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智能商业实操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译者序

经过前期探索,“新工业革命”或者“第四次工业革命”等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各个工业国家纷纷制定相关产业发展战略,以应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如以往的工业革命一样,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剧烈地改变行业的发展前景。从潜在影响看,新工业革命将引发产业变革,能够提振长期低迷的生产效率;从根本动力看,是要找到新的通用目的技术,目前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概率较大;从发展目标看,是要促进新一代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提升实体经济的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变革。单纯的技术突破和创新并不一定引发产业变革,只有在技术创新和突破导致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以及推进产业体系出现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才会引发产业变革,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

在数字经济时代,用户需求呈现出高度易变、不确定、模糊和复杂的特征,用户的期望和需求不断提高,期待并且要求量身定制的体验。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兴起及其向各行业的深度渗透,也为企业低成本、高效率地获取用户信息,进行全样本试验,持续改进产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条件。要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企业必须打造一种以用户为导向的数字化业务体验,并和用户保持长期、密切的联系。企业的信息化系统要能够将用户实时的、个性化的、碎片化的需求传递给生产端,充裕的计算能力要整合这些碎片化的需求并优化产业链进行生产,最终实现精准的供需匹配。这个逻辑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所在。

自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以来,写作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讲得少,写得多,整日忙于各种各样的报告,根本无暇思考和学习。尤其是在写各种报告的时候,经常会有枯坐终日,却一字未就的窘境,下笔如有神的时刻总是比较少。被催稿和拖延成为工作生活的主题,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烦恼。翻译工作对于我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可以坚持学习。比如本书的主题是数字化转型,尤其作者还来自实践领域,翻译一本这样的书,能够帮助我了解业界的前沿动态。二是可以保持专注。尤其是在不断被催稿而又一字写不出的情况下,做点翻译工作可以让内心安静下来,保持思考的状态。

因为翻译本书,我和素未谋面的作者有了交流。本书的作者萨尔德哈长期在宝洁工作,主要职责是推动宝洁的数字化转型。宝洁在中国有着良好的品牌形象,而我也可以算作与宝洁中国共同成长的一代。宝洁在进入中国市场伊始,就不断塑造其品牌美誉度,潘婷、飘柔、海飞丝的洗发水,汰渍的洗衣粉……作为一名消费者,我一直是宝洁的忠实用户。现在,通过翻译本书,我对宝洁有了更深的了解,作者以宝洁全球共享服务部门为例,讲述了宝洁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故事。在这个案例故事中,我觉得有三个重点内容,是所有读者应当珍视的。

一是变革造成的冲击。怎样才能成为时代的企业,这取决于你具备何种把握颠覆性变革的能力。你能想象得出在纽约时代广场上,密密麻麻的马车商店和铁匠铺比邻而居的情形吗?可惜在马车向汽车变革的过程中,它们几乎全被淘汰了。这就是时代!梅西百货、西尔斯百货、玮伦鞋业等曾经的传奇都出现在美国破产企业的榜单上,这就是时代!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在质疑,第四次工业革命到底有没有发生?看看作者的回答,他列举了计算能力的指数级增长速度,列举了颠覆性技术的迭代速度,作为企业管理者,如果你还不为此而动容,那就真的成为时代的“野蛮人”了。在本书中,你将了解五种指数型技术,请思考这些技术对你所处行业的潜在影响,这是企业实现从活塞式发动机向涡轮式发动机切换的关键,也是理解数字经济时代内涵的关键。

二是推动转型的准则。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绝对不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转型需要一些准则予以指导。作者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五阶段模型,对于每个阶段都给出了两个相应的准则,总共给出了十大准则来指导数字化转型,读者可以逐一参考。除此之外,推动转型需要按照“70:20:10”的比例分配注意力——70%放在日常运营上,20%放在持续改进上,10%放在颠覆式创新上。因此,需要创造一个“创意组合”以培育出个别的“10倍”创意项目,虽然组合中的某些项目会失败,但总体上的创新是成功的。“10倍”创意项目都是企业的未来服务项目,几乎不用什么投入,且通常在很短时间内就能获得回报。在这方面,谷歌、维珍集团、奈飞公司都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三是实施数字化转型。按照数字化转型的五阶段模型,从点到面,再到像奈飞公司那样把转型塑造成为企业的基因。这看起来非常枯燥,作者因此有点讽刺意味地告诉大家,转型绝对不是西装革履地到硅谷去朝拜什么,也不是坐在某个创新中心的玻璃房子里夸夸其谈,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是“do”。数字化转型需要一个科学的方法论和路线图,作者为此提供了一个五步法或者称为五阶段模型。在模型操作中,比较重要的是,企业需要找到一个“杠杆点”,即能够迅速取得数字化转型成效的突破点和关键领域,麦当劳转型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弄清这个数字杠杆点在哪里;最重要的是,需要领导者的全力支持和授权,《华盛顿邮报》的成功是因为杰夫·贝佐斯的支持和授权,美国引入公制度量标准失败则是因为缺乏领导者的支持;数字化转型绝对不能通过委派给别人的方式实现——包括下属部门或者咨询公司,成功的数字化转型需要领导者的持续关注和大力推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书的观点是,对于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是基因的重塑、文化的重塑和组织的重塑,基本上相当于将自己摧毁一遍,再重新成长起来。对于传统企业,更具挑战的是,哪怕有足够的资金,也未必能够完成数字化转型。本书中没有一个来自中国市场的企业案例,也没有“业态”“智能”等时髦的术语,我想这正是国内企业家应该读一读、看一看本书的理由,看看国外的同行如何看待数字化转型,从而避开国内创新领域的浮躁、浮夸风气。正如作者想传递给读者的那样,数字化转型容易受到“术语”的束缚,通过阅读本书,你会发现务实和持之以恒才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灵魂。中国企业只有不忘初心,坚持五步法的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才能塑造出一个个中国案例,才能成为时代的故事,才能实现从卓越走向世界一流。

在本书中,作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和一家初创公司的CEO约会议时间,行政助理迅速帮他们两个做出安排,最后作者发现这个行政助理居然是一个机器人。的确,人工智能(AI)会取代很多人类的工作,包括类似的翻译工作。当然我们并没有那样做,本书的翻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赵剑波博士、邓洲博士、于畅博士,以及硕士生李童同学,还有北京物资学院的安艳艳老师合作完成,我想我们比人工智能强一点的地方在于对细微之处的把握,希望各位读者能够感受到。

最后当然是致谢。谢谢作者萨尔德哈先生有此力作,谢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吴亚军的协调安排,也非常感谢欧俊的信任和委托。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我们的拖延症一犯再犯,谢谢出版社的一再宽容。当然,翻译只是我们的副业,很多地方我们的团队可能还比不上AI,错误的表达和不通畅的语句肯定会存在,在此向作者以及广大读者深表歉意。

赵剑波

202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