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电影中的哲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海上钢琴师》
我们如何来到这个世界

许多人在感叹自己命运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来上一句:“唉,我怎么会来到这个世界的呢?”是啊,来到这个世界是我们存在的开始。我们如何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又如何看待这个来到的过程,对于我们认识人生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此,存在主义的观点并不那么阳光,它直视现实,并冷冷地告诉你:人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既偶然又孤独。

被“抛”的存在

什么叫被“抛”?抛,是一个投掷、丢弃的动作,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被“丢”到这个世界上的。我们并不是什么天之骄子,更不是什么上帝的宠儿,我们也没有背负非己不可的伟大使命。我们就好比树上结的一个个果子,熟了,自然就掉到地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而且,既然是被抛,说明是被动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完全没有人征求你的意见,也没法征求你的意见,你“哇”的一声大哭,就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地方。因此,从起始而言,我们是被抛的存在。所以,海德格尔说:“作为存在者,此在是被抛的此在。”a

意大利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男主角1900的命运,可谓是对这一说法的典型诠释。1900出生于海上的一艘邮轮上,也许因为是一个私生子,也许因为本身就是一个意外,他刚一出生就被遗弃在头等舱的纸箱内。既然能生在头等舱,显然,他的亲生父母比较富有。但跟他又有什么关系呢?他被“抛”到了这里。邮轮上的锅炉工丹尼·博德曼捡到了他,并给他取名1900。1900本来只是一串数字,现在却成了他的名字,毫无意义,只因为这一年是1900年。

从此,1900在邮轮上生活,在邮轮上长大,他终生没有下过船,也从来没有登记过什么户籍。正如电影中所说,没有一个城市、一个教会、一个医院或一个棒球队知道他,他没有国籍,没有生日,没有家人;他没有住址,没有身份证,也没有真正的名字;他生于海上,死于海上,一生漂泊,最后与邮轮同归于尽,没有留下任何痕迹;除了朋友偶尔的回忆,他似乎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真实存在过。

其实,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你以为你是父母的宝贝、家庭的中心,小时候甚至以为这个世界就是为你而存在的,其实并非如此。我们都只不过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的过客,无意中来,无意中走,人生的很多东西都不是自己能够把控的。

偶然的存在

“被抛”的存在,亦是偶然的存在。尽管我们经常不愿意面对,但是必须承认,我们之所以会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之所以会生于斯、长于斯,其实是基于许多偶然因素的。也许,早一天或晚一天,或者,父母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就不是你,而是别人。或许你贵为王子公主,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或许你生下来就要为每天如何填饱肚子而担忧,这都不是你能够选择的。

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场景:邮轮到岸后,头等舱的客人们都走了,大厅里一片狼藉。黑人锅炉工丹尼·博德曼趴在桌子底下,希望能够捡到一些富人们留下的东西。可是,找来找去,他只发现了一根香烟和几条脏兮兮的手帕。他慢慢地往前爬,站起身来,看到漂亮的钢琴上面有一个纸箱,而纸箱里居然是一个男婴。于是,他收养了这个男婴。

锅炉房和钢琴、底舱的黑人和头等舱的白人,这些都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男婴原本来自高贵的富人之家,现在却被一个满身汗味的黑人收养;他原本该有个好听的、高雅的名字,现在却只拥有一个不能算名字的符号;他原本应该在贵族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现在却只能靠那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养父教他认字。他的“家”就是那个混乱嘈杂的底舱,他的摇篮被挂在机器上,他和那些锅炉工人一起长大。

这一切,似乎都源于一种偶然。

生命是高贵的,也是脆弱的。在茫茫的宇宙中,人就像一粒尘土,随风而起,又随风而逝,飘忽翻转,旋生旋灭。难怪陶渊明有诗云:“人生无根蒂,飘如陌生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要说无根,1900是最无根的了,他不曾踏上一寸土地,他终生都在海上漂泊。

孤独的存在

被“抛”于世间的人们,虽然成千上万、密密麻麻,看起来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但究其本质而言,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身体,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思想。即便关系再亲密,哪怕是父母亲人,哪怕是知心朋友,你的病痛只有你自己承受,你的死亡只有你自己面对,别人最多只能安慰、只能同情,却无法代替。同样地,你的思想也只能是你自己的,你有你的处境,你有你的困难,你有自己特殊的想法,别人并不能完全了解或理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生在天地间的孤儿,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存在。

在《海上钢琴师》中,1900生长在一群锅炉工人中,虽然也有人经常和他取乐,但是他却没有一个同龄的伙伴。就此而言,他是孤独的,总是坐在舷窗前呆呆地望着大海。他只有一个养父丹尼,甚至不知道“妈妈”是什么,丹尼跟他说,“妈妈”是一种马,他也信以为真。他在底层的船舱里生活,一个人坐在高高的摇篮里悠荡,似乎很自由,其实很孤独。后来,丹尼因意外事故死了,1900亲眼看到丹尼的尸体被抛入茫茫大海。从此以后,他更是彻底地成为一个孤儿,只得在邮轮上独自求生。长大以后,他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初次品尝到了爱情的滋味。可随着女孩的下船离去,他依旧孑然一身。他是一个天才的钢琴师,可以击败任何人的挑战,却始终无法迈出踏上陆地的那一步。最终,邮轮退役了,1900还是只能留在船上。他早已习惯了船,习惯了大海,他不属于陆地,不属于这个世界。随着一声爆炸的巨响,那个原本就不存在的1900,那个孤独的1900,终于走完了他人生的旅程。

严格地说,孤独有外在和内在之分。所谓外在的孤独,其实就是孤单,因为没有人陪伴而感到形单影只。孤单很常见,也很容易消除:既然因为没人陪伴而孤单,那就到人多的地方或者找个人陪伴就好了。而内在的孤独则和是否孤单并无必然联系,这种孤独其实是源于对人的根本处境的认知,所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本质上就是一种被“抛”的体验:“诸神隐退,万物消融,世界陷入一片虚无。你,只有你自己,面对空无而无依无靠。”b因此,外在的孤独是具体的、暂时的,内在的孤独是抽象的、永恒的;外在的孤独是浅表的、形而下的,内在的孤独是深沉的、形而上的;外在的孤独是生物学或社会学意义上的,内在的孤独则是真正哲学意义上的。

而1900,既品尝着外在的孤独,也承受着内在的孤独。《海上钢琴师》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或许就是因为他的这种孤独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境遇的深刻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