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后续设计专业的学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为此,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有必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对始于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基础课程”进行再认识。

构成,即形成、造成,是一个近代造型的概念。构成设计是用分解和组合的观点来研究形态的再创造。具体来说,是将自然界的现象、规律经过理性的概括、抽象,归纳出一套系统理论,也体现了从具象形象到抽象形象变化的过程,是现代设计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式法则也是现代设计理论的重要依据。构成设计包括平面、立体、色彩三个部分,即三大构成。与写实的造型基础课的不同之处在于构成是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是研究形象、创造形象以及研究形与形之间怎样组合、配置、排列的带普遍规律的一门科学。

“构成”教育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经济复苏呈现全面繁荣的局面,社会与思想发生了强烈的意识变革,艺术领域的革新思潮愈加强烈。平面设计在其影响下,也产生了巨大的变革。“构成”作为现代设计基础的形成有三个重要源头。它们是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出现的构成主义运动;荷兰“风格派”运动和以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中心的设计运动。因此,构成教育与现代艺术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是20世纪从雕塑艺术所发展起来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新概念。它由传统雕塑量感的加与减,变成材料的组构和结合,是当时流行的一种风格和流派,其奠基者是俄国的弗拉基米尔·塔特林(1885—1953)。构成主义在艺术上的突破,对世界艺术和设计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后,俄国的构成主义、前卫主义的探索者把构成主义的理念和思想带到了西方,对西方尤其是德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荷兰的风格派运动,活跃于20世纪20~30年代,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师、建筑师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集体,其主要的促进者和组织者是杜斯柏格,他所编辑的《风格》杂志是维系这个集体的核心刊物。“风格派”的平面设计也主要体现在这本杂志的设计上,该杂志的特点是高度理性,完全采用简单的纵横编排方式,文字采用无装饰线体,直线、方块和文字是全部的视觉内容。风格派从一开始就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其思想和形式都源于蒙德里安的绘画探索。艺术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是怎样简化物象直至本身的艺术元素。因而,平面、直线、矩形成为艺术中的支柱,色彩亦减至红、黄、蓝三原色及黑、白、灰三非色。艺术以足够的明确、秩序和简洁建立起精确严格且自足完善的几何风格。

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与荷兰的风格派运动对设计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与平面构成最有直接关系和确定其内涵的,则是由德国著名建筑家格罗佩斯,在1919年德国魏玛创建的包豪斯设计学院,这是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它是现代设计的发源地,也是现代设计教育的里程碑。

欧洲工业革命后,大工业的产品质量粗制滥造,产品审美标准一度失落。技术人员和厂家只关注产品的生产流程、质量、销路和利润,并不顾及产品的美学品位。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在于艺术家也不屑关注平民百姓使用的工业产品。因此,大工业中艺术与技术对峙的矛盾十分突出。基于此,“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成了包豪斯的教育宗旨。他们积极地进行课程的新建构,初步课程(即基础课程)与作坊训练(即实训课程)的设立是整个教学体系的两大基本支柱。教学里融合了各国前卫艺术精华,提倡运用不同的材质进行概念表现,鼓励学生对色彩、想象力进行理性的分析与试验,使学生超越旧有的经验约束,培养学生新的理念和敏锐的视觉认知能力,并强调团队工作是设计的关键,提出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人员需要紧密合作,学生课程和企业项目相结合的观念,这些观念一直影响至今。康定斯基、克利、伊顿等现代艺术的先行者都曾是包豪斯的教师,并担任课程的教学工作。

纵观20世纪的最新发现是伴随量子力学而建立的,它为艺术与设计打开了新视野。包豪斯的前辈们认为艺术和科学一样,可以分解成最基本的元素进行分析。正如物质可分解成分子、电子、原子、核子等,绘画艺术也可分解成最为简单的点、线、面等形体,以及空间、色彩等各元素来进行分析和研究。由此,以研究图形、色彩、材料三门课程为主的设计基础课程应运而生,这便是今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雏形。经过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现代设计基础训练的教学体系,奠定了构成设计观念在现代设计训练及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包豪斯的经典课程,历经百年的发展已被世界各国艺术院校作为设计基础课广为应用。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艺术的繁荣,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思想开始被引进并采用。至今,设计基础课程的“平面构成”,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领域引进已近四十载。其教学内容是在二次元的平面上,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态,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进行分解、组合成新的理想形态,它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思维三者有机结合的创造活动。其教学核心,是通过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分析、实验,寻求构成平面形象与形式语言的多种可能性与可行性,培养学生产生一种规律与秩序的造型观念。在这种造型观念指导下进行的设计过程,更偏重于理性、逻辑的活动。由此,平面构成的画面形式多数偏重于数学的美、秩序的美。

本教材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归纳并付诸教学实践中的“四步教学法”模式,旨在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从感性到理性再到运用与拓展创新的教学思路,培养及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四川美术学院相关领导、教师及其他院校相关专业教师的支持,并提出了值得思考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在此一并感谢各位领导和朋友以及提供作品参考的学生。作为一种教学创新,本书内容难免存在一些不足,望广大同行及读者给予指正。

202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