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山东博物馆研究员于中航先生从考察文物的角度研究李清照,常常有所发现,然犹感“李清照作品传世无多,研究者颇众,要深入研究,有更多创获,的确不易”〔一〕。这是出自一位诚实的学者之口的甘苦之言,我也有同感。
如何深入研究李清照,是摆在词学界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她的词谈来谈去不过五十阕左右,她的诗也仅存十四首,文还不足十篇。在如此之少的文本中,要把李清照研究推向更高的层次,委实存在很大的难度。现在我接受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稿约,撰写此书,不能故步自封,既要吸纳历代学者(包括今人)的研究成果,也应力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那么,应该怎样从事这项工作呢?龙榆生师在漱玉词叙论中说:“吾人欲知漱玉词之全部风格,一面自当于其作品加以极精深之玩味;至其性格与环境,亦不容忽略。”〔二〕龙先生尤重“从后者推论之”。遵循先生的教导,我想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找更好的版本。有关李清照集的宋刊本,原有多种〔三〕,但历尽沧桑,早已失传。现存作品,都是明 清以来学者从历代选本和笔记中纂辑而成。最早的辑本,是崇祯三年(一六三〇)常熟 毛晋 汲古阁刊诗词杂俎中的漱玉词一卷,自云系据洪武三年(一三七〇)钞本,收词仅十七阕。后来毛氏另有钞本漱玉词一卷,作为汲古阁未刻词之一种。此本自如梦令至多丽,共四十九阕,远远溢出杂俎本。这是收李清照词最多的钞本,可惜罕有人知。除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本漱玉词摊破浣溪沙及品令词末案云“汲古阁未刻本漱玉词收之”,他人皆未见。王仲闻(学初)李清照集校注附李清照事迹作品考云:“另有汲古阁未刻本漱玉词,清末王鹏运、况周颐曾见之,今不知何在。”王璠李清照辑本论略云:“毛氏又从花草粹编等书辑得李清照词若干首,拟重订刊行,此即所谓‘汲古阁未刻本漱玉词’也……然其本今亦不知所在。”〔四〕香港中文大学 饶宗颐教授词籍考允称博洽,然漱玉词条目之下,也未著录此本。可见它是一个异常罕见因而又非常珍贵的本子。笔者有幸,承日本 东北大学 村上哲见教授以东京 大仓文化财团所藏彭氏 知圣道斋钞汲古阁未刻词本漱玉词复印件慨然相赠,同时见赠的还有承他复印的日藏清 汪玢辑、劳权手校、道光二十年刊漱玉词汇钞(今藏日本 东京 静嘉堂文库)〔五〕。其中自凤凰台上忆吹箫至浪淘沙,凡四十四阕,前十七阕自毛晋杂俎本移录,其余从下列词选增补:阳春白雪一阕,梅苑六阕,乐府雅词十六阕,词林万选三阕,钦定历代诗余一阕,中有简单的笺注,并有劳权墨校,最后附有劳权补钞七阕,即全芳备祖二阕、御选历代诗余五阕。连上合计五十一阕,比未刻词本又多二阕。此外,笔者又从上海图书馆借阅善本清 沈瑾钞漱玉词(附诗文)一卷。瑾,字公周,署“庚寅秋”,盖道光十年(一八三〇)秋也。自南歌子以下至雨中花,共三十八首。前有小序,后有跋。词后附诗六首、文六篇,末附轶事四则。迄今为止,未见有人引用。
王仲闻先生李清照集校注,搜罗不可谓不广,校证不可谓不精,但对以上三种版本皆未曾寓目。本书许多地方,不能不借鉴王著,但亦力求补苴罅漏,有所突破。即在版本一端,今词作以知圣道斋钞汲古阁未刻词本为底本(词序则依创作年月重新编排),辅以汪玢辑劳权手校本、沈瑾手钞本及他本,相互参校。这也是王著所不曾做过的,可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视野。
第二,在考证方面下些功夫。时贤研究李清照,在理论探讨、艺术鉴赏等方面,写了不少文章和论著。二十世纪下半叶,李清照曾作为词学界一个研究的热点。在一九五七年至一九六二年这一阶段,学者受前苏联学术思想的影响,根据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及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研究李清照的作品和思想。争论的焦点在于:李清照词和诗(重点是词)的思想感情是否健康,是否反映了爱国主义和社会的本质规律。由于讨论的双方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不同,有的认为抒写故国之思和乡土之情已体现了爱国主义,有的则坚持要有反抗压迫、保卫家乡的行为才算爱国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文学史和论文褒贬不一,褒之者曰:“她这种由个人生活的今昔之感所引起的深愁,也就蕴含着国家兴衰之感的沉痛。这是一个具有爱国心的人所应有的沉痛。”〔六〕贬之者则曰:“她性格豪放,才华卓绝,但是贵族阶级的地位、封建文化教养,终使她只能做个维护正统伦常观念的作家。”〔七〕他们往往把文学艺术与社会意识形态等量齐观,并将词的艺术特质置之度外。十年动乱结束之后,学术界渐渐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仅山东 济南编辑出版的李清照研究论文集,便有四种,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探讨李清照的思想和创作,有的考证李清照夫妇的家世与行踪,有的分析易安词的艺术特色,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有了一定的广度与深度。这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的。然而后出的文章,令人每感缺少新见和创见,甚至存在套话与空话,似有“理诎辞穷”之感。若是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个人深觉比较艰难,且易流于一般。因此不得不另辟蹊径,对李清照的生平和作品作一番考证。
考证,也称考据,是对古籍的文字音义和有关典章文物进行考核辩证。清代学者有感于宋 明理学的空疏,主张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追根溯源,阐明作品的本来意义,所以又称汉学、朴学,以别于宋学。清代 桐城派认为考据、义理、词章,都是研究国学的重要方法,三者不可缺一。当代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在给吾友黄克的信中对此也作了肯定,他说:“清人治学,以‘义理、词章、考据’鼎足。窃谓文学即‘词章’,而自有其考据:版本、生卒、来历是也,亦自有其义理,文艺理论是也。文心诗眼,赏新析异,斯则‘词章’之本份。”可惜今人多偏重义理、词章,而少用考据,致使考据几成一门绝学。
在词学研究史上,向来也是注重义理、词章,而少用考证,今人尤其如此。现在我撰写本书,试图以考据之法别开生面,效果如何,须由实践来检验。有关李清照的资料本不甚多,但通过她仅存的作品、她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密切相关的活动、赵 李两家的交游和遭遇,也可找到许多旁证,廓清李清照的社会关系,了解她的性格与环境。特别是李清照身逢南北宋之交,时代剧变,社会动荡,作为现实中的人,不能不受到影响。所有这些,都或多或少地散布在文献典籍中间。只要我们肯下功夫爬梳剔抉,总会寻出一些蛛丝马迹,帮助我们理解她的生平和作品。
我从以上两方面着手,基本上弄清了李清照大部分作品的生活依据和来龙去脉。例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词,论者多不详作于何时何地,或谓宣和间作于莱州。然经我考证,它应作于建炎四年(一一三〇)春。是时金 兀朮率部南侵,宋高宗 赵构带领部分臣僚,由明州仓黄入海,前往温州和章安镇。清照因受“颁金”之诬,携铜器等物,欲向外廷投进,一路追随御舟。正因为亲身体验过海上航行的生活,所以才能在这首词中非常真切地表现出水天相接、星河欲转、千帆飞舞的境界。夏承焘先生认为李清照的“渔家傲是首豪放词,她用离骚、远游的感情来写小令,不但五代词中所没有,北宋词中也少见”〔八〕。为什么会如此?因为五代北宋词人们不曾体验过航海生活。同样,李清照在莱州时,也不曾航海,只是在静治堂中与赵明诚共同整理与鉴赏金石书画,所以那时她也不可能写出这首词。又如乌江一诗,又题作夏日绝句,论者只知作者借咏项羽讽刺南渡君臣,而不知何时何地所作。于中航先生经过考证,认为建炎三年夏,清照夫妇具舟上芜湖,路过乌江县 霸王祠吊项羽作此诗。其根据一是金石录后序,二是金石录卷七目录所著录的“唐西楚霸王祠堂颂”,很有说服力。我很感谢中航先生,他的廉先生序石刻考释和赵明诚题名和乡居青州考等学术论文,帮我解决了很多难题。本书中许多作品的时代背景,不少是从于先生的论文中得到启发。
确实如此,在文献不足征时,我们可以借助于题名与碑刻。对爱好金石书画的赵明诚夫妇,更宜采用这一方法。宋史 李格非传云:“妻王氏,拱辰孙女,亦能文。”于是后世便一直认为此即清照生母。然而这却是一个历史的误会。这个误会被近年出土的文物所粉碎了。据郑雍王拱辰夫人和义郡夫人薛氏墓志铭载:“孙女三人:长适左奉议郎、校对秘书省黄本书籍李格非。”〔九〕王拱辰凡两娶薛奎之女,前妻行八,卒赠平乐郡夫人,为欧阳修夫人之妹。邵氏闻见录卷八云:“王懿恪公 拱辰与欧阳文忠公同年进士……后懿恪、文忠同为薛简肃公子婿,文忠先娶懿恪夫人之姊,再娶其妹,故文忠有‘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之戏。”拱辰亦然,其后妻亦为平乐之妹,后封和义郡夫人。她生有七男:“长一人早夭。次正甫,奉议郎;次端甫,大理评事,并早卒。次三人皆夭。次晋明,今为右承事郎。”〔一〇〕看来适格非之孙女,或为晋明所出。
那么李格非是在何时娶拱辰孙女呢?墓志作于元祐八年七月,云其孙女“适左奉议郎、校对秘书省黄本书籍李格非”。案:此职宋史 李格非传失载,他人亦从未提及。据宋史 职官志四,元祐“五年,置集贤院学士并校对黄本书籍官员”,原注:“绍圣初,罢校对。”与格非先后列于苏门的秦观曾于元祐五年六月除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而格非此时官太学博士,其任黄本,应在元祐六年末至元祐八年,而续娶和义夫人之长孙女,恰在任黄本之时。这时李清照已经九岁或十岁了。她的成长,当有赖于继母的抚养和教育。
清照的生母,应是另一人。庄绰鸡肋编卷中云:“岐国公 王珪在元丰中为丞相,父准、祖贽、曾祖景图,皆登进士第……又汉国公 准子四房,孙婿九人:余中、马玿、李格非、闾丘籲、郑居中、许光疑、张焘、高旦、邓洵仁皆登科……曾孙婿秦桧、孟忠厚同时拜相开府。”按之李清臣王文恭公珪神道碑,则格非初娶者为珪之长女,早卒〔一一〕。可见清照幼年丧母,在她稚嫩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对她的性格,不无影响。
经过一番探索和考证,李清照的生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已基本上理出一个眉目。我把这些一一落实到本书的校记、笺注和所附年谱中。在笺注的第一条中,着重说明作品的创作时间和背景。其余各条,除笺释辞语、典实外,力求结合有关史籍加以阐述。年谱一项,前人已出多种,如黄盛璋的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年谱附于中华书局李清照集,一九六二年版、王仲闻的李清照事迹编年附于人民文学出版社李清照集校注,一九七九年版、于中航的李清照年谱台湾 商务印书馆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初版。本书的年谱对它们都有所继承、有所借鉴,但也有所发明和发展。最大的特点是尽可能地将作品系年,让读者了解谱主的生活经历与创作道路。我想这对李清照的进一步研究,当能提供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我已进入老境,相信后之来者必将超越前人,把李清照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是为序。
徐培均
庚辰仲冬于海上 岁寒居
【注】
〔一〕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二日来信。
〔二〕词学季刊第三卷第一号,一九三六年三月。
〔三〕见本书附录李清照年谱。
〔四〕见词学第六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七月。
〔五〕另有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漱玉词汇钞一册,署“钱塘 汪玢 孟文笺”、“问蘧庐正本”,并有“王鹏运 况周颐同审定”章及“凭霄阁藏书记”印。篇目基本相同、唯多出浪淘沙(帘外五更风)与玉蠋新(溪源新腊后)两阕,后一阕系周邦彦词,故不录。
〔六〕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二宋代文学第六章第二节,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〇年版。
〔七〕刘忆萱论李清照及其作品,见光明日报一九六一年九月十七日文学遗产。
〔八〕西溪词话十一李清照的豪放词,见浙江日报一九六二年四月十一日。
〔九〕见李献奇、郭引强编著洛阳新获墓志三三八、三三九页,文物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
〔一〇〕同上。
〔一一〕宋 杜大珪名臣碑传 琬琰之集上卷八,见文渊阁四库全书 史部 传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