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曾静
孩子在亲生父母眼里无论如何都是好的。
胤禛也不例外。
在事发以后,他痛恨十五这个带坏了他儿子的罪魁祸首,直接削了允禨的爵不说,下令将允禨斩首不说,还准备株连一些人。
简而言之就是允禨的儿子孙子也要跟着一块儿被砍头,家中女眷则是做为贱籍,被充入教坊司或者军营等地方。
不得不说,古代的这种连坐制度确实很艹蛋。
云兮虽然恨允禨,但做为社会主义培养出来的接班人,如果可以的话,她并不想牵连无辜。
“杀人不过头点地。更何况他们始终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孙及亲眷,除掉罪魁祸首允禨就够了,若是赶尽杀绝难免有损你的名声。”
“世人总是站在弱者一方的,将来后人提及此事,纵使他们也认为允禨死有余辜,但对于那些被牵连的人,始终会存有一份同情心。”
“他们同情了弱者,难免会将下达命令的你,看成是一个残酷弑杀的君王。”
云兮用这样一席话来劝说胤禛。
“只要能让治下百姓安居乐业,朕即使背负点坏名声又何妨?”
胤禛先是发表了下他在执政方面的理念,随后又闭眼叹息一声。
“也罢!终归留着我爱新觉罗家的血,若是赶尽杀绝,宗室那边又要说道了。此事既然是皇后提出的,那依你看,该如何处置那帮人为好?”
“贬为庶人,给他们一处农庄,让他们自给自足可好?”
云兮说的农庄自然是要有人监视的,对于仇人后代,云兮就算不打算牵连无辜,劝说胤禛留下他们的命,但也没傻到放虎归山,让这些人脱离她的视野,将来发展起来反扑什么的。
那些人,即使男的不会死,女的也不会受辱,但一辈子也别想有自由和过上好生活了。
云兮不是什么圣母,不牵连无辜只是她的原则,同情心这东西,她向来少有。
允禨的事就这样完事儿。
弘历被圈了。
弘昼又在发现大哥弘晖没死还从世子到太子后,就收了想争位的心,进而直接投靠到了弘晖这边。
弘晖的太子之位,至此就似乎没什么危险了。
不过,下去了一个弘晖,年氏所生的福宜、福惠和福沛,却是慢慢的长大了。
尤其是年氏最早生的福宜,如今也早已翻过了十岁的槛,可以算是个大人了。
再加上年氏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也终于从妃位晋升成了贵妃。
是以,虽然如今弘晖的位置依旧无可动摇,但年家以及其它站在年家那条线上的人,却始终都在支持年氏的儿子。
陆凡在没了系统加持,再加上大清这边又有戴梓这样的火器天才的情况下,武器从落后到不相上下,再到完全超越。
短短几年时间,陆凡的攻势就被阻止,并且反杀了回去。
不过俄国毕竟家大业大,大清并没有直接将其碾压的能力,所以自胤禛登基以后,边境的战斗就从没停过。
战争没停,自然有用到年羹尧这一员大将的时候。
要不是云兮经营有嘉,还有胤禛时不时拿贪官来抄家祭旗,大清这会儿指不定被战争拖成啥样儿了呢。
不过,因着打仗太烧钱的关系,胤禛还是不可避免的走上了抄家皇帝的老路。
只不过,因为有云兮在,胤禛的抄家手法变得更高级了,所以倒是没多少人骂?
在出了《南山书院》后,云兮又接着写了一本名为《万贯家财》的书。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
顾家七郎是庶出,成年后只被分到一点很少的家产,但顾七郎不甘心自己一辈子都比不上嫡出,铤而走险踏上一条奴隶主之路。
由于起始资金不足,所以顾七郎对手里的每一个奴隶都很珍惜,因为那真的都是钱啊。
而为了保住手底下的奴隶,避免由于奴隶生病甚至是死亡,从而给他带来的经济损失,顾七郎选择让看守奴隶的下人和管事,来承担奴隶不利的代价。
久而久之,顾七郎的这一套体系竟然越来越完善,并支撑着他从一个小小的奴隶主开始,最终成为了家财万贯,富可敌国的大富豪。
云兮在写了《万贯家财》后,见胤禛确实沉浸在书中海洋好几天了,该看的也都看了,于是提出建议。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清的所有人和土地都应是皇上的私有财产,纵使是那些签了卖身契的丫鬟下人,他们的命也应该是属于皇上的。”
“这天下年纪轻轻就死去的妇女,还有其余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民众,实在是太多了。”
“普通百姓先不提,咱们来谈谈那些签了卖身契的,还有被归为贱籍的,以及秦楼楚馆等风流场所的姑娘小馆儿们,这些地方的人,早死亦或是年纪轻轻就落下一身伤病的肯定有不少。”
“而他们背后,也往往关联着的是有钱有势的人。皇上何不将整个大清的所有人集中统计一下,然后规定哪家的家族之中出现了非正常死亡事件,就立即彻查,并对其进行罚款之类的。”
“这样,既可以减少大清人口的死亡率,同时也能让皇上在老百姓们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何乐而不为呢?”
这就是变相的打击贪腐了。
毕竟能养得起下人丫鬟的,必然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
这种的,闹出人命亦或是重伤残疾,那肯定就是草菅人命啊,罚点款天经地义。
至于懂得自保和低调,贪了却不纵容人行凶,自己本人也比较克制的,就算放过了也没什么。
没对弱势群体下手,说明他们即使贪,但至少还是有理智在的。
“此法甚妙!”
胤禛听完后大赞。
聪明如他,自然能看出这其中的奥秘。
既能打击贪腐,还能为百姓做实事,胤禛对此很满意,很快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施行自是不提。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个时空有余温建立民主教,拉拢了一大批底层民众,但想反清复明,一心光复明朝的家伙也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曾静和他的徒弟张熙,这两个在历史上出现过的家伙,在雍正十年出现了,并且一出场就是抹黑胤禛,好为他们反清复明的伟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