雅典就会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并在此期间举行戏剧比赛,许多雅典人、外邦人甚至外国人都赶来观看。到了伯里克利当政时期,为了鼓励公民看戏,曾下令颁发看戏津贴,所以穷人也有机会看戏了。而最尊贵最风光的人则是狄俄尼索斯的祭司,此外还有雅典的官员,友邦的使节、贵宾。
戏剧节原来只演悲剧,后来也允许演喜剧。在欧里庇德斯的《酒神》中,我们可以领略到那动人的祭礼场面,在充满着对神的感激中,对来年好收成的奢望中,在充满着狂热的激情和虔诚的祈祷中,戏剧诞生了。种葡萄人坐在大车上和老乡开玩笑逗乐,于是诞生了喜剧。祭礼酒神时,主祭人还有另外一些人,扮演了酒神受难及复活的情景,于是产生了悲剧。神与葡萄、葡萄酒与人、人与悲喜剧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欧里庇德斯被称为“舞台上的哲学家”。
埃斯库罗斯的代表作《被囚的普罗米修斯》中偷火的普罗米修斯成了人类文明的象征。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成了后世美学讨论不尽的话题,首开欧洲悲剧之先河。欧里庇德斯是继索福克勒斯之后的又一个戏剧天才,他把悲剧的主角变成普遍人物,并开始将喜剧融入悲剧,对以后的古罗马喜剧和近代欧洲戏剧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里庇德斯的代表作《美狄亚》被认为是世界戏剧舞台的典范。《被囚的普罗米修斯》、《俄底浦斯王》、《美狄亚》等一系列以神为题材的脚本中,神常常成了主角,主人公始终未能战胜天神—命运的化身,从而造成悲剧性的结局,但神躯壳里的实体却是作者的灵魂,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积极反抗精神。
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德斯被称为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此外还有被称为“喜剧之父”的阿里斯托芬,他的代表作是《鸟》。他生活在希腊历史上的多事之秋,在他的戏剧里,他把当时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挖苦,嘲笑了当时很多贵族。
太阳落山了,戏剧也结束了。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还意犹未尽地议论着戏剧的内容。在清澈如水的月光照耀着的雅典的大街小巷,人们还在高声吟咏着戏剧中的经典对白……
宗教与艺术同为上层建筑,都是人类深窥的情感启示。希腊神话赋予宗教与艺术丰富的内涵,神话和宗教为艺术家提供了宽阔的想象和创作空间。希腊神话、宗教、艺术三者的有机结合让人回味无穷。
金属的神话出自柏拉图的《理想国》,记录的是苏格拉底的一段有趣对话。
黄金代表了太阳,因此,黄金时代是最好的时代。这是克洛诺斯在位时期,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用丰富的资源满足着人类的一切需求,没有邪恶、没有恐惧、没有贪婪、没有怀疑。人类不仅寿命很长,还能容颜不老,死亡也异常安详。在那时,人类还不懂航行,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
白银时代是宙斯统治时期,他将永久的春天划分成了四季,人类开始学习耕作和建筑,然而,他们不再崇拜诸神,也不再向诸神献祭。尽管有百年的寿命,他们的成年期却异常短暂,并且都在彼此的倾轧中度过。作为月亮的象征,白银没有黄金那么耀眼。但是,白银时代的人类也并非一无是处。
青铜时代的人类是宙斯从用来制造长矛的梣树上造出来的。青铜是让人联想到武器的金属,所以这个时期的人类粗暴、凶狠、好战,他们身着青铜衣裤、手拿青铜武器、住着青铜房屋。到了青铜时代的后期,人类变得邪恶不驯,以致诸神决定用一场洪水来将他们全部清除。普罗米修斯的儿子丢卡利翁和他的妻子皮拉因为对神的虔敬,成为唯一活下的人类。
根据赫西奥德的长诗《工作与时日》,青铜时代之后出现的是英雄时代。这一时期的人类强壮而英勇,他们成了底比斯和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由于这是唯一一个没有和金属相关联的时代,后来的一些作者,如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倾向于把它从人类的谱系当中排除掉。铁是最硬、最难加工的金属。铁器时代是赫西奥德本人所处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忧愁痛苦的时代。宙斯赋予所有现代人的是邪恶和自私,没有信仰、没有真理、没有正义,这个时代的人类已经被诸神所抛弃,并且总有一天会被宙斯所灭亡。
人类的时代是一段漫长的、不断堕落的过程,从最初原始的天真烂漫到后期的邪恶腐化,赫西奥德将古代神话与现实世界巧妙结合,创作出了一个混合的故事,以警醒世人不断反思。
根据金属的神话,不同的人类灵魂被赋予了不同的金属:金子给了统治者、银子给了领导者、铜铁给了农民和手艺人。通常来说,孩子身上的金属属性与他们的父母是一致的,假如出现偏差的话,那么这个孩子的社会阶层必定会出现上升或者下降。一旦某个铜铁性质的孩子成了领导者,那么整个国家都会遭殃。
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雅典城邦危机四伏。这时,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更加尖锐,而且奴隶主民主派与奴隶主贵族派之间也开始争权夺势。柏拉图坚决反对民主政体,极力主张奴隶主贵族来把持国家政治。柏拉图为了恐固奴隶主贵族派的统治地位,从而设计了理想国。柏拉图设计并展望着心目中理想国度的蓝图,提出只有在“理想国”中才能真正实现正义。
《理想国》中以故事为题材,叙述苏格拉底到贝尔斯祷神,归途被派拉麦克邀往家中,宾主交谈的哲学式对话。《理想国》成书于柏拉图的中年时期。《理想国》集中了柏拉图政治、道德和教育诸方面的观点,表现了一种浪漫的理想主义的色彩,可以说是近代“乌托邦”思想的源头。莫尔的《乌托邦》就是在《理想国》的启发下写的。《理想国》反映了柏拉图追求完美的一种努力。文中借苏格拉底之口和人讨论正义,分析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之间的互通性,系统地阐述了正义的概念。
在柏拉图的思想中,国家的建立是为求实现公道正义。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才德兼备并具有理性的人,维护城邦稳定有序。柏拉图认为,正义是最高的善,它不是某种外在的东西,而是灵魂自身的适当状态。现代英语中的“自由”一词应当翻译为“自在”更恰当。一个理想的国家就要符合至善理念的、正义的国家。正义不仅是个人的德性,而且是国家和个人的共同德性,是国家和个人的双向约束和互动,是对个人更是对国家的要求。正义是理想国的核心概念。
柏拉图认为,正义就是只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兼做他人的事,就是为了维护社会的普遍和谐。正义就是在国家中做正当的事,当每个人只作一种对国家有关的工作,而这个工作又是最适合他的天性时,这个国家就有了正义。所以这样一来,每个人不必兼做多种职业,而是各人做特殊适合的工作,不论老幼、男女、自由人、奴隶、手工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是这样。一旦在国家中出现人们违反一人一事原则,国家的秩序便被打破。柏拉图认为,国家是由具有欲望的体力劳动者和具有意志的护卫者阶级以及拥有理智的统治者阶级所组成的,而这三个等级应该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只有各个等级保持分工合作的状态时社会才能保持普遍的和谐。正义是智慧、勇敢、节制三种美德的统一,同时也是由于正义这种美德的存在,国家中才会产生智慧、勇敢、节制这三种德性,并使它们得以在国家中保持。正义是一种美德,也是建立理想国家总的原则。
柏拉图论述的理想的国家形态成为后世的国家制度、政治统治的模本。《理想国》描述的许多的国家原则,例如分工合作的原则、国家的目的是追求最高的善的原则,都在后世的国家建设中被重视,并被许多政体所吸收。在欧洲的中世纪,《理想国》的许多政治和伦理的思想被重新讨论,许多思想渗透到社会和教会之中,成为它们思想的一部分,例如天国观念、地狱观念都来源于《理想国》。虽然历经千年,仍然有无数的哲学家、政治家热衷于研究这部著作。
柏拉图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他们三人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柏拉图留下的文集残缺不全、存在许多争议。他记载的苏格拉底对话录成为后人研究他们思想的主要来源,但许多内容记载的是柏拉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苏格拉底的原意。除了受到《荷马史诗》影响之外,柏拉图也受到许多在那之前的作家和思想家的影响,包括了毕达哥拉斯所提出的“和谐”概念,以及阿那克萨戈拉教导苏格拉底应该将心灵或理性作为判断任何事情的根据;巴门尼德提出的连结所有事物的理论也可能影响了柏拉图对于灵魂的概念。
古希腊哲学是公元前6~前5世纪出现在希腊本土以及地中海沿岸,特别是小亚细亚西部、意大利南部的哲学学说。古希腊哲学又称古希腊罗马哲学,是西方哲学最初发生和发展的阶段,是以后西方各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思想的基础。古代希腊哲学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如诡辩论、怀疑论、神秘主义、相对主义、折衷主义及各种颓废没落的人生哲学,一直影响着以后的各种消极思想。古希腊哲学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然哲学时期、人本主义和系统哲学时期、希腊化和罗马哲学时期,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古希腊哲学与宗教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一方面,古希腊哲学把人与自然区分开,在观察事实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解释自然、社会和人生,因而与感性直观的宗教世界观有着根本区别。另一个方面,由于哲学是从宗教神话中分离出来,它与宗教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希腊人的灵魂观念很强烈,即使是当时走在理性思维前列的哲学家,也难以摆脱宗教的影响。把数看成事物本性的毕达哥拉斯建立了一种宗教,主要的教义是灵魂轮回和吃豆子的罪恶性。续后,苏格拉底颇费口舌地论证过灵魂的存在。柏拉图更是发展了毕达哥拉斯的神秘主义和灵魂学说,他的思想对基督教哲学和神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从赫拉克利特开始,古希腊就十分强调道德上的自我教育。他认为“与心作斗争是很难的”,并说“教养是有教养人的第一个太阳”。德谟克利特进一步提出一个人能在与自己思想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即意味着他在道德上的进步。亚里士多德更是把教育和修养看作是人们能否具有美德的重要条件。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们则把道德修养理解为在上帝面前对自己的罪行所作的忏悔。文艺复兴运动后,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禁欲主义,强调自我解放时,虽然也注意道德教育,但一般都忽视道德上的自我修养。
孔子曾说,他最担忧的是“德之不修”,即不重视自己品德的修养,提出了“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并强调“内省”的修养功夫,要求学生曾参每日“三省”自身。孟子进而指出,人们经过坚持不懈、诚心诚意的修养,就可以产生一种“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境界。宋明时期的理学家们继承和发展了先秦以来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尤其在修养方法上强调“居敬穷理”和“省察克治”。明清之际的颜元等人则进一步强调“习行”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只有在习行中才能迁善改过,达到提高人的道德品质的目的。中国历史上的道德修养理论同儒家的忠、孝等道德规范相结合,并经过统治阶级的大力宣传和推行,对维护和巩固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中海在亚、欧、非三大州之间,是一片宛如水槽的海域,是世界最大的陆间海。古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
多山环海,崎岖不平,仅有若干块小平原,又被关山阻隔。在古希腊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平原,连绵不绝的山岭河川将陆地隔成小块。山岭沟壑,耕地缺乏,土地贫瘠,限制了粮食的生产,人地矛盾突出,迫使古希腊人从事海外贸易、海外殖民和经济文化交流,众多的优良港湾为这些活动提供了条件。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特点是: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13种气候类型中唯一一种雨热不同期的气候类型;这种不协调的配合,对植物生长十分不利。土地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适合种植葡萄和橄榄树。特殊的地中海气候使得希腊盛产葡萄酒和橄榄油,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商品。海岸曲折,绿岛相连,港湾众多,地中海气候温和宜人,海洋资源得天独厚。特殊的地理条件,对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关山所阻隔的小块平原,造就了典型的“小国寡民的城邦”,也决定了古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其生存和发展。这种商业贸易只能是海外贸易,这又决定了古希腊人工商航海居主导地位的民族特性。古希腊商业航海贸易遵循以“平等交换”为原则的商业行为,加之商业贸易的发展要求自由的环境,进而又促使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古希腊“小国寡民”的城邦意识,一旦人口的增加而无法负荷时,古希腊人就自然而然的到海外去拓展频繁的航海贸易活动。航海使古希腊人练就了勇于开拓、善于求索的民族性格。航海使古希腊人造就了互利互惠、开放探索的民族精神。古希腊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海洋文化,并使希腊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这一切都与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交流的船只到达希腊后,克里特文明便迎来了它的一个新繁荣。从以雅典为中心的发展时期,到亚历山大东征,在与部分东方文明融合之后,古希腊文明逐渐成型,并演变成欧洲文明的源头。
自由民主制度使希腊的发展到达了鼎盛时期,最终它赢得了马拉松战役,打退了波斯人的进攻。希腊人为了向守护神雅典娜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在卫城山上修建一座新的神庙—帕特农神庙。由于帕特农神庙坐落在卫城山上的最高处,无论你在雅典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它。帕特农神庙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因此被称为“神庙中的神庙”。然而,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之后,今天的帕特农神庙只剩下了断壁残垣。雅典的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和科学均有百世留芳之作,对罗马、后世欧洲及世界文化有极大影响。
古希腊200多个大小城邦各自建立起信仰的神,宗教、神庙、祭司都不过问城邦政治,只从事宗教活动。古希腊神庙虽多,宗教事务繁杂,却没有形成特殊的祭司阶层。男女老少均可推先为祭司,任期短者仅一个月,但多为终生制。祭司纯属荣誉职务,没有实权,其工作是奉神守庙,无异是一种变相的奴役。多神崇拜使祭司难于统一思想,民主政治与贵族治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祭司形成一个特殊的利益阶层。祭司工作无利可图因此不被人看重。
古希腊城邦各自为政,无统一君主,城邦之间战争不断。为了应付战争,各城邦都积极训练士兵。在斯巴达,男人们都不在家居住,只在营房里准备打仗。斯巴达城邦儿童从7岁起就由国家抚养,并从事体育、军事训练,过着军事生活。战争需要士兵,士兵需要强壮身体,而体育是培养能征善战的士兵的有力手段。古希腊人一年约有五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参加各种类型的祭祖竞技以及社交娱乐活动,甚至战争也要为奥运会让路。交战的双方会暂停攻击,等到奥运会结束以后再继续开火。古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也带有明显的军事烙印。当健壮的运动员在场内奔跑、投掷时,场外已是刀枪林立,杀气腾腾。但运动员们没有理会,他们因发力而绷起的肌肉是对和平的渴望,是对敌人的嘲笑,是对奥运会的向往和对战争必胜的信心。
由于参赛的运动员都是赤身竞技,所以严禁妇女观看和参赛。一经发现,妇女将会被抛下悬崖。传说有个名叫费列尼卡的妇女,出身于体育世家。她身体强壮,喜爱竞技,是儿子的角力教练。当她的儿子进入角力决赛时,她非常激动,女扮男装到赛场观看。最终她的儿子获得冠军,她情不自禁地跑向竞技场向儿子祝贺。结果暴露了自己的身份,招致杀身之祸。后来因为她家世代对竞技会作出过巨大贡献,才免于一死。
连续不断的战争使人民感到厌恶,普遍渴望能有一个赖以休养生息的和平环境。后来斯巴达王和伊利斯王签订了“神圣休战月”条约。于是,为准备兵源的军事训练和体育竞技,逐渐变为和平与友谊的运动会。
在古希腊人的意识中,城邦相互间的战争与奥林波斯山上的诸神密切相关。古希腊人认为,诸神不仅密切关注他们的战争,也像城邦各国那样,分成了许多派别,直接参加到他们的战争中来。每一个城邦,要想在战争中获取胜利,都必须争取获得诸神全力以赴的“支持”。如果他们失败了,这是神灵“抛弃”的结果;如果他们胜利了,则是神灵“佑助”的结果。古希腊人看来,奥林波斯山上的诸神与希腊人的战争胜败、福祸生死如此息息相关,紧紧纠缠,他们又怎能不以各种激烈的竞技形式来向诸神展现自己的忠诚呢?又怎能不渴求在战争中得到诸神的帮助呢?而体育运动竞技中的胜利,正好是战争中实力较量的胜利的预兆和缩影。因此,要获得竞技赛会上的胜利,正是古希腊人要获取战争中的胜利的心情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这就是所谓的“最高荣誉”,莫过于用身手赢来胜战。而要保证能得到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对神灵的崇敬与祭礼来获取诸神的全力支持。正因如此,祭礼竞技活动在古希腊得到了广泛的开展。
在古希腊四大祭礼竞技赛会中,以祭祀宙斯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名声最高。奥运会在古希腊人心目是整个希腊民族精神的象征,其延续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
公元394年,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认为奥林匹亚竞技会是异教徒活动,所以下令禁止举办。直到1896年,追述古希腊竞技精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才再次举行。
雅典除了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以外,还有奴隶主内部的贵族派(贵族奴隶主)与民主派(工商业奴隶主)和自由民之间的矛盾。贵族派极力限制民主派和自由民权力,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民主派和自由民则千方百计的要扩大自己的权力,削弱贵族派的权力。雅典氏族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已发展到十分尖锐的程度。波希战争的胜利,大大促进了雅典奴隶占有制经济的发展,引起雅典公民内部不同阶层力量对比的变化,导致厄菲阿尔特和伯里克利的政治改革。
当政的伯里克利,虽出身贵族,但他却站在民主派这边,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在广大雅典公民的支持下,由贵族派把持的掌握雅典大权的元老院不得不将权力交给民主派控制的公民大会。伯里克利为了了解民意,经常深入广大的群众,和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意见。遇到和他不同意见的人当众辱骂他,他也不生气,也不逮逋对方。在伯里克利时期,雅典达到了全盛,成为希腊世界的霸主。
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凡是年满20岁的雅典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但妇女、奴隶和外邦人则无权参加。每10天公民大会都要举行一次会议,讨论关于内政、外交、战争、和平等重大问题,每一公民都可以上台发表自己的意见。会议开始前,祭坛上先要杀死一头小猪,然后由祭司拿着绕场一圈,以消除不洁。接着会议主持人登台宣读提案,再由支持或反对提案的人轮番上台发表演讲。台下的听众则用欢呼和嘘声来表示赞成和反对,但决不能打断发言者的演讲,否则将会被驱逐出会场,甚至罚款。上台演讲的人也要尊重别人,不得侮辱和绯谤在场的人,否则会被禁止发言和剥夺荣誉。如果几个人同时要求发言,则将按年龄大小排序。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是500人会议,成员由贵族奴隶主和工商业奴隶主和自由民组成。公民大会最重要的会议是选举大会。到了这天,会场上座无虚席,雅典人都以平生没有担任过任何公职为耻,所以参选的热情非常高涨。军人和公职人员,由公民举手表决,得票最多的人当选。执政官、法官、监狱官,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在选举大会两个月后,原来的公职人员开始向新当选的公职人员移交权力。
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主权在民。公民大会是“主权在民”的集中表现。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各抒己见的场合,决定的都是关系重大的事务。公民大会出错,将导致无可挽回的结果。集体决策,盲目性是不可避免的。雅典公民注重讨论和交流,在公民大会之外,体育场、市场等各个地方都是他们讨论的场所。对于他们了解的事务,他们能在讨论基础上作出理智的判断。但对于他们都不了解的事务而言,再充分的讨论也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判断不是基于事实,而是基于臆测。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期,公民大会讨论是否入侵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并不知道西西里的情况,公民大会还是作出了入侵西西里的灾难性的决定。这说明了民主决策缺乏制约造成民主政治的混乱。雅典民主是一种公民领导的地方自治,它与现代民主制度的差异仍然是巨大的。
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的国家政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雅典民主政治运行的基本政治原则。雅典的民主政治直接影响了后世西方的政治制度。西方人的道理叫法理,法律规定这样,道理就是这样。法律条文是固定的,西方人判断问题不是“yes”就是“no”。中国人的道理叫情理,情理是会变动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西方的法理是固定的,倡导“法治”,造成现代“只要合法,有什么不可以”的错误观念,终至道德沦丧,违背良心。中国的情理是变动的,倡导“礼(理)治”,凡事讲求合情合理,又合理合法,富于弹性,更合乎人性的需求,也符合大自然的现象。礼治包含法治,法治却涵盖不了礼治的奥妙。守法是根本,还需要兼顾人情和义理。太极线是弧形的,并非直线。海平面也是弧形的,两点之间,不是直线最短,而是弧线最短。中道是弯曲、起伏的,并不是一路直线到底。盲目推崇法治,把中道僵化,是现代的一大缺失。
在现代西方国家语言里,如英语的“民主制度”democracy一词来自法语“democratie”经由晚期拉丁语从古希腊语中的“demokratia”一词演变而来。“demos”的意思是古希腊城邦的公民。“kratia”英译为“power,rule.”意思是才智规则。“demokratia”翻译为古希腊城邦的公民的才智规则。荷马时代,城邦建立后,希腊多数城邦都建立公民大会,由王或议事会召集,全体成年男子(战时全体战士)参加,讨论、决定部落各项重大问题。公民指成年的奴隶主(男性)。汉字“民”在《说文解字》:“民,衆萌也。从古文之象。”西周称奴隶“曰民”“曰臣”,“民”亦作“氓”,“氓”“盲”音同。《诗经》里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氓”本指失去了家、失去了国而被别人掳去做奴隶的人。女奴在头上戴个刑具“辛”,就是“妾”字;男奴要参与集体劳作,就是“眾”字。为了防止奴隶逃跑,奴隶主便将奴隶的眼晴弄瞎一只,这就是最开始的“氓”。古人残酷的刑罚比较多,我们从这个字形里能窥其一斑。实际上“民主”democracy应该翻译成“民本”。民如一盘散沙,如何能作主?“平等”是指在生前和死后才平等。只要你活着,你就要分大小,没有平等可言。平起平坐是客气话。民主政策到最后是由一个人拍板定案的,因为他要负全部的责任。国家的命运掌握在君主的手里。大多数人(公民)的命运掌握在少数人(智者)手里。民主讨论是在拍板定案前,决定以后是不可以民主的,决定以后是专制,一票否决。没有决定前,大家言论自由、各抒己见;决定以后,谁有异议,就找谁麻烦。民主是一种心态与修养,中国式和西方式各有不同。近百年来,东方民族实施西式民主,几乎无一成功。学得愈像,反而受害愈深,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历史没有功与过,不可逆的潮流和偶发的事件构成了必然的历史。文明与文明的冲突,科学与信仰的争斗,专制与自由的妥协……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中国人不争历史,争千秋。历史不仅属于过去,它也活在当下,活在人们心里,是人们丰富自己的财富。过往的历史无不折射出做人与做事的道理。古人记述历史的范围受限于他们当时所能认识的世界,然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世界越来越像一个大村庄,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是世界历史体系中的一部分。天下为公,四海一家,是现代地球村的共同理想。天下一家,世界大同,是人类最大的受益。只有了解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掌握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各个阶段,树立全球史观,才能正确看待现代人类面临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读历史,就是读我们的内心,读我们与世界的关系;读历史,就是读我们的命运,在千万的人生中看到自己的方向。对国家而言,历史是经验、教训、明鉴、秉承,是过去的沉积、未来的导向;对个人来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想要明辨是非,必须以史为鉴。读世界史,我们可以从大历史的兴衰演变中体会生存智慧,从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经历中感悟人生真谛。读世界史,我们可以增长知识和胆略,提高历史修养,进而用世界胸怀和历史眼光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公元前3000年,爱琴海地区进入了青铜时代,出现了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1200年,多利亚人的入侵毁灭了迈锡尼文明。此后300年,希腊历史进入所谓的“黑暗时代”。前776年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召开标志着古希腊文明进入了兴盛时期。前750年左右,随着人口成长,雅典的希腊人开始向外殖民。在此后的250年间新的希腊城邦遍及地中海沿岸,势力最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
古希腊由许多独立的城邦组成,每一座城邦都是在平原之上崛起的,而平原周边的群山则给它们提供了天然的界线和防卫墙。市民在城市的周围修建起高大、结实的城墙,并在城墙之内的高处耸立起卫城。每座城邦的中心区都有一个集市,它是一个公共市场,人们也可以在其中集会。
随着各城邦人口的增多,希腊人开始向沿海地区移民和殖民,同时,由于本邦粮食有限,敌人的庄稼就成了经常性的作战目标。因此,各城邦国家经常发生战争。这些城邦都有着独特风格的生活、习俗和政府统治模式,且均对外扩张,建立了诸多殖民地,包括黑海北部一带以及北非(利比亚)海岸线上的昔兰尼加、西西里、意大利南部,甚至到达遥远的法国和西班牙南部海岸线地区。在古希腊许多奴隶制城邦国家中,斯巴达和雅典最强大,也最有名。
由于地形的限制,许多城邦被山脉分隔着,中间只有极少量的陆上交通,所以每一个城邦小国都以“天下”自居。城墙内是朋友,而在城墙外就到处是敌人。因此,许多不同的政治制度在此地区获得实践和发展。古希腊经历了贵族制、民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的演变。对于古希腊文化而言,每一个城邦都作出了自己的特别贡献。
斯巴达是一个农业国家,实行的是少数奴隶主贵族的专制统治。9000户左右的斯巴达人统治着25万以上的奴隶和平民。为了保卫政权的稳定,斯巴达教育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把奴隶主贵族子弟培养、训练成体格强壮,受过严酷军事体育锻炼的武士。斯巴达重视女子教育,女孩同样要接受体操和军事训练。
雅典的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实行的是奴隶主民主共和政体。雅典的教育目的不仅是要把奴隶主贵族子弟训练成身强力壮的武士,还希望他们成为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商人和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雅典的教育除了重视体育、军事训练和道德教育之外,还注意到智育、美育和谐发展。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各依其不同特点影响了以后西方教育的发展。
希波战争,雅典和斯巴达结盟(提洛同盟),联合打败了波斯人。希波战争50年后,提洛同盟退化,成为雅典保持和加强其在爱琴海霸权的强制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雅典逐渐把同盟变成了发展自己利益的海上帝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它动用了同盟国金库的资金,试图把其他同盟国都降至臣属地位,哪一个造反,就以武力镇压之,把它当作被征服国,接管其海军,勒索其贡赋。原先站在雅典一边并免费享受保护的国家,很快便不得不向雅典人纳税。随着海上势力的扩张,雅典获取了大量的奴隶,各行各业广泛使用奴隶劳动,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整个雅典的奴隶曾经达到40万,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
雅典的手段如此横暴,引起了斯巴达人的疑虑:担心雅典不久就会把其霸权扩张至全希腊。斯巴达领导下的伯罗奔尼撒联盟,是提洛同盟霸权的对抗者。
雅典领导的同盟主要由爱琴海中的岛屿和滨海城市组成,因此它们的强处在于海战。雅典作为最大的海上霸权,主要依靠它的海军和同盟。雅典的海军最主要的是它的三列桨战舰和爱琴海的地理。三列桨战舰是轻型战舰,实际上不能在深海中远航。假如天气变坏,它们必须立刻寻找避风港。最好的避风港是沙滩,但是爱琴海边上沙滩很少,大多数海岸是岩石和海礁,适当的避风港往往是港口城市,因此对于希腊的海军来说,同盟的港口是非常重要的。对雅典来说,提洛同盟对它的贸易和作战同样重要。雅典的贸易收入比斯巴达的经济力量强一些。
斯巴达的联盟主要由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希腊中心地区的城市组成,它们是陆地国家,长处在于它们的长矛兵。斯巴达是贵族政治的、保守的、农村的、地方性的、文化鄙俗落后的国家。而雅典是民主政治的、进步的、城市的、帝国主义的、文学艺术繁荣发达的国家。经济上,双方为争夺奴隶、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不断发生争端。政治上,雅典的民主政治和斯巴达的贵族寡头政治水火不相容,双方都想把自己的政治制度扩大到其他希腊城邦。雅典支持各邦的民主派,斯巴达支持各邦的贵族派,相互敌对、各不相让。双方政治经济矛盾日益尖锐。
雅典的力量在不断增长并引发斯巴达的恐惧。斯巴达决定采取发挥陆军优势,鼓动提洛同盟成员国叛离,削弱和孤立雅典的战争策略,因为斯巴达训练有素的重甲方阵步军和骑兵在陆战中将占有绝对的优势。伯罗奔尼撒同盟成员底比斯袭击雅典盟邦布拉底引发战火。5月,斯巴达国王率领精锐部队6万余人,向阿提卡进军,伯罗奔尼撒战争全面爆发。
伯里克利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知道,要想在战争中胜利或逼和斯巴达,必须避其长击其短。于是,他采取陆地取守势,海上则取攻势的对策,命令陆战队以守为主,派舰船侵袭伯罗奔尼撒半岛沿海地区。就在斯巴达不断对阿提卡进攻时,雅典的海军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开始登陆,严密封锁伯罗奔尼撒半岛海岸港口,断绝斯巴达海上与外界的联系,并煽动斯巴达的奴隶希洛人举行起义,使斯巴达陆地进攻受到极大牵制。整个战争按照雅典人的预想进行。但不幸的是雅典城内发生严重瘟疫,死者甚多,伯里克利也在这场瘟疫中丧生。
新任统帅克里昂主张侵略性战争,使雅典从防御变成进攻。双方持续对战了十年,斯巴达骑兵杀死了统帅克里昂,但斯巴达统帅伯拉西达也在乱军中被杀死。双方失去统帅,战争暂停并议和。《尼西阿斯和约》规定:交战双方退出各自战地,交换战俘,保持50年和平。
然而,导致战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雅典和斯巴达在希腊争霸的野心并没有消除。和约签订的第6个年头,雅典远征军由亚西比德统率向西西里进发了。雅典城内的海尔梅斯神像被人毁掉,亚西比德一贯不敬神而被诬陷,还将被判死刑。亚西比德一怒之下逃往斯巴达。对雅典战略战术一清二楚的亚西比德的投降使战势发生了转变,斯巴达在埃皮波拉伊重创雅典军。雅典军无奈只好撤军,但撤军当晚发生月蚀,相信月蚀会带来凶险的雅典士兵不肯登船撤退。斯巴达趁机封锁港口,切断陆上要道,包围雅典军队,雅典全军覆没,经此严重打击,雅典渐失其海上优势。斯巴达海军在波斯人的援助下一举全歼雅典海军。雅典投降,被迫接受屈辱和约。三十僭主的统治取代了民主政体,依靠雇佣军起家的克利提阿斯成了雅典的最高统治者。
伯罗奔尼撒战争使斯巴达成为希腊的霸权国,但整个希腊遭到严重破坏,繁荣富强的希腊从此一蹶不振。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城邦开始衰亡的标志,是古典时代的结束。但斯巴达的霸权没有维持多久,由于斯巴达对其他城邦的肆意压榨,再加上波斯的挑拔离间,希腊各城邦之间陷入了长期的内战,最终都被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征服。独立的古希腊城邦,从此再也没有变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斯巴达人一统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这种不统一的状态最终导致了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亚历山大的父亲)的入侵。
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由盛到衰的时期,雅典人在经历过一段繁荣富足的生活后,开始变得奢侈淫逸、道德败坏,经常和周边城市发生战争。19岁时,苏格拉底第一次参加战争,那是为了保卫雅典。他在战场上表现得十分英勇,曾三次冒死救出他的战友。和他一起作战的战友都说,与苏格拉底在一起就会感到安全。从战场上回来后,苏格拉底开始对雅典城的状况进行深入思考。苏格拉底认为要想改变雅典的衰颓现状,就必须先提高雅典人的道德水平,造就治国人才。于是,苏格拉底开始研究哲学并从事教育工作。为了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有效地传授知识,苏格拉底创立了一套独到的教学法,被后人称为“苏格拉底方法”。所谓“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苏格拉底培养出许多有成就的人,如柏拉图、色诺芬等著名的哲学家。
为了提高自己的学识,苏格拉底潜心读书,他读遍希腊的政治、历史书籍,眼界变得十分开阔。不过苏格拉底并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他觉得要想从整体上提高自己,还得不断吸取别人的思想。于是,他四处去拜访当时有名的学者,还不断地请别人到自己家中来谈论。
成名以后的苏格拉底依然过着艰苦的生活。一年四季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赤着脚,吃饭也不讲究,所有精力都用来做学问。他经常公开发表演说或与人辩论,辩论中他经常采用问答形式帮助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克利提阿斯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苏格拉底多次在公开场合谴责克利提阿斯的暴行。这无疑惹恼了克利提阿斯,于是,苏格拉底被勒令不准再接近青年。对于克利提阿斯的命令与恐吓,苏格拉底根本不加理睬。后来,三十僭主的统治被推翻了,民主派重掌政权。苏格拉底被人诬告与克利提阿斯关系密切,反对民主政治,用邪说毒害青年,苏格拉底因此被捕入狱。苏格拉底因“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败坏青年”的罪名被判死罪。其实他被判入狱的真正原因,是他的言论自由的主张与雅典民主制度发生了严重冲突。
审判苏格拉底的是由501个雅典普通公民组成的陪审法院,也就是公民大会。苏格拉底的审判大会经历了初审和复审,初审中500个公民进行了投票,结果以280票对220票判处苏格拉底有罪;复审是决定苏格拉底是否该判死刑。复审之前,苏格拉底有为自己脱罪的辩护权利,但苏格拉底的临终辩辞不但没有说服希腊民众,相反还激怒了他们,结果是360票对140票判苏格拉底死罪。
在雅典监狱中,苏格拉底与妻子、家属做最后的道别,他的神情非常镇定,丝毫看不出将要被处以死刑。妻子和家属走后,他又与几个朋友交流起来。他的朋友买通了狱卒,劝他逃走。但他决定献身,拒不逃走。不知过了多久,一个狱卒端着一杯毒汁走了进来,苏格拉底接过杯子一饮而尽。苏格拉底在狱中服毒受死,终年71岁。苏格拉底使哲学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欧洲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古希腊三面临海,发达的航海技术使他们与各国建立了商业往来。开放性的商品经济使古希腊人思想开放,接纳许多外来文化成就,善于取人之长,为己所用。古希腊人用新思想营造了一个新社会。作为商人、航海者和冒险家的古希腊人,影响着许多遥远的文化。原有的乡村传统在城市统治农村的过程中逐渐消亡,全新的艺术、建筑和科学开始崛起。地中海文化是历史演替而成的复合体,由爱琴文化、希腊文化、蛮人文化、罗马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等地区性文化构成。
文化是人们共同生活产生的共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人们通过比较和选择认为是合理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不同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文化。文化没有好坏,文化只有它的特殊性。文化是一大堆花样,它要化成大家心里都能认同的东西,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并加以珍惜。
人创造了文化,也享受文化,同时也受约束于文化,最终又要不断地改造文化。新文化是变易的表现,而旧道德则是不易的基础。我们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各种变迁,不得不做出合理的改变,以建设新文化。一切都在变,只有人性永远不变。人性不变,在于旧道德的历久弥新。
西方人寄望哲学家治国,迄今不能实现。圣贤治国,曾经给我们带来无比的光辉,却也不能持久。自古以来,有好人便有坏人,有君子就有小人。君子会变成小人,小人也会变成君子。个人有得意时,也有失意时;有成功,也必然有失败。家庭有兴盛,也有衰落,公司、社会也是如此,学校是教育机构,有良师,也有误人子弟的害虫。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同样是人,却有智愚之分、男女之别、生长背景的不同,以及各种生理上、心理上的差异。立场不同,利害关系不一样,以致同样一件事,各有不同的看法,各有不一样的反应。持经达变,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应变艺术。
从石器时代的穴居人,到盎格鲁撒克逊人;从文艺复兴的人文风尚,到思想启蒙的理性之光;从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到现代科技的跨越发展,无不演绎着世界历史的波澜壮阔与多姿多彩。世界历史就像一张纵横交错的网,它以对当时及后来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为丝,以对人类自身和未来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历史人物为珠,并通过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之间千丝万缕的纵横联系,进而形成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如果我们能对其进行合理的归纳梳理,将大量零散的历史信息有效运用,就能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这一网络的构建,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看清历史的进程,吸纳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还可以让我们理解和接纳不同民族的特性,促进世界的对话和交流。
孔子最大的贡献是把中道思维贯通于六经,“学而时习之”,鼓励大家从实践中学习。现代教育偏重“是非分明”的“二分法”思维,致使“阴”、“阳”分隔而难以合一,必须“学而时习之”,使自己的脑筋活化,恢复“三分法”的思维,养成“是非难明”的正确心态,做到“慎断是非”,并且“求同存异”,包容并尊重各种不一样的观点。仁智并重,义利相济,应该是我们现代人共同遵守的法则。所有问题,都可以遵循天理,顺应人性,配合当地特性,做出合理的调整。
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学习使人掌握知识技能,学习使人聪慧文明,学习使人高尚完美,学习使人全面发展。当今时代,世界在飞速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我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就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生活的方式,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修到老。
只有不断地学习、实践、反省、正心、修身,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循环渐进、持经达变,才能与时俱进、日新又新。不论何时,目标不变,过程则随时持经达变。不论结果如何,尽人事以听天命,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