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读者
陆澄
浪漫的夏天,诗意的季节,我们相期而遇。
炎炎夏日,何处觅清凉?当您卸去一天辛劳,何妨与《中华朗诵》为伴:饭余闲暇,青灯一盏,香茗一壶,轻轻翻开书页,或潜心赏阅,或浅咏低诵,沉浸其中不亦乐乎,字里行间似有清风拂面、暗香沁脾……
迎面而来的这位封面人物您应当闻其名如见其人——瞿弦和,一位声音如琴弦和鸣的语言表演艺术家。这位名家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也教我们领悟,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他舞台上的语言艺术之弦是何等的不同凡响,而生活中的待人接物却如此地平易亲和。读他的故事,如同结识一位邻家大哥。
近年来,中华朗诵艺术花开遍地,香飘万里,我们的耳际不断传来四方佳音。本期的“广角拾音”把视角定位于美丽的天山脚下和遥远的大洋彼岸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去领略祖国大西北朗诵艺术独有的文化风情,感受华夏儿女在海外为传播中华民族语言艺术而辛勤耕耘的美好情怀。还要向您展示我国朗诵事业的另一项可喜的成果——朗诵水平等级考试,两位嘉宾将通过新设的“专家连线”专栏跟您说说这几年关于考试的那些事。
朗诵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处境始终在我们的关注之中,“语文与朗诵”作为《中华朗诵》的重点专栏,愿成为一线语文教师发表真知灼见、交流教学经验的一方园地。这里刊登的是2014年上海市“语文教学与朗诵艺术”研讨会发言摘要,其中不乏高屋建瓴的独到见解、宝贵经验。
近年来朗诵赛事层出不穷,大大激发了全民朗诵的热情,也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朗诵者。本期的“台前幕后”专栏,聚焦第九届“讯飞杯”安徽省大学生朗诵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安徽师大新闻传播学院播音系的参赛同学,他们的赛后感言也许对有志进取的朗诵爱好者们不无裨益。
本期的“理论角”内容有所加重,除了续完《古诗词诵读技巧》外,还刊发了《为“朗诵”正名》和《朗诵艺术在电视传媒中的表现空间》,两篇文章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很值得一读。
走进“可诵坊”,您会觉得“情”味比较突出,并侧重于亲情和爱情两方面。是的,这一主题永远是人们心灵的珍爱和渴盼,这类作品但愿您喜欢,更期待您热情推荐和广为传播。
这次“‘码’上听朗诵”让您听到的是几个来自上海影视配音界的新面孔,十分年轻的“中国好声音”;本期脱稿时恰逢第四届全国“夏青杯”朗诵大赛开启,又一批朗诵新人将一鸣惊人。且请下期一览大赛风情。
愿中华朗诵生生不息,声声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