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张万能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不会过日子的人

从下午一点多到日落西山,李向东干了将近五个小时的踩水车后,这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了小院。

上身还好,此时他的双腿就像灌了铅,感觉不是自己的一般,走起路来都有些僵硬。

这还是在两组轮换的前提下,否则他能不能站着回来还得两说。

客厅的简易板凳实在是硌屁股,平时还行,现在他这副模样,就直接躺到了铺设被褥的炕上。

别说做饭了,李向东现在是动都不想动。

不过。

撸袖子,抬下手臂看看万能粮票的能量百分比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27.4%

这个数值,顿时让浑身疲惫的李向东来了精神。

他记得自己刚吃过午饭后的百分比是17.8%,现在却变成了27.4%,五个小时中增加了将近10%,这个增长幅度不可谓不大。

上午割三个小时的猪草才增加百分之四点多,现在五个小时的踩水车所增加的却是割猪草的两倍还要多,这不得不让李向东有些兴奋。

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说不定用不了十天,可能都用不了五天,便能将万能粮票的能量增加到百分之百,到时候便有可能返回四十年后的2020年。

念及此,连带着身上也有了些力气。

再加上上午做的爆炒河虾还剩了一些,便烧了把火给热了下,晚饭就这么愉快的解决了。

拍着肚子美美的看了一眼手臂,能量百分比从27.4%变成了29.4%,虽然没有午饭增加的那般多,但李向东心中也是美滋滋的。

至于其中的原因,可能因为是剩饭的,河虾中的营养有部分流失,才造成了增加能量减少的结果。

没有牙刷、牙膏和香皂等洗漱用品,李向东只能用井水多漱了几次口,使用抹布似的毛巾擦拭一下身体后,才上床睡觉。

……

“喔!喔!喔!”

鸡鸣报晓后,李向东才醒来。

按照夏天天长夜短来算,这时候也就五点多,但他却没有丝毫的困意。

一觉睡得精神饱满,这是之前他所没有过的。

在李向东看来,原因无非有二。

一是现在不像后世一般,有手机电脑等娱乐项目,年轻人一般都玩到下半夜才睡觉。

而他现在所在1980年的李家村,别说娱乐设施了,就是照明用的油灯都没有,乌漆嘛黑的,只能睡觉。

二是他昨天上午割了三小时的猪草,下午又轮流踩了五个小时的水车,浑身疲惫,所以睡得特别踏实。

看了下手臂上能量百分比增加到了31.2%,李向东的心情就越发好了起来。

昨天把河虾吃完,家里除了晾晒的三五斤鱼外,便是村长和乡亲们给的窝头和地瓜干等食物,李向东想着等下早饭吃什么?

吃鱼吧!

又怕大早晨的吃鱼不好。

但是一想到吃鱼会增加更多的能量,李向东便决定去摘挂在屋檐下的鱼。

“咚咚咚!”

刚出屋门,还没来得及摘鱼,就听到敲门声。

“李叔,今天怎么这么早啊!”

李向东快步走过去,看到是村长李来福,便打开大门道。

心中想的却是:就是上早工,也不用这么早吧!

“向东,你还没吃早饭吧!”

“没,刚起床,正准备顿几条小鱼吃。”李向东实话实说道。

李来福向院子里看了看,就看到屋檐下挂着三串小鱼,每串都有七八条巴掌大小的鲫鱼。

在他看来,李向东这样一个二十四五的大小伙子,三顿就能吃完。

如果一天吃一顿,省着点吃,还能吃个三五天。

可看李向东早晨就要吃鱼的架势,估计这些鱼顶多也就能撑一天,李来福便有些为李向东以后的生活发愁。

现在李家村本来就不够吃的,即便平时他多照顾点,但也经不住李向东这般大吃大喝。

就算是吃鱼也不能光吃鱼,你总得吃点类似窝头的主食,这也是粮食啊!

虽说鱼是从河里打的,但到了冬季不能打鱼了怎么办?

甚至李来福都有些自我怀疑:让李向东这样一个不会过日子的人加入李家村,是不是正确的选择?

李向东没想到,村长能凭借他早晨吃鱼的事情联想这么多。

“那正好,等下跟俺一起去赶大集,到了大集上给你买大白馍馍吃。”

在李来福看来,平时饭都吃不饱的他们,能吃上一顿大白馍馍,就跟过年差不多。

但李向东却是不这么想,他自打出生后就是吃白面馒头和大米饭长大的,吃了二十多年,还不如粗粮做的窝窝头吸引他。

不过。

他却对1980年的大集很感兴趣,那种热闹场面,他只在电视和照片中见过,便有些雀雀欲试。

“那感情好。”

“李叔,我还需要准备些什么不?”李向东问道。

“不用了,穿好衣服赶紧跟我去村口集合,马上就要出发了。”李来福撇了撇嘴。

赶大集当然需要准备一番,一般情况下要么是去大集上卖东西,要么买东西。

但李向东家里的情况他再清楚不过,一穷二白,没有钱票,买不了东西,也没有能卖的东西。

硬要说的话,那屋檐下挂着的三串鱼倒是可以卖,但这种已经死了的晾晒鱼,本来就不怎么新鲜,再加上这边好多村子都靠河,花钱买还不如自己去打鱼,所以即便能卖也卖不上什么价。

今天过来叫李向东的目的,只是想带他去大集上热闹热闹,买不买东西倒是其次。

“好嘞。”

李向东答应一声后,就小跑着回屋穿衣服去了,等他这边收拾利索,村长李来福已经走出三四十米,还能看到人影。

“村长,等等我。”

嘴里一边喊着,一边快步向李来福追去。

等他跟着村长李来福来到村口时,便看到了一只由十一二人组成的队伍。

村干部除了年龄偏大的二队长李德江外,都来了。

村长李来福的堂侄李兴民也来了,其余还有五六个村民,都在三四十岁左右,身体相对比较强壮。

三辆牛车上装满了乱七八糟的货物,有青菜、布鞋、家禽、鸡蛋和粮食等吃的用的,其中最多的则是竹筐,总共占了一半还要多。

虽然才加入李家村两天时间,但李向东却知道竹筐是村里除种地外的主要营生。

这还要从李家村附近的墨子山说起,上面有没有墨子李向东不清楚,但山上却是长满了墨绿色的竹子。

而李家村因为背靠墨子山的缘故,不但自己经常去砍些竹子来使用,时间一长,这使用竹子编制而成的竹筐便应运而生。

在粮食都不够吃的情况下,去墨子山砍竹子编竹筐就成了李家村的救命稻草。

虽然不能让李家村因此而丰衣足食,但起码也能多换一点吃的用的,让村民们不至于因为没有吃的而饿死。

这些都没什么,唯一让李向东有些疑惑的是车上还有七八条小孩手臂粗细的棍棒,甚至还藏着三五把菜刀。

“难道说这去赶大集的来回路上还不太平?”

这是96年出生,生长在新时代的李向东所不敢想象的。

这种事情不好问村长,就在队伍上路后,找个机会问了问比较年青的李兴民。

“当然不太平了,咱们这次去的是小河南镇上的大集,需要走七八里地,经过四五个村庄,保不准就会有见财起意的。”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防……防……”

“防范于未然。”李向东接话道。

心中却有些疑惑:就咱们拉的这些不值钱的农产品,会有人见财起意?

“向东,可以啊!”

李兴民对李向东能将他记不住的话说出来,有些佩服。

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紧接着又道:“向东,你是不是也上过学啊?”

“上过几年。”

李向东十分谦虚道。

他虽然不是研究生或博士这种各个城市都抢着要的高端人才,但怎么说也是一个大学生,说上过几年学还真是谦虚之言。

但李兴民却当真了。

“比我厉害那么一丢丢,要不是我在上一年级的时候家里太穷,现在可能都成为大学生了。”

“一年级?你读幼儿园了吗?”

李向东好奇道。

“幼儿园是什么?”这会换成李兴民惊讶了。

连幼儿园都不知道,这读一年级和没读也差不多,学不了多少东西,和他这个真正的大学生就更没有什么可比性了。

七八里路,牛车慢悠悠的和平常人走路的速度差不多,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李向东闲着无聊,只能有一搭没一搭的和李兴民聊着天。

在队伍中,就他们两个是二十多岁的小年轻,其他人年纪最小的都三十多,在有年龄代沟的前提下,李向东别无选择。

李兴民因为十分向往村干部的原因,经常跟着村长忙前忙后,所以知道的比一般村民要多一些。

李向东便将自己的一些疑问,旁敲侧击的问了出来,如村里有没有一个三十岁左右,名叫李兴国的人,或着一个七八岁,名叫李荣光的小孩。

小孩子的大名或许李兴民没有听说过,但如果村里有个叫李兴国的三十岁男人,他肯定知道。

结果却是李家村根本就没有这号人。

甚至,连隔壁村他姥姥家也没有。

好像和他有直接关系的人都消失了一般,这让李向东肯定了他之前的猜测:这可能是一个类似地球的平行空间,否则不可能会缺少父母爷爷这样的直系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