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北府兵
东晋孝武帝初年谢玄组建训练的一支精锐军队。太元二年(377),朝廷因前秦强大,诏求文武良将镇御北方。其时谢安当国,以兄子谢玄应举。朝廷拜玄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徐(治京口)、兖(治广陵)二州本是北来侨民的集中地。“人多劲悍”,富于战斗经验,桓温曾说:“京口酒可饮,箕可用,兵可使。”谢玄召募劲勇,徐、兖人民纷纷应募人伍,彭城刘牢之、东海何谦、琅邪诸葛侃、乐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晋陵孙无终等皆以骁勇应选。谢玄以刘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威震敌胆。太元四年,谢玄加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东晋称京口为“北府”,所以称这支军队为北府兵。这支军队建立不久,抗御前秦屡立战功。早在太元三年八月,秦将彭超进攻彭城(今江苏徐州)。次年二月,谢玄率高衡、何谦解彭城之围。后彭超复与俱难、毛当等率秦军六万南下,围晋幽州刺史田洛于三阿(今江苏高邮西),朝廷大震。五月,谢玄复率何谦、刘牢之等解田洛之围。六月,又连续大败秦军,彭超、俱难仅以身免而北逃。八年,在有名的肥水之战中,谢玄、刘牢之率领的北府兵更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此后,北府兵乘胜北伐,先后收复今河南、山东境内黄河以南大片土地。刘牢之率领的前锋,还一度打到黄河以北的邺城。
十二年,朝廷征谢玄为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以朱序为青、兖二州刺史,代玄镇广陵。谢玄从此失去对北府兵的领导权。此后,谯王司马恬、外戚王恭相继任青、兖二州刺史,统领北府兵。安帝隆安元年(397),王恭自京口起兵反晋,北府兵从此成为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火并的工具。次年,王恭二次举兵反晋,司马刘牢之投降朝廷,倒戈击败王恭。朝廷乃以刘牢之代恭都督兖、青、冀、幽、并、徐、扬州晋陵诸军事。刘率北府兵镇京口,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三年,三吴地区爆发了孙恩起义。朝廷遣卫将军、徐州刺史谢琰(谢安子)与刘牢之前往镇压。不久,谢琰兵败被杀,刘牢之率领的北府兵成为镇压这次起义的主要力量。东晋政府成立北府兵,也是为了拱卫首都,充实长江下游军事力量,以改变荆、扬的形势。元兴元年(402)正月,朝廷以宗室司马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刘牢之为前锋都督,率北府兵征讨荆州军阀桓玄。三月,刘牢之投降桓玄,不久,被桓玄夺去兵权,被迫自杀。北府兵遂为桓玄并吞。三年二月,刘牢之原参军刘裕与刘毅、何无忌(牢之外甥)等联络一部分北府兵中下级将领分别在京口与广陵举兵击败桓玄。刘裕等人都是北府兵将领出身,但此后他们的军队已不复是原来意义上的北府兵了。