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玉堂针灸配穴通俗讲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太阴为病与配穴主治概要

太阴,即阴之巨大者。太阴为病,即太阴湿土为病,究源本,这个“土”是有一定含义的。《尚书·洪范》讲:“土爰稼穑。”可知稼穑者土之良能,宜稼宜穑者才谓土,不宜稼穑者,纵有土之貌,实无土之能。最早水火木金称“四象”,四象会合于中为土,故火金锻炼为土者,无生机;水木腐化为土者,有生机。无生机者不能成化,惟有生机者方能交感生成万物。引申言医,《内经》云:“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又云:“太阴之上,湿气治之。”太阴湿土即“稼穑”之土,无湿气之化则不成太阴,其土自无化生之能。提纲证言“太阴之为病”——“为”字,将病的根源完全写出,始终不离湿的本气,言“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即明确土位中宫,指脾而关联胃肠,则太阴“中见阳明”又知。足太阴经脉属脾络胃,手太阴经脉属肺络大肠,脾与肺一升一降,脾气升则能为胃行津;肺气降方可助大肠传导。一为湿土,一为清金,同谓太阴者,是以无金之清,不能成土之润,化源关系在此。而提纲证的太阴为病,所以言足经不言手经者,不是手太阴不主气化,旨在究本寻源,脾土不能散精则肺金无所输布,二者是母子关系。同时又突出湿气为病。故提纲以实在的证候示人规矩准绳,其大法治要,则“当温之,宜服四逆辈”是也。

太阴为病义概如此。至于针灸,当以提纲证为主,取中脘、脾俞、足三里、阴陵泉,针灸并施。再配治取脾经之五输穴,若见心下满,则取隐白;见身热则取大都;见体重节痛则取太白;见喘咳寒热则取商丘;见逆气而泄,则取阴陵泉,始合规律。这里是言规则,掌握了规律法则,实际运用便自可生出活法,而不是死板的公式。又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取太渊则宜与偏历相配;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取太白则宜与丰隆相配,又统治太阴与阳明表里见证。

试举几例配治:

设太阴病,脉浮者,仲景用桂枝汤。若针治,可取大都、风府、商丘、列缺,祛风解肌。

设自利不渴者,以其脏有寒之故,仲景示“温之”一法。针灸可重灸足三里、内庭,补漏谷、地机,调中益气。

设太阳病误下见腹满时痛,仲景用桂枝加芍药汤;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针治可取脾俞、三阴交、后溪、委中,通脾络、调营卫;取公孙、上巨虚,理气调肠行滞。

设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针治,可主取公孙、腕骨以祛黄;若脾阳复振,至七八日见暴烦下利日十余行,是腐秽当去之故,可辅以中脘、天枢以助去秽。

观太阴篇后需注意胃气一节,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安谷者昌,绝谷者亡。则用针须照顾全面,侧重脾胃调整。而其调整,又须按规则配穴。(详见太阴篇各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