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人体的支架
◎数目不定的骨
在人的一生中,身体里的骨头数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刚出生的婴儿,体内的骨头数有300多块。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骨头便会慢慢地融合或连接在一起变成一整块骨头,这样到了儿童期,就只有217~218块了。而正常成年人的骨头数则更少,仅为206块。
◎骨的奇特结构
骨骼相当于人体的“脚手架”,如果没有了它们的支撑,人便会像一个软塌塌的口袋一样,无法立住。人的骨头不仅长短不一,长得也是各式各样,但它们都离不开两种重要的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如果成骨细胞比较活跃,骨头就会长大;如果破骨细胞比较活跃,骨头则会衰老。两者的功能是互相对应的,破骨细胞是骨吸收的主要功能细胞。
从成分上来说,骨头都是由脆硬的无机物(如钙盐)和柔韧的有机物(如蛋白质)组成的,所以才又硬又轻。并且,人在不同的年龄,骨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比例也不同。通常,儿童的骨中有机物含量多,柔韧度比较高;而老年人的骨中有机物含量少,硬度比较高,因此更容易发生骨折。
◎骨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外形特点,人体全身的骨骼大致可分为长骨、短骨、扁平骨、不规则骨和圆骨。
长骨主要存在于四肢,呈长管状,比如肱骨和股骨;短骨一般非常小,多呈短柱状或立方形,多位于既能承受较大压力而又能灵活运动的部位,比如手腕和足跟部的骨。
扁平骨薄而弯曲,由平行的两面致密骨夹着中间一层海绵骨,头骨和胸骨就属于这种骨头。
不规则骨顾名思义其形状没有什么特定的规则,典型的不规则骨有椎骨、脊柱骨等。
而圆骨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籽骨、种子骨,最为常见的圆骨就是膝盖前方的髌骨。另外,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者长期坚持体育运动的人,其足底也常常会长出圆骨。
◎早晚不同的身高
一个人的身高是指从脚底到头顶的高度,它主要反映了人体骨骼的发育程度。按常理说,身高在一天内几乎是不会变化的,但有人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人的身高在早上都会比傍晚高1厘米左右。
这是因为人体的骨骼虽然很坚硬,但终究不是钢铁浇铸的。人白天活动时,体内的骨骼和关节都会受到重力的压迫,时间一长,足弓下塌,脊柱的椎间盘压缩,关节间的软骨层也会变扁,因此晚间身高会变矮。而早上刚起床时,由于经过一夜的睡眠,关节放松,椎间盘也没有受到太多的压力,所以身高有所复原。
◎骨肉相连
单单靠骨头自己,它们是无法直接相连的,这时一种名为韧带的索状组织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韧带像一条质地坚韧、极富弹性的带子,将人的骨头相连接。它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关节,维护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限制骨关节超越生理范围的活动。不过韧带虽然耐力强劲,但过激的动作也会使其拉伤。
◎功勋卓越的颅骨
在人体骨骼的大家族中,最为核心的成员要数颅骨了。颅骨由23块形状不一、大小不同的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能支持和保护脑等重要器官。组成颅骨的骨骼一般结合得异常严密,唯一一块可以活动的颅骨是下颌骨,如果它无法活动,人们就不能正常说话和咀嚼食物了。
人活着的时候,颅骨功不可没,即便在人死后,它也有着很大的价值。例如,在考古挖掘中,人们就可以通过颅骨找到不少鉴别年龄的线索。因为一个人颅骨基底缝的愈合时间相对比较稳定,通常在20~25岁,所以通过观察基底缝的融合情况就能判断骨骼主人是否成年。
另外,当人到了50~60岁后,骨缝会发生完全融合并消失。因此综合这些信息,有经验的考古专家仅凭一具颅骨,就可以判断出该颅骨主人死亡时的大致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