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寻找内化的节奏

下午三点,我换上瑜伽服,从行李箱拿出瑜伽垫,还取了床上的一个枕头,从玻璃屋里拿了一张椅子,到湖边的大露台,准备练习瑜伽。以前练习时没有听音乐的习惯,不知为什么,在露天的高原上忽然想听着音乐练习。虽然没有网络,但几天前正好下载了德瓦·普列马尔(Deva Premal)的专辑音乐,我觉得她的音乐特别适合当下的环境,也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疗愈力。

露台的地板有缝隙,我带的又是那种一毫米厚的轻便瑜伽垫,所以影响了一些体式的练习,尤其是需要背部、肩部在地板上用力的体式。我试了一下肩倒立,有些吃力,呼吸时找不到节奏,可能还是与高海拔有关。

下午四点的阳光还是挺猛的,而这个时候的气温却是合适的,挺矛盾的。我还担心过度的紫外线会对皮肤造成伤害,所以很多动作是背对光线做的。不过幸运的是,天上飘来了大片白云,挡住了阳光,所以有那么一段时间,特别适合练习瑜伽,我的心情也无比愉快。

在湖光山色中,在海拔将近五千米的高原,在荒野空寂中,自由自在地练习着体式,慢慢地调适呼吸,沉浸在对内在自我的探索中,寻找着内化的节奏,这种感觉,有什么能够比拟呢?做完后,整个人的状态似乎都改善不少。

古印度修行者,就是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山洞穴里一招一式地发明了瑜伽体式。作为修行的副产品,瑜伽流传开来。那样的地理条件决定了瑜伽的呼吸和体式的节奏,所以瑜伽本来就是非常适合在高原上练习的。

下午,观测站突然来了三个游客模样的人,谁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一下子出现在湖岸边的,好像是被时光隧道送错了地方。他们沿着湖走到观测站,一问才知道他们是附近生产四队的,那里离这儿最近的一个村子,当然,所说的最近,也在我们目力所及的西山后边。他们拍了几张照片就开车走了,这时才发现他们来时把车藏在了草坡后面。

傍晚,我在监控室待了一会儿,通过云台相机观察湖心小岛的鸟类。认识了一群赤麻鸭,它们十几只群居在一起,这个时候栖在地上不怎么动。其中大多数是幼年赤麻鸭,尽管体形已经不小了。成年的赤麻鸭体长约六十厘米,比体长七十厘米的斑头雁略短,全身栗黄色,是那种成熟的玉米粒的颜色。雄鸟脖子上有一条细细的黑色颈环,是非常酷的花纹,走路时也非常文雅;而幼年的赤麻鸭还未长出颈环,头顶是黑色的而不是白色的。赤麻鸭是目前班德湖中的小岛上数量比较多的鸟类。

这一带没有手机信号,所以观测站安装了中国电信的信号接收和强化设备,连在一台固定电话上。偶尔电话会显示一格信号,但信号也飘忽不定,经常显示有信号但其实拨不出去。

要接入Wi-Fi就更难了。我看到东边墙外有一顶小帐篷,问怎么回事,他们说里面安装有Wi-Fi设备,在八月份前还勉强可以使用,但最近完全不能用了。勉强可用的意思是可以上微信发个信息,发图片很慢,基本不能发视频。小陈说发过一个十秒视频,用了大概四小时。

我觉得现在这样也很好,可以专心地把手机当相机使用。

据说早上九点、下午四点左右,可能会有信号。所以四点拨了花花的电话,拨了三次都没有人接,后来她打过来了,聊了几句,她说收到藏原羚的照片了,很可爱。她说,她和泱泱一样,都希望我享受这一段几乎与世隔绝但又自由自在的时光。

吃完晚餐,我们准备去泉眼池打水。我们把平时装水的大塑料桶倒空,这些用剩下的水中含有细沙,不能饮用,但可以用于清洗,所以临时保留在另一个大锅里。扛着这个大桶,还拿了一只大塑料勺、一个用来过滤漂浮物的纱布漏斗,我们去到泉眼池。泉眼池直径四十厘米左右,水是从底部渗上来的,池壁上几乎都是层层叠叠的草根,大概也有四十厘米深,底部是硬的沙石粒。或许这个泉眼已存在几百年了吧。

但今天有点倒霉。一到那儿,我们就看到泉水上面漂浮着一层油污状的东西,在夕阳下泛出彩色的斑纹。小陈有点生气,说那一定是斑头雁在里面撒了尿,所以今天的泉水不能用了。她生气时的语气,好像是面对一个犯了错的调皮小孩。

于是我就用勺子把上面的浮层舀掉,小陈又说整个池水都要舀空才行,等今晚泉水渗出来,明天早上再来装运。好吧,我就费了不少劲把泉水全都泼进了湖里。

想起来,还幸亏留了点沉淀在底层的水,开水瓶里也还剩有一点水,饮水机里或许还有一点,所以,今天勉强可以凑合。饮水机其实是个过滤机,泡茶或饮用的水都来自过滤后的泉水。但愿今晚没有什么鸟在泉眼里捣乱,否则明天用水就困难了。

没有解决用水的问题,接下来去解决厨余垃圾的问题。我把厨余垃圾桶拎到观测站以北一百来米处的一个草坡后面,那里有一个小湖,湖边有一小片沙滩,厨余垃圾就埋在那里。厨余垃圾一般很容易被自然分解掉,所以这个办法还行。

问题是,人类的厨余是其他动物的美食。小沙滩上,前几次埋下的垃圾已经被鼠类又挖出来了,它们永远是最好奇的吃货。我们如往常一样带了铁锹,我用铁锹在沙地上挖了一个很深的坑,把今天的垃圾和被翻出来的前几次的垃圾都推进坑里,然后盖上一层厚厚的沙土,再用铁锹砸得严严实实。在高原上用铁锹需要技巧,否则很容易搞得自己气喘吁吁:挖坑时要借用脚力和杠杆原理,拍土时借用地心引力而不使用臂力。高原上的一举一动都要越慢越好,有时感觉就是在另一个星球。

就这样把垃圾问题解决了。不过爬上草坡时我想,让小动物分享一下人类的厨余其实也没什么不好,都是些蔬果的皮和叶子。在观测站生活,我们尽可能少产生垃圾,不允许有剩菜剩饭,我们也尽量不带那种会产生垃圾的食材,比如西红柿、洋葱之类的。像土豆之类比较为难,去皮就要产生厨余,不去皮就要清洗,那就要浪费本来就非常有限的饮用水,后来有人提议此类食材在运送上来之前先洗干净,这是不错的解决方案。鸡蛋是这里的必需品,既不用清洗,蛋壳又天然容易分解,很多时候我们做菜时用它代替肉类。中午气温很高,肉类特别容易变质,所以送上来的肉类很少。对于偏好吃素的我来说,这最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