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结构
任何一个理论都包含两部分:一是大量的观察和测量;二是对这些观察和测量的规律的总结,它往往由一系列的理论命题构成。对于有些复杂的学科,还必须包括解释以前从未观察过的现象,这就是预言。例如,在物理学中,由于很多重要物理现象发生在很难直接测到的极大的宏观水平或极小的微观水平,新理论往往必须通过大量的预言来为其提供有力的解释。像心理学这样偏重于应用的学科,对一个理论的检验最好的方法是看它在应用中的有效性。我们知道心理结构必须来自生理结构,所以它们之间有极大的相似性。生理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功能,二是功能联结。心理结构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功能词(实际行为等价于行为功能词),二是功能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大多数心理理论也具有动力学结构,逻辑作用本身的核心就是因果关系。在心理矛盾中,功能极化的不一致会产生寻求一致的动机,然后我们就可以采用转化作用使其达到一致。强化直接就是对与行为相关的动机的刺激。
人具有社会性,社会性的心理和行为在大脑中也有功能区作为物质基础,但是直到今天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功能是如何产生作用的,与其他功能区的作用方式是否有所不同。根据心脑同一性原理以及前面的例子,我们假设心理的社会作用模式和生理的社会功能作用模式具有相似性。心理的社会作用模式的核心是交互反射机制。交互反射的心理机制在现实中能够找到很多例子,例如,有些人在社会生活中对他人的反应和自我行为之间总是能保持高度敏感,能够在不同情景下做出更合理的行为;而有的人则在社会交互中表现得比较迟钝。交互反射是一种心理机制,但是它在大脑中代表某种本能性的反射过程。这就是一个心理学反过来促进对生理学认识的例子。
一个好的心理学理论能够使我们尽可能对心理和行为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在用这一理论来解释事件的时候能够详细地说明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链条,就像物理学中有粒子物理学和原子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相对于原子物理学来说处于更基础的水平。在心理学中我们建立了功能主义心理学,并且认为功能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最终的基础水平,不能再向下研究了,再向下研究就是神经学了。这也就是我们认为新理论是一个统一性的理论的证据,因为一门学科要想统一,必须在这门学科最基础的水平上统一。一直以来,心理学都处于极大的混乱之中,在功能这样一个基础水平上,所有的高层次理论都能得到解释。虽然这种解释可能很少,并且过于简单,但是对于理解它来说已经足够了。至少新理论有可靠的神经学基础,大家在心理上比较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