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家训名篇译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郑玄 戒子益恩书

吾家旧贫,为父母群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遂博稽六艺,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殖,以娱朝夕。

遇阉尹擅势,坐党禁锢,十有四年,而蒙赦令。举贤良方正、有道,辟大将军三司府,公车再召。比牒并名,早为宰相。惟彼数公,懿德大雅,克堪王臣,故宜式序。吾自忖度,无任于此,但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亦庶几以竭吾才,故闻命罔从。而黄巾为害,萍浮南北,复归邦乡,入此岁来,已七十矣。

宿素衰落,仍有失误,案之礼典,便合传家。今我告尔以老,归尔以事,将闲居以养性,覃思以终业;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之忧,展敬坟墓,观省野物,胡尝扶杖出门乎?家事大小,汝一承之。

咨尔茕茕一夫,曾无同生相依,其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若致声称,亦有荣于所生,可不深念邪!可不深念邪!

吾虽无绂冕之绪,颇有让爵之高。自乐以论赞之功,庶不遗后人之羞。末所愤愤者,徒以亡亲坟垄未成;所好群书,率皆腐敝,不得于礼堂写定,传与其人。日西方暮,其可图乎?

家今差多于昔,勤力务时,无恤饥寒。菲 饮食,薄衣服,节夫二者,尚令吾寡恨。若忽亡不识,亦已焉哉!

(《后汉书》卷三十五)

今译

我旧时家中贫穷,却得到父母兄弟的容许,辞去低贱的差使,到长安远游求学,往来于幽、并、兖、豫诸地,因此得以拜见身处官位、学问渊博的名人和隐居不仕、满腹经纶的大儒,向我所敬佩的人拱手求教,从他们那里获益良多。于是我广博地钻研六经,浏览各种史传著作,还时常参阅谶纬图箓之类书籍,究其玄奥之理。年过四十,才回到家乡赡养父母,借播种栽植度日。

遇到宦官专权,我因党锢之祸的牵连而遭到罢免,十四年后,才得到赦免的诏令。后来,我多次以贤良方正、有道被推举,被大将军、三司府征召做官,公车也两次征召我做大司农。与我在同一授官簿录上被征召的人,有的早就做了宰相。那几位都具有美德和高才,能够胜任王臣的职责,所以应该量才重用。而我自度没有能力担当这类大任,只想阐述先圣先贤的本旨,希望整理各家学说的歧异,或许能在这方面发挥我的才智,所以接到征召的命令也不赴任。黄巾造反,使我像浮萍一样漂泊南北,后来再次回到故乡,到了今年,我已经七十岁了。

旧时的学业已经荒疏,且还有失误之处,依照《曲礼》,我这样年龄的人就应当把家事传给儿子料理了。现在我告诉你,我已老了,把家事交给你管理,我将闲居在家修身养性,深思熟虑以完成我的著述事业。如果不是拜受国君的诏令,吊问亲戚宗族的丧事,祭扫祖先的坟墓,以及观览省视野外的景物这一类的事情,我为何还要拄着拐杖出门呢?家中大小事务,要由你一人承担了。

可叹你孤独一人,竟没有兄弟可以依靠。你应当努力追求君子之道,学习钻研,勿要废弃,慎重对待你的态度仪表,以求能够亲近有道德的人。显赫的声誉虽然是由同事朋友给予的,但要养成高尚的德行却只能靠自己立志。如果能获得好名声,父母也与有荣焉,能不深思这点吗!能不深思这点吗!

我虽然没有高官显位的业绩,但还有多次辞让官爵的高风。我在整理经典的事业中自得其乐,或许还不至于让后人蒙羞吧。最后感到遗憾的事情,是父母的坟墓尚未修成,所喜爱的群书,大都朽烂破损,不能够在礼堂内写成定稿,把它们传给与我志同道合的人。我就像太阳西下,已近暮年,还能完成这些事吗?

我们的家境现在已经略好于过去了,只要勤奋用力,按时节耕种,就不必担心饥饿和寒冷。吃粗茶淡饭,穿简衣素服,在这两方面能够节俭,或许能让我少一些遗憾吧。如果你不能记住这些话,那也就算了吧!

简注

①为父母群弟所容:指得到父母兄弟的允许而免于贱役以远游求学。有注者引原文作“不为父母群弟所容”,实误。

②周、秦之都:即长安,周之都城为镐京,秦之都城为咸阳,都在长安附近。

③往来幽、并(bīng)、兖(yǎn)、豫之域:指四处奔波求学。幽、并、兖、豫,古地名,大约为今天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地区。

④觐(jìn):见。

⑤通人:学问通达之人。《论衡·超奇》:“博览古今者为通人。”

⑥处逸:处、逸同义,指隐居。

⑦得意者咸从捧手:向我所敬佩的人拱手请教。得意者,中我意者。

⑧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

⑨传记:对经典作解释的文献。

⑩秘书:亦作“祕书”,宫禁秘藏之书。纬术:谶纬图箓之学,以神学附会儒家经典的一套学问。

⑪坐党禁锢:因党锢之祸而获罪。禁锢,勒令不准做官。

⑫贤良方正:汉荐举名目。汉文帝二年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有道:亦汉荐举科目。

⑬辟:征召。大将军:官名,东汉时为将军最高称号,多由贵戚担任,职位极高,在三公之上。三司府:太尉、司徒、司空三个府署。

⑭公车再召:官府两次征召。公车,汉代官署名,卫尉的下属机关,设公车令,掌管宫殿中司马门的警卫工作。臣民上书或征召,均有公车接待。郑玄曾被公车两次征召为大司农。

⑮比牒并名:同被征召而名字记录在同一个授官簿上。

⑯克堪:能够胜任。

⑰式序:按次第叙录功劳。语出《诗·周颂·时迈》:“明昭在周,式序在位。”

⑱无任:不能胜任。无,通“毋”,不。

⑲宿素:平素。

⑳礼典:指《曲礼》。《曲礼》:“七十老而传。”

㉑覃(tán)思:深思。

㉒展敬:祭扫。

㉓咨:发语词。茕(qióng)茕:没有兄弟,孤独。

㉔曾:竟。同生:指兄弟。

㉕其:尤当。勖(xù):勉力。

㉖勿替:不要放弃。

㉗ 声称:好的名声。

㉘ 绂冕(fú miǎn)之绪:做官的业绩。绂冕,古时系官印的丝带及大夫以上的礼冠,比喻高官。

㉙ 让爵之高:辞让官爵的高风亮节。指前文所言屡次征召不就的事。

㉚ 礼堂:讲学习礼之堂。

㉛ 菲:微薄。

实践要点

郑玄(127 年—200 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曾入太学受业,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聚徒讲学,弟子多达数百千人。桓帝时因党锢事被禁,潜心著述,遍注群经,自成一家,为汉代经学之集大成者,后人尊其学为“郑学”。

建安元年(196 年),年逾古稀的郑玄身患重疾,他担忧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撰写了这封家书给他唯一的儿子郑益恩。郑玄以主要篇幅追述了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的求学经历和坚定不移的人生志向,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含蓄地向益恩传输了为人治学的宝贵经验。此外,郑玄还向益恩表明自己学术上的担忧与遗憾:“所好群书,率皆腐敝,不得于礼堂写定,传与其人。日西方暮,其可图乎!”郑玄时不待我的感伤跃然于纸上,他殷切期望儿子继承父业、钻研学问、著书立说,完成自己未竟之事业。

在诫文中,郑玄向儿子提出“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的期望与要求,以此勉励儿子努力探求君子之道,不断学习钻研,慎重对待自身的态度仪表,敬重、亲近有道德之人,不断完善自己的德行,成为一位道德高尚的人。郑玄出众的学术成就和崇高的品德风范给了儿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后来,郑益恩被北海相孔融举为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