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恋少阳证
初诊记录 2008年6月28日
王某,男,53岁。
主诉:高热20余日。
现病史:2个月前因着急而后牙痛,咽痛,发热。到某医院就诊,检查血象,仅白细胞升高,经静点抗生素治疗后体温稍退。停药后复发。改口服抗生素头孢,体温无改变。目前已高热20余日,体温朝轻暮重,最高达38.8℃。今日中午发热最高38℃,低时37.5℃,身上伴有皮疹。
舌象:舌质红,舌苔厚腻满布。
脉象:脉弦细。
实验室检查:WBC(1.5~2.1)×109/L。
体格检查:咽红。
中医诊断:发热。
西医诊断:高热待查。
辨证:湿热内蕴,邪恋少阳。
立法:清化湿热,和解表里。
用方:蒿芩清胆汤加减。
处方:北柴胡15g,青蒿10g,枳壳10g,防风10g,浮萍6g,黄芩15g,草果10g,槟榔10g,连翘15g,茵陈15g,炒栀子10g,青黛(包)10g,滑石(包)10g,茯苓15g,白鲜皮10g,地肤子10g。3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医嘱: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少饮水。
【继承人按语】
患者2个月前发热,治疗不彻底,毒热不净;舌苔厚腻满布,体内有湿邪内停,湿热合邪,伏于少阳,留恋不去,故体温朝轻暮重,日久不退。患者身上有皮疹,表明体内有湿热之邪,也证明了本例患者的病因是由湿热之邪所致。所以辨证为湿热内蕴,邪恋少阳。治疗以清化湿热,和解表里为法。方以蒿芩清胆汤加减。蒿芩清胆汤原方主治少阳胆经湿热证。
方义分析:北柴胡、黄芩,和解表里,治疗往来寒热;青蒿、连翘、茵陈、青黛、炒栀子、滑石、茯苓清利湿热,治疗湿热内蕴;草果、槟榔、枳壳理气燥湿破结,用于治疗湿阻气机较为顽固者;防风、浮萍、白鲜皮、地肤子,疏风清热,燥湿止痒,治疗皮肤发红疹。
复诊记录1 2008年7月1日
药后体温平稳,偶有晚上体温升至37.2℃,余无不适。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厚腻满布。
脉象:脉弦细。
治法:证治同前。
用方:蒿芩清胆汤加减。
处方:北柴胡15g,青蒿10g,防风10g,浮萍6g,黄芩15g,草果6g,槟榔10g,厚朴10g,连翘15g,茵陈15g,法夏10g,茯苓15g,丹皮10g,金银花10g,白鲜皮10g,地肤子10g。10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医嘱: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少饮水。
【继承人按语】
本次处方为2008年6月28日方去枳壳、炒栀子、青黛、滑石,增厚朴10g,法半夏10g,丹皮10g,金银花10g,将草果用量减至6g而成。
因患者服药后体温大减,说明辨证、治法、用药准确。上方稍作加减,服10剂,巩固疗效。具体分析如下:
体温基本正常,清热泻火利湿之炒栀子、青黛、滑石减量。症状缓解,方中燥湿除痰截疟的草果减量至6g。加入厚朴、法半夏二药,一则二者同为苦温燥湿之品,共为燥湿之用;二则二药为伍,辛开苦降,调畅气机,分消上下。有厚朴则去枳壳。热邪日久,余毒不净,易深入阴分,故配丹皮清热凉血,透解阴分之余邪。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之功,该药对于热在卫分、气分、营分均可配伍使用。
此方如此配伍,照顾全面,则湿热可祛,表里可和。嘱患者服10剂,以巩固疗效。
周老经常教导我们,高热待查的患者,原因有很多,临证需详细辨证,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本例患者属于比较常见的类型之一。下面将周老对本型发热的辨证、立法、选方、用药、加减进行总结。
临床表现:往来寒热,热多寒少。脘痞喜呕,口苦,舌苔淡黄腻,舌尖或边尖红,脉弦滑略数。其中发热虽高而面色黄白,舌苔黄白相间而腻或淡黄腻,脘痞是辨证要点。
辨证:湿热内蕴,邪恋少阳。
立法:清化湿热,和解表里。
方剂:蒿芩清胆汤加减。
常用处方:北柴胡10g,青蒿10g,枳壳10g,黄芩10g,法半夏9g,茯苓10g,青黛(包)10g,滑石10g,陈皮10g,竹茹10g,茵陈10g,连翘15g。
方解:北柴胡、青蒿、黄芩三药配伍,和解少阳表里,清化湿热之邪。陈皮、法半夏、茯苓、枳壳,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与竹茹、青黛、滑石、茵陈、连翘清热利湿之品配伍,则共同起到清化湿热之功。
常用加减:若湿邪较重者,加草果、槟榔、厚朴。若湿热偏重者,加炒栀子。
老师评阅意见
此又是一例长期发热的治疗经验总结。此类长期发热已有多例记录在案。总的来说,病因不离湿邪,病位不离少阳膜原。然而在众多的病例之中,情况不尽相同,尤其是湿与热的比例可有不同,治法亦需在总原则近似的前提下,要有相应的变化出入。此总结对其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等分析甚详,符合我的思路,甚好。湿阻膜原与湿热留恋少阳证,病因均由湿热所致,病位均属少阳,主症均有往来寒热,但是湿热比例不同:前者湿重热轻,治疗化湿开达之力宜重;后者湿轻热重,或湿热并重,治疗时应将化湿与清热比例适当调整,即减轻化湿之力,增加清热利湿或清热解毒之力。此总结对于伴随皮疹这一症状特点未作必要的分析。希望作进一步思考,可参考叶天士《外感温热论》:“再舌苔白厚而干燥者,此胃燥气伤也,滋润药中加甘草,令甘守津还之意。舌白而薄者,外感风寒也,当疏散之。若白干薄者,肺津伤也,加麦冬、花露、芦根汁等轻清之品,为上者上之也。若白苔绛底者,湿遏热伏也,当先泄湿透热,防其就干也。勿忧之,再从里透于外,则变润也。初病舌就干,神不昏者,急加养正透邪之药;若神已昏,此内匮矣,不可救药。”即湿热证见疹,并非热入营分,乃“湿遏热伏”之故。
周耀庭
2010年2月8日
【继承人再按】
侍诊期间,见到周老所治疗斑疹病证,有猩红热、丹毒、红斑狼疮、Sti11's发疹、幼儿急疹、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荨麻疹、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等。这些斑疹疾病,大致可分为疫疹、温病斑疹、杂病斑疹、皮肤病斑疹四类。猩红热属于疫疹,丹毒、红斑狼疮、Sti11's发疹、幼儿急疹属于温病斑疹,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杂病斑疹,荨麻疹、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属于皮肤病斑疹。我体会这些斑疹性疾病,既有相同的共性,也有不同的个性。共同点是这些斑疹均有毒邪,大部分斑疹夹有风邪。不同点是疫疹、温病斑疹毒热较重,风邪较轻;杂病斑疹、皮肤病斑疹毒热较轻,而风邪较重。因此选药组方时,对于疫疹、温病斑疹要重用清热解毒之品,而慎用发散之药;对于杂病斑疹、皮肤病斑疹要重用散风之品,根据病情需要配伍清热解毒药物。
该患者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四肢,与发热、热型为朝轻暮重且病久不愈伴行,结合舌质红、舌苔厚腻满布、脉弦细等,综合考虑该皮疹病因病机应为湿热内蕴,湿遏热伏,内逼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