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轨丹心:沈志云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辗转求学

耕读世家

1929年5月28日,农历4月20日,沈志云出生在素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之称的湖南省长沙县东乡杨家山。沈志云原名沈志芸,大学一年级时因有同学取笑其“芸”字乃女性姓名用字,遂从大二开始改名沈志云,取壮志凌云之意。

湖南省长沙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东岸。东、北、西三面环山,南部接株洲隆起带。古为楚南重镇,秦汉名邑,处省会之近郊,为湖南首善之区,乃兵家必争之地。长沙县山川秀丽,自然环境优越,资源丰富,是一个物产富饶的地方。远在春秋时期,长沙就以产粮著称,有“楚之粟也”1的记载。

近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文化昌盛。历史学家谭其骧曾说:“自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2一篇刊登在纽约《北美日报》上的社论这样写道:“湘籍历史名人、学者、政治家人数之多,近百年一直居各省之冠。”“湘省士风,云兴雷奋,咸同以还,人才辈出,为各省所难能,古来所未有……自是以来,薪尽火传,绵延不绝。近岁革新运动,湘人靡役不从,舍身殉国,前仆后继。”3近代湖南能培育出如此多的杰出人才,得益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民众性格及湖湘文化。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定的地域环境决定了这一地域居民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也影响了所产生的人才的素质、性格及其人才所赖以依存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下,所孕育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湖南地处内陆,三面环山,一面临湖。自古以来湖南便有“四塞之国”之称,因而民性倔强,风气不开。然自宋元以来,经过几次大的移民之后,到了近代,湖南人在族源、血缘方面已经同清代以前的居民基本上没有联系,人口素质实现了全面更新,带来了移民所特有的开拓性与进取性。又因与苗、瑶、侗、土家等族联姻,吸收了这些民族犷悍、强韧和刻苦耐劳的习性,从而在近代湖南渐次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他省的朴实勤奋、劲直勇悍、好胜尚气甚至流于偏狭任性的乡俗民气。这种乡俗民气必然渗透到近代湖南人的一般社会心理意识中,衍化为一种湖南人所独具的质朴笃实、勇于任事、锐意进取、刚劲尚气的性格特征。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上接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传统,中经胡安国、胡宏父子开创湖湘学派奠定基础,由张栻广为传播。后来,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承接发展,至清中叶以降达于极盛,蔚为大观。湖湘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以传统理学心性之道和践履思想、乡土情结为内核,讲求经世致用,以区域自觉和乡贤崇拜来延续自己的传统,不断强化自己在各方面的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和凝聚力,形成一种完整严密、自成体系的多层次文化系统。身处湖湘文化熏陶的湖南人无不深受湖湘文化的洗礼与影响,在人格和精神上打上湖湘文化的烙印。

钟灵毓秀的山水、特有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一代代青史留名的湖南英才。沈志云就是从这个钟灵毓秀之地走出的科技英才。这种流动于历史之中的生生不息、薪传火递的湖湘文化精神对沈志云的成长潜移默化地产生了深刻影响。

沈志云的祖辈是中国传统的耕读世家,为人厚道、勤劳聪慧。

沈志云的高祖父叫沈太阶,是清朝道光时候钱塘江县的一个小官,叫做“刑名师爷”,即作为地方官署中的主管官吏聘请的协助审理刑事案件的佐理人员。“刑名师爷”一般精通律例、法令、成例及公文程式、办案程序等,但通常又无官职,即是普普通通的读书人。沈志云的曾祖沈璐,是清朝道光时候举人。沿着“学而优则仕”之路,沈璐在杭州做了官,却恰逢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太平军李秀成部攻克杭州,大肆屠杀。据《中国人口史》统计,杭州府战前有人口372万人,战后仅余72万,人口损失80.6%。沈璐家房屋全被烧毁,沈璐及家人大部分被杀。

所幸沈璐之子,也就是沈志云的祖父沈继恩逃过此劫。他当时在陕西,得以幸存。等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被平息后,沈继恩回到了杭州。此时的杭州一片废墟。无奈之下,沈继恩变卖祖屋地皮,用卖地的钱捐了一个候补的官职。随后补到湖北省做“归州吏目”,是个毫无实权的小官,负责佐理刑狱管理文书。

沈志云的祖母姓陈,湖南长沙人。沈志云的祖父早逝,当时祖母就带着幼子流落回长沙。最初回到长沙时,只能寄居于浙江会馆,靠每月领取少许的抚恤金艰难度日。数年后祖母也撒手西去,留下了年仅18岁的儿子,也就是沈志云的父亲沈璜。

沈璜,字庆生,1880年生于浙江,7岁丧父,18岁丧母,家境贫寒。母亲死后,抚恤金也没有了,沈庆生不得不独自谋生。因不谙世事,只能靠一些朋友帮忙凑合度日。沈庆生参加过新军,但因身体差、无法适应军旅生活而退出了军队。为了养家糊口,他读简易师范,毕业后勉强在小学谋了份教职。沈庆生性格有些迂腐,不善交际。沈志云的兄长沈立芸在沈志云入党时写的家庭情况中这样描述父亲:“为人胆小怕事,反应慢,不会应酬,没有沾染旧社会的坏习惯,在旧社会很驯服地工作,受人欺侮或在经济上吃了亏,常常自宽自解,毫无斗争意志,最怕失业。”4可见,沈庆生就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小学教员。

沈志云的母亲陈顺勤生于1885年。陈顺勤出生于一个殷实之家,但家庭重男轻女思想浓厚,不让女孩子读书,因此陈顺勤一字不识。陈顺勤半岁时犯小儿麻痹,由于家里对女孩子不重视,贻误了治疗,落下残疾,右手跟右脚都不太灵巧,走路有些跛。不过,残疾的陈顺勤非常聪明。她虽然不识字、不会讲大道理,却是很明白事理的人,反应也比较灵敏。而且,因身体残疾饱尝人们的白眼,她总是努力让自己更能干。成家后,她能把一个家料理得井井有条,把孩子们培养成人,这就是明证。沈志云、沈健纯姐弟都曾饱含着深情地说道:母亲虽然身有残疾,但是极其聪明,什么事情都比手脚健康的人做得好5

图1-1 沈志云的父母亲(1962年摄于唐山)

因陈顺勤的残疾,让她的婚姻有些难度。而沈庆生也因家庭贫困,更因无父母张罗而迟迟未能娶妻。陈顺勤的表哥恰好是沈庆生工作的小学校长。他观察了一段时间后,认为这小伙子虽然家境贫寒,人却非常老实,定能善待身有残疾的表妹。于是,校长就给沈庆生说,自己有位表妹,与他年纪相当,聪明能干,不过身有残疾。原本以为沈庆生会犹豫,没想到沈庆生当即答应了这门婚事,校长都有点不敢相信,问他:“你不看看人再决定?”沈庆生说:“没有关系,我相信您。”就这样,从未见过面的两人成了夫妻。这也许就是缘分。各自的苦难,让沈志云的父母亲彼此珍惜,相互扶持着走过人生的岁月。

沈庆生是幸运的,看也没看一眼就娶回一个贤妻良母。沈庆生不善交际,有些迂腐,寒暑假都沉迷于读书学习之中,洗澡、洗脸等都需要妻子伺候。沈庆生一门心思教书读书,持家的重担就落在了妻子肩上。陈顺勤性格温顺,沈家几经搬迁,每到一处,陈顺勤都与邻居和睦相处。对待子女从来不打骂,总是鼓励子女好好学习。可以说,陈顺勤这个贤惠温淑的母亲给沈志云营造了爱意浓浓的家庭氛围,沈志云也为母亲的聪慧而非常骄傲。

沈庆生也是个非常刻苦的人,天文地理都爱钻研,他执教小学达40多年,很不容易。在民国时期,小学教员并不容易连续受聘,沈庆生认真、努力、老实,所以能连续谋得职位。沈庆生喜欢琢磨,他曾经用一根筷子做了一个秤,连一封信会不会超重都可以称出来;他以铜为材料做的日晷也非常精确,甚至几点几分都可以标示出来。另外,沈庆生还学会了丈量田地,懂得测量。据沈志云回忆,土改的时候父亲就帮着测量并画图。

沈庆生近乎“书呆子”式的钻研书本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沈志云。同时,沈庆生这种执着于知识和科学的价值观也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们。在20世纪30、40年代的山村里,迷信思想很盛行。沈庆生就给沈健纯、沈志云姐弟讲道理,他以算命的例子来解释为什么不能相信迷信。

图1-2 沈健纯(左)、沈立芸(中)、沈志云(右)合影(1995年摄于湖南邵阳)

比如,若问算命先生,“我的父亲先去世,还是母亲先去世?”算命先生就会说:“父在母先亡。”如何理解呢?可以解释成“父在,母先亡”,也可以解释成“父在母前亡”。左解释也可以,右解释也可以,并非是算命先生真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这样生动通俗的例子让沈志云姐弟豁然开朗,再也不会相信各种天花乱坠的迷信思想,小小年纪就笃信科学。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沈志云姐弟曾经将父母兄长身上体现的精神归纳为善良厚道、勤奋努力、自强不息。沈志云认为,这就是沈家的家风,他深情地勉励沈氏后人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6,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