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发热
初诊记录 2010年3月26日
王某,女,61岁。
主诉:间歇性发热近4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2009年12月31日起间歇性发热,每隔7~16日必发热1次。一般间隔7~8天,偶有1次间隔13天,1次间隔16天,发热最高38.4℃,最低37.6℃。每次发作一般要持续1天,偶1次持续2天。发作时间多在晚8点~12点。初起足冷,继则寒战,而后发热,汗出热退,一般早晨体温恢复至正常。整个过程一般持续2~4小时,每次发病不需服用退烧药,体温可自行下降至正常。目前已发作10余次。曾用中药治疗,未见好转。患者为北医三院员工,曾在北医三院住院检查,无阳性结果,期间静点罗红霉素、希舒美治疗8天未见好转,遂出院。后口服阿奇霉素,仍发热不愈,故求助周老。
昨日发热38.4℃,发热前足冷,汗出热退,伴双膝关节疼痛,无恶心,不欲饮水,纳呆,二便正常。舌质暗红,有裂纹,少苔,舌根部少量淡黄腻苔,咽部暗红,脉弦细滑。
既往史:无。
过敏史:无。
体格检查:双颈淋巴结轻度肿大,咽暗红。
中医诊断:发热。
西医诊断:发烧待查。周老认为本病为免疫功能紊乱。
辨证:湿热内蕴,邪恋少阳;湿热化燥,阴液不足。
治法:清泄少阳,和解表里,佐以养阴清热。
处方:青蒿10g,北柴胡10g,枳壳10g,黄芩10g,茵陈15g,连翘15g,青黛(包)10g,滑石(包)10g,知母10g,白芍10g,赤芍10g,丹皮10g,生地黄10g,草果3g,茯苓10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继承人按语】
患者发热虽不是每日发作,但发作特点为先恶寒后发热,汗出热退,表明邪在半表半里。苔腻为有湿邪,苔少表明阴伤,故辨证为:湿热内蕴,邪恋少阳,湿热化燥,阴液不足。治以清泄少阳,和解表里,佐以养阴清热。
青蒿、北柴胡、黄芩,清泄少阳,和解表里。枳壳调畅气息,有利于湿邪的祛除。茵陈、连翘、青黛、滑石,清利湿热。知母、白芍,滋阴清热。生地黄、赤芍、丹皮,病久部分邪热入里,此三药养阴、清阴血分之热。草果、茯苓,增强祛湿之力;恐伤阴,故草果仅用3g。
复诊记录1 2010年4月2日
昨晚发热38.1℃,咳嗽,头痛,恶心,心慌,舌质红、前部少苔、根部为淡黄腻苔,脉细滑略数,咽红,扁桃体Ⅰ度肿大,双侧颈淋巴结肿大。
治法:证治同前。
处方:青蒿10g,北柴胡10g,枳壳10g,黄芩10g,茵陈15g,连翘15g,青黛(包)10g,滑石(包)10g,知母10g,白芍10g,赤芍10g,丹皮10g,生地黄10g,茯苓10g,板蓝根15g,草河车15g,陈皮10g,竹茹10g,生鳖甲10g,银柴胡10g,白薇10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继承人按语】
处方为2010年3月26日方减去草果,加入板蓝根15g,草河车15g,陈皮10g,竹茹10g,生鳖甲10g,银柴胡10g,白薇10g而成。
体温有所下降,表明证治正确。故证治同前。患者咽喉不利,咽红、扁桃体Ⅰ度肿大,加板蓝根、草河车。恶心,加陈皮、竹茹。苔少表明阴虚,加生鳖甲养阴透热。阴伤较重,故去草果,恐其过燥伤阴。加入银柴胡、白薇,加强清虚热之功。
复诊记录2 2010年4月9日
体温未再升高,唯感乏力。
上方加减,服药7周,病痊愈,停药。
【继承人按语】
有典型的先恶寒后发热,汗出热退,即可诊断为邪在少阳。舌质红,黄腻苔,说明湿中有热,即可诊断为湿热内蕴、邪恋少阳证。舌苔少,或见剥脱苔,说明有湿热化燥伤阴。周老常以“蒿芩清胆汤”加减化裁进行治疗。
治疗邪恋少阳证的基本方及其常用加减总结如下。常用方:青蒿10g,北柴胡10g,枳壳10g,黄芩10g,茵陈15g,连翘15g,青黛(包)10g,滑石(包)10g。
常用加减:伴恶心者加陈皮10g,竹茹10g。阴虚者加知母10g,白芍10g。虚热重者加银柴胡10g,白薇10g,地骨皮10g,功劳叶20g,生鳖甲10g。湿邪重者加茯苓10g,法半夏10g,石菖蒲10g,草果3~10g,炒常山6g。日久病邪深入阴分者,加生地黄10~15g,赤芍10g,丹皮10g。
老师评阅意见
此例间歇性发热近4月,属长期中等度发热。根据其发热特点结合脉证,辨证为湿热之邪留恋少阳。然本例的特点在于湿热化燥伤阴,以及治疗处方化湿与滋阴养阴结合而获效。此例湿热与伤阴并存,症状错综复杂,辨证时尤须深入了解病史,细察病情。从间歇性长期发热,伴寒战发热交替,辨少阳膜原证;从发热常在夜间发作以及少苔,辨阴虚;其中尤其舌苔典型变化,反映阴液不足、余湿犹滞的特征,为湿热化燥提供可靠依据。李明老师此总结中抓住了辨证要点,并详细分析了方药变通的依据,概念清晰,甚合我意。
周耀庭
2010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